《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天成稍微稳定了一下心神。
  “臣在奏折里面已经说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皇上恐怕是认为,臣没有说实话,臣确实是这样的想法,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朝的繁荣兴旺。”
  朱由检皱了皱眉。
  “苏爱卿,朕知道你有些话不好说,这份奏折,朕已经看了好多遍了,颇有些yù言又止的感觉,今rì在这里,朕就是想着听你说说实话,这养心殿里面,除了朕,就是王公公了,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不要有什么顾虑。”
  朱由检说出来这些话,也是有理由的,朝廷里面的言官过于厉害了,只要抓住了一点点的由头,就会无止境的弹劾争吵,好像他们的责任就是这样,可惜那些御史和给事中的要求太高了,按照他们弹劾的要求,满朝的大臣都必须是完人,这些言官自己都做不到如此,去要求朝廷的武大臣做到,岂不是太滑稽了。
  偏偏这样的风气,在朝廷里面很是盛行。
  朱由检很是信任温体仁,这些年以来,温体仁的内阁首辅,做的还是不错的,至少稳定住了朝廷的局面,但还是有不少的言官弹劾温体仁。
  从这方面来看,朱由检对言官不是很感兴趣,但他也不能够堵住言官的嘴,那样的话,还不知道下面怎么议论他这个皇帝。
  苏天成上这份奏折,已经是很不简单了,很多的话当然是不敢说的,牵涉到皇家的内部事情了,稍微不注意,就是掉脑袋的罪过了。
  “皇上如此说了,臣斗胆了。”
  苏天成再次整理了自身的情绪,侃侃而谈了。
  “皇上,臣写出来这份奏折,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巩固皇权,为了让皇上的旨意更加迅速的贯彻下去,这里面的原因,臣在奏折里面,已经详细说过了。”
  “皇上还记得三国志之中的故事,曹cāo准备攻打东吴,东吴的大臣都建议投降,可孙权无法投降,大臣投降之后,依旧能够被重用,享受荣华富贵,但孙权就不行了,必然遭遇到厄运,这个故事,其实也说明了,皇上与大臣的目的是不一致的。”
  “臣如此说,绝非是为了污蔑武大臣的意思。”
  “苏爱卿,你的奏折里面,重点提到了这个问题,朕想听听你的真话,有什么话,悉数都说出来。”
  “皇上,臣若是说出来了,恳请皇上仔细思索,不要被臣所说的观点左右,若是因为臣说出来的这些观点,影响到朝廷的稳定,臣就是千古罪人了。”
  朱由检点点头,没有说话,从苏天成的奏折里面,他已经发现了问题,虽然苏天成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其中有些事情,是他没有思考到的,或者说是没有发现原因的。
  “臣以为,朝廷之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党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已经形成了难以消除的痼疾,若是不能够想到好的办法,我大明朝的振兴,不过是一句空话。”
  “第一个方面,党争致使官僚集团开始形成,朝廷中的武官员,已经转变为官僚地主阶层,他们集官员、地主、商贾于一身,他们利用手里的权力,兼并土地,隐瞒财产,逃避税收,一味索取,不讲奉献,他们谋取做大的商业暴利,直接控制走私,致使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幅度的下滑,他们甚至开始控制军队,为自身谋利益,在他们的眼里,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是颠倒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不会在乎国家的贫穷。”
  “第二个方面,党争致使官集团开始对抗皇权,官虽然不能够世袭,但官员的家族子弟,绝大部分都能够直接进入官僚队伍,就是科举不能够高中,也可以通过国子监等形式,进入到官僚队伍,他们通过家族和宗族的形式,慢慢开始控制朝政,进入朝廷的宗族子弟越多,他们的利益越是能够得到保证,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海禁和盐税的事宜,这些都是能够直接增加朝廷收入的,但他们反对,臣在江宁县的做法,就是要开海禁,征收盐税,禁止私盐的蔓延。”
  “臣迎娶了县主朱审馨,就是皇室成员了,故而一直都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为何朝廷中的诸多言官,包括诸多的大臣,不惜被鞭笞甚至是砍头,也要直接在朝堂和皇上辩论,若说他们都是大公无私,忠心耿耿,臣不相信,他们这样做,博取到了最好的名声,皇上基于礼仪,不能够也不敢惩治他们,长此以往,诸多的大臣,为了一点的小事情,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利用这样的形式,阻止有悖于自身利益的政策实施,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国家利益必然遭受到损失。”
  “臣一直都认为,人人都是有着自私的想法的,就说臣的想法,入朝为官,至少能够养活家人,让家人有着体面的地位,若是这一点都不过了,空口谈什么做出来贡献,那太虚假了,不能够令人信服。”
  “臣建议藩王出来做官,掌握权力,实际上也是经过了长时间分析的,藩王的地位和身份不同了,不管他们有着多少的想法,他们至少要维护皇室的利益,这方面,他们和官的想法是有所不同的,毕竟他们知道,这天下是谁的,皇上好好的使用他们,一定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苏爱卿,你终于说出来实话了,奏折里面遮遮掩掩的,这些话确实不敢写出来,朕以为,你说的很是有理,看来皇室宗亲入朝为官,也不是总是有害的。”
  苏天成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的观点里面,已经隐含了一层意思,身为皇上,就是需要乾纲独断,在重大的问题上面,看准了之后,不要犹豫,也不要顾及到武大臣的反对,改革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接下来的交谈,顺利了很多,苏天成说出来自身的所有认识,甚至于朱由检探讨一些具体的事宜。
  王承恩一直都是低着头,偶尔抬头看看苏天成,眼神很是深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阅读。)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 攻坚之战(1)'

      想要让藩王出来参政议政,说起来不是多大的事情,但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
  早就想着改革的苏天成,成立了中兴学社,到了现在,中兴学社的观点,慢慢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在南方一些地方,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复社和东林书院,特别是复社的领袖张溥主动加入了中兴学社,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但这样的影响,还没有能够渗透到朝廷里面。
  朝廷里面,东林党的势力依旧是非同一般,党争主要在于东林党和浙党之间展开,中兴学社在朝廷里面,几乎没有多少的影响力。
  苏天成内心对东林党的认识,是很不好的,特别是穿越之后,接触了一些东林党的学子和官员,就更加的厌恶了。
  在苏天成看来,东林党最开始也就是一小撮不得志的官僚士绅组合成的一个集团,这个集团,通过控制言论、影响朝政开始慢慢的壮大,而举办书院是东林党最大的成功。
  明朝的坐师制度,令东林党开始迅速的发展长大,天地君亲师,学子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理所当然的拜在了主考官的名下,成为了主考官的学生,不管你以前是什么身份。按说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皇上和朝廷选拔人才,可惜这等的坐师制度,将考中的学子,变化成为了官僚集团的私人选才了,
  这一招太狠了,试想一下,学子通过了科举考试,刚刚步入朝廷,就被贴上了标签,跟随你的恩师属于某一个官集团了,而且你的所有政治主张,都必须要符合这个官集团的要求,否则你就是欺师灭祖。你的前途与这个官集团息息相关,这样的制度,自然会产生政党集团。
  东林党通过这样的手段,不动声sè的发展壮大起来,开始大规模的影响朝政。
  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历朝历代都有此类的情况出现,但可悲的是东林党没有具体的政治主张。他们的要求历来都是模糊的。
  苏天成总结了一下东林党的诉求,他们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限制皇权,不遗余力的壮大官集团的权力,而壮大的途径,就是从经济方面入手,他们要求慎独。要求人人都有无比高尚的情cāo,人人都是道德标兵,可惜他们的这种要求是空中楼阁,根就做不到。
  皇帝不是傻子,能够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
  强权的皇帝,例如朱元璋和朱棣,就通过铁血手段。压制官集团,巩固皇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皇权巩固的时候,社会的发展呈现良xìng的趋势,国富民强,官集团的利益占据上风的时候,国家开始衰败。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苏天成必须要巩固皇权。做到令行禁止。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面对整个的官集团,要面对一个阶层,所以说,这样的改革,注定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朱由检。
  经过这么多次的接触。苏天成感觉到了,朱由检不是昏君,更不是那些正史所描写的暴君,绝非一无是处。至少朱由检励jīng图治,对自身的要求很是严格。
  可朱由检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在治国才能方面,还是有欠缺的。
  一个在深宫里面长大的年轻人,经历过魏忠贤和客氏等人的威胁,险些丢掉xìng命,十六岁的时候就登基了,没有体察到民间生活,更难以接受到系统的帝王思想的教育,朱由检来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他只不过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因为朱由校的身体不好,在位七年丧命,没有子嗣,所以得以做皇帝。
  用才大志疏来形容朱由检,还是说得过去的。
  但朱由检很是信任有才能的大臣,这种信任,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惜的是,这种信任,换来的结果,并非是他想象的那样,国家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时间长了,一个年轻人,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像开始那样,无条件的信任大臣了,甚至在处理朝政的时候,有些儿戏的滋味了。
  苏天成默默的做出来贡献,令朱由检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开始无条件的信任苏天成,这一次,苏天成抓住了机会,给予频临崩溃的大明王朝,注入了活力,打下一针强心剂,如此的情况下,苏天成要开始动作了,要开始实施自己的抱负了。
  外放的目的,就是避免党争,真正的做出来事迹,依靠着这些功绩,慢慢来影响皇帝,慢慢开始实施自身的诸多想法,慢慢的开启改革的步伐。
  条件成熟之后,苏天成就不会等待了,尽管他只是河南府知府。
  在养心殿的交谈,朱由检毫不犹豫的说出来了担忧,害怕王朝动荡,害怕不能够控制局势,害怕官集团集团起来反抗,害怕士绅富户不支持了,作为皇帝,在大臣的面前说出来这些话,也说明朱由检是真正有些畏惧的。
  苏天成给予了朱由检最大的信心,他做出来了详细的分析。
  大明王朝的延续,首先在于控制军队,其次就是控制经济命脉,只要握住了这两个方面,就不用有太多的担心,让皇室子弟出来做事情,目的就是分散官集团的权势,军队是不用担心的,至少江宁营和大同边军是完全支持皇上的,孙承宗控制的五省军队,也是效忠皇上的,江宁县的赋税,已经初步解决了朝廷银子不足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目前都是有依靠的,就不用担心某些大臣作乱,牵涉到改革的事宜,采用温和的手段是最好的,关键时刻,也不用怕,杀掉几个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朱由检和苏天成分析了目前的形势之后,终于做出来了决定,采纳苏天成提出来的建议,给藩王松绑,让他们出来做事情。
  讨论的过程中,苏天成也说到了太监的问题。
  虽然苏天成得到了王承恩最大的支持,但是在谈到太监问题的时候,也是直言不讳的,苏天成和其他大臣的认识,有些不同,他不反对皇上赋予太监一定的权力,但关键是需要控制太监的权势,不能够让太监为所yù为,从一定的程度上来,太监就是皇上的化身,时时刻刻代表皇上表达意愿,太监的权力,完全是皇上赋予的,这与武大臣有所不同。
  苏天成表达了自身的认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准备叫他来负责启用藩王或者是藩王子弟进入朝廷做事情的事宜,苏天成连忙表示了反对。
  没有顾及朱由检难看的神sè,苏天成再次做出来了解释。
  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出来做事情,入朝为官,这是天大的事情,必然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此等的情况下,让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持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压制反对的声音,而且,伴随这件事情的推行,还有一些后续的事情做,有些时候,主持这件事情的大臣,很有可能遭遇到诸多的围攻,甚至是孤军奋战。
  苏天成没有推卸自身的责任,只要皇上下旨了,自己一定是全力支持,不管遇见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畏惧,若是有人反对,甚至是闹事威胁了,江宁营可不是吃素的。
  苏天成举荐的人是孙承宗。
  至于说主持剿灭流寇的事宜,可以让鹿善继负责,这些年以来,鹿善继一直都是跟随孙承宗的,已经清楚流寇的习xìng,也知道如何剿灭流寇了。
  朱由检几乎没有思考,就认定了孙承宗。
  孙承宗的资历,在朝廷里面,几乎无人可比,来就是先帝的老师,位列三公,在抗击鞑子和流寇的战斗中,都立下了大功劳,而且举荐和提拔了大量的官员。
  孙承宗的年纪大了,已经是七十多岁,继续在战场上奔波,显得不合适了,到京城来,主持藩王以及藩王子弟参政议政的事宜,是很合适的。
  当然,孙承宗将会遇见不少的问题,包括朝中大臣的反对,包括各方的质疑,藩王得知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想方设法见到孙承宗的,谁都想着能够安排自己做事情,但实施的初期,必须要谨慎,能够进入朝廷做事情的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肯定是不多的,至于说藩王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理所当然。
  一切的事宜,讨论决定之后,苏天成再次提出来了要求。
  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