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4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熊子健首先到了督师府。
  厢房里面,苏天成神情严肃,一字一句的开口了。
  “熊子健,你在江宁营的时候,长期管着后勤方面的事宜,知道江宁营的开销是巨大的,这些年,为了维持江宁营的运转,很多人都是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维持江宁营的运转,勉强还可以,但维持水师的开销,就没有多大的可能了,江宁营每年需要三百万两左右的白银,才能够维系,特别是研制火器的开支,颇为巨大,但这方面的银子,我们是不能够省下来的,这里面的艰辛,你很清楚。”
  “这一次,你负责修建威海卫码头,我给你三百万两白银,必须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建设好码头,银子只有这么多了,不管你想什么办法,都要修建好码头。”
  熊子健的身体颤抖了一下,长期管着江宁营的开销,银子他见过不少了,不过苏天成一口气拿出来这么多的白银,在他的思维里面,建设好威海卫的码头,不需要那么多的银子,最多也就是一百多万两白银就足够了。
  “大人,下官以为,不需要这么多白银的,最多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下官保证修建好码头,若是不能够完成任务,请大人治罪。”
  苏天成轻轻摇头。
  “我知道你的想法,你的眼光,不能够仅仅局限在码头,我划出来了方圆十里的范围,难道说需要那么大的码头吗,肯定是不需要的,上次我已经说过了,配套的设施也是必须的,包括军营、民房、商铺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修建的。”
  熊子健看着苏天成,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些设施,自己建设干什么,难道说官府出钱了,还要帮着老百姓建房子和商铺吗。
  看着熊子健的表情,苏天成有些恼火,这么简单的赚钱方式,都不明白,白管了这么多年的后勤了。
  “熊子健,我知道你的疑惑,建设这些民房、商铺,包括仓库等等,主要还是用来赚钱的,这些银子都是我想方设法借来的,到时候是需要还给人家的,威海卫的码头建设好之后,哪里的土地肯定就是宝贵的,修建的民房、商铺、仓库等等,都是值钱的,若是我预料不错,仅仅是卖出去这些民房和商铺,基本上就能够收回来三百万两白银了,这样的银子,为什么不赚啊。”
  “这个,下官实在是没有想到,大人英明啊。”
  “英明个屁,要不是没有银子,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做的,朝廷要是能够投入所有的银子,我巴不得老百姓赚钱,可现在也是没有办法的。”
  孙传庭进入厢房,苏天成的态度不同了。
  “孙传庭,我给你四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你要办成三件事情,第一是建好造船厂,第二是建造出来一百艘大型的战船,第三是训练出来一支精锐的水师队伍,若是银子不够了,你可以提出来,督师府会想办法的,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这些银子,必须扎扎实实的发挥作用,必须要完成任务,该用钱的地方,不要吝啬,我已经要求宋思军,找到最为厉害和精明的管账先生,这两天就到了,此外,在给付工钱的时候,万万不要伤了技师和匠人的心,能否建造出来好的战船,就靠这些人了。”
  “这些银子来之不易,该节约的地方一定要节约,建造战船的同时,也建造大型的上船,至于说具体建造多少的商船,看银子的数量,但绝不能够耽误战船的建造。”
  一下子就开支了七百万两白银,剩下的三百万两,主要是应付府州县衙门的月例银子了,这项开支,每年的数目不是很大,六十万两白银就可以应付下来了,至于说其余的银子,就作为备用金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三十五章 青州'

  又是一夜之间,威海卫和蓬莱城旁边的小渔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大量的人员,朝着这两个地方聚集,特别是那些工匠,几乎都集中到这两个地方了,绝大部分的木匠,到了小渔村,大量的瓦匠,到了威海卫。
  数不清的木材,以及建筑材料,开始朝着这两个地方聚集,专门负责运输的队伍,开始昼夜的忙碌了。
  登州和莱州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形,他们很清楚,这种人员集中的情况,预示着他们有事情做了,也有银子赚了,所以,老百姓没有关心这些事情,埋头耕作土地,他们要忙活完了自家田地里面的事情,准备到这两个地方去做事情,反正不着急,官府的通告,很快就会出来的。
  登州和莱州出现的这样情况,令老百姓认识到了,他们到登州和莱州,选择是绝对正确的,这样的消息,不断的传出去,很多的百姓,告知自己的亲戚,叫自家的亲戚赶快到登州和莱州,登州和莱州的本地人,几乎没有什么了,多尔衮在这里肆掠半个月的时间,作孽太多,大军过处,千里无人烟。
  苏天成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的两个方面了,一是关于水师建设的人才,这类的人才,不仅仅是指挥作战的军官,还包括建造战船的技师和工匠,二是青州的情况。
  这两件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轻重缓急之分,都是必须马上办理的,相对来说,水师建设的人才,还可以赶快去谋求。稍微慢一些不要紧,但青州的情况,必须马上解决。
  苏天成到达登州之前,山东巡抚做了一个小动作,在朝廷的圣旨下达之前,收缴了青州府衙以及所辖州县的大量粮食和存银。青州各级官府,本来就很穷,存银和粮食都不多,这一下被巡抚衙门调集去了大部分,就更加的困难了,巡抚的这个做法,也是没有错的,因为青州欠下了朝廷大量的赋税,这个时候。巡抚衙门以收缴赋税的名义,采取的这个动作,谁也说不出来话的。
  就在青州各级官府准备叫苦的时候,朝廷的圣旨下来了,青州府归蓟辽督师苏天成大人直接管辖了,作为抵御后金鞑子的前沿,这一下令所有人闭口了,大家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了。不知道未来的情况如何了。
  虽说跟随苏天成做过事情的文武官员,对苏天成的印象是非常好的。跟着所提出的做事情,只要好好办事,做好分内的事情,其余的事情不需要操心,俸禄等都是很高的,但在大明朝其他地方。苏天成的名气不是很好,苏天成在江宁县、河南府以及陕西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触及到了权贵的利益,很多的议论自然就出来了,权贵不会说苏天成的好话。这些权贵,能够控制住舆论,虽说这种议论,在私下里进行,没有谁敢公开说苏天成的坏话,但权贵之间的话语,很容易传到官吏的耳朵里面去的。
  朝廷圣旨下达之后,青州府州县的官员,没有心思署理朝政了,都想着调离青州,这种情况,迅速蔓延,以至于写请调报告的人很多,一些和上面关系不错的官员,纷纷离开了青州,到其他地方去了,剩下的也是人心惶惶,埋怨自己的关系不好,没有能够调走。
  奇怪的是,朝廷对这种情况,似乎是默许了,没有往青州调派官员。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青州府州县衙门,几乎处于瘫痪的境地了。
  这么长时间,官府就做了一件事情,劝老百姓不要离开青州,说青州和登州莱州一样,都是苏大人直接管辖的地方,所以青州的老百姓,面前能够稳定住,也有不少的人,管不了那么多了,进入了登州和莱州,找到了事情做,赚到了银子。
  这种消息传出来之后,离开青州的百姓,慢慢开始增加了。
  各级的官吏是很心慌的,他们害怕受到苏天成的责罚,若是苏天成不管这些情况,一定要问罪,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这些情况,苏天成都是知道的,锦衣卫的暗线,还是禀报这方面的情况的。
  早在宁远的时候,苏天成就在考虑青州府州县的官吏了,青州的地盘很大,几乎等于登州和莱州地盘的总和了,青州府管辖十三县一州,府衙设在益都县。
  青州与莱州和登州的不同之处在于,登州府城和莱州府城,都是靠近大海的,但青州府城距离大海尚有一段距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在内地,海边显得荒凉很多,历来也没有引起各级官府的重视。
  按说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将青州划归苏天成管辖,是有些不合适的,但当时的情况,朝廷很清楚,登州和莱州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青州也好不到哪里去,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也进入了青州府所辖的一些地方,青州所有的士绅富户,基本上跑的干干净净,要说青州也是一片荒凉之地。
  将青州划归苏天成直接管辖,其实是朝廷转移负担的一种做法。
  苏天成的想法不同了,登州和莱州的地盘不是很大,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些不利的,将青州划过来,地盘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样就能够集聚大量的人口了,土地也增多了,青州基本都属于平原地区,大山不多,土地肥沃,粮食收成是很不错的,而且青州能够成为登州和莱州的缓冲区,就算是苏天成将来与朝廷发生了什么龌龊,作为主要军事基地的登州和莱州,也是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的。
  当然,青州属于苏天成管辖了,他肯定也是要建设好这里的,如何的建设好青州,套路依旧是一样的,关键还是在于各级的官吏,需要苏天成直接操心的,就是青州府州县的主官,只要配备好了这些人,其余的事情就好办了。
  青州府的知府,是苏天成重点考虑的人选,如今青州的知府已经调走了,朝廷迟迟没有派出官员,显然是要苏天成自己操心了。
  这个知府的人选,令苏天成很是头疼,他手下的人才是众多的,但绝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偏向于军事方面的,真正的熟悉民生方面的人,还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别的突出,很大一部分熟悉民生的官员,都留在了陕西,也不可能抽调过来的,建设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军队的建设方面的。
  对于青州的定位,苏天成有着不同的想法,这里不是主要的军事基地,但驻军是肯定的,青州的主要作用,还是在民生的建设方面,这里将来会成为海上贸易的中转地,大量的商贾会在这里聚集,甚至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驻外机构,也要在青州落户的。
  所以说,青州府的知府,必须是非常能干的官员,清楚该如何管理好官府的事情,如何的署理好政务。
  思考了很久,苏天成将注意力放到了刘云清的身上。
  刘云清已经是进士了,如今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暗中掌控这中兴学社,若是让刘云清到青州来,必定能够吸引大量中兴学社的中间力量,赶赴青州,而且刘云清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也是稳固的心腹。
  但刘云清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实际的经验不足,一直都没有在地方上做事情,若是到青州来了,出任知府,就需要配备一名出色的同知。
  至于说同知的人选,苏天成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刘仲基。
  刘仲基如今依旧是陕州知州,出任青州府同知,从五品变为了正五品,也算是提拔了,刘仲基在陕州担任知州多年,做的很是不错,苏天成从闫子章那里知道了,将刘仲基调到青州来,能够很好的协助刘云清。
  下面一州十三县的主官,还是按照老办法,从江宁营将士之中挑选人选,一些年纪偏大,有着丰富经验的下级军官,可以出任知州和知县,这样的调整,放在其他的地方不大可能,但在苏天成管辖的地方,问题不是很大。
  拟好了奏折,苏天成呈奏上去了,如今就等着朝廷的决定了,一旦朝廷下了圣旨,苏天成就可以对青州开始进行全面的整顿了。
  二月中旬,朝廷的圣旨下来了,完全按照苏天成的要求,任命了青州的知府、同知、知州和知县,唯一属于朝廷派下来的,是通判的人选。
  刘云清和刘仲基赶到青州,已经是二月下旬,两人去拜见了苏天成,这个时候,青州所属州县的知州和知县,早已经上任了,开始按照苏天成的要求,着手抓好春耕生产了,同时开始清理青州的人口,为下一步的动作做好准备。
  苏天成将所有的要求,告诉了刘云清和刘仲基,告诉他们,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抓好春根生产的同时,明确土地的归属,为下一步确定土地的归属,做好充分的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才难得'

  历史上的大明王朝,水师将领很少有杰出的,最为突出的就是郑成功了,不过这个时候,郑功成还是一个半大小伙子,也没有遭遇那么多的巨变,远远没有显示出来能力。因为朝廷对水师的忽略,苏天成几乎没有可以直接找到的成熟的水师将领,成立水师,也只能够依靠自身训练出来接触的军官了。
  穿越之前,苏天成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厮杀,穿越这十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战斗,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是在尸山血海中,照样能够镇定自若,不过这也是他的不足之处,那就是苏天成不是天生的军事家,什么都是依靠一步步的学习,只不过在预判局势和做出来战略的部署方面,有着超人一等的地方。
  水师已经开始建设,距离莱州不远的旅顺,后金也在训练水师,这就好比是两个人赛跑,看谁能够跑到前面去,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赛跑,苏天成不会落后,也不能够落后。
  所有的运筹和规划,都需要有人来执行,需要强有力的班子,否则都是空话。
  安排了一切的事情,落实了银子之后,苏天成需要考虑人才的问题了,特别是两个方面的人才,指挥水师作战的将军,以及建造巨型战船和巡逻船的技师。
  明朝的水师,堪称是天下无敌,不过到了崇祯时期,朝廷的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对付流寇和后金的战略层面上来,水师被完全忽视了,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水师将领完全凋谢了,这个时代,有些名气的就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的皇家舰队,还有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舰队了,但荷兰舰队,同样被大明的水师打的丢盔弃甲,至于说日本的舰队,就更不用说了。经过了几次大战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