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7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情况预示着什么,那是不用多说的,也就是说了,这些藩国,都是承认了苏天成这个皇帝,至于说大明王朝的那个皇帝,他们一样也是承认的,他们如此的举措,将苏天成与朱由检之间的争斗,看做了是大明内部的争斗,这也就是直接否定了苏天成是篡位的皇帝。
  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苏天成的影响力,以及江宁营的骁勇,有了实力,人家才会拜服的,才会派来使者祝贺的。
  朝拜的仪式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明确国号和纪年的事宜了。
  国号的设立,经历了一番争论,苏天成后来也觉得,称呼为德朝,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一来口气太大了,让人觉得有自吹自擂的味道,二来人家今后简化之后,称呼为德国,那就麻烦了,将几百年的国号都完全改变了。
  朱审烜等人后来查阅了典籍,他们也感觉到到了苏天成的低调,在明确国号的时候,是不愿意突出个人的,但新王朝的建立,肯定是需要带有皇帝的影子的,要不然历史上如何的记载,纪元已经是按照公元纪年了,国号必须要想办法了。
  朱审烜等人想到了苏天成的家在山西,山西被称呼为晋,那么这个就可以用来作为国号了,也就是晋朝了,但历史上有晋朝,不过那是很多年之前了,当时也称呼为东晋和西晋王朝,与大晋王朝没有什么冲突。
  苏天成之所以同意国号为晋,主要是感觉顺耳,没有其他的意思了。
  这方面苏天成早就有看法了,纪年的事宜,坚持用公元纪年,不要冠以其他的纪年了,这种变来变去的纪年,不好记录,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可惜苏天成的坚持,没有得到什么结果,朱审烜等人根本就不认同公元纪年的说法,苏天成也隐隐想到了,公元纪年的来历,好像是源于西方耶稣的出生日子,那是西方流行的一套,如今的东方,还是代表着先进的,采用公元纪年,岂不是贬低了自身。
  最终苏天成同意了,采用大晋作为纪元,苏天成登基的时间为公元1643年,也就是大晋元年,这个年号,注定要享誉世界。
  公元1643年,就是大晋王朝成立的日子,也是大晋王朝的元年了。
  谁也不会想到,大晋王朝威震四海的时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在研究,当初为什么会确立这样的国号,为什么会以大晋来纪年,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册封百官了。
  这是苏天成和属下真正开始行使权力的象征。
  册封百官之中,重点是三省六部的主官和各地的巡抚。
  诏书由苏天成亲自宣读。
  朱审烜出任尚书省尚书令,敕封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杨嗣昌出任中书省中书令,敕封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范景文出任都察院左都御使,敕封文华殿大学士,内阁辅臣,张溥出任门下省门下侍中,敕封武英殿大学士,内阁辅臣,洪承畴出任大都督府大都督,敕封文渊阁大学士,内阁辅臣,渠清泽出任刑部尚书,敕封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
  鹿善继出任吏部尚书,卢象升出任兵部尚书,兼任大都督府都督,徐尔一出任都察院右都御使,苏天浩出任户部尚书。
  宋一鹤出任礼部左侍郎,主持礼部事宜,李觉斯出任工部左侍郎,主持工部事宜。
  苏俊出任大理寺丞。
  徐继礼出任应天府府尹,邓辉出任山东巡抚,蓝桥正出任浙江巡抚,顾兴松出任福建巡抚,刘云清出任湖广巡抚,吴伟业出任广西巡抚,苏二童出任四川巡抚,原来的南直隶,除开应天府所辖的地界以外,其余地方单列,设立江苏省,孙泰出任巡抚。
  至于说苏天成尚未统领的地方,暂时不牵涉到,也就没有任命。
  此外还有一些职位空缺,等到今后有合适的人选,再行任命,特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副职,也是非常关键的,这次都没有任命,包括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等等。
  最后的仪式是册立皇后。
  朱审馨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春屏、王芙蓉、柳如是、顾横波、陈圆圆被册立为皇贵妃。
  这恐怕是大晋王朝最大的新闻了,概因为除开朱审馨之外,其余的皇贵妃的身份,实在不怎么样,春屏是朱审馨的侍女,勉强说得过去,王芙蓉以前是民女,也不会有太多的议论,柳如是、顾横波和陈圆圆三人,都是秦淮河的青楼女子,谁也不会想到,秦淮河的青楼女子,居然成为了皇贵妃了。
  苏天成在南京城称帝,秦淮河的三位青楼女子成为了皇贵妃,这不由得不令人想入非非,这也成为了大晋王朝的最大花边新闻之一,几乎和大晋王朝今后的盛世相提并论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铁血面容'

  登基大典刚刚结束,苏天成就召集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各省巡抚以及礼部、工部左侍郎、督察员都御使、大都督府都督等商议事情了,在众人看来,这次苏天成肯定是商议征伐的事宜,毕竟大晋朝还只是统一了南方,能够控制的省不是很多,北方还有大片的土地,辽东还有人虎视眈眈。
  苏天成却不是这样想的,他的内心早就做好了规划。
  自己统领的大晋王朝,说到底是一个精英王朝,和以前的王朝没有多大的区别,重点依靠帝王个人的睿智和清廉,所用的文武大臣,全部都是大明王朝的士子和学子,这些文武大臣,虽说在认识上面有所不同了,但骨子里还是精英思想,说到底还是瞧不起老百姓的,认为老百姓是子民,是被利用的群体,是需要被关心和被照顾的阶层,至于说老百姓的创造力以及所能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他们无法认识到,也不会去关注的。
  苏天成所需要的用制度来管人和管事的设想,在这个时代需要实现,恐怕有些不现实,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文武大臣的认识上不来,一个人吆喝没有多大的作用,最终还是依靠着铁血的手腕来维护统治的。所以苏天成只能够依靠铁血的手腕,来逐渐的做好相关的事情,待到大气候适合的时候,再来推行相关的政策。
  土地问题和财税问题是苏天成必须要面对的两大难题,至于说征伐的事宜,在他看来,推翻朱家的王朝,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就算是辽东的后金鞑子。最终也是被大晋王朝彻底的剿灭,王朝已经成立,做事情就需要统筹兼顾了,不能够仅仅考虑到征伐的事宜,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认真筹谋和实施。
  不管是大明王朝,还是新成立的大晋王朝。面对的财政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绝大部分的赋税都是农民来承担的,这就意味着财政收入不可能很高,而且很大的程度上面是靠天吃饭,一旦遭遇到灾荒,王朝就难以维系,更加关键的是,苏天成所推行的是高薪养廉的政策。官吏的俸禄是很高的,军队的军饷也是巨大的支出,这样的情况之下,不改变现有的以农业为主的格局,大晋王朝不可能兴旺强盛,也不可能长期维系。
  想要国富民强,就必须要发展商贸,将老百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商贸创造更多的财富,朝廷从商贸之中得到更多的财富。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维系朝廷的通知,大晋王朝也才能够真正的开始强大起来,而不是如同历史上的那些盛世,都是昙花一现。
  穿越这么多年,苏天成做出来了不少的努力,山东一省几乎是以商贸为主了。可仅仅依靠着山东一地,是无法维系大晋王朝的,这种以商贸为主、农业为辅的模式,必须在大晋王朝各地推广开来。
  这个认识,必须为大晋王朝的文武大臣所接收。这是原则性的问题,绝对不能够有一丝的杂音,在发展商贸的问题上面,不能够出现任何的争论。
  其次就是土地问题了,土地兼并一直都是大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能够彻底的解决,每个王朝成立的初期,能够很好的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但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土地兼并的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穿越的苏天成,非常清楚,若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这种问题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所以大晋王朝将实施土地国有的政策,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和朝廷,任何人只是拥有使用权,但个人对于土地的使用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非是国家需要征用,否则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私自进行买卖的。
  至于说朝廷的官吏,是不允许拥有土地的,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官吏依靠俸禄完全可以养活家人,不需要和农民争利益了。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农业税的问题了,土地收归国有了,所有的农业赋税,也就是归于朝廷所有了,那些依赖土地生存的地主士绅阶层,利益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害,这恐怕是苏天成所推行的土地政策的最大难点了。
  但土地政策必须要推行下去,一路哭不如一家哭,如此的土地政策,可以稳定绝大部分的农民,能够保证大晋王朝政权的长期稳固。
  奉天殿。
  这里是苏天成登基的地方,众多的文武大臣听着苏天成的称述,听得非常认真。
  他们绝不会想到,登基之后的苏天成,展现出来了铁血的一面,发展商贸的政策,不少的文武大臣都是重复理解的,就连杨嗣昌、范景文和徐尔一等人,都表示支持,山东的情况他们是清楚的,因为发展商贸,其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京城,朝廷从商贸交易之中获取的赋税,也是惊人的天文数字,庞大的江宁营能够维持,朝廷官吏的俸禄能够落实,其实都是依靠着山东商贸的赋税,一旦这样的状况在其余地方推开了,可以想象,大晋王朝将士多么的富裕,当然,众人也清楚,苏天成的想法,恐怕不仅仅是发展商贸的。
  土地的政策,众人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历朝历代,土地都是属于私人所有的,朝廷如今要将所有土地收归朝廷所有,这里面面临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知道拥有土地的士绅富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精英阶层,苏天成要求的此举,岂不是动摇了自身的基础吗,若是这些人都起来反对了,对于大晋王朝来说,就是巨大的隐患了。
  几乎所有人都发言了,大家的意见是非常一致的,拥护发展商贸,这里面包括废除以前士农工商地位的限制,商贸不再被视作是贱民,将商贸税作为朝廷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面对土地问题方面,大家都表示出来了忧虑,担心这样的举措,有可能会影响到大晋王朝,让那些拥有土地的士绅富户,包括士子阶层,悉数都离开这里,直接去投靠大明朝廷了。
  朝廷的气氛虽然很严肃,但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说出来了自身的看法,他们长期跟随苏天成,知道苏天成的脾气和秉性,该说话的时候,你尽管说出来,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可以说,不用担心苏天成会发脾气,苏天成拍板的时候,也会说出来详细的理由的,基本让大家心服口服,至于说执行政策的时候,就一定要按照要求去做,不折不扣。
  苏天成听了所有的意见,他真切的感受到,众人还是持有担心的意思的。
  关于商贸的事宜,苏天成不想多说了,具体的问题,待到推行开来之后,一个一个的解决,谁也不可能未卜先知,但有关土地的事宜,他必须要说服众人了。
  “有关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的事宜,诸位爱卿都陈述了意见,你们都很担心,认为朝廷推行如此强硬的措施之后,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会令诸多的士绅富户背叛朝廷,会去投靠大明朝廷,这些担心,朕也想到了,短时间之内,肯定会出现这等的情况。”
  所有人都看着苏天成,他们也知道,苏天成肯定是想到这个问题了。
  “可你们想过没有,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大批的流民,为什么会出现流寇造反,去年山东为什么会救济那么多的灾民,无非是土地上出现问题了,关于土地上赋税的事宜,你们的认识完全统一了,不管是谁,都是要缴纳赋税的,恐怕你们以为,通过这样的办法,就能够解决土地兼并的事宜了,可这远远不够。”
  “大唐王朝的贞观年间,土地政策是很不错的,也正是因为那样的政策,创立出来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可不到三百年,大唐的辉煌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说到了很多,可朕以为,土地政策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
  “土地兼并是直接的罪魁祸首,流寇造反的时候,喊出来的口号也是官绅一体纳粮,可为什么这样的政策难以长时间的推行,就因为朝廷是掌握在官绅手里的,政策是由官绅来确定的,时间长了,谁不想着为自身谋求利益。”
  “朕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百年之后,朕和诸位恐怕都不知道情势会如何的发展,故而朕以为,在目前的情况之下,确立起来制度是最为重要的。”
  “朝廷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好处,你们都是清楚的,这可以让朝廷名正言顺的征收赋税,不管是面对寻常百姓,还是面对士绅富户,你们所担心的,是收缴土地之时的乱象,担心那些士绅富户造反,这没有什么可怕的,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士绅富户,他们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政策是公平的,一个尺度下去,就没有多大的问题,至于说那些一定要离开的,不支持的,朕也没有办法,但朝廷的土地政策,是绝对不会动摇的,是必须要花费大力气推行下去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千钧一发'

  朱由检也算是够倒霉了,登基之后,兢兢业业,一心想着能够振兴大明王朝,为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也不敢有享乐的念头,可谓是大明开国以来的皇帝之中,最能够自持的,可惜就是这样的做法,也没有能够彻底改变大明的颓废,特别是在登基的最初几年时间,可谓是遭遇了太多的磨难,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他都想着能够退位了。
  崇祯九年的时候,后金的皇太极正式称帝了,国号为大清,那个时候,愤怒的朱由检无可奈何,因为后金鞑子太强势了,明军根本就不是对手,而且那个时候,大明还有流寇的骚乱,可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