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恐怖档案-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人将信将疑,都到高梦箕家中查看,只是南方的官员就是见过太子也至少是几年前的事,而且只是远远见上一两面,很容易看差,熟悉太子的人除了从北京逃过来的几名内侍外,曾任太子府詹事,如今的大学士王铎无疑有发言权。

当晚,得到消息的马士英、钱谦益、王铎三人就亲自赶到高梦箕家中查看此事的真假,王铎看了自称太子的人一眼,又问了数个问题,此人支支唔唔,回答不出来,王铎马上断定太子为假冒,说不定是满人祸乱大明江山的阴谋,正要喝令将其锁拿,可是诡异的是,两名曾在东宫侍候过的太监李继周、杨进朝两人却抱住此人的腿痛哭流涕,大喊太子受苦。

这一下,王铎马上就成为一些大臣指责的对象,认为王铎是故意错认,王铎百口难辩,马士英、钱谦谥两人也拿不定主意,只得吩咐暂时将太子软禁,并严禁其余人议论,等待皇帝回来再处理。

马士英、钱谦益如此做无疑是稳妥之计,只是第二天太子到南京之事就在全城传得沸沸扬扬,东林党人到处添油加火,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大肆宣扬马士英、钱谦益等人以下犯上,囚禁太子,他们俨然已确定太子是真。

对于这种宣传,马士英等人大为头痛,若是皇帝在南京还好办,皇帝已经登基半年多,又无失德之处,就是太子是真,皇帝最多给其封个逍遥王爷,可是偏偏皇帝出征在外,而且还与后方失去联系,许多人已经打着拥立太子登基的主意,梦想做一个从龙功臣,一些人还天真的想反正皇上并无子嗣,即使不能马上拥立太子为君,也可以将太子拥立为储君,好行监国之权。

在王福与满人战事最激烈的这几天,正是南京吵的最凶的几天,东林党人发挥了最大的能量,拉笼了不少勋贵和京营一些摇摆不定的将领向马士英等人逼宫,让马士英等人承认太子身份,并将监国之权交到太子手中,事实上也就是交到东林党人手中。

靠着顾锡畴、蔡忠、冯可宗三人的联合弹压,加上城中一万羽林卫的驻扎,马士英等人才顶住了东林党人和一部分勋贵的压力,坚持将太子软禁,东林党的这番上窜下跳才没有得逞。

当皇帝大败鞑子的消息传来,正在上窜下跳的东林党人顿时禁声,他们能够假借太子之名逼迫马士英等人交权,正是以为皇帝这次御驾亲征凶多吉少,即使逃了出来,也会声望大跌,皇位摇摇欲坠,可是现在皇帝不但没有败,反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在这样的奇迹面前,除非崇祯重新活了过来,否则凭着一个真假莫辩的太子,根本动摇不了皇帝的帝位。

果然,消息传来的第一天,一直骚动的南京城就平静下来,大家见面都是喜笑颜开,皇上圣明的内容不时挂在许多人嘴边,对于太子虽然还有许多人关心,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八卦的心态。

王福突然班师,不光是为了南京突然出现真假太子一事,王福还接到消息,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分出了胜负,双方一场大战后,李自成取得胜利,重新夺回汉中,张献忠则灰溜溜的返回了四川。

不知两人是否达成了什么协议,夺回汉中后,李自成没有向四川反攻,而是正在向陕西南面移动,很有可能重新来到河南,李自成若是到了河南,谁也不知他会不会南下湖广,若是因为山东导致湖广丢失,实在得不偿失,所有王福马上下旨让金声恒、孙承胤等人重新返回湖广。

张献忠北上之路堵死后,恐怕也不会乖乖的待在四川不动,很有可能会打云贵方向的主意,王福也不得不防。

若是取了山东,满清要么认输退出中原,要么组织大军再与明军来一场决战,其中风险太大,这肯定不是王福现在所要的,才强忍取回山东的诱惑,直接班师回朝休整。

通过这次战役,王福不但威望陡涨,而且打破了以往鞑子吹嘘的所谓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谎言,大大提升了南明军民的士气,满清已经失去了速胜的时机,随着时间越久,大明会越强大,眼下稳定内部才要紧,王福相信,要不了几年,自己就可以亲率十万大军北上,不但可以收回京城,而且还要直扑满人东北老巢。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33章 回京

只是如何处理京城中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假太子,王福却是非常头疼,据说这个太子是鸿胪寺少卿高梦箕仆人穆虎发现的,穆虎以前失陷在北京,到年底才逃往南方,一路得遇一个年轻人,二人结伴同行,晚上同睡一个房间时,穆虎忽然发现这名年轻人的内衣织有龙纹,他大惊之下,连忙询问,这名年轻人才道自己是皇太子。

穆虎一路小心巴结,南行途中对年轻人呵护有加,将这位自称是皇太子之人一路带到南京,向自己老爷禀报,高梦箕不敢确认,又向马士英等人禀报,这才有南京传得纷纷扬扬的太子一案,如今经过东林党的暄染,这个皇太子的身份仿佛已经确凿无疑了。

崇祯的皇太子是何等身份,满人攻下北京时岂容得他逃脱,当时已经确认的死人现在又被翻了出来,竟然多数朝臣都半信半疑,经过东林党人的暄染,民间更是大部分百姓都相信这个太子是真,实在是这可笑之极。

这个穆虎的说辞太可疑了,皇太子就是从京城逃出来也肯定是惊慌无比,又岂会让一个外人轻易看到自己有龙纹的内衣。

这种骗局或许可以骗过大部分百姓,可是对经历过后世各种骗子满天飞的时代洗礼过王福来说,不用看就知道这个太子十成是假的,只是明知对方是假,如何处理依然是个难题,经过东林党人的暄染,百姓已经是先入为主,以为皇太子为真,处理不好,对王福现在建立的声望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一路过来,王福都在思索如何解决皇太子之事,只是依然没有想出如何应对这个皇太子的好方法,如果直接指出这名皇太子为假,不管找出多少证据,许多人依然会认为这个皇太子是真,只不过是皇帝怕自己皇位不保才故意假造证据,毕竟从法理上来讲,皇太子才是皇位的继承人。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不管真假,直接承认这个皇太子,封他一个闲散王爷,以现在王福的威望,并不怕这个皇太子会威胁到皇位,只是这个皇太子却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必定会引得一些人蠢蠢欲动,说不定什么时间就会暴发出来,尤其是现在皇帝还没有子嗣,更给了许多人想入非非的空间。

想不出好办法,王福素性不想,自己连满人数万大军都击败了,难道还会被一个十六七岁的假冒少年难住?

弘光元年的二月初份,出征在外一个多月的皇帝御驾终于回京,这一个多月来,大明上下就象是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先是面对清军南下的恐慌,接着是对皇帝亲征的担扰,然后就是皇帝大胜鞑子的消息传来,刚听到这个捷报时,大部分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接着就狂喜起来,以前的担扰顿时一扫而空。

王福回京的当日,不但文武百官都到码头迎接,几乎南京城附近所有百姓都出动,伏于道路两旁,只为亲眼目睹一次龙颜,许多人虽然没有见到皇帝的面,依然兴奋难言,皇帝车驾经过时,万岁的声音震动天地,据说数十里外都可以听到。

面对数十上百万民众的欢呼,每名羽林卫都昂首挺胸,坦然接受,经过这次战火的洗礼,他们脸上仿佛一下子成熟了不少,以他们这次的表现,值得接受这些民众的欢呼。

王夫子、黄宗羲、侯方域等东林党人也站在欢迎的人群中,面对着近百万人对皇帝的欢呼,所有人都失魂落魄,从万历开始,东林党人就以天下为己任,自以为自己是正人君子,所谓以天下为己任,就是所有的权利都要抓在自己人手中,凡是不属于东林党出身的臣子都遭到他们的排斥,即使在朝中斗不过,民间也要把他们搞臭。

万历朝,东林党和郑贵妃斗,所谓争国本,双方正事不干,每天都大立嗣上扯皮,斗了十五后,东林党大获全胜,万历不得不立不喜欢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天启朝,东林党人和魏忠贤斗,魏忠贤是阉党,东林党人与阉党斗大快人心,这让东林党人获得了很大的声誉,随着魏忠贤的倒台,东林党人获得极大成功,一时满朝都是东林党人的正人君子在列,可惜这些正人君子却没能挽救大明王朝日薄西山的命运,最终导致李自成进京,皇帝在煤山吊死。

弘光初立,东林党人又掀起了一场大斗,为了阻止昔日郑贵妃之子福王一系登上皇位,东林党人不惜向福王身上大泼污水,提出立贤不立长,与当初争国本时立长不立贤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迫使福王不得不借助江北四镇的力量才得以登位,这也埋下了日后四镇跋扈的祸患,若非王福到来,这个小朝廷再有几个月的寿命就要被清人如犁庭扫穴一般覆没。

如今东林党可以说在朝堂上一败涂地,唯一能借助的就是民间语论,可是目睹了民间对皇帝如此狂热的崇拜,东林党人又如何不觉得心灰意冷。

“哼,不就是御驾亲征打赢了鞑子一次吗。”黄宗羲愤愤不平起来,只是说出这句话时,连他自己的也感觉到心虚,后面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斩首四万多具,数千鞑子投降,其中竟然包括了满清豫亲王多铎,哪怕大明数十年与满人战斗所杀的鞑子加起来也不及这次多,又岂是简单的赢一次可以概括。

也不是没有人怀疑皇帝战功的真假,若是按照以往边将所报的战功统计,满人上下都已经被灭数十次,所以每次边将报功,朝庭都要派人点验首级,这次是皇帝亲自统军,自然不会有点验首级之事,那还不是任由皇帝开口?

不过当听说连多铎也投降时,那些怀疑的人都闭上了嘴吧,多铎可是满清摄政王一母同袍的亲弟弟,又是这次满人南下的统帅,多铎都投降了,那么只能说明一切都是真的,否则多铎不可能投降。

黄宗羲的话吓了身边的东林党人一跳,王夫之连忙道:“太冲,禁声。”连忙向左右看去,幸亏所有的民众都将注意力放在皇帝和过来的羽林卫身上,否则王夫之怀疑若是被人听到,会不会有人过来把他们这些人撕碎。

“走吧,没什么看的了。”侯朝宗拉了拉两人的衣袖。

“若是太子能够重新登基,我东林党人在朝辅助……”一名东林党书生如梦呓般的喃喃自语,这正是前些天东林党人上下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不等确认太子的真伪就大造理论,可是皇帝大胜鞑子的消息传来,这个想法马上就破灭。

“哼,就是先帝重新复活也做不到当今皇上的圣明,先不说太子的真假,诸位有名君而不知辅助,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身上,是真为国作想,还是私心太重,诸位还不知反省吗?”

听到这几句话,黄宗羲、侯方域等人大吃一惊,看清是方以智和陈贞慧等人时才松了一口气,侯方域不悦的道:“密之,这话是什么意思,非是我等不愿入朝,只是皇上却让东林诸贤都辞官,任由马士英等人在朝中弄权,哪有我等出头之日?”

对于马士英的痛恨,方以智也和其人不逊多让,闻言只得道:“不管如何,眼下皇上已有名君之相,我等读书人纵然不能辅助皇上,也不该在背后抵毁。”

“未必,说不定皇上只会穷兵黩武,眼下一手创建的羽林卫,军饷待遇如此之高,简直连大明官吏也不如,皇上如此重视武人,对大明未必是福。”黄宗羲冷冷的插了一句。

的确,当初大明太祖给一名县令所定的俸银一年才只有四十五两,如今羽林卫普通士兵的军饷就达到了六十两,虽然县令实际所得是自己官俸的十倍甚至数十倍上百倍,只是表面上看,一个县令的官俸确实还比不上一名普通羽林卫士兵。

方以智自然要为皇帝辩护几句,皇帝如此重待羽林卫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次的大胜就是明证,只是双方谁也不服谁,加上四周都是狂热的民众,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也无法大声嚷嚷,只能不欢而散。

虽然皇帝对东林党人一直持打压态度,让东林党人上下都愤愤不平,但随着皇帝取得的功绩越来越大,东林党中一些有识之士肯定也会反思,分裂就不开避免,方以智、陈贞慧和黄宗羲、王夫之、侯方域等人的分歧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东林党必定会越来越分裂。

他们的争执暂时无人注意,自然对欢迎的民众毫无影响,随着皇帝羽林卫的前进,民众的欢呼越发热列,直到皇帝回到宫中,城中皇上万岁的呼喊仍不绝于耳,良久之后众人才陆续散去。

据说当天南京城的药铺生意非常好,不是用来治疗各种跌打损伤,就是大部分人治疗嗓子痛痒,许多人由于喊得太过投入,将嗓子弄伤,第二天,城中几乎是一大半人哑着嗓子说话。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34章 忠烈与奸佞

黄色的地毯上,凌乱的散落着一堆衣服,绣着荷花的红色肚兜清晰可见,最上面是一件绣着五爪金龙的皇袍。

眼看天色已经大亮,里面还是半点没有起身的意思,数名负责侍候洗刷的宫女急得团团转,只是谁也没有勇气迈进皇帝的寝宫。

一阵脚步声传来,数名宫女连忙抬头看去,却是内侍统领太监田成心急火燎的走了过来,见到几名宫女都端着丝巾和清水站在外面,脸上一沉,问道:“怎么,皇上还没有起身?”

几名宫女如鸡啄米的点头,田成叉着手:“怎么办?”昨晚皇帝才刚回宫,和两位嫔妃久别重逢,他同样没有胆子惊扰皇帝的好梦。

“外面是谁?”皇帝低沉的声音传来。

“回皇上,是奴婢田成,内阁几位大人和秉笔太监、锦衣卫指挥使一起求见皇上。”田成连忙低头答道。

里面传来皇帝不满的嘟嚷声和几声女人的娇媚声,田成不敢站在门口旁听,连忙又退出几步,倒是几名宫女连忙将清水和丝巾等物端进去,就见到皇帝刚掀开锦被,锦被下,两名才人曲线玲珑的身体紧偎在皇帝两边。

几名宫女马上涨红了脸,不敢细看,王福费力的从柳紫萝和叶五香两人的粉腿玉臂纠缠中脱身,两女也连忙要起身,王福连忙一手按住一人:“昨晚两位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