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恐怖档案-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大皇商不负满人的期待,他们的关系网络早已覆盖各地,虽然中原战得热火朝天,这些人依然可以用金银变出各种满人急需的物资,满人这一年来能在关内站住脚,这八家商人贡献巨大。

如今大顺军又重新杀了回来,想起上次所受到的损失,山西商人都心有余悸,他们一方面放弃南面生意向北面跑,一方面就催促满清朝廷赶快进兵,至少要将大顺军赶出山西。

自山海关打败大顺军后,关宁军一直将大顺军撵兔子一样撵着跑,若不是因为潼关挡着,又加上清军将红衣大炮都调集给多铎,吴三桂相信,关宁军早将李自成灭了,对于大顺军的战力,关宁军上下未免有几分轻视。吴三桂根本就没想到大顺军竟然敢进入山西,吴三桂本人甚至应阿济格相招跑到了太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等到吴三桂从太原返回时,大顺军已经相继攻下泽州、潞安以及诸多县城,关宁军要想一时半刻将大顺军赶出去根本不可能,让吴三桂感觉到麻烦的是李自成的大军正在从陕西调出来,李自成并没有与李过、高立功两人汇合的意图,而是从延安方向出发,准备渡过黄河从西面向山西进攻。

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亲自领兵准备迎战李自成,而留下一部分兵马和姜襄合作,对付高立功与李过。

这次进入山西,大顺军并不死守城池,除了因为吴三桂先行挑衅外,主要还是为了措施军需,大顺军攻下一个城池,往往将城中物资搬空之后,马上攻向下一个城池。这种蝗虫一般的战法,让姜襄和关宁军都疲于奔命,更主要是对山西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但那些大小商人受不了,就是清廷上下也都急得跳脚,拼命催促阿济格、吴三桂加紧对大顺军征剿。

对于大顺军与满人突然之意暴发出来的战争,王福自然是乐得其成,为了鼓励大顺军与清军作战,朝廷还秘密加大了售粮的规模,并将一部分火绳枪也以大顺军能够接受的价格卖给他们。

这批火绳枪正是从羽林卫手中换装下来的,随着军器局的生产走上了正轨,大明每月燧发枪的产量已经跃升到每月三千多支的规模,经过数个月的积累,羽林卫迎来一次大换装,其中有七千多支火绳枪换了下来。

这些火绳枪质量尚可,大多数只开了数十枪,由于保养得宜,基本上还和新的差不多,明军对火器还有巨大的需求,这些火器本可以流向羽林卫外的部队,可惜火器对后勤太过依赖,而且费钱,除了羽林卫,王福已不打算在其他军中大规模推广火器,这部分淘汰下来的火绳枪便成了鸡肋。

如今大顺军与清军的战事一起,刚好需要大规模的军械,朝廷正可以将这批军械买给他们,至于以后大顺军会不会拿这批火枪与明军作战,王福并不用担心,以大顺军的能力,没有朝廷供给火药,他们自己绝对无法大规模供应火药,至多打个几次就要成为烧火棍,何况若用燧发枪的羽林卫若是不能击败用火绳枪的顺军,王福干脆把羽林卫解散算了。

军器局是一只吞金的怪兽,虽然几乎将工匠的工资压到了最低,可是生产用的煤炭、矿石、铁、木炭、硝石、硫磺……无不需要钱,尤其是硫磺大部分需要从海外购入,价钱更是海里去。

以前军器局半死不活时,朝廷每年尚需要近百万两银子投入,如今军器局改进了生产方式,各种武器产量大增,单是半年多的时间,王福就投了进两百万两,当然,换来的成绩也是可喜的,半年时间军器局生产了一万多支燧发枪,数十万枚手雷,子弹数百万发,大小火炮近百门。

南明一年的赋税不过七百万两,虽然王福手中还有一点存银,可是用钱的地方太多,如今顾三麻子的船队每月能够带给王福十万两左右的进项,只是光硫磺一个月的交易就需要十几万两,王福每月还需要掏银子补贴,若是不拓宽财政,增加进项,光是一个军器局就能让南明的财政拖垮。

与大顺军的交易还是见不得光,这些东西都是秘密进行,南京码头上,一船一船的东西悄悄向上方启运,船上装载的是大米、布匹、药材、武器……换回来的是一船船的真金白银还有几乎相当于白银的盐货,这些船只混杂在各种运输煤、铁、矿石、硫磺等庞大船队里,毫不起眼。

前几次与大顺军的交易,朝廷得到了近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扣除各项费用,纯收入就达到了七十多万两,却远没有这次多,光是七千余支火枪就卖了近五十万两白银,加上弹药,又是数十万两,其余东西加起来也和火枪差不多,不得不让人感叹,还是军火的利益大。

如今军器局生产一支燧发枪的成本只需要二十多两,卖一支火绳枪,完全可以生产出两至三支燧发枪,可是就这个价格,顺军还是欢喜异常,大顺军的工匠也可以打造火枪,可是威力远没有明军用流水线方式生产出来的大,而且生产一支火枪的价钱也不比从明军手中购买的便宜,当初听说可以从朝廷手中买到火枪时,顾君恩还将信将疑,以为朝廷肯定会给一批破烂货,没想到一试之后比自己做的要好,马上作主,将这批火绳枪全部购下。

进入五月,关宁军陡然发现,与他们作战的大顺军越来越强,甚至火器数量还胜过他们,实在大为郁闷,又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46章 榆林贼(一)

茂密的榆树林里,突然响起一阵蝈蝈的叫声,马上另一处地方也响了起来,数声之后,两边的蝈蝈叫声都停了下来,各自钻出数名黑影,多是一些精壮的汉子,身上衣服有点破旧,其中一方拥着一个双眼被黑布蒙着,双手反绑着的人。

“钱九。”

“陈阿四。”

“怎么回事?”那名叫钱九的人身材肥胖,不负姓钱之名,他疑惑的望着那名黑布蒙着,双手反绑着的人问道。

“这家伙说是朝廷的人,要见我们任老大。”身材高大,全身尽是肌肉的陈阿四不在意的道。

钱九脸上的肥肉抖动了一些,小眼圆睁:“陈阿四,你怎么搞的,鞑子杀人如麻,与我们有不共戴天之仇,他要见我们老大岂有好事,直接一刀宰了就是,带他见老大干吗?”

陈阿四摇了摇头:“若是鞑子,我自然一刀宰了,你知道他说是哪边来的。”

钱九恍然大悟:“你说他是从南面来的,南面的官军也不是好东西,你忘了,当年任、张两位老大就是因为被狗官府逼得活不下去,才带着我们进入这榆园,老大肯定也不愿见他。”

钱九所说的任,张两位老大分别叫任七,张七,这伙人就是活跃在山东濮州、范县一带的榆园贼,榆园贼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濮州、范县靠近河南,又与南直隶相隔不远,每当天灾人祸之时,活不下的饥民就成群结队的进入榆园,一方面是这里有榆树叶可以当成食物,而且倚仗着茂密的榆林,他们可以傲啸山林,不但躲辟官府的赋税,而且还可以打劫一些大户。

不过,万历年间的榆园贼都不长久,遇到好年景,榆园贼就会散伙,重新化为良民,到了崇祯年间,山东的旱灾频繁起来,加上官绅盘剥严重,榆园贼才成为常态,借着茂密的榆林,加上地下挖得盘根错节的地道,官府剿不胜剿,只得任其行事。

去年中原大地风云变幻,北京短短一个月内换了三任主人,榆园贼也迎来自己的黄金发展期,山东各地先是向大顺军投城,李自成失败后,山东有一段时间处于权力真空期,许多人担心官军和鞑子过来乱杀人,纷纷躲进榆林避难,王福派黄得功攻取山东后,对于以前官府所说的榆园贼本来是想招抚,只是黄得功刚刚占了山东一个多月又被清军击败,赶出山东,招抚榆园贼的想法自然不了了之。

清军占领山东后,为了筹措南下的军粮,对山东进行了更加残酷的盘剥,稍有反抗就家破人亡,许多原本还殷实的家庭也变得一贫如洗,任七,张七两人审时度势,提出驱除鞑子,保卫家乡的口号,更是引得那些因为鞑子而失大部分财产的百姓景从。

加上山东兵力几乎被多铎抽调一空,任七,张任在数月间确实做下了几件大事,接连攻破数座县城,将清廷委任的官吏处死,势力一下子扩展到了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六七个县,声势浩大,连清廷委任的山东巡抚方大猷也被惊动,急忙发下公文催促地方进剿。

只是当时山东兵力空虚,许多清朝官吏刚刚到任,对于任七,张七两人领导的榆园贼还是无可奈何,不过,这种情况在二万多满人到达山东后发生了改变,清军兵力在山东大为充实,面对清军的重兵围剿,张七,任七两人虽然拼死力战,只是所占县城还是全部丢失,数万大军只剩下数千人,只得仍然躲到榆树林暂避。

山东榆园的情况通过锦衣卫反馈到王福耳中,虽然榆园贼开始反抗的是大明的统治,不过,现在榆园贼针对的却是清军,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王福才指示锦衣卫与榆园贼首领联系,最好当然是南明能够凭借正统的名份将之招安,次也可以直接资助一些兵器甲胄,让他们在清军的后方搞出更大的动静,将清军实力逐步消耗。

陈阿四身边被蒙眼,捆住双手之人正是锦衣卫派出来与榆园贼接洽之人,他一到榆林外围就被陈阿四等人发现,这名锦衣卫确认陈阿四就是自己要找的榆园贼后,并没有反抗就任由陈阿四绑着带了进来。

听到钱九的话,陈阿四点了点头:“若是一般情况确实如此,不过,要是真照他所说,老大一定会见他的。”

钱九大奇:“他说什么,阿四,朝廷狗官素无信义,你可别被他骗了。”

“他敢,若是骗了老子,老子亲手把他剁成肉酱。”陈阿四恶狠狠的道,同时用手推了那名锦衣卫一把:“你是不是真有大量兵器给我们?若是敢骗我们,你死定了。”

“各位放心,这是你们的地盘,只要在下见过你们的老大之后,自然会将兵器送给你们,莫非你们这么多人还怕在下一人不成。”那名锦衣卫丝毫没有因为自己被绑着又蒙上眼而害怕,反而激将道。

“谁会害怕你,走,带他走。”陈阿四最受不得激,钱九也没有看出什么不妥,只是示意几人留意一下后面,看有没有人跟踪,见人很快返回摇头,钱九也放下心来,数人在林中穿行,时不时要学上几声鸟叫或者昆虫的叫声,得到回应才能继续前进。

行进了快半个时辰,陈阿四才道:“到了,帮他解开。”

那名锦衣卫脸上的黑布被拿了下来,顿时眼前一亮,又闭上眼睛数秒才再度睁开,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规模不小的营寨,寨墙,刁斗应有尽有,营寨的后面是连绵的山岭,前面是整块的平地,还开垦出不少农田,田里庄稼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这样一个营寨起码可以容纳万人,看上去至少经营了数年。

不过,营门口的守卫却不算森严,不少农人正在进进出出,门口还有一群孩子正在玩耍,这名锦衣卫刚想看清楚一点,一人已在他后面重重一推:“走!”

营寨中间一座最大的木屋内,任七和张七两人正在商量军情,任七高大威猛,眼下已是五月,天气不冷不热,他只穿着一件单衣,露出全身肌肉。张七却是高高瘦瘦,身上穿着长衫,倒是有几份读书人的模样。

数月前,任七、张七两人还意气风发,攻占了四个县城,治下民众数十万,拥兵数万,张七甚至以榆林为绿林、新市相比,劝任七以图南阳(光武帝)之业。

可如今不过数月,不但县城丢了个干净,军队也减少到只有五千来人,若不是这座营寨经营日久,他们连落脚之处都没有,这让两人不免感到沮丧。

如今虽然他们数次击退了清军对榆林的进攻,清军也一直没有摸到这座营寨的位置,可是整天躲在榆林中终不是事,他们虽然在榆林开恳了不少农田,可还是不能满足数万人的粮食需求,至于布匹,铁器等等东西都是需要从外面输入,若是不能对清军反击,榆园军内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眼下义军虽然还有五千人,只是士气低落,武器缺泛,若是冒然冲出榆林与清军决战,无异于自寻死路,两人这些天都在冥思苦想,却毫无办法,除非有外援才能打破目前的僵局。

“报,任头领,张军师,陈老四带回一个锦衣卫想见两位大人。”

“锦衣卫,奶奶的,锦衣卫来凑什么热闹,把他宰了,丢到山沟里。”任七没好气的道,他早年吃过官府的亏,对臭名远扬的锦衣卫更是没有好感,眼下正碰上他烦恼之时,自然不会对锦衣卫有什么好待遇。

“是。”过来传令的士兵转身就要下去。

张七眼神转了数下,连忙喝道:“慢!”

那名传令的士兵顿时不知所措,目光在任,张两人身上打转,不知该听谁的为好,任七有点不高兴的看着张七:“军师,锦衣卫的狗腿子竟然敢来这里,明显是找死,你为何不让我杀他。”

张七对任七附耳说了数句,任七脸上露出一丝不情愿的表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把他带进来吧。”

“是!”这次传令兵总算大踏步的走了出去,不一会儿,还绑着双手的锦衣卫就带到了任七,张七两人面前。

“你是锦衣卫?”

“不错,在下仍锦衣卫百户何超,见过两名头领。”何超丝毫不知自己差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脸上很是平静。

何超的名字平平常常,任七和张七两人对望了一眼,也不知是真假,眼中露出一丝怀疑的神色,何超看出了他们的疑虑,道:“在下的锦衣卫腰牌在两位头领手下处,若是两位头领不信,大可以验看。”

任七正要吩咐人将腰牌拿来,张七接话道:“不必了,区区一面腰牌要作假何难,你若没有其他证明,我们只能怀疑你是鞑子奸细,那就休怪我们不客气了。”

何超露出一丝笑意:“不知道一百张上好弓弦,二百柄好刀,二十幅甲胄能不能证明我的身份。”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47章 榆林贼(二)

“什么?”这下连任七也动容,榆林军现在正急缺兵器,尤其是弓箭,整个军中也不到一百弓,如今眼前此人一出手就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