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枭雄-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拉着两个孩子来到房间,在小桌旁坐下,她对元庆和妞妞说:“刚才杨玄挺告诉我,准备给我们安排新住宅,就是门口空着的那座院子,有六间屋,我说要和孩子们商量一下,你们说我们是买新宅,还是搬到新院去。”

    “买新宅!”

    元庆和妞妞异口同声,他们都不愿意住在杨府,包括元庆,他虽然是杨家子弟,但他却对杨府非常反感,而且给婶娘和妞妞买宅一直是他的心愿,元庆态度坚决地说:“婶娘,我问过,宅子并不贵,一亩上好之宅只要一千吊,有七八间屋,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我觉得买大也没用,一亩地宅就足够。”

    其实沈秋娘也觉得她们既然脱离杨府,就不能再住在这里,路上杨玄挺告诉她,元庆即将去国子学读书,不会再住在府中,这样,她们母女更不会住在杨家,她便笑了笑说:“既然你们一致要求买宅,那我也没意见,我刚才回来时遇到刘二婶,请她帮我们打听一下,他们家消息广。”

    话刚说完,院子里传来刘二婶的声音,“秋娘在不在?我有消息告诉你。”

    沈秋娘连忙出去,“二婶,是房子的消息吗?”

    刘二婶负责内厨房,是个很和气的大娘,一直就喜欢妞妞和元庆,她的小女儿刘菲儿和妞妞关系最好。

    她走进院子笑道:“我刚才回去问了你们刘二叔,也是巧,他有个内侄要搬家去东都洛阳,便准备把宅子卖掉,就在咱们坊内,离这里两条街,一亩四分地的宅子,有六间屋,房子前年重修过,青砖瓦房,大概八成新,前后有两个大院子,还有两棵大树,很不错的宅子。”

    “那他要多少钱?”沈秋娘想了想又问。

    “他对外要价是一千六百吊,不过是他二叔介绍,估计能便宜一点,一千五百吊左右吧!”

    沈秋娘便点点头,“明天我去看看,如果合适,我们就买下来。”

    她又把刘二婶拉出院子,低声对她说:“我想用元庆的名字买下,你看行不行?”

    刘二婶摇摇头,“恐怕不行,他现在只是小男,至少到十八岁成丁后才能开户,只能用你的名字过户。”

    “这......”沈秋娘有点为难,这房子是给元庆买的,她不能要。

    刘二婶探头看了一眼在院子里说话的元庆和妞妞,伸出两根手指比了比,小声笑道:“你也真是的,他们俩青梅竹马长大,将来把妞妞许给元庆,你还是他们母亲,这样不就解决了吗?”

    沈秋娘其实早有这个想法,只是她觉得门第不配,杨家不可能答应,她叹了口气说:“再说吧!明天先去看房子,合适就买下来。”

    “哎!你别想这么多,船到桥头自然直,将来他们想在一起,我估计谁也拦不住。”

    刘二婶又提高声音笑道:“那好,明天我带你去看房,一早我来找你。”

    “元庆,妞妞,我先走了。”

    “二婶慢走!”

    沈秋娘走回院子,她看了一眼元庆和妞妞,心中叹息一声,要是这两个孩子长大成一对,多好!

    .......

    夜幕初降,元庆来到了亲仁坊的一座宅子前,宅子不算大,占地只有三亩,元庆走到门前看着牌子上写着‘封府’二字,他笑了,就是这里,他敲了敲门,门‘吱嘎!’一声开了。

    “你找谁?”一名丫鬟打量元庆一眼问。

    元庆笑了笑,“我找你们家老爷,他在吗?”

    “海棠,谁啊?”

    一名年轻妇人走上前,她认出元庆,愣一下,“是你!”

    “八姑,是我,我找封叔。”

    这名年轻妇人名叫杨云,是杨素之弟杨慎的女儿,在杨府中排行第八,元庆等后辈一直叫她八姑,两年前她被杨素做主嫁给封德彝,和丈夫住在亲仁坊。

    她认识元庆,对元庆既没什么好感,也不憎恶他,只是有点瞧不起,而且现在她已是官夫人,多少有一点架子。

    “你找封郎做什么?”她不太高兴,他们一家人正在吃饭,吃饭时间被打扰是极不礼貌。

    “八娘,是谁啊!”

    封德彝也走到院子,他现在已经不是杨素幕僚,去年被杨素推荐做官,现任内史舍人,官职不高,只有六品,但他有拟旨权,位子非常重要。

    他眼睛不好,走上前仔细看了看,忽然认出元庆,立刻满脸堆笑,热情万分,“原来是元庆,快进来!快进来!哎呀,来之前怎么不说一声,我都没准备。”

    元庆拱拱手笑道:“打搅封叔了,我是来问封叔借一份突厥地图,封叔应该有吧!”

    “你要突厥地图做什么?我当然有,不过你先来一起吃饭。”

    “封叔,我吃过饭才来。”

    “那好吧!先到我书房坐一下,我马上就来。”

    封德彝连忙把元庆请去书房,他赶回来随便扒了几口饭,丢下碗便走,妻子一把揪住他衣服,不高兴道:“我兄弟来都没见你这么热情,他一个庶子晚辈,你理他这么多做什么?”

    “你这个笨蛋!”

    封德彝将妻子拉到一边,咬紧牙关低声道:“只有我知道,将来这个孩子会是你们杨家之主,现在不好好投本钱怎么行?”

    八姑的眼睛蓦地瞪大,“他!怎么可能?”

    “你听我的没错,你二叔已经在他身上花了几万吊钱,他的心思瞒不过我。”

    封德彝又捏娘子屁股一把,嘿嘿一笑,“晚上榻上再和你细说。”

    “你这死鬼!”

    .......

第三十六章 内廷献策(上)

    隋朝大兴城也就是唐朝的长安城,唐朝的主要变化也就是修筑大明宫和兴庆宫,两朝的城池格局基本不变,开皇二年,名匠宇文恺参照孝文帝所建洛阳城和北齐邺都南城,耗时一年两个月修建而成。

    整个城池由大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其中大宫城又叫大兴宫,两侧为掖庭宫和东宫,是宫女和太子居住之地。

    大兴宫北面是皇帝和后妃们生活之处,而南面三座大殿为举行朝会之地,三殿中间的大兴殿两边又有门下和内史两省,以及弘文馆、史馆、舍人院等机构。

    而皇城就是尚书省各部以及两台、十一寺、十二卫等朝廷中枢衙门所在,由昭阳门街将皇城一分为二。

    进入大宫城的正门叫承天门,进入皇城的大门叫朱雀门,相对而言,进入朱雀门比较容易,但须有门籍才能入内。

    上午,元庆来到了朱雀门前,他今天穿一身新布袍,头戴新平顶巾,颇显精神。

    他走到朱雀门前,一名当值的监门卫军官上前拦住他,他上下打量元庆一眼,“可有门籍?”

    元庆取出玉佩出示,“我有这个!”

    杨坚前天对他说过,凭此玉佩可以随时进宫。

    监门卫军官凑上一看,顿时肃然起敬,他连忙一摆手,“公子请进!”

    ........

    此时在内朝两仪殿,大隋皇帝杨坚正在和重臣们商讨对突厥用兵事宜,除皇帝杨坚,还有太子杨勇、晋王杨广、尚书左仆射高颎、尚书右仆射杨素、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刑部尚书薛胄、上柱国宇文述、贺若弼、燕荣等等几十名文武重臣。

    进攻突厥的决策已经定下,下面关键是怎么打?从哪里出兵,谁来统兵?

    “各位爱卿,朕先提一个方案。”

    杨坚走下龙位,已有官宦在廷中竖起一只木架,架上挂着一幅北方地图,地图上并没有画出杨坚的进军方案,他拾起一根木杆,指向漠北说:“这次攻打突厥,主要是集中兵力对付东部突厥,击溃都蓝部,让突利部能取而代之,稳住东部突厥局势,然后,我们再集中兵力进攻西突厥达头,但这一次不打,这次我们只打都蓝部。”

    他又将木杆下移到边境处,缓缓道:“朕这两天反复考虑,我们可分三军出塞,一军走幽州道,一军走马邑道,另一军走灵武道,这三军分别进攻都蓝突厥的东中西,令他首尾难顾,为了协调三军作战,朕考虑让汉王为都元帅,总领三军,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太子杨勇点头赞道:“父皇考虑周全,儿臣完全赞成。”

    晋王杨广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不安,五兄弟中从来都是他领兵出征,军权由他掌握,怎能让汉王取代他的军事地位?他起身笑道:“父皇,可容儿臣说一句。”

    杨广曾是征南大元帅,又为扬州总管,经营南方十年,有力缓和了南方汉人对隋王朝的怨恨和怀疑,无论政治和军事方面杨坚都对他颇为信任,便笑着点点头,“你说吧!”

    杨广看了众人一眼,朗声道:“父皇三路出军的方案是极佳,但父皇有没有想过,三支军队各自相隔千里,根本就难以协同,战场之机瞬息而变,今天发现一支敌军,须要两军合击,等另外一支军队得到命令已是五六天后,情况早发生变化,反而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贻误战机,所以儿臣以为,设都元帅来总调度指挥,不可取。”

    “臣支持晋王的意见!”

    杨素起身向杨坚行一礼,“臣征战多年,深知突厥用兵就在于机动灵活,骑兵行军一日数百里,我们切不可拘泥于形式,被动作战,三军相隔千里,协同作战确实不现实。”

    杨坚陷入一种沉思之中,太子杨勇却知道杨广的真实用意,他是不想汉王杨谅取得军队指挥权,灭陈朝后,杨广自持功高,开始野心渐露,虽然他伪装得很好,瞒住了父皇和母后,但他的心思瞒不过自己,杨勇不好开口,他迅速向高颎使个眼色。

    高颎会意,他也起身道:“陛下,有所失必有所得,三军虽相隔千里,但那是在隋境,入漠北后,三军就会逐渐靠拢,臣很担心若没有协同作战,反而会被都蓝突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臣倒以为不必分三军,就以汉王统领一军从马邑出军,再由突利从西面协同隋军作战,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杨素和高颎说得都有道理,杨坚背手在廷上那踱步,沉思破敌之上策,就在这时,一名侍卫走进内廷,高举一枚玉佩禀报,“陛下,一名少年在宫外求见,他说他有破突厥之策。”

    内廷顿时一片哗然,坐在后面的宇文述一声怒斥,“胡闹!重臣廷议军国大事,关小儿何事?还不退下!”

    侍卫惶恐,连忙退下,杨坚目力颇好,他一眼看见玉佩,心念一动,连忙喊道:“回来!”

    侍卫又停住脚步回来,杨坚招手,“把玉佩给朕!”

    侍卫捧着玉佩上前,杨素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叫苦不迭,他认出这枚玉佩正是前天圣上给孙儿元庆那枚,高颎也认出来了,他心中惊疑,元庆来做什么?这可不是写诗,他能有平胡之策?

    杨坚接过玉佩,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便吩咐侍卫,“赐他白衣,带他进来。”

    侍卫匆匆下去,杨坚又回到龙座,笑而不语,他对元庆印象非常好,总觉得他是一个踏实少年,并不浮华,他来献平突厥之策,必然事出有因,而且他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再好好考虑一下杨素和高颎之策,到底是三路出兵还是一路出兵。

    可以说,元庆的打岔来得正是时候。

    殿内除了杨素和高颎之外,其余人都不知情,只有杨广猜到一二,他是有心人,已经悄悄通过杨坚的侍卫,把前天父皇独自出奔的经过详细打听了,他知道父皇出奔遇险,被杨素之孙所救,事后父皇还把龙凤玉佩赐给他。

    看来这个献平突厥之策的少年就是杨素之孙,他偷偷向杨素看去,他想知道,这是不是杨素刻意安排,他很怀疑,一个小小少年,懂什么平突厥之策?

    杨素现在心乱如麻,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很担心元庆如果乱出谬论,可能有性命之忧,这一刻杨素已经决定请罪救孙。

    杨坚虽不知道是不是杨素事先安排,但他会看,他见杨素脸色苍白,额头上已见汗,坐立不安,他便猜到,恐怕杨素也不知情。

    这时,侍卫将已穿上白衣的元庆带进两仪殿,元庆没有身份,须穿白衣觐见,他快步上前,跪下磕头,“小民杨元庆叩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口齿很清晰,但心中有点紧张,尽管他知道杨坚不会翻脸杀救命恩人,更不会随意杀杨素之孙,最多是不召见,既然召见就不会是为了杀他,这一点他心中有底。

    只是闯军国大政之堂还是一件冒险之事,就看他思考一夜的方案能否说动皇帝。

    杨坚微微一笑,“少年郎,你很有胆量,不仅能搏杀野猪,还敢闯朝廷内堂。”

    元庆朗声道:“陛下,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我虽年少,也愿为陛下分忧!”

    一般而言,能坐在两仪殿开会之人,都已在政治上非常成熟,连刚刚斥责侍卫的宇文述都不再多言,他也看出这个少年和圣上的关系不一般,似乎他们认识,连杨素和高颎都没吭声,怎么轮到他多嘴。

    不过还是有一人不知趣,没有看出这里面的微妙关系,这个人便是上柱国贺若弼,他一向就是没有眼色,自恃军功,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中,几次得罪杨坚,以至于群臣请斩贺若弼。

    此时贺若弼见这个少年竟然不知高低,说什么虽年少,也愿为陛下分忧,他顿时怒火高炽,厉声喝道:“我等大将都知自谦,你一个黄毛孺子,也敢妄称献平突厥策?”

    ........

第三十七章 内廷献策(下)

    【看完别忘给老高投张票啊!】

    ........

    贺若弼的嗓门很大,震得宫殿内嗡嗡作响,元庆看了他一眼,颇有兴趣,这是一个进入破功期之人。

    杨坚却不满瞥了贺若弼一眼,刚才自己问策时不吭声,现在却对一个少年发威。

    “贺爱卿,这个少年说得很对,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他一个少年尚知向朕献平突厥之策,贺爱卿,他可比你强!”

    贺若弼胀得满脸通红,他听出圣上对自己不满,连忙呐呐道:“圣上,卑职同意太子之策。”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