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枭雄-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人缺席,南方依然平静,民众安居乐业,没有乱民闹事,所以朕才下决心再伐高丽,所谓闹事之地无非是北齐旧地,六镇杂胡子孙,朕就让他们闹,让他们自相残杀,让他们无粮可食,等他们都死绝后,朕再把南方汉民北移,彻底扭转两晋以来胡强汉弱的局面。”

    “可是陛下,胡强汉弱是在官而不在民,六镇杂胡子孙毕竟只是少数,齐地大部分还是汉民,臣建议陛下用强硬和安抚两种手段,造反便可逐一平息。”

    杨广摇了摇头,“这件事不用你过问,朕心中有数,朕叫你来是要告诉你,这次伐高丽,你也要一同出征。”

    ...........

    【求月票!求月票!】

第三十九章 父子摊牌

    等杨元庆告退,杨广背着手在房间走了片刻,又令道:“速令三个皇孙来见朕。”

    片刻,燕王杨倓、越王杨侗和代王杨侑三个皇孙匆匆赶来,三人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了,一起跪下,“孙儿参见皇祖父!”

    见到三个宝贝孙子,杨广心中的烦恼顿时一扫而空,他呵呵笑道:“孙儿们免礼,你们都坐下。”

    宦官给三个皇孙铺上坐垫,三人坐了下来,杨广对三人道:“朕一直让你们读书学礼,但最近朕考虑,该让你们学习处理一些事情,所以你们三个以后每天都要来朕的御书房两个时辰,看一看奏折,学习朕是怎么处理军国大事。”

    燕王杨倓极为聪颖,他心念一转便问道:“皇祖父是要有事情交给我们吗?”

    杨广对孙儿的聪明十分欣慰,便笑眯眯道:“是准备有事情交给你们,不过不是你,是你的两个皇弟,你还是跟着朕,朕会继续教你处理政务。”

    杨广又对杨侗和杨侑道:“明年四月,朕要出征高丽,京城交给侗儿镇守,西京长安交给侑儿镇守,朕还会派大臣辅佐你们。”

    燕王杨倓沉吟一下道:“皇祖父为什么一定要御驾亲征,其实派一员重臣攻打高丽便足矣,比如可以命幽州杨元庆和大将军来护儿配合,杨元庆从陆路进攻,来护儿从水路进攻,孙儿认为拿下高丽并不难。”

    别人劝杨广,杨广会勃然大怒,但孙儿劝他,他却一点都不生气,杨广慈爱地笑道:“你们还小,有些事情不懂。朕这次御驾亲征和上次御驾亲征不是一回事,以后再慢慢告诉你。至于杨元庆。这一次朕准备带他东征,倓儿不是向学射箭吗?朕会让他一路教你。”

    “多谢祖父!”

    “去吧!收拾一下东西,明天正式开始到朕的御书房学习。”

    ........

    杨元庆离开皇宫回府,刚走到端门附近。却听见背后有人叫他,“杨总管!”

    杨元庆一回头。却见是宇文述在后面叫他,他翻身下马,宇文述飞奔而至。对他拱手施礼道:“杨总管。今天多谢了。”

    杨元庆知道他指的是丰都市门口打架之事,便回礼笑道:“一点小事,何足挂齿。”

    宇文述叹了口气,“只恨犬子愚钝,杨总管救了他一次,他还不知感恩。我会回去狠狠教训他,命他上门给杨总管道歉。”

    “这就不必了。确实是一件小事,如果宇文大将军没有别的事,在下就告辞。”

    杨元庆对宇文述深怀戒心,而且他们过去的仇恨不可能一笑泯之,他不想和宇文述有更多纠葛,但宇文述对杨元庆似乎很有兴趣,他没有半点告辞之意。

    “杨总管,有一件事我也要提醒你,应该是提醒令尊。”

    杨元庆的心中顿时警惕起来,“宇文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宇文述眯眼笑道:“我最近看了兵部的一些批文,发现你父亲在东平郡招募郡兵已超过八千人,按照兵部规定,郡兵一般不得超过三千人,若要超过,必须得到圣上批准,像齐郡张须陀、清河郡冯孝慈,他们都是得到圣上批准,但你父亲杨玄感却没有得到批准,我不知兵部为什么会批准,但杨总管,你要劝令尊小心啊!一旦圣上知道,后果很严重。”

    “这件事我确实不知,不过我要感谢宇文大将的提醒,先告辞!”

    杨元庆施一礼,转身离去了,宇文述望着杨元庆的背影,阴阴一笑,自言自语道:“杨元庆,我终于知道你的命门在哪里了?”

    ........

    杨元庆回到府中,立刻把妻子裴敏秋叫到书房。

    “夫君,出什么事了?”

    裴敏秋见丈夫的神情十分严肃,她心中也有点紧张起来。

    “今天圣上告诉我,我也要率幽州军出征辽东。”

    裴敏秋一惊,连忙问道:“夫君,出征辽东,会发生什么事吗?”

    杨元庆点了点头,“出征辽东,我估计就会有人造反,而且我更担心父亲,我担心他会看不清局势。”

    裴敏秋一下子懵了,她听懂了丈夫的意思,公公竟然有造反之意,她瞪大眼睛半天,她忽然惊慌起来,拉着杨元庆手道:“夫君,这该怎么办?”

    “你不要急,父亲那边我会应对,关键是你们,我必须要安排你们平安离京。”

    杨元庆取出一本册子递给她,“这本册子里是一些应急的对策,假如发现有什么紧急事态,你翻翻册子,很可能我已经想到了,册子你要贴身收好,不能被任何看人,明白吗?”

    裴敏秋心中紧张,她抱住丈夫的脖子,“夫君,你要走了吗?”

    杨元庆心中暗口气,轻轻将她搂在怀中,对她道:“我还要在幽州进行一些准备,过完新年我就必须回去。”

    “那公公那边怎么办?你不能劝劝他吗?”

    杨元庆点了点头,“我现在就去见他。”

    他觉得自己确实要和父亲杨玄感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了。

    .........

    再大业三年杨广便向下旨,各郡太守每年新年期间必须进京述职,这一规定已经执行了五年,除了边疆郡县有特殊情况,且得到朝廷批准外,其余各郡太守都必须进京述职。

    杨玄感在三天前便回来了,他非常低调,低调到除了杨家几个嫡子,没有人知道他回来,正如一只猛虎在扑向猎物之前,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一样,杨玄感在决心动手的临头,他反而安静了下来,他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房间里,杨玄感正在思考起事的具体步骤,尽管杨元庆毁掉了他准备了近一年的军队和粮食,却没有能毁掉杨玄感的决心。

    杨广再次发动高丽之战无疑就是一次天赐良机,杨玄感心中异常激动,激动得他坐立不安。

    这时,门口响起管家有点惶恐的禀报,“老爷,杨...元庆在府外求见老爷。”

    杨玄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极不耐烦道:“我很忙,没有时间见人!”

    他忽然停住脚步,蓦地转身问:“是谁?”

    “老爷,是元庆公子!”

    杨玄感愣住了,半晌,他一连声道:“快请他来,到我书房!”

    杨玄感心里也明白,元庆到来是为了什么,他脑海里迅速思考,他该怎么回答元庆?

    杨府门外,杨元庆走上台阶,他心中有点复杂,从仁寿四年到现在,整整八年了,他第一次踏进杨府的大门,甚至祖父杨素去世时,他都没有能踏进杨府一步。

    两旁杨府的家人们都停下脚步,默默退到一旁,注视着这个最富有争议的杨家庶子到来,他离去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毛头小子,但他再一次回来时,却已是朝廷重臣,大隋一方诸侯,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流露出敬意。

    杨元庆一路进府,穿过中门,走进中院,他在一座大花坛前停住脚步,这里还留着他孩童时的记忆,杨巍在这里占山为王,他用一根柴禾将杨巍和一群孩子打得屁滚尿流,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高颎,从此他的命运改变。

    杨元庆摇摇头,将心中那一丝童年的温馨驱赶走,现在不是他怀旧的时候。

    杨元庆走进家主内院,一直来到杨玄感书房前,默默地等待,片刻,管家上前道:“元庆公子,老爷请你进去!”

    杨元庆点点头,走进了杨玄感的书房,书房里杨玄感背着手站在窗前,背对着他。

    杨元庆上前躬身施一礼,“参见父亲大人!”

    “你来了!”

    杨玄感的语气里透着失望,他能感受到元庆还是没有给他行跪礼,也就是说元庆并没有从亲情上认他这个父亲。

    杨元庆以沉默回答,杨玄感慢慢回头看了他一眼,“张须陀剿灭梁山,是你的安排的吧!”

    “是我安排。”

    杨元庆没有否认,坦率地承认了,今天他将坦率地面对一切。

    “为什么?”杨玄感转过身恼火地注视着这个儿子。

    “不为什么,我只是不想杨家被抄家灭门。”

    “不会那么简单。”

    杨玄感冷冷道:“你是怕被我牵连吧!”

    “也算是吧!”杨元庆没有否认,坦率地承认了。

    “你!”杨玄感心中怒火燃烧,狠狠地瞪着杨元庆。

    杨元庆却目光平淡,不急不缓道:“中午我遇到了宇文述,他告诉我,父亲未经圣上批准,擅自招募郡兵八千人,违反了兵部的规定,父亲,有这么回事吗?”

    杨玄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眼中的怒火迅速消失,心中开始有些惊慌失措。

    “这是.....宇文述告诉你的吗?”

    杨元庆笑了笑,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回答了父亲,他一句话便将他们父子之间的主动权抓了过来。

    杨玄感沉默片刻,他已经意识到斛斯政做事并不稳妥,竟然让宇文述看到了批文,这将使他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杨玄感又看了一眼儿子杨元庆,见他目光平静,没有半点惊慌失措,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便点点头,“坐下说话!”

    ............

    【向大家拱手求推荐票!】

第四十章 南方来人

    父子二人坐下来,杨玄感叹了口气道:“元庆,有什么事可以和我谈,开诚布公,我们毕竟是父子,有什么话不能通过商谈来解决,你非要用那种手段,令人寒心啊!”

    “父亲会接受我的意见吗?我要求父亲解散私军,恢复三千郡兵,父亲肯答应吗?”

    杨玄感半晌无言以对,他站起身,从密柜里取出铁盒,打开铁盒将父亲杨素留给他的遗书递给杨元庆,“这是你祖父留下的遗书,你先看一看。”

    杨元庆打开信看了一遍,果然是被高说对了,早在他祖父时代,杨家便有了不臣之心。

    杨玄感缓缓道:“你是祖父最看重的孙子,甚至超过了嫡长孙,他告诉过我,你是杨家的希望,既然如此,你就不应该让祖父失望,要让杨家看到希望。”

    杨元庆淡淡一笑,“杨家家庙里已经没有我的名字,杨家与我何干?”

    “不!以前是为父懦弱,委屈了你,为父会让你回杨家,会把你的名字放在嫡子行列,你是杨家的顶梁柱,杨家所有人都承认这一点,元庆,回来吧!”

    杨玄感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杨元庆,他渴望着杨元庆能点头答应,他太需要杨元庆的支持。

    杨元庆还是轻轻摇了摇头,“我的祖父是楚国公杨素,我的父亲是东平郡太守杨玄感,我不该提名讳,但也仅此而已。”

    杨玄感的心一下子坠进了失望的深渊,他没想到杨元庆的心竟是如此冷硬,

    杨玄感心中既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半晌,只得叹口气道:“好吧!我们先不谈此事,说说宇文述,你认为宇文述会把这件事告诉圣上吗?”

    “我认为不会。”

    “为什么?”

    杨元庆笑了笑,“原因很简单·父亲多招郡兵只是违规,而且兵部也有责任,最多只是一点小小的处罚,这不符合他宇文述的利益·宇文述是期盼着父亲造反,所以他绝对不会把此事告诉圣上,相反,他还会千方百计隐瞒此事,以促成父亲的造反。”

    “宇文述为什么希望我造反?”杨玄感不解地问道。

    杨元庆轻轻一叹,这就是他今天要和杨玄感谈的话题了,绕了一个大圈子·他终于回到话点上。

    “父亲可知道,现在大隋有多少高官有造反的野心吗?”

    杨玄感心中有些茫然,杨元庆这个问题竟让他无法回答,而且他也一无所知。

    “你说!”杨玄感不得不放下面子,虚心向儿子请教了,他知道杨元庆比自己更有机会接触到朝廷隐秘。

    “我一家一家数给父亲听,弘农杨氏、关陇元氏、关陇独孤氏、关陇宇文氏、江南萧氏。”

    “等一等!”

    杨玄感听得有些心惊胆战,连忙道:“你说具体一点。”

    “好吧!父亲一个、元寿一个、独孤震一个、宇文述一个·还有梁朝后裔萧家,其中独孤家族是支持李渊造反。”

    “你....有什么证据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我没有证据。”不好明说杨元庆是在恐吓自己。

    “那圣上的态度呢?”

    杨元庆一笑,“圣上在拉弓。”

    “拉弓?”

    杨玄感不解问道:“这是何意?”

    “燕山是弓背,辽东是弓弦,数十万大军是弓箭,但他对准的不是高丽,而是中原腹地,他就在等第一个起来造反的人,父亲明白我的意思吗?”

    杨元庆走了,杨玄感背着手在房间里一步步走着·虽然他觉得元庆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但元庆的弓箭论却触动了杨玄感的心,如果真如元庆所说,那自己确实不能轻举妄动。

    这时杨玄感想到了斛斯政,他觉得有必要再和斛斯政好好谈一谈,听一听斛斯政的意见。

    杨玄感穿了上外衣·他刚准备出门,脚步却又慢了下来,他凝思片刻,觉得还是等一等,再过几天,看一看形势再说。

    宇文述府邸,宇文智及赤着上身,跪在书房内,旁边兄长宇文化及用鞭子猛抽他的后背,‘啪!,一鞭抽下,便是一条血痕,宇文智及低下头,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背上已是血痕累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