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枭雄- 第5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突破之口

    村长带着一群村民跪在村口磕头如捣蒜,但白衣人却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对村里这一队商人感兴趣,准确地说,他对这一百多匹骡马和货物感兴趣,战争初停,人民贫困,没有什么油水可捞,难得看见这种初具规模的商队。

    他招手把村长叫上来问了几句,村长立刻跑来问:“你们谁是大东主?”

    杨元庆刚要开口,程咬金却挺身而出,瓮声瓮气道:“老子就是!”

    村长连忙对他行一礼,“佛孙请大东主去问话。”

    程咬金在江湖上混迹多年,有极为丰富的江湖经验,他见那白衣男子贼眼放光地打量货物,便知道此人生了贼心,他上前也不行礼,冷冷问道:“找爷爷什么事?”

    他匪气十足,白衣男子却不生气,笑嘻嘻问:“你们这里可有绸缎卖?”

    “有,你要买多少?”

    “有多少,我买多少,另外,你所有的货物我都买下。”

    程咬金上下打量他一下,眉头一皱问道:“你的钱在哪里?”

    白衣男子一拍胸脯,“钱有,都是银子,不过在县城里,你们得跟我去取。”

    程咬金装模作样考虑了一下,“嗯!我们得商量商量,这不全是我一人的货。”

    程咬金转身回来,低声问杨元庆,“要不要跟他去县城?”

    旁边村长急得直对他使眼色,让他不要答应,杨元庆想了想道:“你告诉白衣人,我们要在村里吃点东西,然后再跟他去。”

    程咬金又回去说了。白衣人倒也爽快,“你们去吃东西,我等你们。”

    众人牵马进了村内,杨元庆被村长拉进了一间,急声对他道:“小伙子,可千万别去。去了小命就保不住了。”

    杨元庆见房间外无人,便将门关上,取出一面军牌对老者道:“老丈莫要害怕,我们是太原隋军,奉命来调查拜弥勒教事件。你能否告诉我一点消息?”

    老者呆了一下,半晌才叹口气,“这个弥勒教害死人,战争刚平息,大家都忙着修屋种地。谁想拜弥勒?可如果不加入弥勒教。官府就不发赈济粮食,大家没办法,只好加入,可一加入就被控制住了,勒令供奉家产,家中有点姿色的女人。也要供奉给弥勒,大家有苦难言啊!”

    杨元庆听说官府竟然用赈济粮食来威胁民众入教。心中恼怒万分,他克制住怒火。又问:“那张佛孙是什么人?”

    “那是我们乡的一个无赖,叫张五郎,他小时候我就认识,偷摸拐骗,一天都没干过好事,他两个月前加入弥勒教,被赏识封为佛孙,管我们附近十几个村子,以前是偷摸,现在是公开勒索,不知糟蹋了多少良家妇女。”

    “老丈,佛孙是什么,上面还有什么人,能否给我说说?”杨元庆又问道。

    这个老者也是恨透了拜弥勒教,既然这个年轻人是军队派来调查,他也不隐瞒,便道:“这个张佛孙在我家吃饭时给我说过,拜弥勒教组织很严密,佛孙是他们最下面一层,一个佛孙管五百信众,然后五个佛孙又被一个佛子管,佛子上面有九大佛爷,教主被称为佛泰,谁也没有见过,据说他讲佛宣教时,身后便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弥勒佛,所以有很多信徒,少说也有几万人了。”

    “两个月时间就能发展到几万人?”杨元庆有些奇怪道。

    老者又叹了口气,“不足为奇,连官府都加入了,有一次张佛爷喝醉酒说,平原县周县令就是九佛爷之一。”

    杨元庆立刻拱手道:“多谢老丈!”

    杨元庆从房间里出来,招手将几名亲兵叫来,低声对他们吩咐几句,亲兵们转身便去了。

    片刻,几名如狼似虎的亲兵将白衣男子张五郎揪进了房间,张五郎吓得脸色惨白,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大爷。。。。饶命!饶命!”

    他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傲慢和嚣张,几把寒光闪闪的刀架在他脖子上,几乎将他吓尿了裤子,他已经意识到,眼前这群人不是商人,而是大有来头的人物。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冷冷道:“你如果想活命,就老老实实交代,你敢说半句谎言,我让你人头立刻落下!”

    张五郎浑身抖如筛糠,一句话说不出来,杨元庆又问道:“平原县周县令是拜弥勒教中的什么人?”

    张五郎犹豫了一下,杨元庆立刻给亲兵使个眼色,亲兵手起刀落,张五郎的一只耳朵被割掉!“

    痛得他杀猪般惨叫起来,亲兵揪起他另一只耳朵,吓得他魂飞魄散,连声道:“我说!我说!周县令是教中九佛爷之一。”

    “该死!”

    杨元庆骂了一声,随即一挥手,“拖出村外去宰了!”

    “饶命!饶。。。。。”

    张五郎被士兵们堵住嘴,拖了下去,旁边裴青松忍不住道:“总管,既然已经答应不杀他,为何又。。。。。”

    杨元庆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他若跑去安德县报告,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你的守信能担得起吗?”

    裴青松低下头,不敢吭声了,杨元庆随即又令道:“把他的四个随从一并抓出村外宰掉,不准留一个活口。”

    程咬金心中大呼痛快,斩尽杀绝,这才是大丈夫本色,他连忙问:“总管,我们下一步去平原县吗?”

    杨元庆点了点头,眼中杀机迸发,他很想知道,平原县县令到底有多大的胆子,竟然不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跟着弥勒教造反。

    。。。。。。。

    平原县和河北的其他小县一样,随着战争结束,躲在城中的农民大量回乡,县城内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大街上变得行人稀少。

    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很少店铺的生意又开始好转,尤其是铁匠铺和杂货铺,买农具和杂货的农民络绎不绝,酒肆也开门营业,许多老食客回归,大街开始出现了往来商人的影子。

    杨元庆一行人是在黄昏时分进入县城,投宿在一家县城最大的客栈内,尽管白天看不到拜弥勒教的踪影,但到晚上后,拜弥勒教的影响便渐渐显示出来,人们开始三三两两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听讲教义,举行入教仪式。

    客栈的掌柜和娘子,以及几名伙计都跑去听教义了,客栈内只剩下一名伙计在忙碌,不过客人也不多,只有杨元庆他们这一群人。

    夜渐渐深了,杨元庆带着十几名亲兵来到了县衙,县衙后宅便是县令的府邸,县令宅院的围墙并不高,攀一棵大树,可以很容易地翻进去,高的不是围墙,而民众心中的官威,就算没有围墙,也没有人敢走进一步。

    两名亲卫轻巧地翻了进去,随即大门打开,杨元庆背着手走进了后宅。

    平原县县令名叫周峮,最早是隋朝的平原县丞,窦建德主管河北后,他升为县令,随即新隋大军将窦建德赶出河北,周峮随即又效忠新隋,成为新隋的平原县县令。

    这也是隋朝为了维护河北人心稳定而采取一种措施,只要没有犯下恶罪,便尽量让他们留任,事实证明,这项措施非常正确,正是这些熟悉情况的官员们的努力,使河北的民生开始迅速恢复。

    但任何事情也不会十全十美,这项措施也使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躲过了清洗,继续留任一方。

    平原县县令周峮就是其中之一,他加入了拜弥勒教,利用掌握赈灾粮食的大权,逼迫农民入教,他也由此收敛了大量钱财,当然,他并不仅仅是为了钱。

    这两天周峮有些心神不宁,他接到上面的消息,楚王杨元庆很可能就在河北一带,让他留意,若有数百骑马队出现,立刻汇报。

    平原县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处于四郡交界处,因此平原县也格外受重视,周峮知道拜弥勒教声势浩大,迟早要被告发,他已经通过弥勒教敛财近三千两黄金,如果在起事之前逃掉,那么他的后半生便能在荣华富贵中度过,否则他小命难保。

    周峮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忧心忡忡地考虑着自己的前途,忽然,门吱嘎一声被推开了,周峮已吩咐过不准任何人来打扰他,他心中大怒,一抬头,却见是两个陌生黑衣人走进来。

    吓得他浑身一哆嗦,刚要大喊,一把横刀已经冷冰冰地顶在咽喉之上,“你若敢叫一声,你人头落地!”

    随即走进来五六名黑衣人,周峮吓得声音颤抖,“你们是。。。。什么人?”

    杨元庆负手走了进来,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周县令,还认识我吗?”

    周峮眼睛顿时直了,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砰砰磕头,“楚王殿下饶命!楚王殿下饶命!”

    杨元庆在河间郡击溃窦建德后,接见了很多河北各郡县官员,这个周峮他也接见过,因此他也认识。

    杨元庆坐了下来,他看了一眼周峮,冷冷道:“我是信任你,才不追究你过去效忠窦建德,可你却加入邪教,企图聚众造反,你自己说,你对得起平原县之民,对得起我给你的信任吗?”

    周峮跪在地上羞愧万分,他嘴唇动了动,“事情不是殿下想的那样简单,其实和唐朝有关。”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真相揭开

    欢迎大家来到…《 Zei8。Com电子书 》…:。     杨元庆微微一怔,立刻坐直了身体,他确实没有料到,拜弥勒教居然和唐朝有关。

    他注视周峮半晌,尽量把语气放温和一点,“只要你肯将功折罪,我非但不杀你,而且还会给你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当然,前提是你要把不该得到的东西都吐出来。”

    杨元庆已经意识到,这个周峮是他灭掉这次造反风暴的关键人物,不妨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立功赎罪。

    周峮顿时激动起来,楚王刚出现时,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现在楚王又答应给他一个机会,令他绝路逢生。

    “殿下,卑职有罪,卑职不敢隐瞒。。。。。一切都说出来。”

    “你说吧!我听着。”

    周峮迅速整理一下思路,道:“殿下,拜弥勒教的发起人叫崔履行,他是麴太守女婿,现在被称为佛泰之人就是他。”

    杨元庆点点头,“照你这样说起来,拜弥勒教实际上就是太守麴稜所为,是这样吗?”

    “殿下,正是如此!”

    “可他为什么要背叛我?”杨元庆已经有点止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这个麴稜是窦建德的纳言,名望很高,自己宽容地接受他投降,封他为平原郡太守,他竟然敢创办邪教,图谋造反。

    周峮慌忙道:“殿下,这个麴稜在投降窦建德之前,实际上已经投降了唐朝,他和唐朝相国刘文静是亲家,当初窦建德和唐朝结盟,就是他牵的线,这次拜弥勒教兴起,听说也是刘文静的主意,麴稜身边有一个幕僚,叫做汪寿,据说从长安来,卑职怀疑他就是刘文静派来。”

    杨元庆站起身,背着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他:“他们决定什么时候造反?”

    “应该是下月初,迎佛九九八十一天后,送佛归去,大规模教徒将聚集一处,那时正是发动造反的时刻。”

    “现在已有多少教徒?”

    “回禀殿下,现在已有四万余人,不光是平原郡,听说清河郡、渤海郡、信都郡以及河间郡都有信众。”

    杨元庆沉思了片刻。又看了一眼周峮。心中有些怀疑,这种重要的机密,麴稜绝对不会轻易告诉外人。周峮如何得知?那只有一个解释,这个周峮是麴稜的心腹。

    “那你为何要入教,跟随麴稜造反?”

    周峮满脸羞愧道:“卑职因为有些把柄落在麴稜手中。”

    “什么把柄?”杨元庆不依不饶追问。

    “在大业十年。卑职私卖了不少官粮,大概有千石之多,其实平原县各县官员都或多或少有把柄在麴稜手中,所以才被要挟住,再加上入教有利可图,所以。。。。。”

    周峮没有再说下去,杨元庆心里却明白,什么把柄倒是次要的,有利可图才是真正的原因。周峮一定是死心塌地跟随麴稜,成为他的心腹,现在看危险来了,便立刻将麴稜出卖,虽然隐隐猜到,但杨元庆不想点破,只要周峮肯替自己卖命。其余他们之间的恩怨都已不重要了。

    现在事情已经明朗了,那怎么解决这个危机便是关键了,虽然周峮说还有一个月才是造反时机,但杨元庆相信,一旦对方知道企图已被自己发现。那他们肯定会提前造反,所以不能打草惊蛇。然后用雷霆手段一举击溃对方,才是取胜的关键。

    想到这,杨元庆又看了一眼周峮,还得从此人身上着手。

    “下面就是你立功赎罪的时候到了。”

    。。。。。。。。

    平原太守麴稜今年约五十余岁,在仕途上已经走了三十年,已是一个政坛老手。

    几乎所有的官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仕途,而在各个官员的仕途之间,也有一些小道想通,将官员们联系在一起,在各种小道中,婚姻无疑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小道。

    这一点对麴稜尤为突出,麴稜的次子麴名贵娶了刘文静的三女儿,正是刘文静这个亲家改变了麴稜的命运。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时任信都郡太守的麴稜接到亲家刘文静的信,立刻宣布投降李渊,但不久他又投降了窦建德。

    或许是发现窦建德没有什么前途,麴稜又转而暗中投降唐朝,在窦建德败亡后,时任纳言的麴稜率几十名文官投降了隋朝,他被杨元庆封为平原郡太守。

    这个任命让麴稜心中极为失落,他本想能进隋朝中枢为官,不能当相国,至少也能做部寺主官,没想到只得到一个平原郡太守之职,而唐朝却许诺封他为礼部尚书。

    一轻一重,一高一低,便使麴稜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名属隋朝,暗归唐朝,为了取得唐朝的信任,他不惜向李渊交纳了效忠书。

    房间里,麴稜背着手在来回踱步,在旁边站着几人,一个是他儿子麴名贵,一个是他女婿崔履行,另一个是他的幕僚汪寿。

    儿子麴名贵和女婿崔履行都是拜弥勒教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