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汉语-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满江红'1'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2'。临岛屿、蓼烟疏淡'3',苇风萧索。几许渔人横短艇'4',尽将灯火归村郭'5'。遣行客、到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6',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遶严陵滩畔'7',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8'?平生况有林泉约'9'。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10'。
  '1'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游宦的厌倦心情。
  '2'征帆,远行之船的帆,夜落,晚上帆落下来,也就是停泊。
  '3'蓼(liǎo),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上的水草。
  '4'横短艇,指使短艇傍岸。
  '5'将,持,拿着。
  '6'桐江,在今浙江省境。
  '7'遶,同绕。严陵滩,水滩名,又名严陵濑,东汉严光(字子陵)隐居钓鱼处,在今浙江桐庐县桐江边上。
  '8'区区,言其微小、不足道。底,甚么。
  '9'林泉约,和林泉相约,就是隐居之愿。
  '10'回去吧,吟一首王粲的《从军行》。归去来,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仲宣,王粲字。王粲作有《从军行》,其中反映了军士苦於行旅怀念亲人的情感。落,索,郭,泊,漠,削,跃,约,乐,押韵(药韵)。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罔'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4'。
  酒酣胸胆尚开张'5',鬓微霜'6',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会挽雕弓如满月'8',西北望,射天狼'9'。
  '1'此词作於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冬。当时国家正受到外族(主要是辽国和西夏)的威胁。作者在词中表现出亲上前线保卫边疆的决心。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时苏轼知密州。
  '2'黄,指黄狗。《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临刑时,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擎,举着,在这里指胳膊上架着。苍,指苍鹰。黄狗、苍鹰都是打猎用的。
  '3'千骑,言从骑之多。卷,通捲。这是形容马多尘大,似乎把山罔捲起来了。
  '4'孙郎,指孙权。《三国志·孙权传》:〃〔建安〕二十三年,权将入吴(吴郡),亲乘马射虎於庱亭(庱音líng。庱亭,地名)。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从〃为报〃到〃孙郎〃,大意是:为了报答大家倾城出动随着我去出猎,我亲自射虎,请他们看看孙郎当年射虎的英姿。
  '5'胸胆尚开张,等於说胸襟还放得开,也就是还有豪兴。
  '6'鬓角略微白了一些,指已近老年。
  '7'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持节到云中去呢?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派我到边地去呢?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唐置云州,宋改为云中府,府治在今山西大同市。冯唐,参看《滕王阁序》〃冯唐〃注,见第三册1175页注〔14〕。据《史记·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宾客,使匈奴不敢靠近边塞。后因在报功状上报多了六颗首级而被判刑。当时冯唐任郎中署长,他对文帝列举魏尚的功劳,指出文帝赏罚不当,不善用将。文帝听了很高兴,〃是日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冯唐为车骑都尉。〃作者这里以冯唐自比。
  '8'会,将要。
  '9'天狼,星名,主战争。这里喻西北方的敌人,即西夏。《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狂,黄,苍,罔,虎,郎,张,霜,妨,唐,狼,押韵(阳韵)。
  蝶恋花
  密州上元'1'
  灯火钱塘三五夜'2'。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3',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4'。击鼓吹箫'5',却入农桑社'6'。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7'。
  '1'这首词为作者知密州时所作。上阕回忆当年在钱塘过元宵节的情景,下阕写在密州过节时的寂寞。上元,即元宵节。
  '2'钱塘,即今杭州市。三五,正月十五。
  '3'麝,麝香,一种香料。
  '4'山城,指密州。
  '5'击鼓吹箫,指社祭(祭土神)时的音乐。
  '6'农桑社,等於说农家。
  '7'这是说天阴得很厉害,就要下雪了。夜,画,麝,马,也,社,下,野,押韵(禡卦马通韵,上去通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1',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4',惟恐琼楼玉宇'5',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6',照无眠'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
  '1'这首词作於密州。词中反映了作者的出世与热爱人间生活这两种思想的矛盾,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丙辰,神宗熙宁九年,当公元1076年。
  '2'子由,作者的弟弟苏辙的字。这时苏辙在济南,二人已七年没有见面。
  '3'把,拿着。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句即化李白诗句而成。
  '4'这句是用《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据列子自己说,他从老商氏学道,最后做到忘物忘我,〃心凝神释,骨肉都融,不知形之所倚,足之所履,犹木叶干壳。意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苏轼用这个典故,暗含有忘掉一切的意思。
  '5'琼楼玉宇,指上文的〃天上宫阙〃。《大业拾遗记》:〃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
  '6'月光转移,照到朱阁上;月光渐低,照到绮户上。绮户,刻有纹饰的门窗。参看本册1463页注〔1〕。
  '7'无眠,指不能入睡的人。
  '8'这是说,月亮对人们应该没有什么怨恨,但是为什么老是趁人们不能团聚的时候圆呢?
  '9'婵(chán)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语本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明月。〃天,年,寒,间,眠,圆,全,娟,押韵(先寒删通韵)。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1'。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2',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3',横空隐隐层霄'4'。障泥未解玉骢骄'5',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6',莫教踏碎琼瑶'7'。解鞍敧枕绿杨桥'8',杜宇一声春晓'9'。
  '1'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2)作。当时作者谪居黄州(今湖北黄罔县)。蕲(qí)水,宋县名,在黄州附近,即今湖北浠水县。
  '2'攒拥,簇聚拥集。
  '3'大意是:弥弥的浅浪泛出的水光照在旷野上。这是说月光照在溪水上,反射出光亮。弥弥,水盛的样子。
  '4'大意是:隐隐的层云横在天空里。
  '5'障泥,即马荐,用锦或布做成,用来垫马鞍,两旁下垂以挡泥土。玉骢,青白相杂的马,这里泛指马。这句是说马停蹄不肯往前走。《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名济,晋人)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钱障泥(连钱,同连乾,一种马饰)。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6'可惜,可爱。
  '7'琼瑶,都是美玉名,这里指美好的月色。
  '8'敧(qī),斜。敧枕(zhèn),斜枕着。
  '9'杜宇,鸟名,即杜鹃,一名子规。参看本册1422页注〔17〕。霄,骄,草,瑶,桥,晓,押韵。霄,骄,瑶,桥,照例押平声韵(萧韵),草,晓,照例押仄声韵(皓筱通韵)。
  念奴娇
  赤壁怀古'1'
  大江东去'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5',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6',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7'、樯橹灰飞烟灭'8'。故国神游'9',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1'。
  '1'此词作於神宗元丰五年壬戌七月,与《前赤壁赋》同时。词中借遥想古代英雄表现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建立一番事业的志向。词末尾表现出失意后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感叹,比较消极。赤壁,参看本册1312页注〔1〕。
  '2'大江,长江。
  '3'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4'因为作者所游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破曹军的地方,所以说〃人道是〃。周郎,即周瑜,参看本册1314页注〔7〕。赤壁系因周瑜火烧曹军而得名,所以称〃周郎赤壁〃。
  '5'一本〃穿空〃作〃崩云〃,〃拍岸〃作〃裂岸〃。
  '6'小乔,周瑜的妻子,很美,与他的姐姐并称大乔小乔。
  '7'纶(guān)巾,一种青丝帛的头巾。〃羽扇纶巾〃是儒将的装束。这里形容周瑜从容闲雅的风度。
  '8'樯,船桅杆。樯橹,这里指曹军的战船。或作〃强虏〃、〃狂虏〃。
  '9'这是说上面的想像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
  '10'华发,花白头发。这是说应该笑我因多情怀古而过早地生出了白头发。
  '11'〃人生〃一本作〃人间〃。酹,参看《荔支叹》注,见本册1438页注〔8〕。物,壁,雪,杰,发,灭,发,月,押韵(物锡屑月通韵)。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
  缺月挂疏桐'2',漏断人初静'3'。谁见幽人独往来'4'?缥缈孤鸿影'5'。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7'。
  '1'在这首词里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不愿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谪居时的孤独与寂寞。定慧院,又称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2'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
  '3'漏断,指漏壶里的水滴完了,即已到深夜。
  '4'幽人,指下句的〃孤鸿〃。
  '5'缥缈,高远的样子。
  '6'省,等於说了解、明白。
  '7'这是说,孤鸿不肯栖於寒枝,宁愿栖於寂寞寒冷的沙洲。鸿雁本来只宿苇塘草泽,不栖树枝。这里说〃不肯栖〃,含有不肯苟合取容的意思。静,影,省,冷,押韵(梗韵)。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2'。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3'。萦损柔肠'4',困酣娇眼,欲开还闭'5'。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6'。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7'?一池萍碎'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9'。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10'。
  '1'这是一首闺怨词,以拟人的手法写杨花。次韵,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韵脚作诗作词。章质夫,名楶(jié),曾与苏轼同时在京中作官。杨花,柳絮。章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苏轼依他的韵脚和了这一首。
  '2'从教(jiāo),任凭。从教坠,任凭它落下来。
  '3'细想想,都是看来无情,而实际上怀有深意。思(sì),意。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萦(yíng),回。
  '5'这是把柳叶比作女子的娇眼,因困倦而欲开还闭。困酣,等於说困极了。
  '6'以上三句是想像之辞,是说杨柳刚刚从寻找情郎的梦中醒来(因此有〃困酣娇眼〃的神态)。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里活用了这首诗的意思。
  '7'遗踪,指杨花留下的踪迹。
  '8'原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按:这是古人的不科学的看法。萍碎,这是说浮在水面上的萍本来是一大片,清晨一阵雨过去,被打成碎块了。
  '9'春色分成三份,三分之二堕於尘土,三分之一落於流水(其实是杨花堕於尘土,落於流水)。这是说春天随着杨花的消逝而消逝了。
  '10'坠,思,闭,起,缀,碎,水,泪,押韵(置霁纸队通韵,上去通押)。
  周邦彦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末钱塘(今杭州市)人。他精於音律,曾做过大晟府的提举(大晟府是管音乐的机构)。
  他的词讲求音律,法度严密,语言典雅含蓄,他还创造了许多新调,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内容贫乏。
  今传有《片玉集》,清陈元龙作注。
  齐天乐
  秋思'1'
  绿芜凋尽台城路'2',殊乡又逢秋晚'3'。暮雨生寒,鸣蛩劝织'4',深阁时闻裁翦。云窗静掩'5'。叹重拂罗裀'6',顿疏花簟'7'。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8'。
  荆江留滞最久'9',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10',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11',蟹螯初荐'12'。醉倒山翁'13',但愁斜照敛'14'。
  '1'这首词可能是作者漂泊荆江时作的,表达了与故人久别的离愁。
  '2'台城路上的绿草凋尽了。这表明已是深秋。台城,东晋和南朝宋时称宫禁为台城。这里指晋、宋时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边。
  '3'殊乡,异乡。
  '4'鸣蛩(qióng),蟋蟀。蟋蟀古代一名〃促织〃,就是催促人们纺织的意思,所以这里说〃劝织〃。
  '5'云窗,雕有云状花饰的窗。
  '6'裀,褥子。重拂罗裀,这是说又铺上了罗制的裀褥。
  '7'这是说取下了凉席。顿疏,顿时疏远。簟(diàn),竹席。花簟,织有花纹的竹席。
  '8'綀(shū)囊,疏麻布袋。露萤,沾着露水的萤火虫。《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暗用车胤的故事,是说清寒的秋夜,还有人在刻苦地囊萤读书。
  '9'荆江,指楚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带。
  '10'作者所怀念的故人,可能在关中一带,所以说渭水、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11'玉液,酒的美称。篘(chóu)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