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7。采莲:古代生产民俗。自古江南吴、楚、越之地,水道纵横,池塘遍布,多植莲藕。夏秋之际,少女多乘小舟出没莲荡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

18。刺花:亦称“黥”、“肤扎”、“点青”,旧时社会生活风俗。即请人用针在身上刻划出各种花纹图案,涂以青色,使永久不去。

19。叫魂:亦称“喊惊”、“喊魂”。旧时汉族信仰民俗。古代人认为,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

20。停柩:也称“殡”。旧时汉族丧葬习俗。即死者入棺后,灵柩停放待葬。大多停柩于家中中堂,设孝堂日夜守灵,在三日内殡葬,有的隔旬安葬。

21。纸钱:祭祀时烧化给死者或鬼神的物品。为铜钱形的圆纸币,中有方孔。

22。 立生祠:古代信仰民俗。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23。殉夫:古代社会习俗的一种。自宋儒对于妇女贞节的态度加严后,夫死守节成为妇女的义务及崇高的道德行为,发展至极端,贞节观念宗教化,即变成夫死而妻以身殉,称为“殉节”,或“节烈”。自尽而死的妇女称为“烈妇”。

24。回门:旧时汉族婚姻习俗。即成婚后三日或第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迎亲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

25。清谈:亦称“清言”、“玄谈”等。魏晋时期崇尚老子、庄周,喜好玄理,脱离实际的一种社会风气。

26。典妻:旧时婚俗的一种。即将妻子议价典给他人为妻,典约期满,以价赎回,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27。花会:旧称“香令”等。汉族民间于春节等节日进行的各种游艺活动的总称。

28。挂香囊:又称“容臭”、“香袋”。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囊,多以色彩鲜红的丝织物缝制。青少年男女佩戴于身,取其芬芳,并作为装饰。

29。捣衣: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

30。唱喏:古代男子见面礼节之一。用于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即给人作揖同时扬声致敬。

31。请安:旧时的一种问候礼节。即问好,用于卑幼对尊长的问候。有早、晚请安,以及远别和回归时的请安。

32。禅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政治制度。指将帝位让授给贤者。

33。长跪:指直身而跪,表示庄重。

34。神位:也称“神主”、“灵位”、“牌位”、“灵牌”等,代表神灵或祖先的牌位。用木做成,置于庙宇或宗祠中,供祭祀之用。

35。册封:也称“册立”“册命”等。古代嘉礼的一种。为天子封立太子、皇后、妃嫔夫人、王侯、公主、郡主等,正式授予名号的礼仪。

36。挽歌:古代汉族丧礼仪式之一。即送葬时所唱哀悼死者的歌。

37。朝贺:古代嘉礼的一种。指岁首、新正、冬至等重要节日,群臣拜贺皇帝,或宫内太子、妃嫔、命妇等拜贺皇帝皇后的礼仪。

38。降服:旧时汉族丧服制度之一。即降低一等服丧。

39。校阅:也称“大阅”,古代军礼的一种。指君王亲自检阅军队,习武操练。

40。出师:古代军礼的一种。指将帅及军队受命出征作战之际,整齐军纪,耀武扬威,以鼓舞军心。

41。棺椁制: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42。锡命:古代嘉礼的一种。锡命即赐命,是天子封赐诸侯、大臣以官爵、名号、封邑、舆服、器物等的仪式。按被赐者的品行、功绩分别赐之。

43。庐墓:古代汉族丧礼习俗之一。遇君父、尊长大丧,服丧者往往于既葬之后,在冢侧筑茅舍小屋,哀伤守墓,因称庐墓。

44。女子从军:古代军事制度。先秦时代,统治阶级役使百姓,兵役为徭役中的一种,男女老弱都得参加。妇女的任务是构筑土垒,准备饮食,守卫待敌等。

45。跪:古人坐于席上,当表示对长者的尊敬、有急要之事或谢罪之时,则跪。其姿势为两膝着地,直身,臀部不着脚跟。

46。太牢:也作“大牢”,古代祭祀时所用牲畜。

47。田猎:古代军礼的一种。天子、诸侯遇国家无事,行围射猎,既是娱乐体育活动,也借此演习军事,因而受到历代重视。

六、宫室

【要点点击】

“宫室”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皇宫皇室的建筑、人员的构成以及人员间的关系,还会涉及到宫室人员的日常生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以上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按人物身份划分,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最高统治者:皇帝、天子、太上皇、单于、可汗。

2。最高统治者的配偶:太皇太后、太妃、皇后、阙氏、可敦、贵妃、妃等。

3。最高统治者的儿女:太子、皇子、世子、公主等。

4。最高统治者的亲戚:长公主、大长公主、驸马、额驸、外戚等。

【示例平台】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妃嫔媵嫱:是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

2。“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促织》)

天子:即皇帝。

【相关链接】

皇帝、天子: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皇帝”的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嬴政。“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又称为“至尊”、“国家”、“圣上”、“上”。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太上皇:皇帝父亲的尊称。

单于:汉代匈奴人称其君长为单于。

可汗: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称他们的最高统治者为“可汗”。

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太后:帝王母亲的尊称。

太妃:对皇帝的父亲遗留下来的妃嫔的称呼。

皇后:又称“中宫”,皇帝的正妻。先秦只称“后”。

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后也用为后妃的代称。

阏氏:汉代匈奴称其君主的妻妾为阏氏。

可敦: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正妻,也可作“可贺敦”、“可孙”、“恪尊”等。

女官:在宫廷中任官职的女子。①泛指内宫(皇帝的姬妾)和宫官(在六尚二十四司执事的高等宫女)。汉代女官分昭仪、婕妤等;唐代分为贵妃等十九等。②特指宫官。

贵妃:宫廷女官名,位仅次于皇后。

妃:①宫廷女官名,皇帝的姬妾。②太子和王侯的妻。

嫔:宫中女官名,天子诸侯姬妾。自周至唐,历代王朝多有九嫔之制。

贵人:宫廷女官名。东汉光武帝置,位次皇后,金印紫绶。历代沿用其名,而尊卑不一。

昭仪:宫中女官。汉元帝时始置。后沿置,位稍降。

夫人:①诸侯的正妻。②帝王的妾。汉代皇帝的妾均称夫人。魏晋以后,或夫人,或别立名号。

才人:宫中女官名。自汉至明,宫中均设才人。晋代才人爵为千石以下。唐武则天曾为太宗才人。

婕妤:宫中女官名。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

女学士:宫中女官名。由有才学的宫女充任。

内尚书:亦称“女尚书”。宫中女官名,通达政事文章,专管批阅宫外奏事、文书等。后世置废不一,有时也非正式官称。

内夫人:宫廷女官名。侍皇帝左右,记其起居。

女秀才:明代宫廷女官名。从知书识字的宫女中选拔。

女史:宫廷女官名。从知书识字的妇女中选拔任命。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

皇子:皇帝的儿子。年稍长,一般均封王侯,统称诸王。在宫廷里常是子以母贵;如能继承帝位,则又母以子贵。清代皇子又称“阿哥”。

世子: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清制,亲王的嫡子待封为世子。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郡王:爵名。汉、魏封侯,只有王爵,晋武帝分封子弟为王二十多人,以郡为国,至隋始有“郡王”之号,位次于王。历代封郡王的有皇子、皇孙,也有功臣。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三级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亲王:皇族中封王者称亲王,亲王之名始于南北朝后期。

福晋:满语。清朝亲王、世子、郡王之妻称福晋。有正、侧之分。

公主:帝王、诸侯的女儿的尊称。周朝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汉代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后世沿用。

长公主:简称“长主”。皇帝姐姐的称号。

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

驸马:本是职官名。汉武帝时置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秩二千石。任此职者多是宗室、外戚或达官之子孙。后来晋宣帝、晋文帝的女婿、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都加驸马都尉的称号,简称驸马,驸马便成为皇帝女婿的代称。

额驸:清朝公主的丈夫被称额驸。

尚主:封建社会,男子与公主结婚叫“尚主”。公主出嫁则叫“下降”。

郡主:东汉公主有县公主、乡亭公主之别,晋始有郡公主。唐、宋制,太子女为郡主。唐亲王女为县主,宋亲王女也封郡主。明、清则亲王女为郡主,郡王女为县主。

格格:满语,“小姐”之义。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呼。

宫眷:宫廷中妃嫔、宫女的统称。

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摄政:代君主处理国政。一般指由于国君年幼、不能理国政,由皇族或外戚中声望最隆的人代理政事。

摄政王:代国君处理国政的亲王。

垂帘听政: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前设帘遮蔽,故称。归政叫“撤帘”。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

亲政:皇帝幼年即位,由皇太后垂帘听政,或由近亲大臣摄政,至成年以后亲自执政,叫作“亲政”。

大行:本义是一去不返。臣下因讳言皇帝死亡,故用大行作比喻。汉以后称皇帝、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死后停棺未葬者当大行皇帝、大行皇后、大行皇太后,大行太皇太后。

永巷:皇宫中的长巷,是未分配到各宫去的宫女的集中居住处,也是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的地方。

浣衣局:明代为宫廷服务的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之一。

暴室:汉代官署名,其职责是织作染练,故取曝晒为名。暴,通“曝”。宫中妇女有病及皇后、贵人有罪,都幽禁于此,所以也称暴室狱。

安乐堂:明代安置无权势、重病垂危太监的地方。

内安乐堂:明代幽禁年老宫女、患病宫女或获罪宫人之处。

净乐堂:明代无资格获得墓地的太监及宫女的火葬之处。

宫人斜:秦朝都城咸阳旧城墙内埋葬宫女的地方。

内市:皇宫中的集市。是帝王荒淫生活的一个内容。明代的内市则出售宫中人多余的旧物。清代慈禧太后专权时,每月规定日子,让一些小商人和摊贩进皇城设货摊,宫眷可任意选购。

太监:也称“宦官”、“内官”、“内监”等。太监是指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专供上层统治者役使的,被阉割过的,失去生殖机能的男子。绝大多数的太监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奴隶。但我国历朝都有一些太监干政专权,祸国殃民。

菜户:明代宫女与其结成“配偶”的太监为“菜户”。

后妃为尼:在我国历史上,后妃废黜后有被皇帝敕令进寺院做尼姑的;也有帝王去世后,未生子女的妃嫔送入寺院的。北朝后妃为尼者最多。武则天早年也曾入寺为尼。

后妃为道:我国历史上失宠或被废的后妃多有被皇帝强令入道观者。

子为储君母赐死:为了防备外戚擅权,我国历史上有的皇帝在确立储君后,就把储君的生母杀死。

公主为尼:指公主对生活失去信心,看破红尘,到佛教中去寻找解脱。宋代公主有削发出家为尼的。

宫人入道:宫女年长后,为摆脱深宫寂寞悲惨的生活,有不得不进入道观寻求最后归宿者。也有经皇帝命令为女道士的。

后妃用人殉葬:后妃宫人是帝王的玩物、附庸,其中不少人竟成为帝王的殉葬品。但个别得宠的后妃死后,帝王也用活人给她们殉葬。

七、历法

我国的历法自有特点,讲究多多。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我国的历法不断发展、变化,最后完善而形成。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介绍。

1。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不穷尽。

如:“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2)帝王年号纪年法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后世多用年号纪年。

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3) 王公年次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4)年号和干支兼用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

2。记月法

古代记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记月。

例如:“四月初五日辰刻”。(《三元里抗英》)

3。纪日法

(1)干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