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人学-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你描绘出一个明确的理想蓝图时,为了予以实现,很重要一点是首先要从眼前着手,将其具体化。有的人到遥远的彼岸寻求理想,并把它描画得天花乱坠,可是现实却丝毫没有为之改变。因此,洋洋万言的理想论,不如一个具体事实更加重要。应从自己脚下挖起,让清泉从此处涌出来。要点点滴滴地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做起,随着它的累积和扩大,理想也将随之而实现。

松阴不仅不问学生们的出身、地位,连年龄也不加限制。

多数在十几岁和二十五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十七、八岁。其中也有九岁和三十五岁前后的。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同桌并肩而学。实在是一幅令人好笑的情景。他们也不收取学费之类。还常为没带饭的学生提供午饭。

那里的教学具有独特风格。完全尊重个性和自主性。

它和其它汉学私塾一样,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但这并不是特别规定,读什么基本上听从个人意愿。有的人读《日本外史》,也有学中国史书的。既有热衷于国学的,又有专门搞诗文的。学习时间也非固定不变。似乎没什么时间分配表之类。还有的学生白天去明伦馆,晚上来私塾。

在教室里,松阴经常在学生中走动,和每个人对话,进行细心辅导。他的座处不固定,也没有专设授课用的放书架。

每个人如其面貌各不相同一样,生长环境相异,其性格也不同。不能做千篇一律要求。因此,辅导教师要因人施教,一对一的指导,发扬其个性。这是培养人材的真谛。

以组织或团体为对象进行教学,容易发生的错误是忽略个性发展。即便讲话也如此,向全体人讲的话很难深入每个人的心,也难于取得所有人的理解。教育宗旨既然始终是坚持因人施教,那么拿出几倍于花费在全班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同时,正因有针对个人的个别指导和鼓励,集体指导和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松阴还起居于教室,和学生一起活动,与此同时教给他们什么是人类和社会的理想状态等。有时还和学生一起,一边拔草、捣米,一边讲解读书方法和历史。

安政五年(一八五八)三月,又增建了校舍。这是松阴和学生们齐心协力,自力更生建起的。他就是这样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劳作,告诉学生们相互扶持、团结协力的重要性。

人并非先从语言文字来学习,而是在共同活动中学习更多的东西。松阴平等地和青年们接触交谈,同乐同悲,他的这种行动和做法本身,就是在进行人类平等和睦的教育,是〃人学〃的生动教材。行动是思想的反映,思想变成行动而表现出来。松阴在和学生接触中,可以说是把亲自示范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松下村塾,作为一个私塾应具备的环境条件一样也没有,这样说并不过分。但是它有一位难得的老师。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大最好的条件。对人进行教育的最佳环境条件,是教师本身,是人本身,难道一切不是从此开始,并在此结束吗。

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歌德说:〃青年人不愿听说教,而喜欢接受刺激。〃(《歌德格言集》,高桥健二编译,新潮文库版)松阴的教学,就是不折不扣地从人格比较方面,来刺激、启发青年,从而使他们学得着迷入神。

松下村塾的学生们最大的乐趣是听松阴在晚间开设的自由谈这门课。他上这门课时,不使用教科书之类的课本,而是以周游全国所获得的丰富知识为基础,进行自由畅快的论说。讲时事,论世界形势,慨叹幕府面对形势发展无能为力,尖锐抨击对外国文化的完全无知,依旧保持锁国状态。有时讲到深夜,甚至议论到天明。

学生们学到的全是活生生的知识,在这里未来世界和个人应抱的态度完全融合在一起,学习也就是生存。

同明伦馆那种摆权威架子、没有发展进步的教学相比,松阴那热烈而又有气魄的讲授,对青年人来说,该是多么新鲜,多么具有魅力啊!

教育必须具有感召性。如果单纯教知识,那就只有〃教〃而没有〃育〃,无法培养人。但是实行感召、激发,最重要的条件是教者要有满腔炽烈的热情。教者自己不热烈燃烧,便不可能使别人燃烧起来。

松阴怀着满腔热情,围绕为日本的未来应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思考、讲解、宣传。也就是说他的教学,不是为学问而学问,他是教给学生怎样去行动、去实践。

他对要求入塾的学生,一定要询问〃你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看不懂书,所以我要学会识字读书〃,每当学生这样作答时,他总要说:〃不要做学者。对人来说,实践最重要。书籍之类,只要用心,在实践工作中,自然能逐渐读懂。〃

(《吉田松阴全集第12卷》,山口县教育会编,岩波书店版)

松下村塾有一本叫作《飞耳长目》的笔记录。记载着从朋友处听来的话,来自京都商人讲述的见闻以及全国各地学生带回的消息等。它传递那些时刻变化着的新鲜生动的信息,起着如同今天的报纸的作用。

他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出去游学,以便能耳闻目睹各地实际情况。

松阴认为搞学问的意义在于能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所以他让学生走上社会,学习新鲜有用的知识。这是个极为重要的观点。不要从知识开始,而又以知识结束。要把知识变为智慧,在生活和社会中加以运用、扩展。所以松阴经常询问并教育学生为什么而学习。

如今在学校教育中,关于〃怎样学习〃进行着多种研究和教育,然而我觉得关于〃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似乎不那么很清楚。搞清为什么而学这一基本点,能直接转化为勤奋好学的动力。

松阴还具有识别人的潜在才能的敏锐眼光,而且更有将其诱导出来的力量。

就连在野山监狱中,他也能发现每个囚犯所具有的值得高度评价的才能,他把有的人安排为俳谐的老师,让性情古怪的富永有邻担任书法教员。松阴出狱之后,还开展了释放有邻的运动。在其获释后,松阴把他请到松下村塾当老师。据说后来国木田独步先生所写的《富冈先生》,就是以富永有邻为典型的。

松阴向离开萩镇走向社会的门生们,题赠充满亲切之情的送别辞,以资鼓励。在这些包括赠别辞在内的书信中,充分反映出松阴善于识别人的眼力。

如关于久坂玄瑞,他写道:〃年纪虽轻,志高气锐。而且他是个能以才能发扬志气的人。我自以前就推崇他是我藩年轻人中最优秀的人才。〃

关于性情如烈马般放纵不羁的高杉晋作,他是这样写的:奇…_…書……*……网…QISuu。cOm

〃我过去认为在年纪小的同志中,当推久坂玄瑞为最优。

后来得到高杉晋作。晋作是有识之士,但学问尚不够充分。然而他能自由奔放地进行思考和行动。于是我尽力推崇玄瑞,而抑制晋作,晋作似乎非常不满。不久,他的学力大长,能言善辩,其他同志也不得不服从他的看法。〃

由此可以清楚知道,他对晋作的品行特点了如指掌,并进行了正确指导。

在年小的门生中,有个后来任过明治政府枢密顾问等官职的品川弥二郎,松阴对他曾评价道:〃临事而不慌,是少年中罕见的男子。〃(同前书)

关于创立长崎造船厂的天野清三郎(渡边嵩藏),他曾这样评价:〃天野具有奇才卓识,看人入深入细。〃(同前书)说他知识出众,观察人敏锐,还说天野的话经常令他很钦佩。

松阴说:

〃人都多少带着纯金来到这个世上。圣人拥有的纯金,和我们的纯金没什么两样。〃(《吉田松阴入门》,山口县教育会编,大和书房版)

他接着还说道:〃提高天赐黄金的纯度,便是我们要修炼奋斗的目标。我们的学问和职责均在此处。〃他的意思是说让每个人自觉认识自己的天分,为自己找到一个社会性的角色,并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奋斗,这就是教育的最重要之点。

不应当忘记,松阴那识别人才的眼光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即认为〃人人怀中肯定有金子〃。正因这样,他收留被称作不良少年,受到村民疏远的市之进、音三郎、沟三郎等人为门生,并对他们进行薰陶教育。

要有相信人能成才的思想。这才能养成发现别人长处的慧眼。相反,对人不信任,便封住自己的眼睛,观察不到人家的优点。

没有天生的优秀人才。通过教育使其才能得以增长、发挥,然后才成为优秀人物的。并不是突出的优秀人才全集中到松下村塾了。恐怕江户等大城市有很多具有更为出色的天资素质的人物。而松下村塾的学生们,只是由于松阴对其才能进行了启发诱导,才得以发挥巨大力量。一个人的长处被人承认,并永远受到重视,而且得到亲切培养,没有比这更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的了。

让学生折断烟袋管的人

松阴于安政四年(一八五七)写的《丁己幽室文稿》中,有一篇题为〃折烟斗记〃的随笔性文章。由于松阴第一次把高杉晋作写进自己的文章中,故此文早已广为人知。

一天夜里,在松下村塾,教师富永有邻和学生增野德民、吉田荣太郎,还有被称作不良少年的市之进、沟三郎等聚集在一起,议论武士的风格。

大家谈得很起劲,不久话题转到当时不在场的学生岸田多门的吸烟问题上。大家对他批评得似乎相当严厉。这时在场的松阴现出忧心忡忡的神色。有邻和学生们看到松阴的表情,便都默不作声了。

长时间沉默之后,吉田荣太郎突然把手中的烟袋管折断,并说道:〃我从今以后不再吸烟。〃他一定是产生了悔改之意,希望改变当时那种年纪轻轻就吸烟的气氛。

于是增野德民、市之进、沟三郎等人也异口同声地说:

〃我也戒烟!〃接着一个接一个把烟管折断。这时年纪大点的有邻说:〃既然大家都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我怎能一人坚持抽下去呢?〃说完把烟管递给松阴,让他折断。

松阴既不饮酒,也不吸烟。他清楚知道吸烟的害处。但他从未硬性地让别人戒掉。他非常冷静地说道:

〃烟虽然不同于饮食,但抽上瘾,成为习惯,是很难戒掉的。我很厌恶烟草,不过诸君凭一时激动,宣布戒掉,恐怕在今后的日子里,直到终生,会感到寂寞无聊吧?〃

这时,有邻等人愤然说道:

〃老师,您怀疑我们的决心?岸田,还有在这儿的市之进、沟三郎,他们才十四岁,就毫不避讳地吸起烟来,和年纪大的人一样……。如今社会上也是这样。因此,我并不仅仅是为岸田才戒烟的。这样说,老师还不相信我们的话吗?〃

松阴一再俯首表示歉意。

〃诸君既然有此考虑,今后村里的风气也会大为改观。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这是多么暖人心窝的师生交谈呀!

松阴立即把这段经过记录下来,并马上讲给岸田多门听。

话没说完,岸田感动得痛哭流涕,几天后,他亲自把烟具送回家中。打那以后,他彻底戒了烟,拼命钻研学问。而且到后来,高杉晋作也听到此事,并说:〃这可是个好机会!〃也和烟一刀两断了。

松阴总是尊重本人的主动性,等待其自觉。建立规章,依靠权威和地位进行压制是最省事的。然而只要是其本人并非心里愿意,不是基于其自觉性而采取的行动,必将引起牢骚和不满,暗地破坏规定。

相反,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并且是基于每个人自觉的行为,才稳固有力,不会半途而废。教育的巨大意义就在于唤起这种自觉。为此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热情。

看看松阴的言行就会知道:他是个极其热心肠的人。自己相信是正确的事,立即付诸行动。但另一方面,他在等待学生们自觉这一点上也十分有耐性。他绝不遗弃人,而是耐心地给予鼓励,沉着地等待时机。可见教育是一桩极为耐心的工作。

当学生们不仅是为自己,还考虑到其他很多青少年情况,而决心戒烟时,松阴似乎深有同感,因而将此写成文章,以传后世。我想他是为高度评价学生们的为人之心,并予以颂扬的吧。

他明白即便是全村的风气,没有每一个人的自觉,也是无法改变的。每个人的心都在创造社会风气,同时也能改变社会风气。禁烟不过是少数几个人的一个小小决断,却使大家一直担忧,谈论的藩中武士的风气问题有了成熟的结论。如果议论仅仅是以议论而结束,便毫无意义。重要的是付诸行动。

对人们心中萌生的自觉性,要予以精心培育。可以推想,松阴的赞扬定会使学生的自觉性变得更加深刻、牢固。

在门生身上培育起的这种改革时代的觉悟,不久转为使命感这样一棵大树,耸立于世,并成为改变日本历史的一个巨大力量。

松阴具有感召力的根本原因

松阴在松下村塾的执教时间非常短暂。自改建院内小棚,有了单独的校舍起,算起来大约一年,即使从为近邻子弟讲解《武教全书》算起,也不过两年多一点。除去兵学师范时代的门生不算,接受松阴教导的学生多数不满二年。不到一年或不满半载者也不少。然而时间不长,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感召力量呢?

如前所述,松阴所教的是和实践、行动、生活方式直接相关的学问。同时他具有能发现每个人最大长处的〃眼光〃和对教育怀着高度热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仅以此来说明松阴具有感召力的原因是绝对不够的。

我想首先绝不能忽视他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松阴肯定学生的人格,尽管他们年少,也能以礼相待。这一点在说话的用词上也表现出来。据说他称呼学生时使用〃您〃字,翻阅他的信函,上面用的是〃同志〃。这意味着他把年长而又处于教育者立场的自己和门生们看作是平等的,以对等态度来对待。进行教育时也一样,是从相互信赖开始的,如果以为自己是教育者就盛气凌人,采取对待贴身武士或奴仆一般的态度,那么人们就会把心扉紧紧关上。这样一来,既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也不会结成心与心之间的纽带。那就失去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基础了。相反,当尊重对方,把他视为和自己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