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气从水蒸发出来时,等量的水必定变成大小相同的气,否则就必定是因为有空虚的空间存在其间;因为只有借空虚的空间的假定,压缩和稀化才是可理解的。较为稀薄的东西就是那包含许多被分开的空虚的空间的东西。”——(1)

    “但是如果空虚是不能被分开的,”

    ——它确是不能被分开的,因为如果能被分开那它身上就会有一种差别——,“也像空间是不能被分开的一样”

    (否则就有纯粹的空间,在纯粹的连续性里面,普遍的否定者,确实的否定者)

    :“那么,稀薄的东西就不能发生。”

    (2)

    “如果他们承认空虚的空间是不能分开的,但却以为物体里面有些空虚的东西”

    (渗透着空虚的空间)

    :“那么,就会有两个结果,(甲)只能承认向上的运动;因此轻的就是较稀薄的”

    ,“所以火”

    ,那永远向上运动的东西,“因此就是稀薄的(μα)”。

    F C F①“物理学”

    ,第四卷,第八章。

    ②同上书,第九章。

…… 361

    85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乙)

    “其次,空虚不能够是运动的原因,不能够有东西在它里面运动,而却是像革囊一样,把那贴近囊口的东西带上去。

    但怎么能够有一个会运动的空虚,或者会有一个空虚所处的场所呢?因为这个空虚的运动所指向的地方,就会是空虚的空虚了。

    ……一般地说,正如在空虚里面不会有运动一样,空虚自己也不会运动。“

    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看法,提出了问题的真正的实质,一种大体上是想像中的对自然的看法。认为“对立物,如热和冷,以及其他的物理的对立,都具有同一种质料,并且从那个按照可能性”——(即以和今天所说的意义不一样的动能的方式,今天所指的是一种深度、程度)——“而存在的东西,生成了一种按照实在性而存在的东西;质料(是不可分开的,并且)不会变成别的东西,而是在数目上(量上)保持同一的东西,尽管它取得了一种颜色、热度、冷度。同样地,一个小的和一个大的物体的质料是同样的,当气从水生成时”

    (动态的、性质的变化)

    ,“质料是保持同一的;质料变成这个,不是因为它取得些别的东西,而是按照可能性它所是的东西,现在变成了现实性的东西。同样地,它从一个较小的变成一个较大的,或从一个较大的变成一个较小的。许多空气被压缩,由一个较大的容积变成为一个较小的容积,或是反过来,它被扩大了;——这单纯是可能性的变化,质料是保持不变的。热度的增加或减少以及热之变为冷,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热素“增加或减少)。所以同一的东西是既浓厚又稀薄,”

    ——这是完全与一些物理学的概念不同的,这些概念认为在较密或较疏的东西里面,有较多或较少的质料,

…… 362

    二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953

    把比重的不同看作是质料的外在的加多;亚里士多德却是完全动态地来看这问题,不过不是像现在的动力学那样以较大的强度来解释,而是以作为普遍概念的真正的强度、可能性来解释。差别当然必须认为是大小的差别,但却不是增加或减少,不是质料的绝对量的变化。强度就是指力而言,指可能性而言;说“这是有强度的;”

    就等于说这现在是有动力的,有一个更大的可能性,它的现实姓已被减少,——按亚里士多德说,是一个可能的存在。力量如果与质料离开,可能性就是一个思想物。强度再次向外面与别的东西比较时,就成为力、程度;因此大小就出现了。不论称为强度或广度,都是一样的:用较大的强度的热,不论较多或较少的空气都能够被加热到相同的程度,——或者说,同样多的空气,用较大的强度就能热得更厉害。

    (三)时间。在研究时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①说,“如果人们外在地来考察时间,就可能会引起人怀疑时间是否真的存在,或者会认为它差不多并不存在,而只是一种仿佛存在的东西。”——换言之,时间只是可能的。

    “因为时间的一部分已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外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真正的)时间。但是时间不可能由这样不存在的部分构成。

    而且,就一切可分的东西说,如果它存在,那么,它的一些部分或所有的部分也必须存在。而时间正是可分的东西;但它的一些部分却已经过去了,另外的部分将要到来而

    ①“物理学”

    ,第四卷,第十章。

…… 363

    06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还没有存在。因为‘现在’并不是部分。因为部分有度量,“

    即量的规定;但“现在”却是不可度量的。

    “整体必须由部分构成;但看起来”

    “现在”

    “和时间都不是由部分构成的,”

    ——“现在”是不可分的,不是量的。

    “并且也不容易断定,‘现在’是停留着的呢,还是总在变成另外一个东西又另外一个东西的呢?”等等。

    “再者,时间不是运动,不是变化。因为运动和变化是发生在一个运动着和变化着的东西里面的,或者是发生在运动和变化所在的地方的,但时间却是到处一样存在的。此外,变化和运动是可以或快或慢的,但时间却不是这样。”

    “但时间却又不是没有变化和运动的,”——时间是运动的环节,是运动的纯粹否定性;“在我们感觉不到变化的地方,好像就没有时间,如在睡眠时。时间是在运动里面的,但却不是运动本身。”亚里士多德这样来规定时间:“当我们在运动里面注意到前前后后时,我们就说有时间;因此它这样显示出自己来,使得我们总把它当作另外一个又另外一个……,而且在这些之间,又再有另外一个作的中项。当我们设想到推论的两端与中项不同、而且灵魂把‘现在’认为包含两个环节,一先一后的时候,我们就说,这就是时间。用‘现在’来加以规定、并且被视为根据的,我们就称时间。反之,当我们感觉到‘现在’只是‘一’”

    (同时)

    ,“而不是在运动里面的‘先’和‘后”时,或者感觉到它本身,不把它当作早于或晚于某物时,对于我们就好像没有什么时间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

    (这是值得注意的,我们部分地感到“现在”

    ,部分地想到先后。)无聊的感觉就是永远同一。

    “因

…… 364

    二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163

    此,时间乃是按照先后得出的运动的数目;它不是运动本身,只是当运动有数目时才有它。

    多量或少量是用数目来制定,大的或小的运动则是用时间来计算。但是我们把被计数的东西和用来计数的东西,都同样称为数目;但时间却不是用来计数的数目,而是被计数的数目,——是统一,是同一的,只当我们想着它是另外一个又另外一个时,才是不同的。……

    ‘现在’正像数目的单位。此外,时间是由‘现在’而有联接(连续性)和区别〔(分离性)

    〕的。……‘现在’和将来是同一的(它们全是时间)

    ;但就其为实存而言,则它又是不同于将来的。“

    ①“一”

    ,作为普遍者。乃是僵化了的“现在”

    ;它永远是同一的,——普遍性。

    “‘现在’是时间的连续性,并且是它的分割,或者说是先后两个环节的划分。由此,它和点相同”

    (因为点也是线的连续性和它的划分,它的原理和界限)

    ;“但‘现在’却不是像一个常存的点。

    因为‘现在’是按可能性划分时间的,“

    ——“现在”乃是可分性,各环节只是思想上的环节;“就其可分性来说,它永远是另外一个。但同时它又永远是同一的;当我们把线加以划分时,对于我们的思想,永远产生了另外一个点、再另外一个点;但就其为‘一’而言,就只有一个点。

    因此,‘现在’按照可能性说,既是时间的划分,又是先后两者之间的界限和统一,“

    ——作为一个划分的一般的点,而这个一般的“一”当其为实在时,它只是“一”

    ;但这个实在不是一个静止的“一”

    ,而却永远永远是另外一个,——所以个

    ①“物理学”

    ,第四卷,第一一章。

…… 365

    26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别性包含着普遍性在自己里面,作为自己的否定性。

    “但它却又是同一的,而且在同一意义上又是划分和联结,”

    ①——在同一关系里面,被设定者的绝对反面直接地存在着;相反地,在空间那里各环节不是被设定为实存的,而是在它里面才出。。。。。。。

    现这个存在及其运动和矛盾。因此,依照亚里士多德,理智的同一性丝毫不是原理;同一性和非同一性对于他乃是相同的。时间乃是:第一,“现在”只是现在,第二,过去和将来是与“现在”不同的,但它们也必然地联接着,“现在”不是没有先和后的,先后乃是知觉:第三,因此,先后联接为‘一“

    ,即“现在”

    ,它乃是它们的界限,就是说,是它们的结合和划分。

    丙、接着,亚里士多德转到关于实现了的运动或变化,即物理的过程这个问题上面来。。。。。。

    (一)在亚里士多德②所探讨的另外许多细节中,我将只提出他关于推移和关于变化与运动的区别这几点。

    “在运动里面首先有一个推动者,再有一个被推动者、一个时间、运动的所在地;此外,有运动所要去的东西,所自来的东西。因为一切的运动都是从一物来向一物去;因为第一个被推动者,和运动所向着去的,和运动所自来的,并不相同:例如,木材、温暖、寒冷。”前边所谈的是纯粹的运动,这里所谈的乃是事物里面的运动。

    “运动是在木材里面,不是在形式里面,因为形式、场所和大小既不运动也不被推动:但”

    (依它们出

    ①同上书,第一三章。

    ②“物理学”

    ,第五卷,第一章。

…… 366

    二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363

    现的次序)

    ,“却有被推动者、推动者和运动所向着去的东西。

    变化的名称是按照终点而不是按照起点来定的。因此,‘消。。

    灭‘乃是变为无,虽则那消灭的东西是从实有的东西开始变化的;发生则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这个见解的意思是:变化乃是在真正实在的东西身上的运动;因此那最初的、观念性的变化,乃是本然的运动,只有那种正在成为实在的东西的运动才称为变化;这就是说,正是以终点的关系,而不是以起点的关系,才称为变化,——因为这个起点正是变化还没有实存,而仍然只是运动的地方。

    (二)此外,运动和变化的区别还有另一种形式。亚里士多德把变化区分为四种:“或是从主体变为另一个主体;或是。。。。

    从非主体变成非主体;或是从非主体变成主体;或是从主体变成非主体。第一,从非主体变为非主体的那种变化,“在作全面的分类时,虽然可以有它,但它”绝不是变化,“它纯粹是思想中的东西;”因为它不包含任何对立,“但却是臆想的东西、思想、非主体的环节,而亚里士多德所考虑的则是真实的现象。第二,”从主体到主体的变化,乃是本然的运动;“

    在那里推移着的东西仍然保持同一不变,——没有什么真实的东西变为别的东西,变化纯粹是形式上的。第三,“从非主体变为主体乃是产生。第四,从主体变为非主体乃是消灭。”

    现实化的运动(变化)和纯粹形式上的运动之间的区别,是值得注意的。

    (三)从这里他(“物理学”

    ,第四卷)转而考察芝诺关于运动和变化的辩证法——关于无限可分性——,这是上面。。。。。

    我们已谈到过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共相来解决这问题:运动

…… 367

    46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和变化正是这个矛盾,正是那个自己与自己对立的共相;使运动和变化的环节得以解除的那个统一性,不是一个无。不是没有运动和变化;而却是一个具有否定性的共相,否定者本身又再被设定为肯定者,——这就是可分性。

    (四)为了反对原子及其运动,亚里士多德①。。又说道,“不可分的东西是没有运动和变化的;”他以与芝诺相反的方式来论证。

    〔芝诺从原子的不可分性来反对运动,亚里士多德从运动来反对原子。

    〕②。。芝诺说,只有简单的、不可分的存在,没有运动。亚里士多德说了同样的话来反对原子:原子是单纯的、不可分的存在,因此,原子不能有变化,要是有变化,原子的假设就绝不是真理。变化不能发生于原子本身,也不。。。。

    能从外面的冲击得来;原子本身自在自为的运动是没有真理。。。。

    性的。

    (五)变化的纯粹观念性,或者说,变化完全属于形式。。。。。。。。。。。。

    这一个规定也是重要的:“变化的东西才是感性的、可感觉的;形式和形状、习惯(习性,如像德性和邪恶)是不变化的。

    形式等出现或消失于一物之上;但出现和消失的东西并不变化。“或者说,变化的内容是不变的;变化作为变化只是在于纯粹形式上面。

    “习惯或为德性,或为邪恶。德性乃是某物实现其本性时的一种完成(ιωσι)

    、一种目的的达到;邪恶B E D E O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