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股票分析宝典打包下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8部股票分析宝典打包下载-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进步的阶梯。和投资家一样,证券分析家也终于公平地成为证券市场上大胆的冒险家。估计诸如此类的分析,也和“证券分析的不可能理论”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证券分析领域,我对正统证券分析家最重要、最正式、最强烈的哲学忠告就是证券分析对象的质变:必须由分析证券市场趋势的量变质变为分析证券市场趋势的质变。 

  2、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 

  应用假说方法从事证券分析,“证实”已经成为证券分析家的一种重要工具。不过,考察证券分析史可以发现,在寻求证实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证券分析家就经常提出一系列辅助性的假设或者改变应用理论的初始条件,以便为预先设定的证券分析理论辩护。于是,“证实”就经常堕落成为本本主义辩护的工具。幸而,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逻辑表明,证伪主义在证券分析上则可以避免经验主义、本本主义、辩护主义的重要危险。对此,波普尔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想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地证实,但却会随时被证伪。其中,证伪主义所使用的方法就是“试错法”。在证券市场上,也根本不存在一劳永逸地被揭示了的永恒的绝对规律。 

  根据波普尔的自传,解决休谟的“归纳问题”引起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理论,引起了对理性批判方法,引起了对试错法的一种分析。1932年,波普尔在《研究的逻辑》中表示,如果科学的标准在于“证伪”,那么,科学的方法就应当是一种以批判为目标的演绎推理。对此,可以称为“试错法”。 

  具体在证券市场上,相信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为: 

  (1)首先大胆地提出证券分析假说和猜想,然后在证券市场上努力寻找与其不相符合的市场趋势、实例和材料,并根据市场趋势对于证券分析假设进行修改,乃至完全淘汰。 

  (2)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主动提出更好的证券分析假说新命题,运用同样步骤对其进行证伪。相对归纳法“实例──假说──实例”的形式而言,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程序便是“证券分析假说──证券市场趋势──证券分析假说”。由此可见,试错法在本质上属于演绎推理的方法,为逻辑学中的“否定后件推理”,其逻辑形式为: 

  (P→Q)&~Q≡~P 

  例如,P:历史会重演。 

  Q:每一只股票价格趋势的历史都会重演。 

  观察的结果是~Q:有一只股票价格趋势的历史没有重演。 

  因此,结论是~P:“历史会重演”错误。 

  (3)当然,试错法对于证券分析的修改、完善或者否定永无休止。分析家应用试错法从事证券分析的目的,不是最终找到一个不再能被证伪、不再适用于试错法的命题。因此,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没有终点。只能说,证券分析家应用试错法试出了一个更好的假说,但却不能说,证券分析家找到了最好的假说。不能被证伪的最好的证券分析命题不是科学的命题。因此,根据波普尔的逻辑,证券分析家的科学任务就是去驳倒自己的证券分析命题,而且驳倒得越多越快越好。由于必须对于已经提出的证券分析假说、理论和预测进行理性的批判,所以,分析家以试错法为工具所作出的证券分析,就会具有“批判理性主义”的色彩。 

  运用试错法从事证券分析,必须注意,科学的证券分析起源于大胆的假说和猜想,证券分析的科学价值在于证券分析家提出了惊人的、骇俗的、意料之外的分析、预测、建议。尽管证券分析的内容根据已经存在的证券分析理论判断显得不可信、不应该和不可能,但是不管它显得多么不可信、不应该和不可能,只要它能够成功地解决已经存在的证券分析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并且居然能够在证券市场上为市场趋势所确认,它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证券分析。有理由认为,“大恐慌”中的罗杰巴布森、包罗·M·沃倍格、伯纳德·巴鲁克和约瑟夫P·肯尼迪,以及在“大崩溃”中标新立异的约翰K·加尔布雷斯,都是20世纪美国证券分析史上最成功的证券分析家。其次,在应用试错法从事证券分析中,大胆的假说、出人意料、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猜测和冒险的分析,经常是具有科学创造精神证券分析家的直觉、自由想像的结果,并不完全合乎日常的科学逻辑常识。所以,证券分析家可以选择某些形式的非理性主义,甚至一些彻底的,或者全面的非理性主义。最后,和波普尔的逻辑相悖,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逻辑认为“证券分析的瞬间理论”既不利于成熟分析理论的繁衍,也不利于新分析命题的成长。因为,在具体的证券分析中,一次性的证伪并不可以看作决定性的判决,并不一定能够说明证券分析理论的错误。何况,证券分析家都是“厚脸皮”,不会甘心一驳就倒。当然,应用理性批判主义“理性批判”理性批判主义,也完全符合波普尔的逻辑。〔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页


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十) 

  3、金融炼金术 

  “炼金术”本来又称点金术,它是企图把普通金属冶变成为真金实银的幻想、道术和方法,可谓古亦有之。一般认为,炼金术滥觞于古代印度、希腊和阿拉伯。“还丹一粒,点铁成金”,中国古代灵照禅师的炼丹术其实也是一种炼金术。但炼金事业发展到18世纪初期,近代的自然科学家特别化学家几乎将炼金术士所梦寐以求的神圣理想一举粉碎,尽管一部分炼金术士依然故我,并且踏上日趋神秘化的迷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其实真正的“炼金术”就在金融市场及其金融分析领域。对此,索罗斯于《金融炼金术》中洋洋自得地表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炼金术均已宣告失败,因为贱金属无论如何也炼不成贵金属,而只有独特的“金融炼金术”才有可能成功。究其原因,在于独特的金融市场,在于独特的金融分析,在于独特的金融投机家,正是“这些比炼金术士聪明的人们能从无中生出金来”。1992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应用金融炼金术倾其全力沽空英镑和里拉大赚20亿;英格兰银行动用150亿与索罗斯斗法,结果损失68亿。在证券市场上,向久远时代的灵照禅师索取点铁成金的法术显然不可能。但是,事实和分析表明,索罗斯“真人”(Guru)却可能拥有一种真正的炼金术。 

  “金融炼金术”的核心思想在于不完全理解及其反射理论。针对“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误解,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中表示,市场在方向上永远具有某些偏颇:市场永远是错误的;市场能够影响它所预测的事件。在市场上,做成投资决策如同拟定科学假设,再以实际状况加以测试。这里,主要差异在于投资决策之假设其目的是赚钱,而非建立一项普遍有效的命题。炼金师经过长期而艰辛的奋斗,最后终于因为无法成功而放弃了努力。明确地说,科学家不论采取何种行动也无法将贱金属变成贵金属。金融现象则不然。金融炼金师采用“金融分析科学”的魔术字眼,透过咒语将其意志强加于主题之上,就可能从无中生出金来。相应地,索罗斯的一个投资方格就是坚持在投资一些部位之前,先形成一种命题。因此,可以将市场视为测试假设的试验室,以检验所提出的分析理论,尽管它并非严格的科学假设。事实上,成功的投资就是金融炼金术。 

  其次,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大势压倒一切,只是有些场合错误会被纠正。正是在这些场合,金融炼金师索罗斯认为应该对抗大势。另一方面,一般的证券分析理论和不完全理解及反射理论冲突,前者可能在99%的时候有效,只有在1%的时候失败,而索罗斯则比较关心那个1%。加上由于个性,金融炼金师索罗斯始终对挑选市场趋势的反转点更加感兴趣,而不喜欢顺势操作。在没有掌握到市场趋势之后,索罗斯觉得尾随顺势操作者,实在太没有格调,于是,在市场上,索罗斯一直在尝试挑选反转点。结果,导致索罗斯乐意在每一个投资命题中寻找错误。每当索罗斯找到了错误,“不安全感证券分析家”索罗斯的不安全感就得到了满足。结果,索罗斯在市场上就经常被看作一个“反动派”。当然,如果自己的市场分析与众不同,金融炼金师索罗斯就会非常小心;与众不同容易被众人践踏。 

  再者,直觉在金融炼金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投资分析工具,尽管它不是最科学的方法。在市场上,炼金师索罗斯根据假设运作,把预期的系列事件形成一个命题,再拿自己的命题和实际过程比较,从而可以得到一个标准据以评估自己的假设。这种运作方式涉及若干直觉因素。但是,索罗斯自己也不能确定直觉的角色是否这么重要,因为自己还有一个理论架构寻求不均衡的状况,这种状况会发出促使索罗斯行动的信号。整体而言,索罗斯其实是合并运用理论和本能作出决定;如果喜欢的话,也可以把它叫做直觉。所以,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理性主义、直觉主义,它有时会抛弃理性而借助于神秘的直觉,非理性的直觉,本能冲动的直觉。 

  索罗斯在接受美国分析家拜伦韦恩采访的时候曾经表示,政府主管当局应该设计一种不会奖励投机客的制度,投机客能够赚到钱,代表政府主管当局在某些方面失败;但是主管当局却不喜欢承认失败,当局宁可呼吁将投机客吊死在街灯柱上,也不愿意花一点点小小的心思自我检讨,看看自己什么地方犯了错误。另一方面,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金融炼金师,索罗斯则认为自己的全部成就就是靠自我否认、自我批评、自我折磨的态度得来。对别人来说,错误是耻辱的来源,对索罗斯来说,承认自己的错误是骄傲的来源。索罗斯认为自己的证券分析能力相当差,但自己确有一种特别关键的批判能力,宁愿把自己成为不安全感分析家。这种不安全感使自己保持警觉,随时准备纠正错误。众所周知,索罗斯根据投资假设操作,注意事件的实际过程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如果不符合,索罗斯就了解自己错了。索罗斯在两个层次上做这项工作:在抽象的层次上,索罗斯把自己对错误的可能性的认为作为基石,建立起一种精致的投资哲学;在个人的层次上,索罗斯是一个非常苛刻的人,对自己和别人的错误都毫不留情。当然,索罗斯还认真区分本质因素和外部影响。当期望和事件的实际过程有差异时,不表示会马上抛售股票。索罗斯会重新检查分析命题,设法确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错误。结果,索罗斯可能调整自己的分析假说,或者可能发现有某种外部影响介入整个大势。实际上,假设只是由于“外部影响”而显得自己的分析命题错误,这不会使索罗斯抛弃命题,反而会以更大的信心进行操作,最后可能增加自己的部位,而不是抛售它,因为索罗斯知道市场的投资命题有什么错误,而市场却不知道。所以,最后需要强调指出,金融炼金术的方法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发挥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炼金术能够有效地预测,只是因为它能够让炼金术士经常修正错误而已。 

  (三)证券分析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证券分析家在哲学上属于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在社会科学上主张极权主义,从而宣言“我是对的;也不可能我是错的,而你是对的。所以,还是让我统一你吧!这将比我们各持己见更加接近真理”,在证券分析上则属于绝对论、永恒论、终极论,相信其在证券市场上消极的典型表现就是形行色色“皇帝的新装”理论; 

  第二种境界:证券分析家在哲学上属于唯意志论,在社会科学上主张法西斯主义,从而宣言“我不讨论,我只开枪”,在证券分析上则属于主力决定空间论,相信其在证券市场上的典型表现就是“恶庄”; 

  第三种境界:证券分析家在哲学上可能属于但绝对不限于证伪论,在社会科学上可能主张但绝对不限于开放性,从而宣言“我想我是对的;但可能我是错的,而你是对的。所以,还是让我们讨论吧!这将比我们各持己见更加接近真理”,在证券分析上则属于金融炼金术,相信其在证券市场上的典型表现可能就是“量子基金”。 
 上一页 目录页


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十) 

  3、金融炼金术 

  “炼金术”本来又称点金术,它是企图把普通金属冶变成为真金实银的幻想、道术和方法,可谓古亦有之。一般认为,炼金术滥觞于古代印度、希腊和阿拉伯。“还丹一粒,点铁成金”,中国古代灵照禅师的炼丹术其实也是一种炼金术。但炼金事业发展到18世纪初期,近代的自然科学家特别化学家几乎将炼金术士所梦寐以求的神圣理想一举粉碎,尽管一部分炼金术士依然故我,并且踏上日趋神秘化的迷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其实真正的“炼金术”就在金融市场及其金融分析领域。对此,索罗斯于《金融炼金术》中洋洋自得地表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炼金术均已宣告失败,因为贱金属无论如何也炼不成贵金属,而只有独特的“金融炼金术”才有可能成功。究其原因,在于独特的金融市场,在于独特的金融分析,在于独特的金融投机家,正是“这些比炼金术士聪明的人们能从无中生出金来”。1992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应用金融炼金术倾其全力沽空英镑和里拉大赚20亿;英格兰银行动用150亿与索罗斯斗法,结果损失68亿。在证券市场上,向久远时代的灵照禅师索取点铁成金的法术显然不可能。但是,事实和分析表明,索罗斯“真人”(Guru)却可能拥有一种真正的炼金术。 

  “金融炼金术”的核心思想在于不完全理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