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小子,怎么办事呀?有意见提嘛!你怎么开关门那么用力,我怎么说你才能记住呢?难道非骂你一次才行吗?小王,以后一定要注意!”

王远自认为公司与对方关系非常好,也自认为与对方公司的职员关系不一般,因而注意不够,忽略了开门关门这类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礼仪。结果给人一种不讲礼貌、粗暴的印象,最终会遭到对方直言不讳的批评。

所以,即使对方是自己的老主顾或比较熟悉的受访公司,也要多加注意。因为自己与对方比较熟悉,一般人往往不再约束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太注意礼节了,从而易造成与上述例子类似的情况。

吴松云是一电器公司的推销员。他去拜访客户时,大声而粗暴的开门习惯影响了客户对他的第一印象。

对方的接待人员或秘书将他带领到会客室中,他心里还在想如何在见到对方时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可是秘书已经将他开门不礼貌的信息传达给老板。

“老板,客人来了。”

“哦,他还挺准时的,我马上去,我准备准备,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刘小姐,谈谈你的第一印象。”

“老板,不好说。看他衣冠楚楚,时间也准时,可他开门的声音太大了,显得粗暴、不太礼貌。”

“哦……”

老板这样“哦”了一声,可能便决定了会谈的失败,轻者则影响会谈的效果。这样在未见面之前便让别人对你带着一种看法,给对方一个不好的印象。

礼貌待人,这个道理许多人都很清楚,也很明白,也时常这样来要求别人,可自己做起来却并不一定就完美、轻松。这是一个习惯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加强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小心谨慎地来培养好的习惯。

有的人时常或不小心“嘭”地一声把门推开或关上,发出大的响声,给人的印象不是开门或关门而是在撞门,这是极不礼貌的人。所以开关门用力要轻些,用力过猛便会使房门碰撞墙壁发出大的声响。但也不能用力过小,半天开不开,而给人一种畏畏缩缩、鬼鬼祟祟的不良印象。因此,对开门关门动作的轻重,可以看出一个人修养、内涵和水平来,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好坏,所以要格外注意。

访问之前,应想好自己开门、关门的方式与动作,尽可能礼貌些。当然,也没有必要太紧张,表现得太过拘谨,最好是形成好的习惯。古语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原则上应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开门,在打开时,以自己能自由进入的程度为宜,不要太小,也不可太大。

人的坐姿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表现出自己的修养,一般宜端正姿势,静静地坐下,以等待对方的接待为好。比如:坐在椅子上,自然大方一些,把双手放在扶手上,不紧不松,力求自然舒服。双脚也不可开得太大,不要右手拿着烟,跷着二郎腿,口里吐着烟雾,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第8节:第一章 处世禁忌(8)

另一个是位子问题。切忌不可坐在主位上,而应坐在侧面的位子上。因为自己是来办事的,最好坐在靠近房门的位置,可也不能离主位太远,适度最宜。坐位与主位的远近,要由自己与顾客的亲疏关系来确定。

行为礼貌的问题远远不止以上这一些,但从以上这几种行为礼貌中,我们便可以对行为礼貌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切勿吝啬你的笑容

如果微笑能够真正地伴随着你生命的整个过程,就会使你超越很多自身的局限,获得很多人生真正的意义,使你的生命由始至终生机勃发,辉煌璀璨。用你的微笑去欢迎每一个人,那么你就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和最会办事的人。

微笑,它不需要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奇迹。它丰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产生于一刹那间,却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当我们面带微笑去办事,回头看看效果,你必然会大吃一惊。微笑永远不会使人失望,它只会使你更受欢迎。

不会微笑的人在生活中将处处感到艰难。没有微笑的人给人以冷漠和高傲的感觉,不会有好人缘。

大卫?史汀生是美国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总裁,他还十分年轻,并且几乎具备了成功男人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己和别人的毅力与信心;他走路大步流星、工作雷厉风行、办事干脆利索;他的嗓音深沉圆润,讲话切中要害;而且他总是显得雄心勃勃,富于朝气。他对于生活的认真与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对于同事也很真诚,讲求公平对待,与他深交的人都为拥有这样一个好朋友而自豪。但初次见到他的人却对他少有好感。这令熟知他的人大为吃惊。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他几乎没有笑容。

他深沉严峻的脸上永远是炯炯的目光、紧闭的嘴唇和紧咬的牙关。即便在轻松的社交场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优美的舞姿几乎令所有的女士动心,但却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员工见了他更是如同山羊见了虎豹,男员工对他的支持与认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实上他只是缺少了一样东西,一样足以致命的东西——一副动人的、微笑的面孔。

微笑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室,沮丧者的兴奋剂,悲哀者的阳光。所以,假如你要获得别人的欢迎,请给人以真心的微笑。[奇+書*网QISuu。cOm]

(1)微笑可以帮我们创造轻松的气氛。

微笑是琼浆、蜜液,带给人们快乐、温馨、鼓励。微笑是友好的标志,是融合的桥梁。微笑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办事创造快乐的气氛。

(2)微笑可以帮我们赢得信任。

奇宾?当斯是底特律地区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之一。有的听众写信给这位声音里带着微笑的主持人,说他们已经听到了他主持的节目,并且告诉奇宾?当斯说,他们透过他的声音看到了他的微笑。

有人问奇宾?当斯,为什么总是那么高兴,他说他的秘诀是从来不把烦恼摆在脸上。他的工作是娱乐别人,他说:“为别人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这要从微笑开始,但必须是出自内心的微笑。”奇宾?当斯经常“戴上一张快乐的脸”去工作,他把微笑加进他的声音,配合上帝赋予他的演说水平,给观众以享受。奇宾?当斯说:“当你微笑的时候,别人会更喜欢你,而且,微笑会使你自己也感到快乐。它不会花掉你的任何东西,却可以让你赚到任何股票都得不到的红利。”

所以,你能在你的工作中掺进微笑,用微笑去面对人生,去接受挑战。你会发现微笑可以解决你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3)微笑可以帮我们办事。

微笑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理,任何有经验的成功商人都会明白。所有的人都希望别人用微笑去迎接他,而不是待之以横眉竖眼。在办事过程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反之,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第9节:第一章 处世禁忌(9)

不要总是直线思考

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

办事时要学会变通,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最大的浪费。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俩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以供家人一个月衣食。当下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进。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快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

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俩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放弃固执,变通行事。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和尚决定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遇到了一条河,由于一阵暴雨,河上的桥被冲走了,但河水已退。他们知道可以涉水而过。

这时,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好走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但她怕被河水冲走。

第一个和尚立刻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送到对岸,第二个和尚接着顺利渡河。

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走了好几里路。

第二个和尚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那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普渡众生,不分男女老少。”

一个机智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还可巧妙地运用他并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机智,也可称之为艺术。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下面两个建议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1)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

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决方法。成功办事的秘诀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我们每天都要和同事、领导交流。在办公室内,一定掌握说话办事的艺术,什么话能说或不能说,什么事能做或不能做要心中有数,有时候,吃亏就是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办的事。

第10节:第一章 处世禁忌(10)

邱先生在一家知名外企做事。有一次,项目经理告诉他,要给单位做一个宣传案的策划,经过大家讨论后,邱先生完全按照项目经理的意思加班加点,并顺利完成策划。但是,当策划案交到单位该项目主管领导那里,他却被狠批一通。

在领导面前,邱先生说,这方案是他们小组所有人讨论的结果,而且,他们项目经理也非常赞同,这个策划案60%都是项目经理的想法。可没想到领导直接把项目经理叫来,当面对质。主管领导追问项目经理:“听说这都是你想的,就这种东西还能叫方案,还值得你们那么多人来集体策划?我看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是不要当了。”

从主管领导的办公室出来后,他又被项目经理狠批了一顿。项目经理告诫他,以后说话前动点脑子,别一五一十把什么都说出去。

可见有些话真不该说,正所谓话到嘴边留三分,揭人短的老实话更是万万不能轻易出口。

张小姐在某国家机关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伤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处”。有一次,同一部门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张小姐感觉如何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这颜色对于你这个年纪的人显得太嫩,根本不合适。”

这话一出口,原本兴致勃勃的同事表情马上就僵住了,而周围大赞衣服如何如何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张小姐说的话就是大家都不愿说的得罪人的“老实话”。虽然有时她也很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但她总是忍不住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实话。久而久之,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儿再去征求她的意见。她也成为了这个办公室的“外人”。

“快人快语”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得罪他人,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上屡遭挫折。举一些例子,你到医院探望住院的同事,你知道他病情很严重而他自己却不知情,如果你直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他,你一定会因为鲁莽而不能被大家原谅;早晨上班遇到熟人,他向你问好,你心里烦恼,便口无遮拦地说:“好什么好,真见鬼了”,呛得人不知所措,你一定会被认为是一个不知好歹、没有修养的人。

所以,一个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合适的方式说话办事。实话不一定要直说,而可以幽默地说、婉转地说或者延迟点说、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等等。同样是说实话,奇#書*網收集整理用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别在失意者的面前谈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