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上一句话。后来即用这个故事,作为赞美之辞。
① 上益留名汉武王——神话传说:汉武帝刘彻访问蓬瀛,有献给他山杏的,后人叫这种杏为“武帝杏”
或”金杏”。上盖留名,是说上溯到留名开始时。
② 周时孔干立坛场——山东曲阜的孔庙中有” ‘杏坛”遗迹,传说孔丘曾在这里讲学。
③ 宣仙爱我成林积一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三国时吴国的医学家董奉,在庐山给人看病,不要诊费,被治好
的重病人给他种杏五株,轻病人种杏一株,因此蔚然成林。
④ 孙楚曾怜寒食香一历史传说:晋朝孙楚在寒食 (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一天祭祀介于推时,曾用过杏
酪。杏精引用的就是这个故事。
…………………………………………………………… Page 102……………………………………………………………
做媒,我与凌空子保亲,成此姻眷,何不美哉!”
三藏听言,遂变了颜色,跳起来高叫道:“汝等皆是一类邪物,这般诱
我!当时只以砥砺之言,谈玄谈道可也;如今怎么以美人局来骗害贫僧!是
何道理!”四老见三藏发怒,一个个咬指担惊,再不复言。那赤身鬼使,暴
躁如雷道:“这和尚好不识抬举!我这姐姐,那些儿不好?他人材俊雅,玉
质娇姿,不必说那女工针指,只这一段诗才,也配得过你。你怎么这等推
辞!休错过了!孤直公之言甚当。如果不可苟合,待我再与你主婚。”三藏
大惊失色。凭他们怎么胡谈乱讲,只是不从。鬼使又道:“你这和尚,我们
好言好语,你不听从,若是我们发起村野之性,还把你摄了去,教你和尚不
得做,老婆不得娶,却不在为人一世也?”那长老心如金石,坚执不从。暗
想道:“我徒弟们不知在那里寻我哩!……”说一声,止不住眼中堕泪。那
女子陪着笑,挨至身边,翠袖中取出一个蜜合绞汗巾儿,与他揩泪,道:
“佳客勿得烦恼。我与你倚玉偎香,耍子去来。”长老咄的一声吆喝,跳起
身来就走;被那些人扯扯拽拽,嚷到天明。
忽听得那里叫声:“师父!师父!你在那方言语也?”原来那孙大圣与
八戒、沙僧,牵着马,挑着担,一夜不曾住脚,穿荆度棘,东寻西找;却好
半云半雾的,过了八百里荆棘岭西下,听得唐僧吆喝,却就喊了一声。那长
老挣出门来,叫声“悟空,我在这里哩。快来救我!快来救我!”那四老与
鬼使,那女子与女童,幌一幌,都不见了。
须臾间,八戒、沙僧俱到边前道:“师父,你怎么得到此也?”三藏扯
住行者道:“徒弟啊,多累了你们了!昨日晚间见的那个老者,言说土地送
斋一事,是你喝声要打,他就把我抬到此方。他与我携手相搀,走人门,又
见三个老者,来此会我,俱道我做 ‘圣僧’。一个个言谈清雅,极善吟诗。
我与他赓和相攀,觉有夜半时候,又见一个美貌女子,执灯火,也来这里会
我,吟了一首诗,称我做 ‘佳客’。因见我相貌,欲求配偶,我方省悟。正
不从时,又被他做媒的做媒,保亲的保亲,主婚的主婚,我立誓不肯。正欲
挣着要走,与他嚷闹,不期你们到了。一则天明,二来还是怕你,只才还扯
扯拽拽,忽然就不见了。”行者道:“你既与他叙话谈诗,就不曾问他个名
字?”三藏道:”我曾问他之号。那老者唤做十八公,号劲节;第二个号孤
直公;第三个号凌空子;第四个号拂云叟;那女子,人称他做杏仙。”八戒
道:“此物在于何处?才往那方去了?”三藏道:“去向之方,不知何所;
但只谈诗之处,去此不远。”
他三人同师父看处,只见一座石崖,崖上有“木仙庵”三字。三藏道:
“此间正是。”行者仔细观之,却原来是一株大桧树,一株老柏,一株老
松,一株老竹。竹后有一株丹枫。再看崖那边,还有一株老杏,二株腊梅,
二株丹桂。行者笑道:“你可曾看见妖怪?”八戒道:“不曾。”行者道:
“你不知。就是这几株树木在此成精也。”八戒道:“哥哥怎得知成精者是
树?”行者道:“十八公乃松树;孤直公乃柏树;凌空子乃桧树;拂云叟乃
竹竿;赤身鬼乃枫树;杏仙即杏树;女童即丹桂、腊梅也。”八戒闻言,不
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把两颗腊梅、丹桂、老杏、枫杨
俱挥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鲜血淋漓。三藏近前扯住道:“悟能,不可伤了
他!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我等找路去罢。”行者道:“师父不可惜
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那呆子索性一顿钯,将松、柏、桧、
竹一齐皆筑倒,却才请师父上马,顺大路一齐西行。毕竟不知前去如何,且
…………………………………………………………… Page 103……………………………………………………………
听下回分解。西行。毕竟不知前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Page 104……………………………………………………………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这回因果,劝人为善,切休作恶。一念生,神明照鉴,任他为
作。拙蠢乖能君怎学,两般还是无心药。趁生前有道正该修,莫浪
①
泊。 认根源,脱本壳。访长生,须把捉。要时时明见,醍醐斟
酌。贯彻三关填黑海,管教善者乘鸾鹤。那其间愍故更慈悲,登极
乐。
话表唐三藏一念虔诚,且休言天神保护,似这草木之灵,尚来引送,雅
会一宵,脱出荆棘针刺,再无萝蓏攀缠。四众西进,行彀多时,又值冬残,
正是那三春之日:
物华交泰,斗柄回寅。草芽遍地绿,柳眼满堤青。一岭桃花红锦
涴,半溪烟水碧罗明。几多风雨,无限心情。日晒花心艳,燕衔苔蕊
②
轻。山色玉维画浓淡,鸟声季于舌纵横 。芳菲铺绣无人赏,蝶舞蜂歌
却有情。
师徒们也自寻芳踏翠,缓随马步。正行之间,忽见一座高山,远望着与天相
接。三藏扬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可便似接着青天,透
冲碧汉。”行者道:“古诗不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但言山之
极高,无可与他比并。岂有接天之理!”八戒道:“若不接天,如何把昆仑
山号为 ‘天柱’?”行者道:“你不知。自古‘天不满西北’。昆仑山在西
北乾位上,故有顶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沙僧笑道:“大哥把这好话儿
莫与他说。他听了去,又降别人。我们且走路。等上了那山,就知高下
也。”那呆于赶着沙僧,厮耍厮斗。老师父马快如飞。须臾,到那山崖之
边。一步步往上行来,只见那山:
林中风飒飒,涧底水潺潺瀑。鸦雀飞不过,神仙也道难。千崖万
壑,亿曲百湾。尘埃滚滚无人到,怪石森森不厌看。有处有云如水
壑,是方是树鸟声繁。鹿衔芝去,猿摘桃还。狐貉往来崖上跳,麖獐
出入岭头顽。忽闻虎啸惊人胆,斑豹苍狼把路拦。
唐三藏一见心惊。孙行者神通广大,你看他一条金箍棒,哮吼一声,吓过了
狼虫虎豹,剖开路,引师父直上高山。行过岭头,下西平处,忽见祥光蔼
蔼,彩雾纷纷,有一所楼台殿阁,隐隐的钟磬悠扬。三藏道:“徒弟们,看
是个甚么去处。”行者抬头,用手搭凉篷,仔细观看,那壁厢好个所在!真
个是:
珍楼主座,上刹名方。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香。青松带雨遮高
阁,翠竹留云护讲堂。霞光缥缈龙宫显,彩色飘飘沙界长。朱栏玉
户,画栋雕梁。谈经香满座,语箓月当窗。鸟啼丹树内,鹤饮石泉
旁。四围花发琪园秀,三面门开舍卫光。楼台突兀门迎嶂,钟磬虚徐
声韵长。窗开风细,帘卷烟茫。有僧情散淡,无俗意和昌。红尘不到
真仙境,静土招提好道场。
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是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
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
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
① 醍 (tí)醐(hǘ)——制酥酪时最上面一层像油的叫醍醐,极甘美。佛教用它比喻佛教教义。
② 鸟声季子舌纵横——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号季子,以舌辩闻名于世。这里形容鸟的舌头像苏秦一样。
…………………………………………………………… Page 105……………………………………………………………
我诚心,担搁了我来意。”行者道:“不是,不是!灵山之路,我也走过几
遍,那是这路途 !”八戒道:“纵然不是,也必有个好人居住。”沙僧
道:“不必多疑。此条路未免从那门首过,是不是一见可知也。”行者道:
“悟净说得有理。”
那长老策马加鞭,至山门前,见“雷音寺”三个大字,慌得滚下马来,
倒在地下。口里骂道:“泼猢狲!害杀我也!现是雷音寺,还哄我哩!”行
者陪笑道:“师父莫恼,你再看看。山门上乃四个字,你怎么只念出三个
来,倒还怪我?”长老战兢兢的爬起来再看,真个是四个字,乃“小雷音
寺”。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个佛祖在内。经上言三千诸佛,
想是不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这不知是那一位
佛祖的道场。古人云: ‘有佛有经,无方无宝。’我们可进去来。”行者
道:“不可进去。此处少吉多凶。若有祸患,你莫怪我”。三藏道:“就是
无佛,也必有个佛像。我弟子心愿,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
裟,换僧帽,结束了衣冠,举步前进。
只听得山门里有人叫道:“唐僧,你自东土来拜见我佛,怎么还这等怠
慢?”三藏闻言,即便下拜。八戒也磕头,沙僧也跪倒;惟大圣牵马,收拾
行李,在后。方入到二层门内,就见如来大殿。殿门外宝台之下,摆列着五
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无数的圣僧、道
者。真个也香花艳丽,瑞气缤纷。慌得那长老与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
灵台之间。行者公然不拜。又闻得莲台座上厉声高叫道:“那孙悟空,见如
来怎么不拜?”不知行者又仔细观看,见得是假,遂丢了马匹、行囊,掣棒
在手,喝道:“你这伙孽畜,十分胆大!怎么假倚佛名,败坏如来清德!不
要走!”双手轮棒,上前便打。只听得半空中叮一声,撇下一副金铙,把
行者连头带足,合在金铙之内。慌得个猪八戒、沙和尚连忙使起钯杖,就被
些阿罗、揭谛、圣僧、道者一拥近前围绕。他两个措手不及,尽被拿了。将
三藏捉住,一齐都绳缠索绑,紧缚牢拴。
原来那莲花座上装佛祖者乃是个妖王,众阿罗等,都是些小怪。遂收了
佛祖体像,依然现出妖身。将三众抬入后边收藏;把行者合在金铙之中,永
不开放。只搁在宝台之上,限三昼夜化为脓血。化后,才将铁笼蒸他三个受
用。这正是:
碧眼猢儿识假真,禅机见像拜金身。
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
邪怪生强欺本性,魔头怀恶诈天人。
诚为道小魔头大,错入旁门枉费身。
那时群妖将唐僧三众收藏在后;把马拴在马边;把他的袈裟、僧帽安在行李
担内,亦收藏了。一壁厢严紧不题。
却说行者合在金铙里,黑洞洞的,燥得满身流汗,左拱右撞,不能得
出。急得他使铁棒乱打,莫想得动分毫。他心里没了算计,将身往外一挣,
却要挣破那金铙;遂捻着一个诀,就长有千百丈高,那金铙也随他身长,全
无一些瑕缝光明。却又捻诀把身子往下一小,小如芥菜子儿,那铙也就随身
小了,更没些些孔窍。他又把铁棒,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旛竿一
样,撑住金铙。他却把脑后毫毛,选长的,拔下两根,叫“变!”即变做梅
花头五瓣钻儿,挨着棒下,钻有千百下,只钻得苍苍响喨,再不钻动一些。
行者急了,却捻个诀,念一声“唵■静法界,乾元亨利贞”的咒语。拘得
…………………………………………………………… Page 106……………………………………………………………
那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在金铙之外道:“大圣,我
等俱保护着师父,不教妖魔伤害,你又拘唤我等做甚?”行者道:“我那师
父,不听我劝解,就弄死他也不亏!——但只你等怎么快作法将这铙钹掀
开,放我出来,再作处治。这里面不通光亮,满身暴燥,却不闷杀我也?”
众神真个掀铙,就如长就的一般,莫想揭得分毫。金头揭谛道:“大圣,这
铙钹不知是件甚么宝贝,连上带下,合成一块。小神力薄,不能掀动。”行
者道:“我在里面,不知使了多少神通,也不得动。”
揭谛闻言,即着六丁神保护着唐僧,六甲神看守着金铙,众伽蓝前后照
察;他却纵起祥光,须臾间,闯入南天门里。不待宣召,直上灵霄宝殿之
下,见王帝俯伏启奏道:“主公,臣乃五方揭谛使。今有齐天大圣保唐僧取
经,路遇一山,名小雷音寺。唐僧错认灵山进拜,原来是妖魔假设,困陷他
师徒,将大圣合在一副金铙之内,进退无门,看看至死,特来启奏。”即传
旨:“差二十八宿星辰,快去释厄降妖。”
那星宿不敢少缓,随同揭谛,出了天门,至山门之内。有二更时分,那
些大小妖精,因获了唐僧,老妖俱犒赏了,各去睡觉。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