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是什么意思?”孟翔一头雾水地看着黄永祥的背影。
四月一日这天晚上,孟翔在洛阳的私人住所里来了一个重量级的客人。
办公室雪亮的灯光下,孟翔面前的这个德国男性大约三十五岁,尽管孟翔自己也是男人,并且是黄种男人,但孟翔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白种男人确实非常英俊,典型的日耳曼人外表,金发碧眼、棱角分明,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并且拥有着风度翩翩的潇洒举止和健壮的体魄,以及温文尔雅的不俗谈吐和贵族般的优雅气质。如果用后世的标准来看,这个德国男性是绝对的超级高富帅。在知道他的身份后,孟翔不由吃了一惊:原来是他!难怪如此完美!据说这家伙不但长相俊美、体魄强健,而且智力超群、情感细腻,还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一把小提琴能拉得催人泪下,甚至他还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田径十项全能,并且精通滑雪、帆船、骑术、越野、飞行、击剑等多顶体育运动,同时还是个神枪手。想到这里,孟翔都暗暗嫉妒人家了,妈的,谁说上帝是公平的?居然把这么多优点都集中在了这个家伙的身上,简直是令人眼红。实际上,说来也挺可笑的,这个家伙一方面是德意志帝国的情报二号头子,奉希特勒的命令,毫不留情地处决掉了上百万犹太人和波兰人,但另一方面,他又是此时国际刑警组织的主席,走马上任后不遗余力地打击国际之间的贩毒、走私等罪行。孟翔怀疑这种天差地别的双重身份会不会导致这个家伙得精神分裂。
“孟将军,您好。我是德国安全总局(盖世太保)局长莱茵哈德·海德里希,同时是德国党卫军总队长兼德国警察总监。”来客很有礼貌地自我介绍。
“久仰大名,海德里希局长。”孟翔与他握手,“我万分没想到,在德国位高权重且日理万机的阁下您,居然会不远万里地亲自来到中国并与我秘密会面,这真太让我感到吃惊了。”
“事关重大,所以我奉元首的命令,亲自过来拜见您。”海德里希微笑着道,“元首说了,您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则是作为元首和您之间的传话筒。”
“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孟翔好奇地问道。
海德里希笑而不语。
孟翔顿时暗暗在心里骂自己:废话!他是德国的特务头子,还不是想去地球上哪个地方就去哪个地方。“欧洲战局如何了?”孟翔心里有数,直接开门见山。
“孟将军,您真是太了不起了!欧洲战局就像孟将军您当初预测的那样,几乎分毫不差,所以元首非常急切地想要聆听您的意见。但是,您和我们之间的合作毕竟是秘密而私人的,不能通过德中外交部门来进行传话,所以元首才派我过来。孟将军,您的战略预测能力确实是前所未有。在您上次离开德国之后,意大利果然像您说的那样,对南欧和北非发动了战争,并且结局也在您的预测中,意军在两个战场上都是一败涂地,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战争策略。在元首的调停和凯瑟林将军的军事压力下,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都已经加入了德国的阵营,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被德国和意大利瓜分。北非战场上,隆美尔将军率领的非洲军团和德意联军屡战屡胜,这支拥有八个装甲师的强大军队已经攻入了埃及,并占领了托布鲁克和亚历山大港,目前正在向开罗进军。英国军队在北非战场上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北非的惨败对英国的军力和国力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另外,我们海军的潜艇也把数以千计的英国商船给送进了海底,几乎掐断了英国本土的海上生命线。英国已经摇摇欲坠。孟将军,元首高度评价了您当初给他制定的这几个对英作战方针,他说您的这些对策都是非常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且具有非常犀利的深刻性,并且在现实中让德国在对英国的战争里已经稳占上风。从这个角度上看,孟将军您是德国的功臣。”
“元首真是过奖了。”孟翔笑了笑。
“孟将军,另外,戈林元帅委托我向您表达他衷心的感谢。由于您的指点和提醒,德国空军在对英国本土的战略轰炸里极大地减轻了损失并取得了更大的战果。您的那个办法非常有效,并且被德国的军工专家给进一步发展了,英国的防空雷达在德国空军的面前毫无作用。戈林元帅说,您起码挽救了五百名德国空军飞行员的生命,并给德国空军起码减少了一千架飞机的损失。他说,他一定会好好感谢您的。”
“呵呵,那我就敬候佳音了。”
“孟将军,元首已经邀请美国政府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来调停战争,这个过程里肯定少不了战场上的继续较量和谈判桌上的斡旋博弈。德国应该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德国针对这次和谈的主要方针是什么,德国如何巧妙地处理好与美国以及战后英国的关系,这些,都是元首非常希望能得到您的意见的问题。而现在,我就是肩负着这个使命而来的。”
“那元首给我什么报酬呢?”孟翔毫不客气。
“元首在我来之前,已经批准了一亿帝国马克的经费,作为元首和德国对孟将军您的报酬以及对中国的支持。至于您需要的人员、器材、军械等其他方面的援助,都可以额外商谈。”
“什么?”孟翔虽然已经估计自己又要发财了,但没也想到会这么多,因此吃了一惊。
海德里希笑了:“孟将军,您不需要这么吃惊。元首和德国这么做,也是有着更深层的用意的。您是元首的朋友,那么我可以在此很坦白地告诉您。德国虽然和日本结盟,但通过日本对华的战争以及对苏作战的表现来看,我们认为,日本很难征服中国,更别提去和苏联开战了,换句话说,继续和日本结盟已经不怎么符合德国的利益了。但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我们明面上还是要维持德意日三国联盟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战争胜利的赌注全部押在日本的身上。多下几个赌注,赢得概率自然更大了。中国以前是德国的朋友,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做朋友嘛!只不过是做地下的朋友,做秘密的朋友。孟将军,元首认为您早晚会成为中国高层的一个中流砥柱,因此元首和德国现在对您的援助,也是对中国的一种变相的‘投资’。您应该懂我的意思吧?”海德里希眨眨眼。
“我明白。”孟翔点点头。希特勒还真是精明,他大概也看出日本不怎么可靠,德国跟日本继续联盟很难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因此他已经开始在东方寻找新的盟友了。希特勒很巧妙,表面上继续跟日本联盟,暗地里则对中国、对孟翔这个潜力股进行投资,为以后德国跟强大中国的联盟而打下伏笔。孟翔不得不承认,希特勒的这个算盘还真是高明。
“那么,孟将军,您现在能再次发挥您那深不可测和过人的战略智慧,给元首和德国一些建议吗?”
“当然可以。”孟翔点点头。既然希特勒一下子给这么多的好处,那自己肯定要投桃报李了。
第二百零九节 新的轨道(3)
五月初,举世瞩目的德英和谈开始了。
这场和谈堪称是德国元首希特勒在全面挑起世界大战后玩得最高明的政治手段。自从法国投降和敦刻尔克大撤退惨败至今,英国单枪匹马对抗德国已经快一年。在这一年的对决里,德国采取了多项强力而有效的措施,对英国的国力和军力都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空军方面,德国空军动用了五千余家飞机,在这一年内对英国本土进行了超过五万架次的轰炸,自身损失飞机九百余架,击落英国空军飞机超过两千架,往英国本土累计投下炸弹七万余吨,炸毁建筑物超过130万栋,炸死炸伤英国军民50余万,摧毁了英国本土过半的工业设施,基本完成了对英国进行空中战略打击的目的,而英国开发出的防空雷达在这场不列颠大空战中基本毫无作用;海军方面,德国海军对英国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共有500余艘U型潜艇被投入这场海上封锁战中,在这一年内,表现出色的德国海底狼群攻击沉英国船只超过600万吨,基本断绝了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使得英国从海外殖民地获得的粮食、矿物、石油等民用和军用物资锐减至战前的10%不到,英国的商品进出口跌入冰点,海上贸易彻底陷入瘫痪状态;陆军方面,德国借着意大利请求德国帮助意大利挽回北非败局的天赐良机,乘机组建强大的非洲军团出征北非,以此打击英国的陆军力量。这支军队在隆美尔上将的指挥下,横扫北非,把北非战场上的英国军队打得节节溃败。
英国已经濒临崩溃。
德国并没有把英国真正地赶尽杀绝,而是一边在战场上痛打英国,一边在谈判桌上频频伸出橄榄枝,同时还特地邀请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来调停德英战争。加上这场战争确实是英法两国首先对德宣战的,因此德国在国际观瞻上占尽了道义和舆论的优势。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绝非等闲之辈,他以一个精明的政治家的敏锐嗅觉迅速洞悉了德国的真正用意:德国是想要“温和”地征服英国,同时极力避免和美国的交恶。虽然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洞若观火,但罗斯福却无法做出强有力的回击,因为希特勒的这一手这是赤裸裸的阳谋。此时的美国境内,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非常流行,只要美国本土不遭到攻击,那美国政府很难号召美国人民支持政府参加这场世界大战,这也是罗斯福总统最大的弱点。对于美国人民来说,逻辑是现成的:英国是美国的朋友,德国是英国的敌人,德国现在把英国打得半死不活,但这场战争确实是英国理亏,因为是英国主动对德国宣战的,又是英国派遣远征军去欧洲大陆打人家德国的。但人家德国元首希特勒是非常爱好和平的,并没有打算和英国拼个你死我活,反而还真心诚意地邀请我们美国政府和我们的罗斯福总统去调停英德战争,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德国确实是爱好和平、仁至义尽的一方,英国则充当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另外,德国明明在战争里占上风,却还一而再地邀请罗斯福总统去“主持正义、维护和平”,看看,人家德国是多么的仁义啊!要是罗斯福总统拒绝,那就太不像话了。英国虽然是美国的朋友,但那帮英国绅士主动挑起和德国的战争并被人家德国打得叫苦连天,简直是咎由自取,可美国也不能坐视不理,肯定要为维护欧洲和平、挽救英国而做出努力的。既然现在有个机会可以在谈判桌上把英国从战争里挽救出来,那美国政府怎么能拒绝德国的好意呢?罗斯福总统如果不去,那美国就要眼睁睁看着英国自食恶果或者要让美国直接参加战争,牺牲成千上万的美国小伙子的生命去保护英国,这明显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嘛。罗斯福总统要是拒绝德国的好意,那肯定会被国内各界的吐沫星给淹死。
希特勒的这一手,让罗斯福总统深深感到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以说,罗斯福总统根本就没有拒绝的选择。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他只能乖乖地充当欧洲战争的“和平大使”。
最妙的是,力主对德抗争到底的英国丘吉尔内阁也没办法拒绝美国政府的调停。丘吉尔向来不遗余力地请求美国的支援,此时罗斯福总统亲自调停战争,丘吉尔再怎么顽固也不可能拒绝,既没有地气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想想看,一旦丘吉尔顽固地拒绝了罗斯福的调停,那就意味着是英国主动要和德国打到底,那罗斯福还怎么继续援助英国?美国国会和美国民间都会这样认为:英国居然拒绝我们美国的调停,行!既然英国不想要和平,那就让英国自己打下去吧!我们不管了!是他们自己想继续打的,以后就别跟我们再要武器和贷款了!
可以想象,英国一旦拒绝了美国的调停,那就意味着主动断绝了美国的援助。因此尽管美英两国高层都知道德国“主动伸出橄榄枝”完全是居心叵测、用心险恶,但根本没法反击。
这场对德国百害无一利的和谈开始了。
由于德国在战争里占尽上风,因此开出了一连串的条件,对此,罗斯福总统给予了有力的还击。罗斯福总统额外开出两个条件:德国当局必须立刻停止对德国境内和德国占领区境内的犹太人的任何形式的迫害行为,但可以将他们驱逐出境;德国必须放弃对法国的占领权。
这两个条件都让原本意气风发的希特勒气急败坏。对此,希特勒特地密令海德里希征询了孟翔的意见。孟翔的回复是:完全同意。首先第一条,德国队犹太人的“消灭”会让德国在道义上饱受诟病,会损害德国的国家形象和德国的国际受支持程度,将犹太人驱逐出境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所以德国当局没必要继续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第二条,法国毕竟是拥有重大影响力和悠久历史的欧洲大国,德国不可能彻底灭亡法国并将其吞并,此时做个顺水人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通过对法国的战争,德国已经报了上次世界大战的仇了,也狠狠地羞辱了法国,如今德国的气出够了,完全可以在大捞一笔的前提下撤离法国。另外,法国也是西方社会的一员,德国想要在以后还继续获得胜利(孟翔说得很隐晦,这个“继续获得胜利”当然指的是日后对苏联的开战),就必须要赢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持,就必须要和西方社会彻底联合起来,绝不能让德国孤立于西方社会。
希特勒尽管不情不愿,但在和德国高层的一干智囊探讨后,都觉得孟翔说得仍然是对的。放弃一个法国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德国以后会获得比法国面积辽阔上百倍的土地。
讨价还价到六月下旬,《欧洲和平条约》终于出炉了。这份条约的内容也很简单,核心宗旨就是德英两国握手言和以及德国退出法国占领区,但德国也从条约里收获丰厚。条约的主要项目如下:
一、英国必须无条件将埃及殖民地和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转交给德国;
二、英国赔偿德国战争赔款一百五十亿美元;
三、法国必须无条件将西非殖民地全面转交给德国;
四、法国赔偿德国战争赔款一百二十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