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那当然!”孟翔笑着。他暗暗想:好你个阎老西,分明是找老子来做雇佣军,想得美!既然你送上门,我正巴不得呢!山西啊山西,我正好缺煤炭呢!
第二百八十节 三方联手
一九四三年秋冬时节,世界大战的局势已经逐渐明朗化,日本和苏联已经基本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正在各个战线上节节败退。苏德战场上,愈战愈勇的德军以及仆从于德国的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希腊等国军队所组成的“欧洲联军”声势浩大地对苏联发动了全面的战略反攻,并陆续“解放”(顺便吞并)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波兰东部领土等东欧大片土地,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德军与苏军在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两地鏖战一年有余,始终未能攻克这两座城市的德军随后放弃了进攻,转而猛烈进攻莫斯科;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全面攻占瓜岛,将战线推至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利亚纳群岛;东南亚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对日占缅甸展开全面反击,猛烈进攻曼德勒;中国战场上,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第八战区联合起来,对盘踞华北的日军也展开全面反击。
  从整体大局上看,这场世界大战分为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欧洲战场,是德国和德国仆从国与苏联的全面较量;亚太战场,是中美英法同盟国和日本展开的大战。两大战场泾渭分明地同时进行着,但并没有融为一体。造成这种奇特局势的原因是很多的。首先,日本担心与苏联直接结盟而得罪德国,导致没有参加德苏战争的德国海军开赴印度洋作战,那对已经难以招架美国海军进攻的日本海军来说,不亚于雪上加霜;其次,中国方面也不愿意将德国接纳进同盟国阵营,因为那样意味着中国和苏联直接宣战了,苏联的远东军如果和日军联合起来打击中国,中国刚刚好转的处境说不定会恶化(这不仅仅是孟翔的看法,也是委员长的看法,委员长是担心某组织趁机会和苏联里应外合,所以也不愿意将德国接纳进同盟国);第三,美国也不愿意和苏联正面为敌,从而在这场战争里耗费更多的国力。综合而言,各交战国都希望保留一定的政治回旋余地,不愿意增加敌对国。当然了,四大集团虽然明面上互相井水不犯河水,但私下里早已经互相暗通。德国暗地里大力援助中国(华北军),希望中国早日取代日本,崛起为东亚列强,从而配合德国首尾夹击苏联;而苏联和日本之间也签订了一箩筐的互不侵犯条约,避免各自后门失火,日本是担心伪满洲国遭到苏联进攻,苏联是担心远东大后方遭到日本进攻,同时苏联还需要日本来牵制中国这个潜在的祸患和对苏联不怎么友好的美国。苏联已经承认了“满洲国”,日本则从东南亚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橡胶出售给本土不产橡胶的苏联,以换取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诺门罕战役后,日军也认识到了苏联在坦克、大炮、飞机等重装备上的优越性,因此很希望能获得苏联的T…34坦克等重装备。苏联则因为和日本的暗中结盟,而放心大胆地把远东的一百多万军队抽调大部分去填补欧洲战场,稳住了在德军进攻下岌岌可危的东欧局势,同时还获得了日本在东南亚掠夺到的资源。
  国与国之间、阵营和阵营之间,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自然导致国际局势的诡谲多变。
  十月底,中国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第八战区在洛阳召开“三战区联合会议”,商讨光复山西和整个华北的战事。当然了,第二战区和第八战区毕竟还离不开中央,第一战区也是要给委员长几分面子的,所以三大战区十分客气地向重庆方面提交了“战区联合、收复失地”的作战计划。对此,鞭长莫及的委员长也只能同意。委员长当然清楚,这三个战区是想乘机扩张地盘,但他也没法驳斥。逻辑是现成的:眼下是抗战时期,三个战区主动要求收复失地,你委员长作为国家领袖却不同意,岂不是自找骂名么?
  孟翔有点想笑,因为他觉得这一幕十分熟悉。在后世看过《大秦帝国》这套电视剧的孟翔真真切切地觉得,自己的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第八战区俨然都已经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委员长只是那个徒有其名的“周天子”。再看看三大战区的地盘,雄踞中原的第一战区差不多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了,第二战区的地盘主要是山西,那就是赵国了,第八战区的地盘主要是绥远(民国设立的省份,今内蒙古中部地区),应该能算是燕国了。眼下,魏赵燕三大诸侯国联合起来准备对付外敌侵略者,实际上也是各怀鬼胎,都想着扩张地盘或吞并彼此。当然了,三大“诸侯”在准备军事行动前,先假模假样地跟委员长这个“周天子”打个招呼。
  代表第一战区出席会议的是战区副司令长官孟翔,战区参谋长董英斌、第四集团军司令冯钦哉和副司令孙蔚如等;代表第二战区出席会议的是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他麾下的晋军四大集团军司令,第六集团军司令杨爱源、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第八集团军司令孙楚、第十三集团军司令王靖国。在名义上,第十八集团军也属于第二战区并归阎锡山管辖,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集团军当然不会出席会议;代表第八战区出席会议的是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以及他指挥的第十七集团军下辖的几位军长。实际上,第八战区的作战辖区不仅仅是绥远省,还包括陕西省和西北部分地区,孟翔的死对头胡宗南就是第八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当然了,傅作义也调不动他。傅作义真正能指挥的,只有第十七集团军,这个军主要是晋绥军部队和西北马家军的骑兵混编组成。另外,傅作义其实以前是属于阎锡山的晋绥军。晋绥军是阎锡山一手建立的,但内部分为三个派系:阎锡山嫡系、傅作义派系、徐永昌派系。三个派系已经分裂,徐永昌派系彻底投靠了中央军,阎锡山派系仍然坚守山西,傅作义派系则在绥远省独立发展。晋绥军之所以叫晋绥军,因为地盘主要是山西和绥远。眼下,阎锡山和傅作义基本已经在山西和绥远分道扬镳,各自形成战区和势力,晋绥军分裂为晋军和绥军。客观上讲,晋绥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并不太出色,既没有收复多少失地,也没有像桂军、滇军、川军那样走出本省地盘挺向前线,这都跟阎锡山的“中庸之道”有很大的关系。
  “诸位,请坐。卫兵,上茶!”身为地主的孟翔满脸都是光彩照人的笑容。
  阎锡山和傅作义都知道,孟翔虽然年轻,但他的第一战区和华北军派系已经是华北最横的势力,因此两人也没有在孟翔面前摆架子。众人看上去一团和气,各自就座并谈笑风生。
  “诸位,我们三战区联合起来,并肩作战、齐心协力以收复华北失地,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委员长的批准。委员长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权。”孟翔笑着道,“眼下,兄弟我也觉得全面反攻日寇、收复失地的机会已经来了。国际大局也越来越有利于我们,而不利于穷兵黩武的日本。所以,只要我们拥有誓死血战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破釜沉舟的气概,收复失地绝不是问题。”孟翔说得很慷慨激昂。
  “当然、当然。”阎锡山连连点头,“决心、毅力、气概,我们都不缺。眼看外寇入侵、山河破碎,我等身为军人,哪个不是朝思暮想要举行反攻啊?光是我阎某人,自太原沦陷后,日思夜想、望眼欲穿就等着这一天哪!掐指算算,都快六年啦!”
  傅作义开口道:“阎长官所言甚是。与日寇血战到底的精神,举国将士都不缺。之所以我们在抗战初期屡遭重创、屡失国土,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武器装备上的劣势。血肉之躯岂能抵挡钢铁战车?眼下,孟将军的第一战区可谓是兵强马壮哪!不但全军清一色德械美械,甚至还有美国人建立的航空兵基地。几个月前的豫北大会战也已经说明了,只要我们中国军队拥有了不输给日寇的武器装备,那我们在战场上也绝不会输给日寇!”他看看现场,“眼下,我们三战区的百万将士无不斗志高昂、枕戈待旦,再加上美国人援助的那些坦克大炮和飞机,收复失地,时机确实已经成熟了。”言语间,傅作义对孟翔的华北军频频流露出羡慕的味道。
  “日军华北方面军向来是关内三大日军方面军里最强大的一支,在上次的豫北大会战,华北日军只遭到了很小的损失。”孟翔道,“根据情报,华北方面军目前有3个军,第1军、第12军、驻蒙军,虽然原先的第2军已被调到太平洋战场上,但华北日军的规模并未缩小。这三个军包括第21师团、第35师团、第47师团、第108师团、第109师团、第110师团、第114师团、第115师团、第118师团、独立混成第2、第3、第5旅团以及骑兵第4旅团、新建的第63师团。共计10个师团、4个旅团,总兵力超过20万。再加上形形色色的伪军,华北日伪军超过3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日军虽然规模依旧,但战斗力已今非昔比。”傅作义道,“华北日军这十多个师团旅团里,基本没有以前的甲等师团了,都是近年来陆续新建的乙等师团。”
  “但不管怎么说,想要消灭二十万日军,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孟翔微笑着,“不知道第二战区和第八战区能够出动多少部队?”
  傅作义慨然正色道:“战事一开,我将率领第十七集团军的全体将士,在绥远地区浴血奋战以牵制日军驻蒙军。”
  孟翔点点头:“很好。这样的话,日军的后方就不得安生了。日军后线交给傅作义将军,那么前线的主战场,肯定是由我第一战区和阎长官的第二战区来负责了。”他用一种笑里藏刀的表情望向阎锡山,“不知第二战区出多少部队啊?”
  阎锡山道:“我战区将出动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两个集团军参战。”
  孟翔惊讶地道:“就两个集团军?阎长官,您手上可是有五个集团军哪!当然,我们也知道您不太调得动第十八集团军,那剩下的四个集团军,可都是您的晋军老部队。您指挥自家的晋军还不是如臂使指?再说了,贵军现在都在晋南,要是和我部联合起来北上光复晋中、晋北、太原,还不要全力以赴?您在后方留着两个集团军干嘛?山西的南面是兄弟我的河南,山西的西面是陕西,都是安全的大后方,都没有日军部队。您在后方留着两个集团军防谁?”
  阎锡山被孟翔的这番话噎得说不出话,他神色遮遮掩掩:“这个……”
  孟翔接着道:“阎长官,您可是山西人?”
  “当然。”
  “晋军可是山西子弟兵?”
  “当、当然。”
  “那不就得了?”孟翔一摊手,“我们现在要收复的,是山西,是您的故乡,是晋军子弟兵们的故乡,你们晋军不上,谁上?你们晋军不全力以赴,谁全力以赴?山西子弟兵收复山西,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要是连你们山西人都不想收复山西,那兄弟我部下的河南子弟兵、山东子弟兵、江苏子弟兵,还凑什么热闹?当初,兄弟我驻守豫西,率领河南子弟兵光复河南时,麾下豫军将士无不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孙桐萱和曹福林将军率领鲁军打回山东老家,鲁军将士们也都视死如归、前赴后继;至于于学忠将军和他麾下的东北军将士们,更加是恨不得早日打进山海关。哦,眼下要收复山西了,晋军将士们反而磨磨蹭蹭、退缩不前,传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沦陷于日寇铁蹄下的山西百姓们会怎么想?他们的血汗俸禄养了一群胆小鬼?”
  “这……这……”阎锡山哑口无言。孟翔的话确实很狡猾,把阎锡山逼得理屈词穷。
  “孟将军,实不相瞒。”杨爱源看到阎锡山快撑不下去了,连忙帮腔道,“我晋军将士也无不想早日光复山西,但这五六年来,山西已经基本沦陷,我部经费来源基本断绝,中央对我们屡屡克扣经费机械,使得晋军各部队装备低劣,虽空有收复河山的决心,但武器落后,只会让将士们白白流血。所以,我们阎长官才决定,把装备最好的两个集团军用于此次战役,装备不好的那两个集团军,在后方作为预备队。这绝不是消极避战,请孟将军千万不要误解。”
  “这件事也好说嘛!”孟翔像个土豪般豪爽大方道,“大家都是中国军队,第二战区和第一战区也向来同气连枝,既然贵部要承担主攻,我们肯定不能在后面摇旗呐喊的。开战前,我战区将给贵部提供五个师的全副日械装备,包括钢盔、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我部也会抽调重炮部队、坦克部队、航空兵部队协同贵部作战。另外,我战区再调拨二十万吨粮食赠予贵部作为军粮,再拨款两百万大洋赠予贵部作为军费。怎么样?我战区可是仁至义尽啊,贵部要是再不全面出击,那可真的说不过去了。”
  现场众人无不为孟翔的“慷慨大方”而大吃一惊。阎锡山、杨爱源等人则是暗暗叫苦,这个财大气粗的孟翔一下子用武器装备和粮食经费彻底堵住了晋军的嘴巴。要是这样,晋军四个集团军如果不全面出击,确实就陷入不义之地了。阎锡山掏出一块手帕,擦擦额头上渗出的细细汗珠:“这个嘛,孟将军真是慷慨大方啊,如果这样的话,晋军自然会全线出击了!只是不知道第一战区派遣多少部队进入山西呢?”
  孟翔笑盈盈地指着身边的冯钦哉和孙蔚如,对阎锡山等晋军高级将领道:“冯将军和孙将军以前也是第二战区的,曾驻守山西多年,并参加了中条山大战,他们对山西的地理环境可谓胸有成竹。光复山西,既然晋军四个集团军都出动了,那肯定是十拿九稳,我们就不跟贵部将士们抢功了,仅仅派冯孙二将军的第四集团军入晋参战,以锦上添花。第四集团军将作为晋军的后备力量,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增援哪里。我第一战区的部队主要把重点放在光复河北省,我部第3集团军、第36集团军、第39集团军正在从山东境内逐步进入冀南并在山西战役打响的同时展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