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刹那芳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芳华低头问他:“给谁打电话呢?”

“就是上次聊天的那个美国的朋友,名叫海阔。”嘉辉捂着电话话筒说。

芳华一扬眉:“还有这么奇怪的名字?”

嘉辉微笑:“嗯,他姓海,名阔。他们家还有叫海洋,海天、海军的。”

芳华吃吃笑:“好玩!怎么不叫海南岛?那他在美国干什么呢?”

嘉辉对电话说:“嗯,好吧!就这样了!以后再聊!拜拜!”

放下了电话,嘉辉才对芳华说;“他在美国开网络公司的。”

芳华“哦”了一声,又问:“都打完了吗?”

“还没给爷爷打呢。”

“我来!”芳华说着就拿过话筒,但她又不记得号码,就看着嘉辉。

嘉辉笑着报出整个号码,芳华一边拨号一边问:“怎么不是原来的号了?”

“爷爷在夹江县城,我姑姑那儿过年呢。”

电话通了,来接电话的似乎是位中年妇女,芳华没好造次就把话筒先递给嘉辉。嘉辉接听后先叫了声大姑,问候了几句,然后他请大姑帮忙叫爷爷听电话。

等嘉辉和爷爷说了几句后,芳华急不可耐地要话筒,嘉辉笑着对电话说:“爷爷,芳华要和您说话!”

芳华拿过话筒,听到另一头传来的那个熟悉的略带苍老的声音,她忙脆生生地叫着:“爷爷,您好!我是芳华啊!嗯,嗯,我挺好的!我和嘉辉一块回来的!嗯,嗯!爷爷,我先在电话里给您拜年了,……”

说到这儿,芳华扭头看着嘉辉,她突然神秘地一笑,大声对着电话说:“爷爷,您等着啊!我和嘉辉初二就去夹江看您,到时候再给您老人家磕头拜年!”

这话一出,整个屋子一下子都有点安静了,几个人都将视线投向了芳华。林征宇忙悄悄调低了电视机的音量。

芳华暂时顾不上家人的反应了,她只看向嘉辉。只见他的眼睛也一点都不平静了,瞪得大大地看着自己。

芳华见自己也让嘉辉“惊喜”了一次,不禁咧嘴笑了。她又对着电话里说:“嗯,就这么说定了!爷爷,等后天我们去了再细说吧!那,还是嘉辉跟您说吧!”

然后她把电话递给了嘉辉。嘉辉捂住话筒,小声地问她:“你说真的?”

难怪嘉辉惊愕了。因为芳华的时间太紧,而他回国后又已经回老家陪了爷爷三天,他这次就没安排看爷爷,这当然是为了避免芳华往返奔波的辛苦。

芳华的话音也压低了,但是语气很肯定:“真的!我要陪你回去看爷爷!”

然后,她转身又走到爸妈跟前,蹲下,拉着二老的手说:“爸妈,我临时决定要陪嘉辉回去看爷爷。你们不会怪我吧?!”

孙玉敏看着女儿那歉疚的眼神,也有点心疼:这女儿今后就不是自己一家的女儿了,要负担两个家庭的责任了。但她没说什么,只是把女儿拉起来坐在自己身边,给她理着披散的长发。

林志辉开口了:“应该的。老人家年纪大了,你们可是他唯一的孙子和那个,准孙媳,当然应该多陪陪他了。嘉辉啊,就这么定了!你们就初二去吧!”

嘉辉看了眼正把头埋在妈妈怀里撒娇的芳华,才冲着林志辉说:“嗯!谢谢叔叔,阿姨!”

然后他松开捂住话筒的手,和另一头的爷爷交待着这一新的变化。

林征宇将电视的音量又恢复了一点,大家若无其事地又开始看电视了。

孙玉敏和女儿低声说:“去看梁家爷爷,正好把别人送你爸的那些灵芝参茸片带上,给老人家补补身子,应该还是不错的。”

芳华一边答应着,一边想着在家里只能呆一天两夜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就赖在**怀里半天不出来了。

孙玉敏开始还由她,后来也被她闹疲了,就指着电视里出来唱歌的人说;“看,那不是夏晓雪吗?还有那个演钟锐的。”

芳华抬头看,原来是蒋雯丽、吴若甫还有付笛生、任静在合唱歌曲。孙玉敏小声和女儿唠叨着:“我知道你忙,肯定没看过那部电视剧《牵手》。那可真是部好片子,里面的夏晓雪演得特别好。你有空看看吧!好好跟人家学学,怎么做个好妻子。不过,我倒是怕你以后和夏小雪刚好相反。她是为了丈夫和家庭牺牲了个人的事业,而你呢?我看恐怕会只要事业,不顾家庭了。”

芳华不想解释自己其实看过那部电视剧,但她也承认老妈说的有道理。自己这一向以来都是只知学习和工作,又住在单身宿舍里,离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挺远的。以后真的结婚了,那些生活琐事可就难免了,而自己和嘉辉还能像现在这样好吗?

她不禁偷偷瞟一眼嘉辉,见他已经打完电话,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视中的表演,大概他从没听过这歌儿,还挺感兴趣的吧。

芳华也跟着看向电视,里面的人正在唱:“与你是同路的,我就是幸运的;我幸福走过的,是你搀扶的……”

芳华心里又觉得没什么了:嘉辉和我会相互扶持的!我跌倒了,他会扶我一把;而他受的伤,我也会帮他抚平的。

初一的早上,一家六口人吃的是林爸煮的醪糟汤圆。芳华真是庆幸家里也与时俱进了,不用再吃老妈做的那种巨型汤圆了。

不知老妈喜欢做那种巨型食物,是不是和困难时期留下的心理阴影有关,所以芳华从小在家都是用的大碗吃饭、大盘盛菜。芳华常抱怨,自己的“饭桶”胃口就是被老妈这么培养出来的。好在近几年,大概看到绝对不会再有饿肚子的事了,老妈终于接受了正常的碗碟尺寸。

饭后,大家就去科学城中心地带的广场参加游园活动了。

今年是千禧年,又正好是龙年,院里所里都组织了丰富的春节文化活动。白天是文艺表演,都是退休的老头儿老太太们自己编排的民间风味极浓的节目。什么踩高跷、划旱船、舞龙舞狮,当然少不了扭秧歌,毕竟北方人多,北方的年味儿很重啊。

老妈参加了打腰鼓的表演。原来,她老人家当年还是中学和大学的文娱积极分子,跳舞不错的。曾和大学的红卫兵同学们,一起走过长安街受到老毛的“集体接见”;也单枪匹马走过长征路,在云南小镇给少数民族唱过歌跳过舞。

小时候,芳华听妈妈讲她大串联的事情,就特别羡慕。走哪儿都不买票,还都有接待站管吃管住,多好啊!那时候的民风也淳朴得多,一个大姑娘孤身上路,也没出什么事。

现在,芳华看着在一群老头儿老太太中显得特别年轻的老妈,更是羡慕。

老妈可真是不服老啊!头发花白了,她就把头发染得黑黑的,照样不显老。而且,她的动作矫捷,表情欢快,鼓点激昂,真是比自己还像年轻姑娘。

场子外的老爸,则在忙着给老妈摄像。

一通不亚于安塞腰鼓的表演过后,是老年健身操表演了。老妈忙着在场边换衣服,而老爸这次也要上阵了,就将摄像机交给了老大接着录。

夫妻俩都跟着队列一起入场,和着《马兰姑娘》的四步舞曲,做着难度不高的健身操动作。虽然那动作称不上优美,但他们都做得蛮认真的。

芳华看着场内的爸妈,不禁感慨:这老两口儿,活得真是有滋有味啊!

她还在感慨呢,有人老远喊着她的名字就跑过来了。原来是李蓉,她后面跟着的男人手里还抱着个两岁多的女孩。

两个发小也是多年不见。李蓉还是在家里人的撮合下找了个室里的研究生嫁了,很快孩子都有了。

芳华仔细看她,略有些发福了,很有**风韵。再看她的孩子,娇嫩的皮肤,粉红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娇滴滴的声音,真是个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掌上明珠啊。

芳华抱着这可爱的女娃,使劲亲了好几口,闻着小孩子身上那好闻的奶香味,就舍不得放手了。可是小女孩却不怎么待见她,倒是把手一张,冲着她身边的嘉辉笑:“叔叔,抱!”

倒!这女孩这么小就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了。

芳华一边腹诽,一边还是把女孩递到嘉辉手里。嘉辉笑着接过来,小女孩一点不怕生,直拿小手抚摸嘉辉的脸。看得孩子的老爹也嫉妒了,他上来要抱回去,女娃娃却一把抱着嘉辉的脖子不放,嘴里依依呀呀地就是不让自己老爸抱。

李蓉直说自己这女儿从来就是见了漂亮的人,就要抱个够的。

芳华无语;这审美观培养的太好了吧!在这娃面前,自己这个不漂亮的人就现了形了。

李蓉忽然觉得自己这话说得也不对,赶紧纠正说,自家女儿一般不要阿姨抱,只要漂亮叔叔抱。

芳华更无语;你这分明是家学渊源,你女儿和你一样都是色女啊!

两人又聊了半天,直到活动结束,各家都有事才分手告别。当然,最后诳她家宝贝走也是软磨硬泡了半天。

芳华一边走,一边调侃嘉辉:“你这个样子可要不得哈!连我们祖国的花骨朵儿都不放过嗦!”

嘉辉被她噎得直咳嗽:“咳咳,说什么呢!”

芳华继续:“唉,你就是传说中的师奶杀手、兼少女杀手、兼奶娃杀手……”

嘉辉狠狠地捏了芳华的手一下说道:“我可不是你说的什么杀手。我倒觉得,你是我的克星呢。”

芳华一笑:“你怎么不是杀手?你早就Killing me softly with your song。”

嘉辉明白了,看着芳华的笑脸,心里为她独享的天地霎时温暖如春。

林家人回去后,就窝在家里吃吃喝喝。这年头,人们也不太时兴去别人家里拜年了。不像在老点的时候,住的太近,又没有别的活动,自然喜欢串门什么的了。

搬出山沟后,人与人的距离似乎也远了些。当然,一些关系特别好的人相互之间还是要串串门和拜年什么了。

所以白天还是来了些个爸妈多年的老友和同事,给林家拜年。这些人都是看着林征宇兄妹俩长大的,闲谈中得知两人都工作生活得不错,还都挺兴奋的。

下午的时候,芳华还抽空开始写大纲了,又是嘉辉陪着她做事。

不知道是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原因,芳华觉得头脑很清楚,很快就理顺了整个大纲。她有信心只要几天就可以写好初稿了,后面就是充实和修改了。

晚上饭后,全家又集体出动去看院里的灯会。这当然不能和成都灯会等那种大城市的传统灯会相比,因为灯笼都是科室里职工们自己亲手扎的,有的还比较粗糙,但看上去还是很有亲切感。

入夜以后,院工会还放了大型礼花给全院职工拜年。

芳华和嘉辉站在院坝里,看着远处夜空中不时绽放的硕大礼花。忽明忽暗的火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身上,但他们都没有说话,只是心手相连而已。

明天,大年初二,芳华即将又一次离家上路了。

不过,她并没有多少离愁别绪。

因为她知道,无论离开还是回来,家都会在自己心里装着。

而对她和嘉辉的未来,她更加充满了信心。就算再有四年多的分离,她也不怕。因为有多少次分别,他们就会有多少次重聚。

最初的和最终的,他们都是会一路同行的。

正文 一百六十五、嬢嬢们(一)

一百六十五、嬢嬢们(一)

初二那天中午,芳华和嘉辉到达夹江时,正下着绵绵春雨。

路经青衣江大桥时,远望江面和岸边,白茫茫一片烟雨濛濛的景象。两人打着伞,也会有斜斜的雨丝溜进来,沾到衣服上。空气很湿润,有点凉,但又不是特别冷。

芳华不禁说:“这种天气,你知道最适合干什么吗?”

嘉辉看了看她发亮的眼睛,笑着说:“围炉饮酒?”

“嗯,也还不错吧!不过,我的意思是吃火锅啦!这样才能把身上的寒意、湿意都发散出来。说起来,北方那么干燥,我都好久没吃火锅了。”

“怎么?馋啦?那后天,我们聚会就去吃火锅好了。”

“好呀!”芳华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戴平他们还好吧?”

“嗯,变化都挺大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嘉辉刚回国那些天,戴平请他吃饭、方兴请他唱歌,顺便和成都的同学都基本上见了一面。这次回来前嘉辉已经约好了,初四那天回请大家,由戴平负责联系。

芳华觉得这次回来虽然要跑几个地方,有点辛苦忙碌,但是几乎能见到所有牵挂的人,也挺好的。

两人就这么谈谈说说地走到了嘉辉大姑家的门前。这里是与县城隔江相望的一个小村,或者是城乡结合部吧?从小生活在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环境中的芳华,对城乡差别也说不清楚。

不过,她也发现这个村应该是比较富裕的村子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是两三层的小楼房。当然不是那种精致的别墅小洋楼,有的小楼的墙体就只是红砖或抹了水泥而已,像是还没有完工的清水房,看上去挺土的,但比起川北大山中农民住的土坯房,这条件够好的了。

而嘉辉姑姑家的小楼明显又比左邻右舍“高出一截”。

这是栋带院子的四层小楼,每层看上去至少有四个房间吧,因为有四扇铝合金的绿玻大窗。只是有两扇窗户带阳台,两扇没有,大概是房间大小不同吧。而小楼的墙体还贴着米黄色瓷砖,窗户边还镶着暗红色瓷砖。而小院的围墙是仿的宫墙样式,上面还铺着黄色的“琉璃瓦”。

这楼看着挺新、挺有气派,不过芳华还是觉得这配色、这样式有那么点暴发户的意思。

嘉辉按了大铁门边上的门铃,回头看见芳华的神色,就解释了一句:“我姑姑家里是做陶瓷建材生意的,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大了,去年才盖的这栋楼。大嬢她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人却是很好的,……”

这时,就听见屋里有人嚷嚷着“是小辉来了吧”走了出来。

很快,大门开了,一位看上去明显有五十多岁的妇女出现在门口。

芳华一看就知道这应该就是大姑了,因为她长得实在很像梁爷爷,都是身材高大、鼻梁高挺、浓眉大眼的。

果然嘉辉已经叫人了,那妇女口里应着,眼睛却瞪得大大地,含笑上下打量着芳华。

芳华赶紧跟着嘉辉叫人:“大嬢!”(嬢嬢是四川人对姑姑、阿姨的称呼,按排行就会叫大嬢、二嬢、小嬢。)

“诶——,好个洪雅妹仔儿,硬是长得多乖的嘛!”大姑一把拉着芳华的手,边摩挲边说:“老早就听说你咯,可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