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杀明-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烧制水泥的技术难度,和烧制玻璃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原材料的混合问题。只要有合适的材料比例,加上足够的温度,就能将水泥烧制出来。镇朔堡原来有五座的大型瓷窑,徐兴夏就放开了水泥的制造技术,让工匠们自己去摸索。谁烧制出来的水泥质量最好,就采用谁的作为建筑材料。

徐兴夏身边的人,都被水泥的相关技术资料吸引住了,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讲。正在说话间,外面忽然传来一个宏亮的声音:“镇朔堡的里面,还有活人吗?有的话吭声!”

这个声音有点稚嫩,有点尖锐,似乎是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少年人。随着声音的叫喊,一个骑马的少年出现在徐兴夏的视线里。他的年纪,可能和徐兴夏差不多,都是十七八岁的样子,外表却要比徐兴夏更加的彪悍一下。在寒意颇浓的深秋季节,他居然只穿着单衣。不过,在他的脖子上,却绑着一条红色的丝巾,十分独特。

少年人本身的身材,不算很高大,胯下的战马,却是十分的健壮,似乎比徐兴夏的大宛马还要更加的高大。在马腹的旁边,还挂着一杆长枪,同样粗大,枪尖后面的红绸,在微风的吹拂下,不断的飘动,煞是引人瞩目。红色的枪缨,红色的丝巾,互相辉映,给人一种很热血的生机勃勃的感觉。

看到镇朔堡的里面,居然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少年人才知道自己有些孟浪了。他的脸颊情不自禁的微微一红,有点尴尬的说道:“哦,这么多人啊?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徐兴夏上下打量他一眼,不动声色的说道:“你是哪位?”

少年人昂首回答:“我叫曹变蛟,是从大同府那边过来的!”

徐兴夏轻轻的皱皱眉头,有点奇怪的说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曹变蛟的嗓门很大,稚嫩而尖锐,大声说道:“我是来找我们家的亲戚的!我有亲戚在镇朔堡。数天前,我们家得到消息,说镇朔堡被鞑子给屠戮了,就专门委派我过来看看。我在路上狂奔了八天八夜,终于是来到了。”

他进一步解释说,自己是属于大同府云川卫的军户,父亲是云川卫的卫指挥佥事,差不多要退役了。他的叔叔,乃是参将,在辽东服役,偶尔也会回去一下大同府。说话间,这个曹变蛟,隐隐间有将门虎子的自傲。的确,一旦他的老子退役,他就会袭职,成为云川卫的卫指挥佥事。单纯从官职来说,的确比徐兴夏高出一级。

徐兴夏忽然内心微微一动,似乎想起了什么,沉声说道:“对了,你叔叔是不是叫曹文诏?”

曹变蛟有点诧异的说道:“咦?你怎么知道我叔叔的名字?你去过辽东吗?还是你也有家人在辽东服役?”

徐兴夏摇摇头,微笑不语。他当然没有去过辽东。但是,曹文诏、曹变蛟的名字,却是有印象的。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俩,都是明末的猛将,号称大小曹将军。曹文诏最后死在陕西起义军的手里,曹变蛟在松锦大战中,宁死不降,最后死在清兵的手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叔侄俩,都算是一条好汉。

曹变蛟看看四周,又看看徐兴夏,狐疑的问道:“你就是徐兴夏?”

徐兴夏不动声色的点头微微一笑,说道:“不错,我就是徐兴夏。”

曹变蛟的神色有点古怪,似乎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意思说的。他的样子,的确像是比较少出门的孩子,看来没有太多的江湖经验,也不太会和人打交道。过了一会儿以后,他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他们都说,莫日根是你引来的。”

徐兴夏随口说道:“你相信吗?”

曹变蛟很艰难的摇摇头,神情有点僵硬的说道:“应该不是吧,你杀了很多的鞑子,这又不是你的错。”

徐兴夏轻描淡写的说道:“也有很多人不想杀鞑子的。”

曹变蛟微微愣了愣,咀嚼片刻,才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还轻轻的点点头。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宁夏镇如此,大同镇又能好到哪里去?西北四镇,山西三镇,情况其实都差不多。说不定,大同镇,要比宁夏镇更加的黑暗。宁夏镇的官兵,实际数量是三四万人左右。大同镇的官兵,实际数量有八九万人之多。人多了,自然就更加的难管理,更加的混乱,牵扯到的势力更多。

徐兴夏有点遗憾的说道:“鞑子来袭的时候,镇朔堡全军覆没,估计你的亲戚……”

对于这个事情,曹变蛟倒是很看得开,大声说道:“人死不能复生,但是他们不会白死!我会想办法给他们报仇的!”

他每次说话的时候,绑在脖子上的红色丝巾,都会不断的飘荡,感觉好像是一缕红色,从他的脖子喷射出来,给人一种很热血的味道,让他的说话,变得非常的激昂。事实上,他们曹家,几乎都在战斗的最前线,曹文诏更是在辽东,直接和后金鞑子对阵,战斗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曹家,也从来不畏惧战斗。

大同府以前出了一个总兵官仇鸾,消极避战,杀良冒功,欺上瞒下,文过饰非,所作所为,令人不齿。自此以后,大同府上下,一直努力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形象。在内部的各个军镇,出兵辽东最多的,就是大同镇了。日后天下大乱,大同镇也是名将辈出。

徐兴夏随口说道:“不错,少年人,就是要有志气!他们绝对不会白死的!怎么样?来跟我一起杀鞑子?”

曹变蛟摇头说道:“对不起,我要去辽东。”

曹文诏就在辽东服役,已经做到参将的职务,下一步就是副总兵、总兵,作为侄子的他,早就和叔叔说好了,要去辽东,当然不会因为徐兴夏的邀请而改变。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朝廷正在向辽东不断的集结军队,输送粮草,肯定是要对大金国动手了。

徐兴夏只好遗憾的微微一笑。刚才的话,其实也就是随口说说罢了。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他当然更愿意跟随自己的叔叔一起作战。暂时,辽东的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可是,在未来的两三年,就会发生很多变化。辽东,萨尔浒,真的会发生吗?

曹变蛟随身带了一些酒水香烛纸钱什么的,就在废墟上,祭奠了自己的亲人,然后告辞离开。临走的时候,曹变蛟忽然说道:“对了,有消息说,海勒金和林丹汗停战了。”

徐兴夏眉头皱起来,缓缓的说道:“消息确切吗?”

曹变蛟神色凝重的说道:“消息暂时无法确定,我也是从往来的商人那里得知的。不过,你最好是提前做好准备。”

徐兴夏拱手说道:“多谢相告!我一定会小心在意的!”

曹变蛟就点点头,掉转马头,转身去了。他策马飞驰的速度很快,身影逐渐的消失。他脖子上的红色丝巾,原来是一抹红色,越去越远,后来逐渐的变成一个很小的点点,最终完全消失不见。

“鞑子又要来了啊!”

徐兴夏轻轻的吸了一口气,用力的挥了挥双手。

第250章 金龙舞刀!战车营演练!

十月份的镇朔堡,一片的忙碌。

镇朔堡的里面,是大量正在重建镇朔堡的军户,老人、妇女、孩子也都参与其中。原本那些驻留在威镇堡的妇孺,都已经全部回到镇朔堡。五百间茅草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进度。乐观的估计,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在严冬风雪到来之前,任务是肯定可以完成的。如果大家加把劲的话,甚至有可能将茅草屋的数量,增加到八百间以上,可以让更多的军户住进来。

千户宅的修建进度则要慢一些,估计要到明年年底才可以完成。对于修建千户宅,白衣军上下,都不是很着急。反正,徐兴夏暂时不需要额外的千户宅,他在威镇堡也是可以处理公务的。而且,和别的千户不同,徐兴夏几乎没有停留在千户宅的机会。一般的文书工作,都是交给副千户余力钧去全权处理的。

白衣军的四个小队,也已经调防到了镇朔堡的城头上,日夜留意外面原野的动静。明昊带领的斥候队,更是在镇远关的附近溜达,随时发现南下的敌人。镇朔堡的城头,还飘扬起了白衣军的红色军旗。在明朝以及以前的朝代,都是没有国旗的,只有各军的军旗。而各军的军旗,主要都是三角旗,上面写上主帅的姓就算了事。

徐兴夏专门给白衣军设计了军旗。军旗采用后世各国国旗常用的长方形,底色是鲜红色。在军旗的中间,绣上一条金黄色的飞龙。飞龙的前面爪子上,各抓着两把锋利的弯刀。

以前的金龙图案,金龙的模样,都是腾云驾雾的,比较和平,龙爪上更是没有持刀。徐兴夏觉得,原来的图案,太平和了,不能给别人一点震慑。将金龙的样子描绘的凶残一些,再加上两把刀以后,就显得凶神恶煞多了。

这样的军旗,徐兴夏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金龙舞刀旗。以前,一般的龙旗,都是金龙戏珠旗。现在,他搞了一个金龙舞刀旗,不过是做了小小的改动而已。金龙舞刀旗被制作出来以后,就在威镇堡和镇朔堡的城头上,高高的飘扬。红色的军旗,在空旷的原野,显得格外的醒目,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此时此刻,徐兴夏就站在金龙舞刀旗的下面,仔细的观察着城外的动静。在他的身边,还有副千户余力钧、斥候队长明昊、火铳工匠赵孟吉等人,以及管事会的主要成员。他们的目光,同样紧张的看着外面的原野。其实,外面的原野,暂时还没有任何的动静。但是他们都知道,暂时的沉寂,将意味着更加凶猛的爆发。

站在军旗的徐兴夏,脸色有点严肃,有点期待,还有点冷峻。在过去的一个月,他收到的,基本上都不是太好的消息。北方的鞑子海勒金部落,似乎又有动静了,南下基本上已经成为定局。南边宁夏镇的局势,似乎也更加的复杂了。在西面的甘肃镇,又爆发了大规模的闹饷行为,不知道会不会冲击到宁夏镇。反正,已经有甘肃镇的军户,逃亡到镇朔堡来落脚了。

十几天前,从宁夏城传来消息,萨婉娜正式公开了自己的呼罗珊女王身份,宁夏镇为之震动。庆王亲自代表大明朝的皇室,公开的接待了萨婉娜,并予以严密的保护。随后,朝廷礼部、东厂、锦衣卫都相继到来,宁夏镇着实是热闹了一番。最终,萨婉娜在有司的护送下,正式启程前往京城,觐见万历皇帝。

在萨婉娜公开身份以后,有流言传送,说是她被有心人刺杀。这个有心人,隐隐约约是宁夏总兵官李国臻。传言飘渺,无影无踪,影响力却不可小觑。本来宁夏镇的局势,就相当混乱,加上呼罗珊女王被刺杀的阴影,宁夏镇就更加的混乱了。这种混乱加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个卫所的逃亡军户数量,大大的增加了。

当然,这些事情,和徐兴夏都没有什么关系。除了极少数的人员之外,没有外人知道他和萨婉娜的关系。萨婉娜这一走,更是将所有的关系,都全部掩盖起来了。宁夏镇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有关徐兴夏自己担任镇朔堡代千户的各项手续,也都由余力钧去办妥。他这个新任副千户,本来就是专门负责此类事情的。

“来了!”

明昊略带兴奋的说道。

城楼上的众人,更加关切的看着外面的原野。片刻之后,只看到从南面的原野上,逶迤到来大队的人马。有步兵,有骑兵,有偏厢车,还有投石机,浩浩荡荡的,足足有三四百人。这支队伍的最外面受到骑兵的保护。在队伍的最里面,同样有金龙舞刀旗飘扬。这就是白衣军最新组建的杀手锏的战车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白衣军战车营的编排方式,已经有点眉目了。战车营上下,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都已经基本了解。他们欠缺的,就是熟练度。今天,就是战车营第一次模拟战斗的日子。徐兴夏等人,站在镇朔堡的城头上,就是要亲眼看看,战车营的训练效果到底如何,万一遇到敌人的骑兵突袭,应对能力又如何。

一辆辆的偏厢车,在两匹战马的拉拽下,缓缓的前进。由于道路的限制,偏厢车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跟人步行差不多。在偏厢车的两侧,是骑马的火枪队的士兵。在平时行军的时候,火枪队自己策马赶路,以节省拉车的战马的体力。如果遇到敌人袭击,火枪队的士兵则立刻从马背上下来,将马匹赶到偏厢车的里面,同时将偏厢车围成一圈,形成阻挡敌人弓箭射击的屏障。

这样的动作,老实说,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按照命令进行。但是,想要做好,却是相当的不容易。越是简单的事情,想要做好,越是不容易。一声令下,如臂使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经过反复的单调的训练,做到条件反射,根本不需要大脑指挥,就能完成所有的动作。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是很擅长突然袭击的。步兵在旷野上遇到鞑子的骑兵,简直是自杀。偏偏在平原地区,发现鞑靼骑兵的距离,可能也就是三四里,有的甚至可能只有两里路不到。如果地形有起伏,那距离更短。以骑兵的速度,冲过三四里的时间,可能不需要十分钟。战车营必须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变换阵营,做好一切的战斗准备。如果距离更短的话,所需要的时间会更少。

“哒哒哒!”

马蹄声急促的响起来。

一队骑兵出现在北方的原野上。

这是张全复率领的骁骑军扮演的“敌军”骑兵。

他们的目的,就是测试战车营的反应速度,到底能不能符合要求。

根据演习的要求,战车营必须在“敌人”骑兵到达指定位置之前,就完成全部的战斗动作。如果有所耽误,战车营就要糟糕了。如果战车营没有足够的战斗力,徐兴夏是绝对不会将它送上战场的。他不可能将这么多的资财,都送给鞑子啊!

“有敌人!”

“变换队形!”

战车营统领陈守旺急忙大叫。

骑马的火枪队士兵,急忙下马,向队伍的中间靠拢。赶车的车夫,则有条不紊的将偏厢车互相连接在一起。拉车的战马也被撵入队伍中间。偏厢车之间的空隙,则由战士们用人力推拉,尽可能的将缝隙堵塞起来。将所有的偏厢车拉到一起以后,火枪队就跳上偏厢车,准备向外射击。同时,在队伍的中间,炮兵营也开始架炮。这时候,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