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杀明-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仓每天都几乎是处在麻醉当中,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估计扎克台看了巴拉根仓的这个惨状,一定会承受不住的。只要他的内心完全崩溃,徐兴夏就有更多的手段可以动用了。鞑子的强悍,大多数时候,都表现在肉体上,拳头上。事实上,他们的心理是很脆弱的。所有的鞑子,心理都很脆弱。

一旦他们承受不住,就会竹筒倒豆子,哗啦哗啦的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全部供出来了。甚至,在完全崩溃以后,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的给别人做奴隶。没错,就是奴隶。怎么样?带着几个鞑子奴隶出去,倍儿有面子吧?

徐兴夏的内心,其实是有点小邪恶的。这些万恶不赦的家伙,一刀杀了,太便宜了他们。得将他们变成汉人的奴隶,让他们去做苦力,要让他们永远痛苦,永远煎熬,永远都走在赎罪的道路上。这对于其他的鞑靼人来说,绝对是最有效的震慑。

第297章 大战,拉开帷幕

除夕夜,徐兴夏和他的白衣军,都在紧张的战备值班中度过。

战斗结束以后,刚好是午饭的时间。尽管今天的午饭来得有点晚,白衣军的士卒,却是没有丝毫的怨言。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战士们痛痛快快的享用属于自己的午餐。那些被打死打伤的鞑子战马,也被拖回来,加入到了餐桌的行列。根据最保守的估计,这些战马足可以让白衣军士卒连续吃上十天的炖马肉。那些正式编制的士卒,对此不太感冒,但是那些辅兵,就显得非常的高兴。

古代军队打仗,都有所谓的辅兵的存在。白衣军也不例外。徐兴夏目前的职务,是左屯卫后千户所的代千户,麾下可以直接管辖的军户,乃是1120人。所以,白衣军的正式编制,就是1120人。如果超出这个编制,估计有人要做文章。事实上,白衣军的正式编制,的确是1120人。其中,辅兵的人数,差不多有600人。

但是,计算部队人数的时候,徐兴夏是坚决不肯计算辅兵的。按照他的说法,只要是不装备日月铳的,无论是什么样,都统统不算。比如说,白衣军的军官,如果没有配备日月铳,也不能算入这1120人的编制。其中,就包括他徐兴夏本人,也不在这1120人之内。甚至,连炮兵营、战车营和雕骑军,在上报卫所编制的时候,都是没有进入列表的。辅兵就更加不可能上报了。

在古代,辅兵是什么概念呢?他们可不是二线部队。辅兵就是杂役,大杂烩,无所不包。他们的工作,就是为正式的兵员服务,包括整理战士们的盔甲武器,喂养战马,宿营做饭,清洁水源,打扫卫生,见山开路,遇水架桥……和后世的后勤服务人员有点相似。现代的部队,都有炊事班,炊事班也属于连队的正式编制。但是在古代,伙夫、马夫之类的,都是另外计算的。

其实,辅兵也有一定的战斗力,也配备有腰刀,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投入战斗。如果部队受到较大的损失,他们也会被直接补充到部队里面去,因此不能说是纯粹的后勤。在大部分的明军部队里,辅兵也被算入编制人数。一般来说,部队出动,都会有大量的辅兵,数量一般是正规军的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白衣军的这600名辅兵,也是来自那些被鞑靼人释放回来的汉人奴隶。他们的身体素质,其实是相当不错的。他们对于鞑子的仇恨,更不必说。对于徐兴夏个人的忠诚,也是完全可以放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其实就是白衣军的直接后备兵员,只要装备日月铳,就会被列入正式部队的编制。但是,暂时来说,他们只能是以辅兵的方式存在。无论是在武器装备,又或者是身份地位、钱粮待遇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为了鼓励大家的战斗积极性,白衣军内部,实行的绝对不是大锅饭的制度。想要做好做坏一个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你承担的任务不同,获得钱粮待遇就不同。好像年夜饭,正式编制自然是丰富非常,大鱼大肉,但是,作为辅兵的他们,只有正规军一半的伙食费,在年夜饭的规格方面,自然是逊色多了。

好在,白天的战斗,打死了那么多的鞑子战马,这些战马拖回来以后,辅兵们也被分到了一百匹。六百个辅兵,一百匹的战马,炖马肉绝对是可以吃腻了。无论是鞑子还是汉人,出征战斗的时候,骑行的肯定是最高大,最粗壮的战马,分量十足。手艺不错的刀手,可以从每匹战马的身上,剔下来上百斤的马肉。

这一切,都是免费的,还是鞑子主动的送上门的。

对于白衣军的广大士卒们来说,万历四十四年的除夕,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因为,这是他们一生当中,第一个吃肉可以吃到吐的除夕。各种肉的分量太充足了,哪怕你是天下第一号的大胃王,都可以将你塞得满满的。年夜饭过后,以致大部分的战士,只要闻到肉味,都有反胃的感觉。

他们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酒。在这个胜利的时候,美酒是最应该出现的。可惜,这个遗憾,是不可能满足的。即使有美酒就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都不敢喝。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要继续战斗,当然不可能喝酒了。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久,他们十分珍惜眼前的这一切。如果因为喝酒耽误了大事,他们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年夜饭过后,白衣军的各位高级军官,都聚集在徐兴夏的身边,一边喝着羊奶,一边商量未来的战斗事项。白天的战斗,只是一个小小的前奏。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醒白衣军上下,这个年,不会过得轻松。估计,鞑子的大部队,应该很快就出动了。

接下来的战斗,才是真正的重头戏。最保守的估计,都会有足足七个鞑子的千人队南下。白衣军上下,都滴酒不沾,为的就是这样的缘故。没有冷静清醒的头脑,根本无法应对接下来的更加艰苦,更加复杂的战斗。兵力对比七比一,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扎克台是额日敦的心腹,带领的麾下部队,又是额日敦部落的精锐。他的失败,估计额日敦是不能忍受的。这不单单是实力受损的问题,还是面子和尊严的问题。他以前已经嘲笑了太多海勒金部落的人,现在轮到自己战败了,不知道得被嘲笑多少次回来。为了自己的面子,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额日敦都是愿意的。

额日敦要前来报仇的话,必然会将剩下的三个千人队都全部带来。这是他全部的家当,只能是做一锤子的买卖。如果分开出动,只有送死的份。这样的蠢事,估计额日敦是不会干的。对于海勒金部落来,额日敦部落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他们当然不能由额日敦部落自己单独出动。如果额日敦部落真的出发了,海勒金部落必然会跟着出发。这样一来,全部的鞑子都要出动了。

“千户大人,鞑子又来了!七个千人队!”

果然,仅仅到了年初三的早上,明昊就送来了情报。

根据明昊的报告,这一次到来的,乃是额日敦部落的全部骑兵,总共是三个千人队。而在额日敦的后面,还有海勒金部落的四个千人队,这也是海勒金部落能够拼凑到的最多兵力了。七个千人队的鞑子,分成了东西两路,形成一个大钳,向镇远关钳过来。

正如徐兴夏等人预料中的那样,额日敦有几分的清醒以后,立刻感觉到不对了。哎呀呀,白衣军有能力打垮古格勒的两个千人队,说明白衣军的战斗力,一定有些特别之处。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只派遣一个千人队南下,不太妥当啊!万一出现什么意外,自己的老本都有问题。无论如何,都必须避免扎克台出问题。

于是,借着还有几分的醉意,额日敦就急急忙忙的带着剩下的三个千人队南下了。为了阻止扎克台出现悲剧的结果,额日敦的赶路速度很快,年初一就靠近了镇远关。只可惜,刚刚靠近镇远关,他就挨了当头一棒。一早醒来,他就接到了扎克台几乎全军覆没的信息。一时间,额日敦的脑子,嗡嗡嗡的一阵乱响。

“怎么办?”自从接到扎克台的噩耗以后,额日敦脑海里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尊严,受到别人的挑战。他更加不愿意回去面对海勒金部落高层嘲讽的冷言冷语。不但额日敦不愿意回去,就是他的部下,也不愿意回去。

“这些该死的白衣军……”额日敦脑胀欲裂。

当扎克台千人队的残兵败将逃回去以后,额日敦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发生了哗变,才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结果,一问之下,才得知他们是真的被明军击败了。更要命的是,绝大部分的残兵败将,都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被击败的。部分残兵败将,甚至被吓破了胆子,大喊大叫,扰乱军心,气得额日敦当场下令亲卫,将他们都推出去,斩首示众,杀鸡儆猴。

终于,经过一天痛苦的思索以后,额日敦决定带着大部队,杀向了镇远关。尽管只有三个千人队的兵力,可能不是白衣军的对手。但是,额日敦也不是笨蛋。他可以肯定的,只要自己到了镇远关,海勒金部落的骑兵,肯定会跟上的。到时候,两个部落合兵一处,或许可以干掉所有的明军,为扎克台报仇雪恨。

老实说,额日敦的判断,的确是很精明的。海勒金的确不能放任额日敦单独行动。以额日敦的三个千人队,肯定是无法撕碎白衣军的防线的。如果额日敦也被白衣军干掉,只剩下海勒金部落,也将无法单独应对白衣军的进攻。没办法,海勒金只好带着自己的部队,也跟在额日敦的后面南下,准备两人联手,发起攻击。

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

去置办年货,耽误了几个小时,见谅……过年的小孩真幸福,好回忆我的童年……

第298章 纠结的人啊!

南下的路上,海勒金显得比较郁闷,又显得比较烦躁,每天都催促自己的部下快点赶路。在他的不断催促下,海勒金部落的骑兵,赶路的速度相当快,几乎达到一天两百里的地步。因此,在额日敦痛苦思索的时候,他已经带着大部队,来到了额日敦的身后。当额日敦到达镇远关的时候,海勒金也跟着杀到了。于是,两个部落的鞑子,几乎是前后脚,源源不断的赶到了镇远关。明昊的情报工作,有些小的缺陷,还以为鞑子是一起到来的。

足足七个千人队的鞑子,将镇远关北面的戈壁滩,都完全占据了。站在镇远关这边,只能看到鞑子骑兵的前面部分,对鞑子骑兵的后续兵力,完全看不清楚。这次南下的鞑子,似乎还使用了最原始的欺诈战术。他们在队伍里面,增加了很多的旗帜。想要单纯的依靠旗帜的数量,推断鞑子骑兵的准确兵力,是根本不可能的。

鞑子的千人队,在计算兵力的时候,和汉人军队是有点不同的。一般来说,鞑子的千人队,都只是计算战斗骑兵。其他的辅助兵种,如汉人奴隶、其他小部落的人员,还有后勤人员,基本上都是不算在内的。一个千人队,就是一千名纯粹的战斗兵员。除了战斗,别的事情都不要干。这一点,倒是和白衣军有几分的相似之处。因此,远远的看过去,鞑子的兵力,至少有一万多人。

俗语有云,人若上万,无边无岸。作为骑兵,每个人占据的空间,都要比步兵多得多。容纳一个骑兵的地方,至少可以容纳五个以上的步兵。换言之,一万多名的骑兵全部排开,占据的土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五万以上的步兵。这导致镇远关北面的戈壁滩,几乎不够站。为此,鞑靼人不得不收缩了骑兵之间的间距,让队伍变得更加的密集,以便在冲锋的时候投入更多的兵力。

挨打了数次以后,鞑靼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是将骑兵的间距拉得更宽,而是相反。他们试图采取更高速的,更密集的突击,向白衣军冲过去。按照他们的思维,采取最密集的队形冲锋,即使有一半的人被打死,另外一半的人,也可以冲入白衣军的军营里面。他们都觉得,白衣军使用的枪炮,是不可能打死全部的鞑靼人的。只要有一百名的鞑靼骑兵,甚至是五十名,成功的冲入白衣军的军营里面,最后的胜利,都肯定是属于鞑靼人的。

“这些傻帽。”徐兴夏忍不住冷笑一声。

鞑靼人居然收缩兵力,简直是找死。在白衣军的枪炮面前,再也没有比人海战术更愚蠢的了。日月铳的准确度,本来不是很好的,如果鞑靼人的骑兵分散进攻,被浪费掉的米尼弹数量,一定会很多很多。但是,如果鞑靼骑兵的队伍很密集,那浪费掉的米尼弹数量,就很少很少的。既然米尼弹不会被浪费,那么,等待鞑靼骑兵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就不言而喻了。

徐兴夏从白衣军的军营里面看出去,看到的只有黑压压的一片。那些,都是朦胧的鞑靼骑兵的身影。北风不断的将风沙吹卷起来,导致他的视线显得非常的模糊。如果是眼力不好的人,根本看不清楚,前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幸好,他的视线还是挺好的,鞑靼骑兵的大概轮廓,他还是能够看到的。但是,鞑靼骑兵脸上,到底是什么表情,徐兴夏就看不到了。

如果是在一年前,这样规模的鞑子南下,一千多的明军驻守在镇远关附近,根本就没有阻挡鞑子南下的能力。只要鞑子的一个冲锋,就能将明军完全覆盖掉。面对上万人的鞑子骑兵,哪怕是宁夏镇的全部明军都出动,也不够看的。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可是整个西北四镇,都全部投入了战斗,战火连天。

只有这一次,上万人的鞑子骑兵南下,宁夏镇依然显得非常的安静。除了白衣军,其他人一点反应都没有。因为,宁夏镇的各位老大,似乎对他徐兴夏的战斗能力,十分的放心。他们对镇远关,丝毫没有过问的意思。不但没有任何的援兵出动,甚至,连一声虚伪的关心都没有。仿佛,他们都集体将徐兴夏遗忘了。

甚至,从王启年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次鞑子大举南下,三边总督、朝廷兵部好像也稳坐钓鱼台,一点都不慌乱。仿佛,宁夏镇上报给他们的情报,根本不是一万鞑子南下,而是一百鞑子南下。既然只有一百个的鞑子出动,有徐兴夏在,交给他搞定就行了。上面的各位大人,该干嘛就干嘛,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夜夜笙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