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杀明-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议还没有开始,左光斗就着急的说道:“委员长大人,你是泰昌皇帝陛下的驸马,现在泰昌皇帝陛下急切需要您的援助,还请委员长您不计前嫌,主动的伸出援手啊!只要委员长有所动作,我想,泰昌皇帝陛下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这是迫切的希望徐兴夏公开表示站队了。

本来,明朝的驸马爷是没有任何权力的,更不可能掌握军事实力。但是,现在不是特殊的情况吗?在目前的特殊情况下,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徐兴夏的罪行算得了什么?福王党的罪行才是最严重的。徐兴夏最多算是暴乱闹事,福王党却是谋逆篡位,孰轻孰重,瞎子都能分辨出来。南京朝廷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消灭北京朝廷。在这个前提下,其他的所有事情,都是可以退让的。

来自江南的消息,左光斗也略知一二。现在,南明最需要的,就是军事上的支持。特别是在目前乱糟糟的情况下,南明朝廷急切的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保护它的安全。徐兴夏这个驸马爷,出现得真是太及时了。在这个时候,以前的任何恩怨,都可以暂时放下。连自己的生存都无法保障,你还想说什么?

徐兴夏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左光斗表现的如此的急切,也不过是为背后的东林党命运感觉到担心罢了。估计这一次,东林党上下,是真的感觉到危机来了。他们必须抛弃之前的成见,将白衣军牢牢的拉住,以拱卫南京的安全。什么驸马爷,什么翁婿之情,那都是用来做文章的,万万不可当真。没准,左光斗这家伙,内心里正在骂自己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呢。

东林党在打徐兴夏的主意,徐兴夏也在打南京的主意。你们不是需要我的军队帮忙吗?没问题啊。我的军队,直接进驻南京城就可以了。什么?不行?呵呵,要是白衣军不能进驻南京城,其他的事情,白衣军可不管了。他表面上却笑眯眯的说道:“左大人,不需要着急,我这个驸马爷,有没有人承认,那还得两说呢。”

左光斗急忙说道:“怎么会啊?委员长和公主殿下,可是才子配佳人,英雄配美人,天造地设,举世无双的一对啊!”

徐兴夏笑眯眯的说道:“那……左大人,你觉得,我是不是应该到南京城去一趟?当面问候问候我的老泰山?”

左光斗心头一喜,急忙说道:“当然,这是必须的。”

他潜意识的想着,只要徐兴夏到了南京,那就是羊入虎口啊,只要想办法将他羁绊住,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徐兴夏乃是白衣军的核心,是白衣军的灵魂所在,只要想办法控制了徐兴夏,就等于是控制了他的那支强大的白衣军。只可惜,他的高兴劲儿很快就熄灭了,取而代之的,乃是深深的恐惧,深深的纠结。

恐惧什么?纠结什么?白衣军啊!徐兴夏亲自前往南京城,他能不带白衣军前往吗?南京城目前的守备力量,本来就很羸弱,要是徐兴夏带着几万军队前往,不要说南京城,就是整个江南,都全部完蛋了。说的严重一点,这不是引狼入室吗?你想想,以徐兴夏的性格,要是白衣军进入了南京城,还有可能离开吗?

左光斗浑身一激灵,急忙补充说道:“不过,也不着急。委员长日理万机,军务繁忙,此去南京,路途遥远,时日长久,我看委员长就没有必要亲自了,免得延误战机。委员长只需派遣一两个得力的手下前往,就能表示委员长的诚意。”

徐兴夏有意无意的说道:“不要我亲自去?”

左光斗含笑说道:“泰昌皇帝陛下一定会理解委员长的。”

徐兴夏微微叹息一声,有点遗憾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办法了。你说的也是,从这里到南京,的确是耗时良久,容易耽误战机。作为军队统帅,我的确不能离开太久。这样吧,我先派遣一万名火枪手前往南京,负责拱卫南京城的安全……你看怎么样?如果觉得人数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增加一些。”

左光斗内心暗暗叫苦。这个徐兴夏,当真是个满肚子坏水的家伙。你自己趁着杆子晚上爬,轻轻松松的避免去南京,却硬要派遣一万军队过去,这不是要反客为主,将南京城据为己有吗?乖乖的,一万名白衣军火枪手,足够对付好几万的明军了。那还是精锐的明军。要是这一万名的白衣军火枪手,真的到了南京,只怕泰昌皇帝就成了白衣军的人质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委员长,军队前往南京,也是路途遥远,舟车劳顿的,我看就没有必要了。再说,江南水乡,和西北干旱之地大不相同,只怕贵军将士到了南京,会水土不服,影响战斗力啊。其实,河南、山东乃是南北交通要冲,只要贵军镇守河南、山东两地,想必北方的那些毛贼,也不敢兴师南下。”左光斗尽量委婉的说道。

就是将他千刀万剐,他也不敢答应让徐兴夏派遣军队前往南京城。否则,东林党的各位老大,非得用口水淹死他不可。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白衣军横在河南、山东等地,将北明和南明都分割开来。这样,在白衣军的庇护下,南京城就是安全的。

徐兴夏故意眼勾勾的瞅着左光斗,十分惋惜的说道:“看来,左大人是不相信我们啊!这不是故意要将我们支开的远远的吗?难道左大人以为,我们白衣军到了南京城,会将皇帝陛下抓起来做为人质不成?左大人,你真是完全看错我了。”

第650章 牛人辈出的科技司

左光斗心想,我要是看错你徐兴夏,我就跟你姓,以后都是你的小儿子。你的军队要是到了南京城,不将该地据为己有的话,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只要有好处,你小子有啥事情干不出来?郡主殿下刚刚去到你的身边,你就对西安府动手,完全是肆无忌惮的嘛!但是,徐兴夏将话说的这么明白,他反而不好答话了。难道,他回答说,委员长,你说的太对了,我们的确是不相信你,你还是自便吧!

认真说起来,徐兴夏这个驸马爷,还真是怪胎中的怪胎。开始,是朱常洛的特殊家世,让朱以蓝有在外面游荡的机会,这才有可能认识徐兴夏。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两人根本不可能在一起。随后,又是明王朝分裂,使得原来的规矩,几乎全部被打破。福王连谋逆篡位的事情都做的出来,其他的什么规矩都不要再提了。

如果不是明王朝的南北分裂,在其他人的压力下,朱常洛十有八九会要宗人府将朱以蓝这个名字去掉,不承认她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纵观五千年的历史,这种为了自保,果断脱离和亲人之间关系的,不计其数。甚至,亲手将自己的亲人杀掉,以避免牵连自身的,也是数不胜数。既然朱以蓝不是郡主,自然就和皇室没有关系了。

当然,现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现在,南京上下,都知道徐兴夏的身边,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而他们的小命,还维系在这位公主的身上。为此,这位公主殿下的地位,瞬间显得无比的重要。有朝臣甚至建议,一定要给朱以蓝一个特殊的封号,以显示出她和其他公主殿下的不同之处,借此来换取她向徐兴夏吹枕头风。

左光斗急忙说道:“自古有云,翁婿一家亲,何必这么客气呢?”

他也是聪明人,知道目前唯一能维系南京和徐兴夏关系的,就是已经是公主殿下的朱以蓝了。所以,每句话都尽可能的往上面凑。他更要积极主动的坐实徐兴夏这个驸马爷的身份。目前,只有这个身份,对南京朝廷是最有用的了。

如果左光斗的估计没有错的话,南京朝廷应该已经派出一个使者团,前来宁夏镇,积极主动的拜访朱以蓝了。做皇帝的父亲,主动的派人前来问候自己的女儿,表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是父亲在向女儿求助了。

不管朱以蓝是否会答应父亲的请求,南京朝廷都必须这样做。他们的目的,其实不是朱以蓝,而是徐兴夏。这个拜访,完全是做给徐兴夏看的。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有朱以蓝在中间横着,徐兴夏就算不爽南京,也不会直接的表现出来。伸手不打笑脸人啊!

听到左光斗口口声声的驸马爷叫得无比的亲热,在场的其他政务委员,都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有人毫不掩饰的用鄙视的眼神斜瞥着左光斗。原来这个家伙也是很懂得拍委员长大人马屁的啊!还以为他有多么的清高呢!话说,当初怎么就没有人发现,这个左光斗拍马屁饿功夫,原来也是这样炉火纯青的呢!

徐兴夏不动声色点点头,笑眯眯的说道:“那好吧,不如请左大人先回去南京一趟,表明我的诚意?”

左光斗顿时大喜,大声说道:“谢谢驸马爷殿下!”

徐兴夏微微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这个左光斗,的确是猴急了一点。他担心南京朝廷方面,会怠慢和白衣军的合作,一听到自己可以放他离开,他马上就按捺不住了。左光斗可是修养功夫相当不错的文官,都无法按捺得住自己内心的猴急,可想他已经猴急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估计,最多十天的时间,左光斗就能到达南京。

左光斗是不能不猴急,如果徐兴夏答应和北明合作,那就糟糕了。

毫无疑问,北明的福王,肯定也会向徐兴夏派来使者的。白衣军这个庞然大物,是南京、北京朝廷都要惶恐面对的。就算不能将其拉拢到自己的麾下来,成为自己的助力,也至少不能让气投入对方的怀抱,从而成为自己的敌人。说不定,以北明朝廷的效率,他们派来的使者,都已经在路上了。谁也不知道,北明朝廷会不会给徐兴夏看出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条件来。

不要以为这个什么翁婿之情,真的有什么作用。在肮脏的政治里,美丽的女人从来都只是工具而已,是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左光斗还没有愚蠢到这样的地步。想要真的将徐兴夏拉过来,必须给他切实的好处。要是没有实质性的好处,就算嫁一百个公主过来,徐兴夏都不会动心的。只是这个事情,左光斗无法做主,必须回去跟泰昌皇帝,还有东林党的高层商议才行。

左光斗很快就急匆匆的离开了宁夏镇,前往南京了。徐兴夏主持的政务会议,继续召开。对于要南明的钱,要北明的命的根本方针策略,政务委员们都很赞同。会议结束以后,这个提议,正式形成决定。剩下的,就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实施到位了。

……

最高委员会议结束以后,徐兴夏就兴冲冲的找到了科技司。

在哈密卫的时候,徐兴夏就已经派人通知科技司的负责人,要抓紧时间,抓住一切的机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对几个重点项目进行攻关。现在,这些攻关项目,到底结果怎么样了,徐兴夏想要亲自了解一下。他还要现场提出一些建议。

科技司和科技委员会,其实是两套牌子一套人马。科技司的最高负责人,叫做王徵。这家伙是举人出身,试图一直不如意,倒是在数学方面,有些天赋。他自己著作了一本《算数歌诀》,和后世的九九乘法口诀,有一些相同之处。隆庆五年出生的他,刚好是四十五六岁年纪,正是研发能力最强的年龄。

王徵本来不太愿意投靠到白衣军这边来。当时的读书人,受到儒家的影响,对于造反、叛乱之类的,还是非常抵触的。王徵尽管试图不得意,还没有到没有饭吃的地步,对于投靠徐兴夏,自然没有什么兴趣。他乃是徐兴夏通过朱以蓝的渠道,好不容易才挖来的。朱以蓝亲自给王徵写了一封信,邀请他过来。

整个投靠过程还有点卑鄙无耻。玄影卫使用了一些手段,将王徵一家人弄到了监狱里面,弄得王徵全家很是惶恐,惶惶不可终日,然后再用白衣军的名义救出来。王徵走投无路,又有货真价实的郡主殿下亲笔信相邀,终于是答应投靠过来了。当然,这些事情,王徵是永远都不会不知道的。

科技司的另外一个负责人,则是宋应星。宋应星的到来,根本就是绑架性质的。当时的宋应星,还没有什么名气,又没有官职在身,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他。他背后也没有什么靠山。玄影卫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说,直接将他全家都绑架过来了。反正,到了徐兴夏的地头上,也轮不到宋应星不合作了。

除了王徵和宋应星,科技司属下,还有好些眼光不错的后备力量。其中,就包括毕懋康等人。当时的毕懋康,还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但是,他对枪械研究,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月铳的生产流程,也被他重新梳理过,使得生产出来的日月铳,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同时,在蒸汽机研制方面,他也有很多的建议。

不过,在科技司里面,说到名气最大的,还是徐光启。徐光启的到来,完全是威逼利诱多管齐下的结果。这位明末的大科学家,的确对研究发明很有兴趣。只要有人愿意积极资助他的发明,他并不在乎自己的官职。在徐兴夏给出了多个很有诱惑性的研究建议以后,徐光启终于是答应投靠过来了。鉴于老徐的名声,还有比较能团结人的性格,徐兴夏最终让徐光启负责整个科技司。

和徐光启一起投靠过来的,还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意大利传教士,可不是来宁夏镇传教的。他一样是冲着科技发明而来的。为了将徐光启拉过来,徐兴夏时不时的会给他提供一些研究建议,又或者是研究方向。显然,经常和徐光启一起的利玛窦,也被徐兴夏故意摆弄出来的一些“发明”深深的吸引住了。

特别是,利玛窦非常好奇徐兴夏的玻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作为意大利人,利玛窦对意大利的玻璃生产独有技术,还是很在意的。毕竟,在群雄并起的大航海时代,意大利人可谓是连汤都没有喝上。他们只能依靠玻璃这项保密技术,赚取一点利润。

但是,这项保密了三四百年的独有技术,居然被徐兴夏给破解了。宁夏镇生产出来的玻璃,无论是质量,还是单块面积,都远远在意大利玻璃之上啊。利玛窦当然好奇万分了。

第651章 铁路的曙光

现在的科技司,可谓是人才济济,牛人辈出。明末比较有名的科学家,几乎被徐兴夏一网打尽了。徐兴夏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研究资金和资源,还为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