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杀明- 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杰率军突袭叶尔羌城,对于阿布杜拉提甫的老底,也是相当清楚的。正是慑于高杰的疯狂,阿布杜拉提甫才急急忙忙的下令投降的。他生怕自己的投降速度稍微慢一点,都会被高杰找个借口屠城。高杰这个疯子,已经在阿速城的周围,屠了不少人了。

如果阿布杜拉提甫想要搞鬼的话,徐兴夏完全可以将高杰放出来,让他去对付阿布杜拉提甫。到时候,只怕阿布杜拉提甫连一点点的渣滓,都不会残留在这个世界上。他的亲族,他的部下,他的朋友,甚至是整个牙儿干城,都不会有丝毫的渣滓残留。

好在,徐兴夏没有继续为难阿布杜拉提甫的意思。揪着阿布杜拉提甫不放,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要下狠手,也是对别人下手。他错开话题说道:“阿杜,那些狂热者的动态如何?”

阿布杜拉提甫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规规矩矩的回答:“总督大人阁下,我和那些狂热者,已经没有丝毫的关系了。根据我收到的最新的消息,有大量的狂热者,正在向哈实哈儿集结,可能有数十万人,还请贵军早做准备,以免被对付打个措手不及。”

徐兴夏点点头,结束了谈话:“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注意的。为了你的安全,你先到吐鲁番休养一段时间吧。”

阿布杜拉提甫自然不敢拒绝,连忙站起来,规规矩矩的答应了,同时表示谢意。这也是可以预见的结局。对于一个刚刚投降的人来说,是必须调离他原来统治的地方的,否则,很多工作都无法展开。不过,被调去吐鲁番,总要比调去内地好一点。

当然,阿布杜拉提甫认为,在合适的时候,自己还是申请前往江南定居比较好。一直以来,他都对江南水乡很感兴趣。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江南啊,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它梦萦魂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阿布杜拉提甫最欣赏的意境。

毫无疑问,定居江南,只是一个小小的借口,远离是非之地,才是最重要的。眼看奥斯曼帝国和白衣军的战争,就要全面展开,他这个原来的叶尔羌汗王,夹在其中,味道可是相当的不好受。无论谁胜谁负,他都很难完全置身事外。只有躲得远远的,才是王道。如果连江南都躲不住,那只有躲往海外了。

阿布杜拉提甫如此的合作,徐兴夏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出于礼貌,他将阿布杜拉提甫送出了市政厅的门口。阿布杜拉提甫知道自己这一走,只怕以后都没有机会回来了,因此,他不免有些留恋。不过,最后,他还是毫不犹豫的翻身上马,果断的离开了。他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否则,也不会统治叶尔羌汗国这么多年了。

“大人,这个阿布杜拉提甫会不会在背后搞鬼啊?”张天豪有些担心的问道。和徐兴夏不同,他一直都不太相信阿布杜拉提甫的投降是发自内心的。毕竟,阿布杜拉提甫的手上,还有五万的叶尔羌骑兵,是可以抵抗一阵子的,没有必要这么爽脆。

“不管他!他已经投降了!”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

不管阿布杜拉提甫是否真的投降,他毕竟已经做出了投降的举动。他也将自己的军队交出来了。现在,他的军队落在了白衣军的手里,接受白衣军的整编,接受白衣军的指挥,阿布杜拉提甫就算有天大的本事,都没有机会翻身了。

将阿布杜拉提甫和其他的叶尔羌高层,从牙儿干城里面撵走,剩下的五万叶尔羌骑兵,就没有了主心骨,白衣军改造起来,难度就小多了。这五万的叶尔羌骑兵,对于西域地区的情况,非常的熟悉。将他们改造过来以后,将是白衣军西域军团的主力。

“天豪,我去豹骑军视察,大本营就交给你了!”

派人送走了阿布杜拉提甫等人以后,徐兴夏立刻到豹骑军营地进行视察。在这次白衣军横扫西域的军事行动中,任务最艰巨,功勋最卓著的,就是毛十三率领的豹骑军了。

毛十三率领的豹骑军,从哈密卫的最南端出发,经历了漫长的沙漠道路,几乎走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才终于到达于阗城。他们在于阗城休整了半个月的时间以后,继续向叶尔羌城进军,配合北面南下的白衣军,将牙儿干城牢牢的包围起来。

正是由于豹骑军的到来,阿布杜拉提甫不得不爽快的接受白衣军的要求,无条件投降。他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的话,肯定会陷入白衣军的南北夹击的。到时候,就只有全军覆没的命运了。

毛十三带着一群的军官,早早就站在营地的门口,迎接徐兴夏的到来。穿越了偌大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他们,一个个都显得相当的疲惫。由于长期的高温和日晒,他们的脸色,都是黝黑黝黑的。有些军官的脸庞,还被太阳给晒坏了。

“欢迎委员长大人到来!”

毛十三等人纷纷上来向徐兴夏敬礼,热情问好。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徐兴夏翻身下马,和军官们一一的用力握手,表示慰问。

豹骑军的军官们,很多都是徐兴夏原来的老部下了,都是老熟人。熟人见面,自然是很热闹的。在之前的战斗中,豹骑军的表现,一贯都非常出色,是徐兴夏手底下最能打的几个军之一。从豹骑军走出的人才,也是相当多的。

“李自成?”

“张献忠?”

徐兴夏忽然有些惊奇的叫道。

原来,他居然在这些军官里面,看到两个崭新的面孔,赫然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年多的时间不见,他们两个,也有资格站在欢迎队列里面了,果然是物是人非,时光流逝啊!

当日在榆林镇,徐兴夏看到他们俩,就留了一个心眼,将他们俩的相貌牢牢的记住了。本来,他还打算关心一下他们的战斗表现的。明末历史上的两个超级猛人,到了白衣军的麾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的确是个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只可惜,后来战事频繁,部队不断的扩大,军官不断的调整,他们俩到底去哪个部队,徐兴夏也不清楚了。毕竟,他是白衣军的统帅,不可能时刻盯着两个小兵的行动。

现在,他们俩能出现在毛十三的身边,说明至少是中队长以上的级别了。能够在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中队长,还是有点本事的。徐兴夏可没有丝毫关照两人的意思。相反的,他没有刻意的打压这两个家伙,已经很不错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看到徐兴夏的出现,明显有些紧张,一时间精锐不知所措。直到旁边的同袍用手肘撞了撞他们,他们才反应过来,急忙上前,立正敬礼,恭敬的说道:“委员长大人好!”

徐兴夏点点头,举手还礼,笑着说道:“不错,都做到中队长了。”

两人急忙谦虚一番。对于升迁速度,两人目前还是很满意的。由于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他们除了升官之外,还发了不小的横财。两人的家庭,可以说是早就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对于现状,他们非常满意。对于白衣军的忠诚度,自然是最高的。

毛十三解释说道:“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不错。”

徐兴夏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拍两人的肩头,以示鼓励。这两个家伙,在战场上的勇敢,其实是不需要多说的。他们最擅长的,大概就是这个了。或许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不怕死这一条,却是绝对不缺的。在那个时代,没有胆量上战场的人,是根本就不可能混出来的。怕死的人,早就被白衣军踢走了。

徐兴夏在豹骑军足足逗留了三天的时间,仔细的和官兵们会谈,了解他们从南线行军的情况。令徐兴夏感觉到欣慰的是,尽管豹骑军在半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却始终没有一个战士死亡。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徐兴夏当即决定,给整个豹骑军,记集体三等功。对于整只部队而言,这是很高的荣誉了。

阿布杜拉提甫的投降,并不代表着叶尔羌汗国境内战斗的结束,相反的,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各方面的情报都在显示,西方的那个庞然大物,对白衣军动怒了。

三天以后,徐兴夏回到了阿速的大本营。

第795章 苏丹亲兵

徐兴夏回到指挥所,情报参谋宋秉书就送来了大量的情报资料。这些情报资料,全部都是涉及奥斯曼帝国的。随着白衣军的不断扩大,承担的作战任务不断的增加,大本营需要处理的军务越来越多,徐兴夏身边的参谋人数也不断增加。很多有才华,有胆魄,有决断,有冲劲的年轻人,都来到了徐兴夏的身边。

宋秉书就是徐兴夏最器重的一个。他原来是江南水乡的读书人,家境不错,头脑很灵活,却从来都不死读书,对于八股文也从来没有兴趣。由于不肯死读书,又不愿意做八股文,他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人了。

白衣军崛起以后,他不辞万里的前来投靠白衣军。在徐兴夏亲自主持的考核上,他的能力表现不错,直接就被徐兴夏招收到了参谋部。白衣军需要的,就是头脑灵活,有决断能力的人。八股文写得再好,都是没有用的。宋秉书在猎骑兵基层训练了三个月,熟悉部队基本情况以后,就到了徐兴夏的身边。

宋秉书的情报分析能力,是非常强的。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冷静。冷静的见微知著,冷静的以小见大,冷静的管中窥豹。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宋秉书就赢得了徐兴夏的彻底信任。徐兴夏明确指示,玄影卫送来的各项情报,只要是和奥斯曼帝国有关的,递交到大本营以后,都全部交给宋秉书来分析处理。

徐兴夏沉吟着问道:“奥斯曼帝国,有什么大动作?”

宋秉书谨慎的说道:“暂时来说,他们的大动作,还没有波及到叶尔羌汗国境内。从目前掌握到的情报来看,在哈实哈儿一带,聚集了大量的狂热者,可能有五十万人左右。在他们的后面,还有更多的狂热者到来。但是,奥斯曼帝国的正规军,只有三万人,而且是属于远征军的序列。中间,隔着萨菲王朝。”

徐兴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五十万人的狂热者,听起来数字的确是挺吓人的,白衣军的全部部队加起来,还没有别人的一半多呢。而且,奥斯曼帝国的远征军,居然也有三万人之多,的确有点出乎徐兴夏的意料之外。他们到来的速度还真快啊。

这些家伙,真是不拿人头当一回事啊,动辄就是几十万人出动。仿佛出动的人数,稍微少一点,都无法凸显奥斯曼帝国的威势。也不知道他们的后勤,到底是如何解决的,怎么能够维持这么多人的存在?难道他们光是吃风沙就能吃饱?这也太神奇了。

相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白衣军的后勤,就显得非常的可怜了。猎骑兵、豹骑军、獒骑军、狮骑军等四支部队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人呢,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然而,为了维持这四支部队在西域地区的作战,白衣军的后勤部门,可谓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不是徐兴夏不想增加白衣军在西域的兵力,实在是后勤支撑不起了。在铁路线完全修建起来之前,要将一枚的子弹送到牙儿干城,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还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有什么意外,半年的时间是少不了的。

“阿拔斯那边有什么消息?”

沉吟片刻之后,徐兴夏又缓缓的问道。

他提到的这个阿拔斯,乃是萨菲王朝的皇帝。

这个家伙,也是一代枭雄,能力相当的不错。原来的伊朗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下,几乎完全丧失,连首都都没有保住。幸好,在最危险的时候,年仅十八岁的阿拔斯,果断的发动宫廷政变,将软弱无能的父王打入冷宫,自己亲自执掌伊朗地区的最高权力。经过连番的改革,他建立了较为强大的萨菲王朝。

由于地域和宗教上的争端,阿拔斯统治下的萨菲王朝,一直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处于敌对的状态,双方在边境线上,几乎每年都要打仗,每年都要死不少人,从来没有间断过。

不过,总体而言,萨菲王朝还是处于下风的。萨菲王朝无论是在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上,都要大大的处于下风。萨菲王朝的军队数量,不到奥斯曼帝国的三分之一。奥斯曼帝国的远征军,能够越过萨菲王朝,出现在西域地区,就是萨菲王朝被严重遏制的结果。如果萨菲王朝足够强大,奥斯曼帝国正规军根本无法通行。

其实,让阿拔斯最头痛的,并不是来自外界的威胁,而是内部的纷争。他是通过政变上台的,硬生生的推翻了自己的父王,自然会引来很多人的不满,特别是原来的土库曼贵族的不满。在政变之前,土库曼贵族掌握着萨菲王朝的主要权力,军队也被他们控制。阿拔斯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难度可想而知。

伊朗地区原来最主要的军事力量,叫做红帽军,以戴红帽子为标志,和英国陆军一样。他们分别接受各个不同贵族的指挥,对国王的忠诚度很低,根本不接受阿拔斯的管辖。阿拔斯上台以后,强力打压红帽军,削弱他们的力量,同时另外组建忠诚于自己的军队。结果,导致很多红帽军的反叛,战火不断。

萨菲王朝的内讧,自然引来了奥斯曼帝国的觊觎。奥斯曼帝国的正规军,趁机进入萨菲王朝,支持红帽军的各个贵族。这样一来,整个萨菲王朝的北部,都陷入了奥斯曼帝国的手里。名义上,这片地区是被红帽军统治,实际上,却是奥斯曼帝国在幕后操纵。

宋秉书说道:“现在的萨菲王朝,情况很混乱。阿拔斯的力量无疑是最强的,红帽军的残部,却也不弱。奥斯曼帝国不断的向萨菲王朝领土输送正规军,估计是要将阿拔斯给拖垮了。”

“阿拔斯估计是暂时还不知道我们的能力,一直都没有派人和我们取得联系。不过,只要咱们将奥斯曼帝国的正规军打掉一部分,阿拔斯肯定会主动的派人和我们联系的。”

徐兴夏赞同的点点头,冷静的说道:“很好!”

宋秉书又汇报了一些其他的基本情况。根据玄影卫的侦查,狂热者的指挥官,再也不是女的了,而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老将军,很有作战经验。他的名字,叫做马赫穆德,曾经担任过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总督。宋秉书判断,此人是战场老手,不好对付。

马赫穆德不但带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