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清贫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村妇清贫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起两家就结仇了。听祖母说当年她和祖父成亲三年了,身子还没什么动静。李清早两口子本就嫉恨祖父,这下更是到处说祖父的坏话,唆使全庄人欺负祖父。”

竟然是这样,上门女婿难做,被当地人刁难在二十一世纪的农村都难免,何况古代。“那祖父怎么办,任由他们欺负?”

“哪能,咱姚家祖上好歹是读书人,祖父可是识得不少字的,里正公公都要仰仗他。加上他老人家又聪明,就偷偷看了几回人家做活计,然后回家琢磨了一阵子,蔑活就全会了。什么斗笠竹篓凉席晒簟都能做。咱家自己有竹园子,祖父卖的东西比吴家堡的便宜差不多一半。李家庄甚至王家岭蓝家塘田家湾的人都想买咱家的蔑活。一来二去的,谁还敢小瞧祖父。”李兴蓉说起自家祖父,满脸都是骄傲自豪。姚舜英听完暗自点头:看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古今都一样。

“当然咱们家在李家庄之所以没人敢惹,也跟咱家地多男丁多有关。听说三十多年前启汶连着几年大旱,颗粒无收。祖父祖母只好带着我爹他们去长植老家求助,大爷爷二话没说凑了二十两银子给我们家。祖父祖母拿着银子回来,正碰上许多人家贱卖田土,咱家就拿出十五两银子买了十五亩田地三十亩沙地。再说男丁,你看咱爹那一辈就有三个兄弟平安长大,然后哥哥们这一辈又有五个。本来有六个的,可惜三叔家的六郎没了。”

姚舜英听完如释重负,原来自己是白担心了,叔祖父虽说是入赘,但架不住人家能力出众儿孙得力,所以姚承恩在李家庄根本就不是什么弱势群体,隐隐然还是别人忌惮的对象。

古代生产力低下,劳动力是硬指标。古代农村虽然不实行计划生育,但因为生活医疗条件落后,孩童夭折率高,故而像李家这样能有那么多男丁的人家在李家庄委实不多。难怪人家硬气得来。

“那个不高不矮的姐姐叫什么,她好像很和气。”姚舜英继续问。

“那个是望三祖父家的莲四姐姐,我爹和三叔就是在给她家砍树。她家今年要起新房子,需要好些木材。她家的男丁不多,所以就喊咱家人帮忙了。”

没等姚舜英问起,李兴蓉又道:“个子最高的叫李兴紫,和李兴月她们是本家亲戚。我以前都是跟莲四姐姐一起扯猪草的,可是李兴紫的娘看上了我堂舅舅的儿子,她娘想跟我娘套近乎。我娘不太明确我堂舅舅的心意,不敢轻易答应。她娘就唆使李兴紫三天两头地来找我。然后那个讨厌的李兴月也来了。”

姚舜英笑道:“难怪姐姐不喜欢那个李兴月,原来她家跟咱家不和。”

李兴蓉道:“我讨厌她不光是因为这个,她那个人本身讨厌。仗着自己样子长得好点,说话酸不溜秋的。她那个娘更讨死嫌,你不知道李兴月十四岁都还未满,她娘就整天满庄子的宣扬王家岭谁家的老娘看上了她闺女,蓝家塘谁家的祖母托人打听她闺女许人家的条件,说得她家的闺女仿佛天上的仙女儿下凡似的。本来她夸她自个儿的闺女不关旁人的事,可她非要捎上我。说我怎么黑了,怎么嘴巴子厉害了。”

姚舜英暴汗,乡下优质的女婿资源有限,准丈母娘们不得不未雨绸缪抢占先机。李兴蓉虽然长相一般,但人家家庭条件好,估计隐隐威胁到李兴月的选婿大业,所以李兴月的娘要踩低对手。大人们的做派直接影响到了小孩子,弄得这些小姑娘小小年纪就开始明争暗斗了。

李兴蓉手上不停嘴上也不停,凑过来神秘地道:“妹妹知道三婶为什么会和我娘拌嘴顶撞大伯母吗?”

第十三章 谁家的蛋

姚舜英心里一动,她本来就对这事很好奇,只是李家人不说她小孩子家的也不好打听,想不到李兴蓉能主动说起。于是问道:“为什么?”

李兴蓉恨声道:“就是李兴月他娘那个坏婆娘唆使的!”

姚舜英不解:“姐姐不是说咱家跟她家向来不和吗?怎么咱三婶还要听从她家的人挑唆?”

李兴蓉撇了撇嘴:“因为三婶娘和李兴月她娘都姓吴,都是从吴家堡嫁来的。人家说自己是镇上长大的,瞧不起咱们这些纯粹的乡下人。祖父祖母在家的时候,李兴月的娘不敢上咱家来找三婶娘,三婶娘也不敢去她家找她娘。这不前些日子祖父祖母不在家,这个女人和三婶娘走动的很是勤快,然后三婶娘就开始借口菊妹妹小我带不好她,大伯母让她去和我娘一起砍柴她硬是不去。”

对这事李兴蓉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可又不能对外人说,现在终于有了姚舜英这个绝佳的倾诉对象,立马蹦豆子一般噼里啪啦话直往外蹿。

“咱家那么多人,每日做饭烧水煮熟猪草猪食什么的,可是很费柴火的,我娘一个人砍哪能顾得过来,这不咱家的干柴全烧光了。然后逢十吴家堡赶集,上回该轮着我娘去了,三婶娘要买这要买那的,说了好一通。我娘本就为砍柴的事光火,这下越发不耐烦就抱怨了两句,她就和我娘吵。大伯母好心来劝,她说大伯母偏帮我娘,就欺负她一人没儿子,把大伯母气得直发抖。三叔晚上回家知道了这事,给了三婶两巴掌。然后三婶就借故回了娘家。”

“三婶回娘家多少天了,三叔要不要去接她一下啊。”姚舜英很担心李大椽两口子因此闹掰。

“妹妹真是糊涂,她这样不经过祖母不经过三叔父就自己跑回娘家,就是违背了孝道妇道,你还要三叔去接她。”

姚舜英大囧,眼前这妮子才十四岁而已,张口闭口就是孝道妇道,还挺能上纲上线的。转而想到古代出嫁女子似乎得娘家接然后婆家批准才可以回娘家的,你看《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自己回家,她老娘一看到她就哭了,因为那代表女儿被夫家休了。

于是只好强辩道:“她不是借口给菊妹妹治病回的娘家嘛。”

“哼,明知是借口还要去接她,不是纵容她!祖母昨晚很生气,说让她在娘家住着,看谁熬得过谁!”

“那万一菊妹妹真的病了呢?”姚舜英话一出口才觉得不妥,赶紧补充道,“呃,那个,我是说万一。”

“不会的,菊妹妹不大爱生病的。”李兴蓉很笃定,“因为六郎没保住,三婶对菊妹妹看顾得可精细了。她就算真的生了病,三婶也会请吴家堡最好的郎中的。祖母就是断定这一点才说任三婶住娘家多久都别去接她娘俩的。”

姚舜英道:“可菊妹妹是无辜的,年纪又那么小什么都不知道。”

李兴蓉道:“正因为菊妹妹年纪小什么不懂才不去接的。你放心,三婶的娘肯定会先绷不住来找祖母说的。”

两个人扯了一通,李兴蓉的背篓早就满了反复压紧也装不了了。姚舜英的小背篓也满了压紧了,姐妹二人便打道回府。

回到家里的时候,去田里劳作的人还没回来。几只母鸡正在“咯大咯,咯咯,咯大咯”地扯着嗓门叫得欢,一边叫一边扒拉着地上的秕谷。很明显因为下了蛋,被李氏刚刚奖赏过。

“祖母,我们回来了。”李兴蓉冲着正屋大喊。李氏听到两个孙女回来了,立马从屋内出来迎接。

她一把接过姚舜英背上的背篓,嗔怪道:“不是叫你少背点吗?怎么还背那么多,压驼了背怎么办。”姚舜英赶紧笑着说不重,自己受得住。

李氏转身责备李兴蓉:“蓉娘你也是的,怎么不让你妹妹少背点。”李兴蓉大呼冤枉,说姚舜英比自己还贪心,恨不得把山上的猪草全扯回家。

姐妹俩将猪草倒在地上,李氏【‘文】拿起菜【‘人】刀开始【‘书】跺了起【‘屋】来,祖孙三人说着闲话。等身上的汗水熄了,李兴蓉起身道:“今天的蛋应该都下了吧,我去捡了。”

李氏道:“你去看看吧,记得先摸一摸,要是热的就别捡回来。捡热蛋母鸡往后容易屙野蛋(指自家的母鸡跑到别家下蛋)。”李兴蓉说了句“知道”就出去了,过了一会捧着几个鸡蛋回来对李氏说道:“蛋都冷了,不过数目不对。”

李氏一愣:“怎么不对了,难道咱家又有母鸡开始屙野蛋了?”李兴蓉道:“不是少了,是多了一个。你看咱家不是有三只母鸡停止下蛋了吗,照说应该只有五个鸡蛋才对,可我捡了六个。”

“真有六个,不可能啊。”李氏也纳闷。“莫非早上那两只母鸡真被咱们淹醒了,立马开始下蛋了。”李兴蓉笑嘻嘻地说道。

“不可能那么快,至少得三四天呢。”李氏断然否定。

李兴蓉沉吟道:“那是怎么回事呢?对了,昨日是五郎捡的,肯定是他捡漏了一个。”

李氏点了点头:“这孩子做事向来毛躁,估计是这样没错。”

可是晚上问李兴业,他却一口咬定自己昨日捡的是五个蛋,根本没捡漏。然后接下来的三天家里每天都捡到六个鸡蛋。这下李氏断定是附近人家的母鸡屙野蛋到自己家的鸡窝来了。

田氏本来想喊几嗓子问是谁家的鸡蛋自己来拿,但李氏嘴巴冲西边歪了歪,阻止了田氏。

姚舜英暗自不解,等到没人的时候问李兴蓉原因,李兴蓉道:“还不是因为李兴月一家。她家就住在咱家斜西边,和咱家隔了两户人家。她祖母最爱贪小便宜,大伯母这么一嚷嚷,她祖母一准会说是她家的母鸡下的,第一个来冒领,而真正的失主反倒争不赢她。祖母的意思,倒不如先不做声,真正有母鸡屙野蛋的人家会抱怨会骂的,到时候咱们就会找到蛋的主人。”

第十四章 赶集

转眼又到了逢十的日子,李氏一吃过早饭,便让两个孙女换衣服,说自己要带她们去吴家堡赶集。李兴蓉乐得只差没跳起来,相比较母亲王氏,她更喜欢跟祖母去赶集。

因为王氏不是当家人,不敢随意花钱,跟她去赶集一文半文地算得清清楚楚,想多吃个炸油饼子都不行。而祖母就不同了,要是自己想吃什么东西,只要不太贵,祖母基本上都会掏钱给买的。

姚舜英也很兴奋,来到这个世界,她还没逛过街呢。在李兴业艳羡的目光中,祖孙三人出门了。

羊肠小道上的人较之往日要多得多,看大家的架势也都是去赶集的。越往前走道路越宽人也越多,因为李家庄王家岭田家湾蓝家塘三个村子的人汇拢到了一起,然后和祖母打招呼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婶子也去赶集啊,可惜二婶子一早便带着双娘去吴家堡了,你们错过了。哟,蓉娘也在。”一个脸相精明,收拾得极利落的中年妇人看到姚舜英她们,笑咪咪地过来打招呼。

“福二舅母好,原来今日田家外婆和双姐姐也去赶集啊。”李兴蓉甜甜地喊了对方一声。

“呵呵,阿福家的也去赶集啊。”李氏应答着对方。

那妇人看了看姚舜英,笑道:“这便是姚叔老家来的侄孙女吧,果然长得好。”

李氏介绍道:“她是那日在码头帮了你的田三哥的娘,娘家姓周。”

“田家舅母好。”姚舜英赶紧笑着冲对方行了个礼。刚一行完才记得田氏说过乡下人不兴这一套,只怕周氏又要笑话自己了。

没想到对方双眼大睁,稳稳扶住自己,激动不已地道:“早听说姚叔家乃是读书人家,今日见了姚姑娘的做派便知此话不假。瞧人家这行礼的身姿,公侯家的千金也不过如此。”

姚舜英汗颜,姚家是读书人家不假,可姚光烈不过一个设馆的秀才而已。姚子都连秀才都没考上,姚子充干脆就是个跑生意的商人。秦氏是个不懂庶务的,没事也就会盯着女儿学这些无用的东西了。

周氏八成也是为了逗李氏开心,还什么公侯之家的千金不过如此,她一个村妇哪有机会见到人家公侯千金。

不过再仔细观察,又发现周氏举手投足间似乎与别的村妇有些不同,更显得有礼节有分寸。就连她的语音也和当地人不大相同,一听就知道是外地人在说本地话。

几个人一起走了一阵,李氏见周氏的背篓塞得满满的很沉的样子,八成是去卖什么东西,便对周氏道:“阿福家的不如你先走吧,我们今日不卖什么东西,祖孙几个慢慢走着不急。”

周氏也不客气,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走一步,您老后头来。”

“唉,你快走吧,迟了东西不好脱手。”周氏大步走了,祖孙三人边走边闲聊。

姚舜英道:“方才这位田家舅母那做派好像与别人有点不同。”

李氏呵呵笑道:“还是我们英娘厉害,小小年纪就能看得出来。当年田阿福自幼离家,好些年才带着妻小回村。虽然他们自己不说,但田家湾的人都在传,说田阿福给京里某位朝廷大员做了家人,那周氏就是那家的丫环。宰相门人七品官,既是在那样的高门生活过的人,举止做派自然与咱们这些乡下人不同了。”

“哦,原来是这样。只是他们既然在京城当差当得好好的,怎么又跑回启汶这贫穷落后的地方来了。他们的主子怎么会愿意放他们回来,好像大户人家的下人都要签卖身契的。”姚舜英表示怀疑。

李氏道:“这个祖母也不清楚,毕竟家人丫环这种说法只是私下里的谣传,他们自己可从来不说京里的事情。人们只是根据他们的口音和衣着猜测的。”

祖孙三人走了半个多时辰,吴家堡终于到了。这个镇子虽然不大,但赶集的人很多。青石路面上人们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李兴蓉兴奋不已,拉着李氏的手道:“祖母,等下我们去找一找田家外婆她们,我好几年没见过双姐姐了,顺便让田家外婆和双姐姐看看英妹妹。”李兴蓉很以姚舜英这个长相美丽勤快懂事的堂妹为荣,献宝样地巴不得四处炫耀。

李氏哪里不知道她的那点花花肠子,两个孙女感情好,她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是点头应允。“等咱们将这犁口修好了就去找。”

马上要春耕了,姚承恩昨天将家中所有的农具都清理检查了一遍,发现犁口钝了得让铁匠重新淬火捶打一番,李氏今日来赶集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修理这个犁口。

李兴蓉于是巴望着赶紧修好犁口,然后才能安心地逛一逛,顺便求李氏买点零嘴吃。尤其是今日有姚舜英在,李氏一定会更加大方的。想着那炸得香喷喷的油饼子,甜滋滋的芝麻酥,李兴蓉就流口水。“铁匠铺在那边,咱们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