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宫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鸣宫阙-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陶君兰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禁不住笑了:“家里都能做,为什么要出去吃?”

“你替我生了儿子,这样辛苦……”李邺慢吞吞的言道,满是心疼。

“什么叫替你生了儿子?”陶君兰古怪的看着李邺:“难道拴儿就不是我儿子了?”说着在他腰间软肉上掐了一把,恨恨道:“你再乱说话,看我能饶了你?你呀,什么都好,偏总喜欢说些不合时宜的话。”

李邺摸了摸鼻子,想了想的确如此,倒是忍不住也笑了。不过,他到底还是觉得歉意:“本来答应你赶在生产之前回来,结果——”

“本就是意外,谁也没想到会这样。”陶君兰摇摇头,主动靠进她怀里,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来:“那时候,你传回来什么消息?为什么让他们瞒着我?”;

第一卷 第217章 有客

被问到这个,李邺也是一愣,随后回想了一下才答道:“是我受伤和姜玉莲的事情,怕你知道了忧思多虑,这才让人瞒着你。若早知是这么个结果,倒是宁可不瞒着你了。”若不是为了这个,陶君兰也不至于会提前生产,受那么大的惊吓。

只是,忧思多虑这回事儿,却是显然是他多虑了。只怕陶君兰即便知道了,她也会平静对待。

陶君兰却是感受到了李邺当时瞒着他的心思,心里一暖,便是又往他怀里缩了缩。心头微叹一口气:罢了,姜玉莲横竖一年之后才进府呢,现在就放在心上做什么?

“对了,拴儿的大名,你什么时候给取一个?眼看着都要满月了。这满月宴怎么办?”陶君兰转而说起儿子,为的自然是转移话题。而且,这也的确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不能再耽误了。

李邺想了想,“大名这事儿可以放放,不过满月宴的确是该操办起来了。不管怎么说,总不能寒酸了。”

“嗯,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也不好太过,毕竟府里刚办了丧事……”说到这里,陶君兰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邺:“多少得顾虑着主院那边的感受。且,到底不是嫡出的,也不好太过张扬了。”但是,也不能太寒酸了。李邺答应,她却是都不能答应,不然,太委屈了。拴儿不该要的,她不去想,可该有的,却不能少。这是底线。

李邺倒是没注意到陶君兰那一眼,他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后面那一句上,“不是嫡出又如何?这是我的长子,怎么也不能太寒酸了。这样,不说比上一回的阵仗,至少不能比康王那一回小了。”上一回,大办也是宫里的意思。这一次显然不好再比对着上一回来,就算意思意思也要低一等才好。

至于为什么对比康王那一回——这和他想给康王添堵的心思有关。而且关键是,和拴儿一个辈分的,也就只有康王家的孩子了。自然也只能和康王比较了。

陶君兰点了点头;“这事儿你让静灵和古玉芝去办吧。我就不出面了。”

李邺自然知道为何,便是点头应下了。顿了顿,才道;“当初,钰儿去的时候,听说你在旁边?”

陶君兰意外的看了一眼李邺,“也不算在旁边,只是守在外头罢了;。当时王妃的情绪很不对,若不是我去得及时,只怕那太医当时就被打死了。说起这个,你如今也回来了,便是备份礼去一趟,表个态也好。对你的名声也有好处。”

这件事情李邺自然也听周意说过,不过没说多仔细,想了想又问:“我记得生下来的时候,虽然弱些,却也不至于就要早夭。怎么的反而后来……”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看着李邺言道:“后头又请了两个大夫,诊断后说是先天带来的胎毒实在是太重,根本就不可能长大。还说,这样的情况一出生就该看得出来。我心里也有些疑惑,只是当时也不好多过问。这次你去那太医那儿,正好问问。”

李邺闻言,面色顿时有些发沉——这话代表的意思他太清楚了。分明就是,有人一开始隐瞒了这个事实。若真是这样,那就有些居心叵测了……是该去好好问问。

“这两天府上可能会有客人过来,我让人在客房那边收拾了一个院子出来,你好好养着身子,到时候也好见客。”李邺想起一事儿,爱怜的替陶君兰将头发拢了拢,笑着言道。双眸竟是有些发亮。

陶君兰自然是迷惑不已——什么样的客人,竟然会让李邺如此重视和期待?当下自然也只是应了一声。

又说了几句话之后,李邺考虑陶君兰还在坐月子也不适合思虑过重,便是没再多说,只道:“如今我回来了,你且放心。”

陶君兰灿然一笑;“自是如此。”他回来了,她就觉得心都放下了一大半,只觉得背后有了依靠,连心都不肯多操了。况且,有许多事情,本就他该担当的。她乐得躲在他的羽翼之下享受难得的安宁。

下午的时候,陶芯兰恋恋不舍的回了宫去。一回宫,就看见自己的位置被一个陌生的女子占了去,自然是好奇。偷偷一问,才知道是姜玉莲,才知道姜玉莲一年之后是要去给端王做侧妃的。登时便是心中一凛,看向姜玉莲的目光有些隐隐不善起来。

在陶芯兰看来,端王有那么多的姬妾已经够讨厌了,如今竟然还要去一个!最关键的是,这个姜玉莲看着就不是什么好东西!那样楚楚可怜的样子,装给谁看呢?

太后似若有所觉,警告的看了陶芯兰一眼,又招了招手,笑道:“你这猴子,去了你姐姐那儿,就忘了我这个老东西了是不是?这个是玉莲,你们以后可要好好相处。”

陶芯兰自然只能乖乖的应了一声;“是。”毕竟不是小孩子了,她还是压住了心里的不痛快,抬头冲着姜玉莲一笑,接着又去寻太后撒娇:“哪里是因为姐姐忘了太后?我是替您多看几眼拴儿呢!您不知道,拴儿可好看了,白白胖胖的,饭量大不说,劲儿也大!那哭声,啧啧您要是听见了呀,非得被吵吵得头疼不可!”

太后到底还是更在意曾孙的,听了陶芯兰这般眉飞色舞的形容,登时心都似猫爪一样痒痒的,忙追问:“长得像谁?像不像你姐夫?”

陶芯兰看了一眼旁边安静垂目的姜玉莲,这才回道:“我瞧着,眉眼很像姐夫,嘴巴有些像我姐姐。不过耳朵却是和太后您的一模一样,耳垂都大得很。肉嘟嘟的,我捏了一把,可好玩了。”

“耳朵像我?哦,是了,她祖母的耳朵就像我;。想必是随了她祖母。”太后欢喜言道,又有些遗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带进宫给我瞧瞧。”

“满月的时候,太后偷偷出宫去瞧也是一样的。再说了,现在开了春,端王府美得跟画儿似的。太后不如去瞧瞧。”陶芯兰一个劲儿的鼓吹太后,可劲的描述拴儿的可爱:“拴儿吃奶的时候可好看了,嘴巴含得紧紧的,手里还护着,好像生怕谁抢了他的似的。还有,洗澡的时候,那么点儿大的孩子,竟还知道玩水了。扑腾得一地都是。洗完澡,穿个大红肚兜放在床上,跟画出来似的。”

太后听得心里一动,可随后又迟疑;“出宫去瞧,怕也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陶芯兰抿唇笑,接着鼓吹:“这曾祖母去瞧自己曾孙子,有什么不好的?”

“你就是自己想去罢了!”太后反应过来,笑着拍了一下陶芯兰,“你这猴子,小算盘都打到我头上了。”

陶芯兰委屈嘟嘴:“太后怎么这样冤枉人?难道您就真不想去看看小曾孙?再说了,人家第一次当姑姑,想去看看怎么了?”

太后哭笑不得,不过心里却是爱得跟什么似的,点着陶芯兰“哈哈”大笑:“你还好意思说自己当姑姑呢。你给拴儿做的虎头鞋,做了半年了,还是只有一只。最后拿了我赏你的玉佩去充数,你当我不知道呢?”

陶芯兰顿时闹了个大红脸。讷讷的说不出话来,逗得太后越发的笑得厉害。

姜玉莲在一旁默默的听着,面上却是一直带着羞怯笑意,似乎想要融进去,又有些不好意思。这幅做派落在张嬷嬷眼里,张嬷嬷玩味了一番,唇角微微朝下撇了撇。

陶君兰一直在等着李邺说的客人上门。堪堪等了七八日,这日刚午睡醒来,还没清明过来呢,就听见青枣急匆匆进来禀告:“王爷让侧妃换身衣裳,稍后有客要来拜访。”

陶君兰一下子清醒过来,随后又皱了皱眉:她还在月子里,纵然换了衣裳,也不好去见外男的。毕竟,坐在床上本就是不礼貌了,更何况,这还是她的卧室?李邺怎么的突然这样随便起来了?

不过皱眉归皱眉,糊涂归糊涂,她还是唤了人进来,三下两下的换了衣裳,又重新梳头插戴一番,收拾得妥妥贴贴的,打定了心思不给李邺丢人。

这头刚梳妆完毕,那头就听见门口的人禀告说是客人到了。

陶君兰顿时就将目光投向门口,心中好奇得很:到底是何方神圣,让李邺如此在意?

李邺先一步进来,随后又在门口站了站,似乎在等着身后的人跟进来。

陶君兰先看见了一只白底青布的靴子,藏青色的裤子,外头是水蓝色的袍子。腰带上坠着一个绣着青竹的香囊,和一只白玉平安佩。看见那只白玉平安佩的时候,她顿时只觉得心中重重一跳,一句话便是几乎要脱口而出。只不过最后又生生止住,屏住了呼吸按捺着“砰砰”的心跳朝上看去。

一张略显青涩,却已经棱角分明的容貌映入眼帘。登时,陶君兰只觉得眼中水汽翻涌,登时就模糊了视线。她哽咽着张口,轻声唤道——;

第一卷 第218章 团圆

陶君兰哽咽着张口,轻声唤道:“静平!”

多年不见,陶静平已经褪去了当初的青涩摸样,成长成了一个菱角分明的可以担当责任的男人。变化之大,几乎和她记忆中的那个弟弟判若两人。不过,眉眼还在,变的只是气韵。她没想到,李邺口中的客人,竟然是陶静平,是她无比想念的弟弟。没想到,李邺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给了她这么一个巨大的惊喜。

眼泪是怎么也忍不住的不停往外冒。

陶静平虽然是男子,可此时唤了一声“大姐”之后,亦是同样的哽咽了喉咙,模糊了双眼。一别数年,昔日那个温柔可人的少女,已经嫁做人妇,甚至已为人母。可他这个做弟弟的,却是未曾看着她出嫁,更不曾背她出门。

他已不是那个少不更事养尊处优的少年,这些年的磨难,让他明白了什么叫生活的艰辛。多少次午夜梦回,他都忍不住去想象,当初两个娇弱的女儿家,在没人庇护的情况下该怎么活下去?每每想到这些,他就寝食难安,心中焦躁不已。他做梦都想回来!

如今终于回来,他看着熟悉的街道,甚至忍不住泪流满面。同时更是紧紧攥住拳头,在心中咆哮:他回来了!陶家的二郎回来了!陶家在这里失去的,将会由他一起讨回来!

陶君兰伸出手,笑着唤陶静平:“快过来,过来我看看。”

陶静平忍住泪意,含笑靠近,一把握住陶君兰的手包在掌中:“姐姐,我回来了。”

陶静平手心里有茧,骨节也粗壮了许多,显然这些年过的日子并不轻松。陶芯兰有些心疼,却又破涕而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顿了顿又有些遗憾:“可惜芯兰不在,不然咱们今天也算是一家子团圆了。”末了又忍不住伸手去抚陶静平的眉眼,心道:少时人人皆言弟弟肖父,那时候还不觉得,可现在再回想起来,果然是这般。眉眼或许不是最像的,这份气度才是最像的。当初父亲亲自教导,到底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想起父亲,陶芯兰自是又忍不住心酸了一回。不过怕让陶静平想起来也难过,便是笑着转移了话题:“如今你也大了,咱们陶家的门户以后就要靠你立起来了。”

陶静平面容平静,自信一笑:“姐姐放心,我定不会让你失望。”

陶君兰顿时也是一笑,心道:到底还是年轻些,才会这样说话。哪里就是不让她失望呢?她的期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自己明白那份责任才是;李邺在一直在旁边瞧着,见陶君兰如此欢喜,心中也是高兴:看来他的这个决定果是对的。只是当初本是想着在陶君兰生产之前陶静平到了京城的,没想到出了一点意外,竟是没赶上。多少有点儿遗憾就是了。

不过,他第一次看见陶君兰有这样高兴欢喜的时候。眼眸都是闪闪发亮的,褪去那种淡然从容,此时整个人似都不同了,格外的璀璨夺目,吸引人的目光不住的去看。他忍不住想: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陶家大小姐的摸样?当初做姑娘的时候,陶家还没没落的时候,陶君兰或许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刻意的从容冷静,没有压制自己的真性情一时,他又有些怅然:原来,陶君兰也有这样在意一个人的时候。可似乎,她从未在见到他的时候露出这样的神情,也从未这样的光彩夺目过……

意思淡淡的酸楚浮上心头,李邺忙晃了晃头,将这些念头都抛出脑子去,笑着上前拍了拍陶静平的肩膀,又温和的看了陶君兰一眼,带去几许无声的安抚。

陶君兰看见李邺的目光,顿时羞涩的抿着唇微微笑了笑。若不是陶静平还在,她不好意思,不然她是真想好好的感谢他的。不过,即便此时不好说这些,她还是理所当然的拉住了李邺,给陶静平介绍道:“这是你姐夫。他对我……极好。”

陶静平自然是知道李邺的,不过此时见陶君兰如此神色,又这般笃定的说了这话,也是高兴,笑着对李邺一揖到地:“姐夫。”之前许还有点儿生疏,可这会子,倒是诚心诚意了。只是心里多少也有点儿遗憾:若是姐夫不是个哑巴,那就更好了。

当然他也明白,按照陶家如今的情况来说,已经算是高攀了。毕竟,罪臣子女这个帽子,都还没从他们头上摘去。不管何时何地,总要矮人一头。

李邺笑着将陶静平扶起来,又示意丫头搬了两个椅子在床边来给他们坐。毕竟总不能一直这么站着说话罢?

陶君兰见了李邺如此动作,这才想起自己只顾着拉着陶静平说话,竟是连这些基本的都忘了。面上一红,忙又吩咐:“泡清淡的茶来,点心要红豆卷和牛乳酥。”她说的这两样点心,都是陶静平喜欢的。

陶静平心里自然是一暖——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姐依旧记得自己的喜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