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宫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鸣宫阙-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说太子不好?可皇帝并未废太子不是吗?既然没废,那就是太子。太子是什么?那就是一国储君!

到时候,若真要将太子拉下马,那就只能谋反。可一旦谋反,那这辈子这个名声都洗不掉了。千百年之后,留在史书上的,不过还是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始终名不正言不顺。

陶君兰想了想,又将陶静平也叫来了。三人在一处商议这个事情——之所以刘恩也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刘恩替李邺办了这么多事儿,不管是眼光【】还是想事情的方向,都是旁人所不能及的。

俗话说,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陶君兰想,就算他们三人顶不上诸葛亮,可拿出个稳妥的法子总是能够的。

待到人到齐了,陶君兰便是悄悄地将自己的猜测和刘恩以及陶静平说了。然后看着他们二人俱是一脸惊讶,又过片刻之后神色凝重。

“若真是这样,那可就麻烦了。”陶静平拢着眉头,“毕竟现在姐夫不在京中,若京里真出去了什么事儿,只怕一时半会的也赶不回来。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正是呢。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先给王爷送个口信去。刘恩这事儿我就交给你了。你务必办妥。”

刘恩郑重的应了,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的心思:比起这个,以前的事情倒算是小打小闹了。

陶君兰又看向陶静平:“宝船太监那头,可有给过你什么消息没有?”上一次她就让陶静平和宝船太监多多接触,如今想来也该有些成效才对。

“宝船太监并不敢与人接触太多了,是以,倒是没与我传什么话。不过,从他那副小心谨慎的态度来看,只怕是皇上如今越发多疑了。”陶静平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其实宝船太监什么也不说,却又时常给些小提示,便是已经早就说明了事情的真相了。”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宝船太监的态度,很大一个程度代表了皇帝的情况。比如,宝船太监今日小心翼翼的,那就说明皇帝肯定心情不好。若宝船太监喜气洋洋,排除了他自己遇到什么好事儿之外,那肯定也代表了皇帝心情不错。

陶君兰点点头:“不管怎么样,你多和宝船太监接触罢。另外,刘恩你还是多多留心王家的动向。”

王家是皇后的帮手,王家若有动作,那肯定是皇后示意的。

最后,陶君兰说了一个她想出来的法子:“看住城门,不许太子进京。真到了紧急的时候,不管是掳走太子,还是怎么样,反正是不许太子进京的。最不济,也是不许太子入宫。”

刘恩沉吟片刻,倒是开口说了个法子:“那倒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就派人沿着官道一路去寻太子了,不管怎么说,绊住太子让太子耽搁时间效果才是最阿好的;。一旦让太子回了京城,咱们再想动手,就不容易了。”

陶君兰自然明白这话的意思——绊住太子的脚不让他赶回来,这事儿也不容易。要么是刺杀,要么是用些什么阴私手段,或者干脆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可是哪一种,都不是简单的。

“这事儿你看着办。”陶君兰只微微一犹豫便是点头应了这事儿。事到如今,别的她都顾不上了。

刘恩郑重应了,神色凝重无比。

“废太子的事情,我再想法子向皇上施压。”陶静平随后也是言道,“尽量让皇上早日废太子才行。”

陶君兰本想说出宜妃和太子的事情,不过想了想到底还是没说出口。现在还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个还是暂且先别拿出来得好。毕竟,说句实话这也算是家丑,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妥当。而且说不得到时候皇帝心里不痛快,还要灭口呢?

所以,到时候要说,也不能让陶静平去说,还是得她自己去说,或是告诉太后,让太后告诉皇帝。

不过想了想太后和皇帝的身体情况,陶君兰又忍不住苦笑了:这样的话,她是真怕两人都承受不住。说不得到时候太子没废成,反倒是帮了太子一把,让皇帝提前驾鹤西游了。

所以说,这事儿其实是真的有些难办。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只觉得前方一片晦涩不明,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

而越是这个时候,她也就越是想念李邺。

若是李邺在京中,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复杂了。若是李邺在京中,她也就不必去管这些糟心事儿了。

“姐姐也别太担心,既然那孩子还在咱们手中,到时候真没什么法子了,用那孩子威胁太子,不许太子进京也是个法子。”陶静平忽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倒是语出惊人。

陶君兰愕然的出神半晌,最终苦笑。这个法子,的确算是不是法子的法子。卑鄙低劣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效果不一定会很好。可是就像是陶静平说的,没法子的时候,这也算是最后的法子。

这般想着,她那些道貌岸然的话就说不出来,更驳斥不了。

陶君兰忽然觉得,她有点儿理解皇后了。或者说,本身她就越来越和皇后相似了?这般想着,她不禁微微打了一个寒噤,只觉得遍体生寒。

一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五,眼看着年是一日日更近了。再过三日就该罢朝封笔了,也就是说,皇帝暂时就不再上朝了。除了特别紧要的事儿之外,其他小事儿也先积着不予处置。

而除夕宴也即将到了。

陶君兰想,或许局势到底如何,除夕宴上便是能见分晓?

而唯一让她松了一口气同时又紧张担忧的是,太子仍是没有回来。甚至,半点消息也没有。;

第一卷 第561章 惊喜

及至腊月三十,太子也好,李邺也好,都是没有动静。陶君兰进宫赴宴的时候,心情颇有些复杂,不知怎么的,总有一种鸿门宴之感。

陶君兰将这种感受与青姑姑说了,青姑姑倒是爽朗一笑:“怕设么?我就不信皇后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你如何。只要你不走单就行了,宫里的吃食也尽量别动,假装吃几口也就罢了。”

青姑姑这话自然是完全算不上什么安慰劝说的,不过这态度却是让陶君兰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下来,不由也跟着笑了;“就是想吃也没处下筷啊。”冬天本就没什么新鲜菜蔬,无非都是大鱼大肉罢了;。油腻腻的摆在那儿,哪里还想动?就是有些看着还不错的,等一筷子放进嘴里也就知道了,中看不中吃罢了。

一时准备停当,陶君兰就带着拴儿进宫去参加宫宴了。自然,拴儿还是主角。不过这次她也是延续前两次的风格,尽量的高调打扮了。她和拴儿撑起来的是端亲王府的脸面,着实是不能太过低调了。

而且,面对皇后,太低调了岂不是等于示弱?现在她自然是不能示弱的。相反的,越是这个时候,她便是越该高调一些,然后叫旁人看着,端亲王府一如往昔,并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被轻易压过。

因是除夕宫宴,所以这一次太后也是要出席的。只是因了身体原因大约也不会呆太久就是。

陶君兰其实最关心的是皇帝。皇帝自从上次腊八的事儿之后,似乎身子也一直不大好,叫人心忧。

其实叫她心忧的还有另一件事情:那就是上次的刺客,交给皇帝之后竟是一直没再有消息传来,叫她心里纳闷不已。

按说,不过是审问一个刺客罢了,又能难到哪里去?又要花费多少工夫?就算是什么都审问不出来,那也总该有个结果。

没有结果,着实叫人焦心。

陶君兰算是发现了,最近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进展,一直停留在了原地,处处透着一股子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和压抑。

因也不愿意和人寒暄,所以陶君兰是掐着时辰过去的。去了之后刚在自己位置上坐下,帝后便是与太后一起过来了。

皇帝作为儿子,是和太后并排进来的,而皇后则是落在后头。

陶君兰偷偷打量了一下皇帝的面色,见皇帝面上倒是也看得过去,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如今皇帝的身子才是最要紧的。

皇帝在正中坐下,太后和皇后分居于两侧。

陶君兰起身随着众人给皇帝三人行礼。礼毕后重新坐下了,这才又有了功夫去打量别人。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皇后。然后陶君兰就发现了,这些日子恐怕皇后也没好受到哪里去:否则的话,眼底下也不会有淤青,神色也不会那样憔悴了。

的确,皇后的神色只能用憔悴来形容。

陶君兰当即心里便是有些活动开了:皇后为什么憔悴?是太子出了事儿,还是皇后的计划有了什么变动?

正想着,皇帝已经举起酒杯示意开席了。陶君兰自然也是跟着喝了一杯,就是拴儿也像模像样的端了个杯子喝果露。

皇帝喝了第一杯,自然接下来也就是别人与皇帝敬酒了。陶君兰笑着看了一眼拴儿,轻声道:“拴儿去给皇祖父和曾祖母磕头罢。”

拴儿作为端亲王府在场的唯一男丁,这个时候自然还是要露面的。

起初陶君兰还担心拴儿害怕,不过看着拴儿大摇大摆的端着自己的果子露起身走出去的样子,倒是又忍不住笑了:他倒是一点不怕;。她的担心看来都是白担心了。

拴儿像模像样的在当中朝着皇帝跪下了,举着自己杯子脆生生道:“孙儿给皇祖父拜年了!愿皇祖父身体康健,益岁延年。”

皇帝顿时高兴起来,大声笑道:“好,好好。不愧是朕的孙儿,赏!”

宝船太监便是取出一个铜钱串的小麒麟来,亲自给拴儿挂在脖子上,又拿出一盘子的金银锞子,算是压岁红包。

拴儿又给太后拜年,太后给的是铜钱串的小如意,仍是给了一盘子金银锞子。

最后拴儿给皇后也是行了礼。不过因为拴儿与皇后不熟,自然也就不如之前那么能说会道了,干巴巴的拜年之后就没了下文。

不过皇后肯定也不会计较,含笑赏了东西,还顺嘴夸了几句。

“拴儿来曾祖母这边,坐在这里一会儿好看表演。”太后笑盈盈的招了招手,将拴儿叫到了跟前。然后顺手将拴儿脖子上的东西都取下来给了宫女拿着。

陶君兰微微松了一口气——那些东西里有皇后给的,自然是要小心的。

接下来庄王武王的孩子也是上去拜了年挣了红包。再接着是九皇子。

待到拜年之后,便是歌舞助兴,真正的宴会也算是开始了。

不过陶君兰心想,这些精心排练的歌舞,不知道又有几个人是认真去看了?就比如她好了,虽说眼睛瞧着,可是完全没放在心上,心里想的是其他的事儿。

可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样,可是面上这宴会的气氛还是不错的。直到皇帝失手摔碎了一只酒杯。

当时陶君兰正好去看拴儿,所以也就看见了整个过程——皇帝不是失手,而是突然手颤得十分厉害,以至于根本握不住酒杯。

清脆的一声碎裂声后,顿时整个宴会都是猛然寂静了下来。谁也没敢再说话,就连歌姬舞姬以及乐师都停了下来,颇有些心惊胆战,又有些茫然。

气氛一时之间尴尬到了极点。

皇帝大约这会的感受就是这样。失手跌碎杯子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可是被众人这样的反应一弄,却是有些不好遮掩过去了。

而且陶君兰不确定到底有多少人是看见了自己看见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人开口了,是清脆的童音:“碎碎平安,碎碎平安。”

陶君兰立刻就听出来,这是拴儿。一时心里一紧,随后又是一松,再然后就是纳闷:拴儿是什么时候学会这个词的?而且还知道在这个时候用出来。

难道是太后?陶君兰几乎是下意识的便是这样想到。

不过不管怎么样,有了拴儿这么一个打岔,气氛自然也就没那么紧张了。皇帝当即笑道:“哦,拴儿还知道岁岁平安?倒真是能干。”

太后也跟着笑言:“小孩子说话最是灵验,可不就是岁岁平安?”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被遮掩了过去;

。不过只是到底影响了皇帝的心情,宴会便是早早散了。

陶君兰回到家中的时候,天也才刚黑不久——宴会是下午开始的,为的就是结束之后不至于太晚了。

其实还有许多事情根本就还没做——比如放焰火,祭祖等等。不过皇帝不提,谁敢贸然过问?所以也都当这些事儿不存在一般忽略过去就算了。

拴儿倒是心心念念的记着焰火,还问了一回。陶君兰笑着保证了肯定有焰火,这才将她打发了。末了想起宫里的那一幕,倒是问了一句:“岁岁平安是谁教你的?”

拴儿笑眯眯的回道:“上次听秋姑姑说的。”

这个秋姑姑,是秋芷。

秋芷闻言也就笑了:“诺,前两日拴儿打碎了个花瓶,我随口念了几句,谁知他这个小人精就记住了。”

陶君兰也是忍不住笑:“那可是巧了。”若不是有这么一个事儿,今日那气氛,不知还要尴尬成什么样呢。

不过这些也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好歹今日是过年,陶君兰仍是让府里各处的人都过来一起用个团年饭。

自然,姜玉莲和慎儿在宫里,那是顾不上了。

饭刚用了一半,拴儿就坐不住了,整个人牛来扭去的往外头看。陶君兰心知肚明这是他想看焰火了,便是笑着让人带着他出去放焰火。不过说是这样说,拴儿自然是不可能亲自去放的。所以只是下人放,拴儿在那看罢了。

随着烟火一声声的爆炸升空,一下子便似乎是热闹了许多。

陶君兰笑着和静灵道:“再过两年,两个小姑娘也该这么闹腾了。”

静灵捂着果姐儿的耳朵笑:“难为拴儿也不怕,果姐儿倒是怕得很。以后估摸着也是不敢碰这些的。”

正热闹的说着话,外头却是忽然有人大喊:“王爷回来了!王爷回来了!”

陶君兰恍恍惚惚的也没听真切,侧头问静灵:“你可听见外头嚷嚷什么了?”

静灵是听清楚了的,此时一脸激动的和陶君兰道:“说是王爷回来了!”说着话,静灵已经是忙站了起来。

陶君兰一惊之后,也是下意识的起身就往外走。心里其实还是茫然震惊的:这个时候,李邺怎么可能会回来?莫不是听错了吧?

不过,很快陶君兰就知道自己没听错,因为外头又喊了几声。

来报信的是个小厮,见了陶君兰便是激动的大声道:“侧妃,王爷回来了!宫里派车让您进宫去呢!”

陶君兰认得这个小厮是门房上的,当下便是忙追问:“那王爷呢?”;

第一卷 第5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