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建立生产线,甚至分厂,要得到仿制的全部许可。我们要签订全程技术支持和升级的合同,当他们每研制出新型号时,我们这里就要第一时间跟上。”

其实要是较真的话,BF…109现在已经不是最先进的战斗机了。英国今年3月份试飞的喷火式,比它还先进。但喷火式大明肯定得不到的。即使在以往和英国如胶似漆的时候,也是很难得到的。

英国已经是个“成功人士”了,日不落帝国,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属于既得利益者,想让他拿点好东西出来比登天还难。就算跟你关系好也白搭。而德国还属于“白手起家”的人,很渴望改变命运,对每一只伸向他的手都热忱地抓住。这种国家最慷慨,跟它交往,最容易以最少的代价拿到最好的东西。

……

“这只是技术上的,”向小强看了看他们,又说道,“还有人才上的。我们大明最强的是海军,其次是航空兵,最弱的是陆军。而德国恰恰相反,最强的是陆军。而且他这个‘最强’,还不是单从武器、兵力上来说的。1870年普法战争时,我们说它陆军最强。1914年世界大战时,我们说它陆军最强。1934年,德国恢复义务兵役制以前、只有10万陆军的时候,我们还说它陆军最强。德国的陆军强,强在一种传统,强在一贯高质量的训练,强在一种精神。

“相比我们大明陆军,虽然限于兵力,也实行精兵政策,但那只是相对于清虏来说,我们算精兵。和德国陆军比,我们还差得远。我们要求德国派遣大批的军官团来大明,进入我们大明陆军各级单位中。这并不是仅仅让他们给我们当教官,训练一下而已。都是二十世纪正规陆军,他们官兵懂的我们官兵全懂。我们要的是把德军的那种精神面貌、那种高标准严要求带到大明军队里。

“其中有那么几个杰出人才,我们要尽量弄来。说老实话,我最想要的一个人:海因茨…冯…古德里安,现在已经当了德军装甲兵总监,还颇得希特勒赏识,估计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我们尽力吧。现在有很多军事天才,对装甲作战、对摩托化机动作战都很有天赋,比如我那里的隆美尔就是。……但他们仅仅是有天赋而已。

“而古德里安,这个人不但有天赋,而且他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已经有了成套的完善理论。满足这种要求的,全世界也就那么两三个吧,而且他一定是最拔尖的那一个。唉,我们大明装甲兵要是有他来当总教习,建设起来一定事半功倍。”

三个老头望着向小强忘我的大肆YY,终于忍不住了。他们原先开会的时候,就对向小强既要技术、更要人才的调子很不以为然。偏偏女皇陛下又那么信服向小强,也把引进人才列为了最重要的一项要求。

宋如海摇摇头叹道:

“大人,我们再说一遍,德国现在自己也在扩张陆军,你说的这些,军官、人才,他们自己都很紧缺。技术可以出让给我们,他们自己照样用,但军官和人才可是给我们一个、他们自己就少一个。这个……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我们只能说尽力尝试。”

向小强点点头:

“那就尽力尝试吧,拜托了。具体的外交谈判,我不如你们。我能做的,只是定个大调子,指出几样最重要的东西要过来。”

但向小强知道,希特勒是个非常舍得出价码的家伙。和苏联合作时期,为了满足苏联的要求,他甚至把很多武器和工业品,优先于自己的军队提供给苏联。而那时候,西线正在打得如火如荼。每少一件武器,德军就会多流多少血。就这样,希特勒为了维持和苏联的合作,在所不惜。

而现在还是和平时期,情况更是宽松得多。

另外,向小强也相信希特勒心里有数:让一个大国改换门庭、旗帜鲜明地和你站到一起的话,仅想靠几样先进技术就打发了,还没那么便宜的事。

……

晚上六点多,火车驶进了柏林车站。

第五卷 纵横四海 第75集 传说中的大党棍

第五卷 纵横四海 第75集传说中的大党棍

火车驶进柏林站,向小强顿时没来由的一阵紧张。这毕竟是第一次会见外国的大人物,而且是代表整个大明,代表着大明的利益。虽然自己在国内是呼风唤雨,进皇宫见皇帝跟家常便饭一样,但在大明见的人物再大,自己都是没什么概念的。这次可能见的都是历史名人,都是从小就熟读了的二战风云人物。

他再三对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但一想到可能要面对的人物,心脏还是“噗通噗通”跳个不停。

“天哪,千万别让我见到希特勒,”向小强对自己说着,“我会紧张死的。”

对是否希望见到希特勒,向小强心中一直很矛盾。一方面,希特勒是德国元首、一国的大独裁者,能来见自己当然是给足了面子。但另一方面,他却想象着这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站到自己面前时,自己得紧张成什么样。

对于秋湫、对于宋如海这些人,希特勒只是一个德国总理而已。“希特勒”这个名字听在他们耳朵里,和“鲍德温”、“达拉第”没什么区别的。但对于向小强来说……

柏林火车站被灯光照耀的金碧辉煌,雪亮的水银灯、暖黄的卤素灯,重重叠叠,打得恰到好处,配上一面面火红的卍字旗,衬得整个火车站感觉宏伟、壮丽,仿佛是人类建造出的最辉煌的成果,很能激起德国人的荣耀感。

这就是第三帝国的视觉风格。

向小强代表团的其他人也被这种奇幻壮丽的感觉折服了。

“小强啊……”秋湫挽着向小强的胳膊,有些迷离地说道,“要是哪一天,我们南京的火车站也能这样……就好了……”

海德里希和小克虏伯也已经下车,在他们前面笑容可掬地引导。虽然这不是正式的出访,没有欢迎仪式和卫队,但向小强注意到,自己一行人的周围,已经全都是穿风衣戴礼帽的人。他们右手插在口袋里,风衣领子立着,帽檐压着,中间两只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好像老鹰一样。其他的乘客看到这个架势也都远远地躲出去了,生怕跟他们沾着边。

很好,没有讨厌的记者,连西方民主国家的驻德记者也没有。这一点比大明国内爽多了。

看来独裁国家也是有让人惬意的地方啊!

他们上了几辆奔驰黑轿车,一路开出去。连按喇叭也不要,早有柏林警察吹着哨子、拿着警棍赶开行人,在拥挤的人堆中迅速清出一条道。几辆轿车加大油门,几乎是横着开出了站。

柏林比向小强想象中的繁华多了。两边商店橱窗琳琅满目,大马路上流光溢彩,车水马龙,红绿灯井然有序。车队每在一个红灯前停下,车前的人行横道上就会走过大群行人,其中不乏穿着高档时装的太太小姐、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士,还有很多穿着朴素的工人,他们说笑着,神采奕奕,无不透着对自己现在生活、以及未来前途的信心。

这感觉真不像是纳粹统治下的柏林,就像是二十年代黄金时期的纽约大街。

无论怎么看,柏林现在都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德国也是个欣欣向荣的国家。柏林城市的繁华、人民的朝气,都是南京所不能比的。南京的夜晚可没有这么炫目。不要说南京,就是同时期的伦敦、巴黎、纽约,都不像柏林这样朝气蓬勃。其他还存在大量失业的国家,是不可能有这种朝气的。

人行道上,那些还穿着工作服的蓝领工人,互相说笑着,站在华丽的橱窗前挑选东西,看中了就昂首挺胸地走进去……每人都有工作,每人的口袋里都有钱。正是这个,让德国上下普遍充满了信心,也成就了希特勒在人民中的巨大威望。人民因为吃饱了饭,因为恢复了民族自尊心,而宽大地容忍了他的独裁。

向小强感叹着:怪不得希特勒比斯大林大方的多。同样作为独裁国家,苏联给世人的印象就是一道“铁幕”,是一块对外全封闭的高压统治区;而希特勒却允许全世界的旅行者、记者来德国观察、游览,同时也允许德国的老百姓自由地到国外去旅行。当然,除了在盖世太保黑名单上的少数人。

希特勒这样做是很聪明的。这时候的德国也的确在很多方面,很“拿得出手”。很多来自西方民主国家的人,原来对纳粹德国意见很大的,但来德国游览一番后,回去就对纳粹政权增添了许多好感。

……

海德里希引领向小强一行人住进柏林最豪华的饭店,亲自安排他们安顿好了,然后微微欠身笑道:

“伯爵大人、夫人,不知你们今晚的晚餐是否已有安排了?是否已经跟在柏林的什么朋友约好了?或者是贵国的大使馆里有欢迎晚宴?”

向小强知道德国人要为自己开欢迎晚宴了。他望了望三位老顾问,见他们都没什么意见,然后笑道:

“我们今晚刚到,还没有安排。我正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家较好的柏林餐馆呢。”

海德里希露出了最迷人的笑容,绽出雪白的牙齿,先对秋湫、又对向小强笑道:

“夫人、大人,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我愿意介绍你们参加今晚一个小小的聚餐。我们党内有几位同志都想借这个机会,让我向您介绍他们呢。”

向小强笑道:

“多谢,那是我求之不得的。”

……党内的几位同志,大概是希特勒手下的大党棍了。不知今晚能见到谁?能见到多高的级别?

……

车子驶进了一座及其华丽的大宅子。大门口两名黑色制服的党卫军“啪”地立正,高举右臂行纳粹礼,目不斜视。

这是谁的宅子?这显然不是总理府。

主建筑上,两幅巨大的卐字条幅血红刺目。在卍字旗下,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嬉戏着。大门前,一位贵夫人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披着开司米披肩,作为女主人迎接着贵客。

海德里希笑容满面地迎上前去,首先捧起她的手,轻吻了一下。然后说了一串德语,示意着向小强和秋秋,在介绍他们。然后那位贵夫人对向小强微笑着说了一句什么。向小强的警卫翻译道:

“这位是玛格达…戈培尔夫人,她说大人和夫人今晚能光临寒舍,她和她的丈夫都感到非常的荣幸。”

原来这是戈培尔的家。向小强松了一口气,总不至于见到希特勒了。他立刻展现出同样迷人的微笑,对戈培尔夫人欠身道:

“夫人您太客气了。我久闻戈培尔博士的大名,对博士先生的才华很是仰慕,今日能有机会登门造访,真是深感荣幸。”

戈培尔夫人听了翻译,也谦虚地欠欠身子,同时给向小强伸出了一只手。向小强微笑着,轻轻捧起来吻了一下。

这只手冰冷无比。向小强突然想到,这位玛格达就是在945年最后时刻,亲手毒死自己六个孩子的那位戈培尔夫人。向小强不禁涌起了一阵恶寒。

戈培尔夫人引导着向小强一行人,穿过长长的大理石走廊,穿过宫殿般的大厅,上楼,最后来到了一间精致的小客厅。

……

向小强呆呆地盯着客厅里。几只沙发上坐着那么几个人:

一个穿着黄西装、黑裤子的瘦子,胳膊上戴着卐字臂章。他个子很矮,脸孔瘦削,就像个大烟鬼。

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大胖子,满脸横肉,穿着高筒皮靴,手上戴满了宝石戒指。他就像一座庞然大物,完全把沙发塞满了。

一个穿着党卫军制服的人,戴着一副圆眼镜、留着一抹小胡子,长得慈眉善目。乍一看不像德国人,却有点像曰本人。

一个穿着西装、戴着卐字臂章的大块头,脖子粗壮,典型的四方脸,脸上骨骼分明,眉毛浓黑,两眼几乎放出光来。

随着一行人进入客厅,这几个人都转过脸来,打量了一下众人,然后目光都集中在了向小强身上。

第五卷 纵横四海 第76集 纳粹狂人

面对着希特勒之下四大党棍的注视,向小强一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乖乖,早知道一下子见到四个,还不如只见希特勒一个呢!

……话说这面子也太大了。

向小强胸中狂跳着,极力维持着表情的正常。那四个人盯着向小强片刻后,都慢慢露出了笑容。向小强也强迫自己露出笑容,微微点了点头。

“亲爱的,我来向你介绍,”戈培尔夫人首先把向小强介绍给男主人,“这位就是向小强伯爵,大明帝国的人民卫队司令。这位是伯爵夫人。”

戈培尔扶着沙发,首先站了起来,微微颔首致意。

“伯爵先生、夫人,”戈培尔夫人又对向小强笑道,“这位是我的丈夫,保罗…约瑟夫…戈……”

“戈培尔博士。久闻大名。”

向小强无需翻译,直接接过来,对戈培尔微笑致意。他现在太紧张了,而击败紧张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戈培尔夫人笑容可掬地正要给他介绍其他人:

“这位是……”

向小强笑吟吟地一一报出名号,点头致意:

“赫尔曼…威廉…戈林先生,世界大战的空中英雄。很荣幸。”

“这位是……”

“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先生,总理先生的左右手。很高兴见到您。”

“呵呵,这位是……”

“海因里希…希姆莱先生,帝国和圆首的忠诚卫士,国家安全的保护者。呵呵,我们是同行。”

戈培尔夫人有些意外,但马上就绽出迷人的微笑,请向小强他们入座。众人重新落座后,向小强又向他们介绍了秋湫,还有三位老顾问。当然,三位老顾问是作为朋友和旅伴介绍的。但在座的也都知道怎么回事,彼此心照不宣。

戈培尔家的仆人给向小强他们端上了茶。向小强和秋秋坐在一起两名警卫各坐在他们一侧,为他们充当翻译。三位老顾问坐在一起,由宋如海充当翻译。就在同时,戈培尔、戈林、希姆莱、赫斯四人的身后,分别站了一名白衣侍者。向小强他们一说话,那四个侍者就会弯腰在各自服侍主人的耳边,轻轻翻译成德语。

向小强和宋如海相互看了一眼,都微微一笑。这些大党棍够气派的,每人身后站一个翻译。看起来很随意的一个小客厅,搞得跟中…南…海紫光阁一样。

这四个人都是早年追随希特勒打江山的老伙伴,现在个个都是坐拥豪宅、怒马香车、手握千万人生杀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

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