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小强说道:

“你没问题那我也没问题。”

他目光在图上扫瞄着,心中盘算着,第一个矿就先抛出湘西金矿吧。湘西金矿在湖南桃源县境内,现在的大明矿产图上没有。湘西金矿在正规历史上也是民国时期现的。现在大明还没现很正常。

向小强记得后世家里那张图上,上面湘西金矿的标记大小属于中等,代表它的储量属于中等,也就是储金十几吨或几十吨吧。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旁边标注的矿石品位好象是八点几,也就是每吨矿石中含有八点几克纯金。这也属于金矿中比较高的了。这样的金矿,一年出产几百公斤到一吨多黄金,应该还是很现实的。那样的话,一年就是一两百万明洋。

更为便利的是,因为这里地处湖南,图上周围远远近近的标有不少钨矿。也就是说,这里的采矿产业已经比较达了,各种条件都比较成熟,交通运输、采矿机械、相关人员等等都比较齐备。从开始进驻到出金子,最多也就是几个月。

和超级大蛋糕攀枝花一样,向小强手里也有一个金矿的超级大蛋糕。那就是后世现的云南播卡金矿。这是个世界级的大金矿,估计黄金储量当时现之后就号称“中国第一金矿”。这个超级大金矿,向小强也要先留着,暂时不往外拿。

……

向小强又研究了一下大明的铜矿。铜矿是第二大战争金属,直接用来做子弹和炮弹的。另外所有和电沾边的工业,都少不了铜。而且铜也比较值钱,向小强炒期货比较清楚,目前国际纯铜价格是一吨元,也就是洋。中国是非常缺铜的,南方北方都缺。而铜又非常重要。不管后世的中国,还是现在的南明、北清,用铜都要靠大量进口。

每次要打仗,铜总是国际上涨的最厉害的几种物资之一。另外铜矿还有个好处,经常有金矿和它伴生在一起,采铜矿的时候经常能采到一定的金矿。因此投资铜矿是非常有利可图的,而且不但对自己有利,还对帝国有利。

向小强现,目前大明的主要采铜区就是湖北大冶铜矿,还有云南东川铜矿,安徽铜陵铜矿这么几个。也都是历史上的传统产铜区。但是,还有一个超级大矿床江西德兴铜矿,大明的矿产图上没有标。

德兴铜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德兴铜矿后世探明储量八百万吨,是中国第一大铜矿,还是亚洲第一大铜矿。和攀枝花的意义一样,以这个时代的工业用铜量衡量,一旦扔出德兴铜矿来,南明用铜就不必再依赖进口了。

接着,向小强一鼓作气,又在矿产图上找钨有其他几种最重要的战略金属……也分别都找到了这时候大明不知道的“超级大蛋糕”。

向小强觉得心中有数,差不多了,于是转身对已经等的有点急的郑恭寅说道:

“王爷,我手上的矿脉比较多,现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我先把金矿、铜矿、钨矿这三种一样先给你提供一个中等矿,我们先小财。如果我们合作的比较愉快,接下来我这里还有大批的大型矿脉、巨型矿脉、超级矿脉的情报。那时候我们再正儿八经的大财。怎么样?”

郑恭寅望着向小强,都有些呆了。听他的口气,他掌握的矿脉就像超市一样,品种齐全,数量众多,而且高中低档都有……

就在他正在呆的时候,向小强自顾自地说着:

“这么的吧,我先跟王爷你大致交个底。一个金矿,纯金储量十几吨吧,品位在每吨矿石黄金的样子。一个铜矿,储量几十万吨,品位在百分之一点几的样子。一个钨矿,储量几万吨,品位也在百分之一点几的样子。”

说着,他也不顾狐疑的郑恭寅,在桌边坐下,抓起纸笔,算了起来。过一会儿抬起头,看着郑恭寅说道:

“王爷,这个金矿呢,就算每年出产1吨黄金,那就是万明洋。铜矿呢,就算每年开采20万吨矿石的话……这种品位的铜矿石国际价格大约是15明洋一年就是明洋。这个钨矿呢,不算太大,但每年就算出产钨精矿吧……钨精矿国际价格是洋么一年就是9近明洋。

“王爷,这三个矿每年大约能生出明洋来。这样,我把它们的详细位置给您画出来,我们就按当初约定的,每个矿我要干股。另外呢,您再一次性的给我明洋就可以了。”

郑恭寅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几乎是叫喊着说道:

“小向,你未免太离谱了吧?别说我还没实地勘探过,就是你自己说的时候,也是‘几万吨’、‘几十万吨本就是含糊之极,可见你也没有认真勘探过,你凭什么张嘴就是一年出产明洋?”

小强笑嘻嘻地说道,“也差不了多少……最多偏差明洋上下。”

郑恭寅被他气的面皮紫红,但还是忍住没有作。他缓了口气,说道:

一万步说,就算这几个矿一年能生出明洋,那这明洋总不能全是我的吧?总得交百分之几十的税吧?小向,你不觉得你张嘴就要太过分了么?…说你要干股,这没问题,我可以答应,因为我们当初说好了的,就是给你干股。但是你要记得,你当初要的价码可是除了股之外,一个矿只一次性的要1万明洋。现在你可是从1万明洋一下就翻到了明洋,整整翻了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向小强才想起来,当初去北清之前谈条件的时候,附带的“矿产条款”还真的是一个矿只要1万明洋。

他讪讪地笑着,仍然笑道:

“王爷,此一时彼一时啊……那个时候我是一穷二白,身上穷得叮当响,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你想想,当初我是为了50万明洋就能去北清拼命的……但是现在,我坐着不动,一年的年金就有5且我坐在家里,只是打几个电话,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几十万、几十万的赚到钱。王爷您想想,一万明洋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有哪怕一点点吸引力吗?……我的王爷啊,您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是您,是不是就很看得上这一万明洋。”

郑恭寅仍然是把脑袋摇得跟波浪鼓一样,表示不听他忽悠。

向小强笑道:

“王爷,你的郑氏矿产在大明矿产公司中,不算最大的,勘探、开采能力也不算最强的。但我考虑到我们毕竟是老交情了,而且……呵呵,我和璁璁……呵呵呵……怎么说,肥水都不能流到外人田啊……再说我还要在矿山中占不少股份的……所以啊,您掂量掂量这两条:我能让你吃亏吗?我让你吃亏就是让我自己吃亏啊。

“再说了,您现在只要一次性的给我而已,但是从今后,您每年都能从这几个矿里得到几百万明洋……就算交给国家一半,您还是咳咳,还剩哩!”

……

两人又交锋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向小强又拿出杀手锏,重申他自己这里的矿藏还多得很,这三个矿只是试验,如果大家都合作满意的话,那么今后就不是一年明洋的矿了也是很现实的。

郑恭寅的贪财本性终于又占了上风。他考虑再三,同意可以先给向小强明洋。但是接下来自己的公司要去这三个矿实地勘探。假如真如向小强所言,那么他还会再给向小强明洋。只是每个矿只能给向小强干股。

向小强满口答应。一方面他现在比较缺钱,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在大明只能待五年,所以几百万明洋要比百分之十几的股份合算。而且这次只是打个前站,自己手里的牌还多着呢。下次再抛出更诱人的“蛋糕”的时候,只要自己高兴,股份的比例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这样,当天从延平王府出来的时候,向小强的皮箱里又多了明洋现金。

同时,自己梦寐以求、却一直没有机会开展的“矿产计划”,终于开始实施了。

他准备在一年之内,让大明帝国的各种战略矿产探明储量翻一番。也就是说,把大明帝国的战争潜力拔到一个新高度。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31集 斯图卡!斯图卡!!

大概是看到了向小强已经到泰平记看过了,所以九色鹿航空器(奇)械公司也坐不住了。向小强视察过泰(书)平记一周之后,接到了九色鹿航空(网)器械公司的邀请,请他到九色鹿总公司视察样机表演。

什么样机呢?就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大明国产版。

原先向小强交代九色鹿公司独立研制一种陆基俯冲轰炸机、以取代鱼鹰的,但是后来向小强从德国搞到了斯图卡的生产线、工程师、生产权、还有后期版本升级的“售后服务”。所以先前的研制陆基俯冲轰炸机的计划暂时搁置,就由九色鹿公司全力仿制斯图卡。

不得不说,大明的航空工业,生产单引擎小飞机还是很强的。虽然是图纸现成、设备现成、技术人员现成,但才这么两个月就搞出了样机,也是很不容易了。因为明军现在用的翠鸟、鱼鹰都是九色鹿的东西,而且都是不错的东西,产量也很大。所以向小强估计有翠鸟和鱼鹰打底,九色鹿搞斯图卡也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但是向小强认为大明目前的航空工业有点畸形,单引擎小飞机搞得已经非常好了,尤其是单翼单引擎,甚至可以说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看翠鸟就知道。但是双引擎飞机、尤其是比较大的飞机,现在都还在仿制外国的现成型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德国容克在又开始引进更大的美国就是后来的C

向小强觉得这倒也不是大明的航空工业水平不行,倒有可能是机缘巧合的缘故。因为现在飞机出现总共也没多少年,航空工业应该怎样展,各国都没有摸出一条成熟的路来。他曾经和李国梁聊过,李国梁说大明走的是实用主义道路:单翼单引擎飞机目前国际上都没有什么太出色的,于是大明就自己搞。但是单翼双引擎、三引擎大飞机的话,国际上却有不少很成功的现成型号。加上大明的国际人缘也比较好,也比较容易引进。所以,大概大明zf高层就认为与其自己研制,不如直接引进现成的更划算。

向小强知道这并不意味着大明就不会搞大飞机。大明的单翼单引擎飞机的研和生产能力已经摆在这儿了,这代表大明的航空工业能力已经不低了。这次九色鹿迅速上手斯图卡,就是很好的证明。相信有这个垫底,一旦真打算研自己的双引擎大飞机,一定也不会比现在国际上的那些成功型号逊色。

……

第二天,向小强带着自己的几个亲信、几位飞机的相关专家、最重要的是,还有几个德官团的飞行员,再次飞往四川。这次人多,弄了架

所不同的是,上次泰平记的基地在重庆附近,而这次九色鹿的基地在成都附近。重庆附近还有些小山脉,但是成都则是标准的大平原,成都平原,一马平川。这里机场很多,大明的航空工业基地很大一部分也就在这里。

成都在四川盆地的最西端,再往西几十公里就是高耸如云的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再往西就是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了。而这几条大山脉,也是明清在这一段的分界线。

按说成都距离乌斯藏(指后世的西藏地区。明称之为“乌斯藏”,清称之为“卫藏”。前藏,后藏)很近,山那边就是阿坝,而北明灭亡后,乌斯藏又成了满清的势力范围。但是满清zf却一直没有在乌斯藏修建机场、从空中威胁大明的四川盆地。

大明国内普遍的观点是:

第一,乌斯藏现在只是满清的势力范围,名义上的国土,但是清zf对它的控制程度比较低,驻军也不多。(当然卫藏拥有绝对的管辖权,但是具体的地方事务,还是当地的活公、土司等地方zf管理。清军驻军不多不是因为忌惮地方是驻军多了也没用。虽然这儿里大明的西南腹地很近,但是清zf知道有这么一段崇山峻岭、深渊峡谷挡着,加上明军的山地防线固若金汤,它驻军再多也打不过去。)

第二,正因为清zf对乌斯藏总体控制程度低,所以乌斯藏现在还没有一寸铁路,公路也很稀疏,至少没通到这里。在这个路途遥远、低氧高寒、又没有公路的地方修建机场等大型军事设施,不是不可能,但至少目前满清zf的状态,想做到,比较难。再说现在飞机运用在战争中,不过是二十多年的事情。而大家意识到飞机能够左右地面战争的进程,不过才是今年年初、明清大空战时的事情。满清就算现在醒过味儿来,全力在阿坝地区修公路、再修建机场,那没有几年的功夫也完不成。

第三,那就是向小强才知道的了。那就是即使满清在山那边的阿坝地区修建了机场,想靠着这时候的几架小轰炸机、就对大明的战略工业基地造成什么破坏,根本不可能。那是属于战略轰炸的范畴了。而有大量的四引擎战略轰炸机(比如“空中堡垒”那样的)、再加上完善的战斗机全程护航的“战略轰炸”,还是十年后的事。还得是美国那样的国家。

……

到了成都九色鹿公司,令向小强惊喜的是,斯图卡的样机不但是做出来了,而且还不止一架,已经做出来了三架。

在一望无际的试验场上,向小强一行人站在汽车旁,仰头望着天上。七月份大夏天的下午,骄阳很是刺眼,晒得人汗流浃背,整个天空好像都被晒成了灰白色了。

就在靠近太阳的光晕处,隐隐出现了三个小黑点。那三个小黑点保持着相等的距离,在苍白的天上缓缓移动,好像三只小蚂蚁一样。

但是突然,他们迅速变大,同时,地面上每个人都隐约听到了一种怪异的、类似蚊子振翅的鸣叫声。

向小强仰望着天空,任凭汗水不断沿着脖子留下来,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

他听到了久违的声音。这种声音还是他在出使德国时,在德军的空军基地听到过。但是,他已经期待这种声音在大明出现很久了。

斯图卡!!斯图卡!!!

在后世的二战电影里、游戏里,每当空中出现这种声音,地面上的盟军士兵都会恐惧凄厉地这样大叫着,四散奔逃。

眼下,天空中的三个黑点迅速现出大轮廓,凄厉的嘶叫声也越来越响,即使是向小强已经听过一次的,也是觉得直插心里。三架斯图卡几乎是直冲着自己的头顶扎下来,同时六只翅膀上开始喷吐火舌。除了嚎叫声,刺耳的机枪声也传到地面。

车队旁的一行人大惊失色,惊呼起来,有人下蹲、有人扶着车子,同时耳边嘶叫声、机枪声、引擎声震耳欲聋,几乎震破耳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