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争结束后,双方释放全部战俘的。毕竟手里的俘虏不是你的国民,而是外国人,留在手里也没用。但是明清双方都不承认对方是主权国家,双方都默认的状态是:这是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政权割据局面,对方并不因此是“外国”。而且,割据是暂时的,肯定有一天会恢复统一。只不过双方都认定应该由自己去“统一”对方罢了。

因此双方一般仅限于“等量交换”,即你用一万俘虏交换我的一万俘虏。但是双方手里的俘虏人数肯定是不一样的,剩下的“没换完”的俘虏,通常就不放回去了,就在自己这一边当老百姓了。而这一次明清战争,双方手里的俘虏人数更为悬殊,满清手里只有几千明军俘虏,就是南郊之战、清军八旗师用伏击俘虏的几千明军。而南明手里的清军俘虏则高达十五万。

开始的时候,大明上下对交换俘虏看得都比较乐观,觉得自己的那几千名子弟兵怎么都能全部换回来。满清要是不平衡、不配合的话,最多多给它换一点就是了。大不了我两个换你一个、三个换你一个,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都没想到的是,在这一次明清战争和上一次明清战争之间的几十年里,北清已经远远不是以前那个“正常的”北清了。而南明也远不是几十年前的南明了。要说几十年前、双方在变法之前差别还不是那么大的话,那么现在双方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尤其是各种价值观和决策层的理念简直是背道而驰,不同之处远大于相同之处。除了还说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文字之外,简直就是两个国家了。

战后,清广武皇帝对内宣传的基本调子是:

我天朝军队大获全胜,顺利完成了陛下“除夕之夜攻克南京”的战略目的,这次南征我天朝已完成全胜之举,全体官兵顺利班师回朝。

至于为什么已经攻克了南京,却不乘胜追击拿下整个江南,而要“顺利班师回朝”,这个无论是《大清日报》还是《大清广播电台》统统绕过不提,而只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我大清军队攻克南京、胜的如何辉煌,南明军队如何屁滚尿流、溃不成军……还有,既然刚打过去就“顺利班师”了,能称得上“全胜”吗?……那么究竟是“败退”还是“胜利班师”?……等等这些虽然是常识问题,满清宣传机器不提,那脑子已经不会转圈的满清老百姓也就不去想,直接习惯性地接受。

但是也就带出来一个问题:既然是“全胜”,既然是“顺利班师回朝”,那么让人家俘虏十五万人,自然也就说不通了。况且广武亲自定了调子,强调是“全体官兵”顺利班师回朝,那就更不可能大批被俘了。

果然,南明通过曰本的中间人和满清接触,商量交换俘虏的事情,满清方面声称自己士兵没有被俘虏的,一个也没有。

南明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广武皇帝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嘴上痛快,真的不打算要自己的15万士兵了。

不过,这时候明清双方只是通过曰本中间人试探着接触了一下,并没有拿上桌面,当时也不是外界注意力的焦点。那段时候向小强正好在欧洲,没掺和。

明军把15万清军抓回来之后,先搞了个调查,确定释放之后,有多少人愿意返回北清,有多少人愿意留在南明。当时明确表示愿意留在南明的,就占了将近一半,后来见识了南明战俘营的待遇之后,又陆续的有更多的清军俘虏要求留在南明。这样,要求留在南明生活的清军俘虏就达到了8万左右。另外7万也不是不想留在南明,而是北边已经有老婆孩子了,不会去怕老婆孩子遭迫害。

于是,南明就先把要求留下的8万人陆续释放了。另外7万人暂不释放,保留他们的战俘身份,等着和北清换自己的几千战俘。

释放的8万人,南明zf按照南逃者的待遇,给他们每人发了100元安家费,一共花去了800万明洋。这笔巨款当时就引起了国内很多非议,大明国内很多人反对,报纸上也骂过,大街上也游行过。不过反对的人毕竟还在少数,更多的国民还是理解的,认为这毕竟也是我们的同胞,既然向往大明,理应拥有国民待遇。

但是就在前几天,就在南明国内舆论都集中在西班牙内战、柏林奥运会这两件大事上的时候,广武皇帝在北京接见了外国记者,变脸说自己愿意拿手里的南明战俘换回大清战俘。但是双方一定要全部交换,不能搞等量交换。用广武的话说,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生命不是简单的加减算术”。当然,这只是当着外国记者们对外说的,满清国内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广武皇帝的无赖嘴脸所有人都看清了。他这是借机要挟南明方面,要给对方出难题。南明先前说要和北清换俘虏,北清说没必要,因为我们打胜了,所以没有被俘的。现在南明已经释放了大半自愿留下的清兵俘虏,并给人家都发了安家费,这8万人也都拿到“绿卡”、喜滋滋地在大明开始新生活了……

于是,北清看准了机会,推翻自己前面说过的话,说我跟你换,但是要全部换。而且我要拿我手里的几千,换你手里的十五万。至于那八万你已经释放了的俘虏我不管,反正你不把十五万俘虏全部给我,你就别想要回我手里的几千明军战俘。不换的话,你国内的那几千个家庭就不会答应。看你怎么办。

至于那些好听的,比如否则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生命不是简单的加减算术”……谁都知道他是腆着脸说的。广武皇帝什么时候尊重过生命啊。广武皇帝说尊重生命,秦始皇和成吉思汗都笑了。

已经成为大明公民的8万前俘虏们,这段时间早已经是眼界大开,这几个月看过的报纸、接触到的消息比过去二十多年都多,早已不是兵马俑般的水泥脑袋了。这段时间在南京逛大街,看了新街口广场、首辅官邸前面每天都有人就不同的要求游行示威,早已经增长了N多见识,懂得了在大明什么手段最好使。

这8万大明新公民最怕的就是大明为了换回自己的几千“亲孩子”,而把他们这几万“后孩子”交出去,送回北清。这是他们宁死不愿意的。于是,就在8月1号串联了还在南京的近3万前清战俘,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游行情愿,并且在首辅大臣官邸前面示威静坐,以给大明zf施加压力。

虽然南京街头天天有人游行、演讲,已经成了市民生活的常态,但是这次人数太多了:三万人,是上次东林学生大游行以来最大的一次。而且他们的身份又是那样的有新闻看点,所以一下子就成了占尽眼球的焦点。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51集 长平路二号

八月太阳的暴晒下,三万多名原清军俘虏、现大明公民静坐在长平路二号、首辅大臣官邸前。因为人太多了,所以不仅把官邸前的小广场坐满了,而且把长平路东西两边很长的距离都坐得水泄不通。

首辅官邸是长平路二号,再往东去几百米,就是长平路一号紫禁城。虽然这些静坐的大明的“新公民”距离紫禁城这样近,最东边的队伍已经靠近紫禁城门口了,但他们的集会仍然是以首辅官邸为中心,并不去围堵皇宫。虽然那样能起到更大的吸引注意力的效果。

这说明这些大明新公民并不傻,虽然初来乍到,但很懂得规矩。也可能是某些人士给他们支招了。诚然,并没有那条法律规定不可以在紫禁城门口集会,但南京的历次大小集会,无论是表达主张还是发泄不满,基本都是把目标对准首辅大臣官邸等zf机构。

因为和清朝不一样,大明几百年来的传统,皇室基本就是“游手好闲、嘛事不干”的,玩蛐蛐炼丹做木匠,是很超然的。而具体管理国家、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则是下边那一帮国家机器,就是内阁和官府,是那些大臣和各级官吏们。其实这也是中国百姓心中一个传统认识:皇上肯定是爱民的,主要都是下面的贪官污吏不好。一般历代的农民杀官造反,也都是“只反贪官,不反皇上”。就是有见识的军阀贵族造反,打的旗号也多是“诛奸臣、清君侧”。因为他们知道这样才能团结那些愚忠的老百姓。

大明变法推行宪政、结束中国几千年的愚民政策之后,大明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知愚昧了,政治素养也空前提高。随着大明民智的不断开化,大明百姓已经有了西方老百姓类似的认识:zf不过是全体纳税人花钱请来的一班管家而已。不但要防着管家偷主人的钱,而且管家干得不好,不让主人满意的话,那是主人是随时可以劈头骂他一顿的。当然,现在还没有普选,老百姓手里只有“司法独立”和“新闻监督”两张牌。要是再加上“普选”这张牌,那这个“管家”就不仅是可以随时骂一顿,而是可以随时炒鱿鱼了。

但是相反,尊重皇室的理念仍然保留了下来。这倒不是因为愚忠,主要还是那个原因:立宪后,皇室基本不再过问国家的管理,没有什么惹老百姓生气的机会。而“具体施政”这个得罪人的活儿,都是内阁zf扛了。再加上大明皇室把西方国家的王室做派学了个十足十,不管具体的事,但永远以和蔼、亲民的形象出现,已经深得国民的真心爱戴,并且成了大明的国家象征、还有老百姓的感情寄托了。

用朱佑榕父皇德永皇帝是曹雪芹的粉丝,用他的话说,就是:

“王熙凤操持着整个贾府,反惹得人人讨厌。贾母什么事都不管,反而得到上下爱戴。就让内阁来当王熙凤,我们当贾母。”

因此,现在这些大明的新公民们倒学得很快,知道皇宫是围不得的,围了的话其多数民众就不跟你站一边了。而首辅官邸就可以随便围。当然,还有一个规矩他们也懂得,那就是围归围,得留出门口一条道来,不能阻碍官邸正常进出。要不然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就给你围瘫痪了。

……

现在大明帝国的“管家头”:沈荣轩,现在碰到了南洋屠华事件以来,最棘手的事件。上此事情虽大,但相对好决策,打就是。但现在却是真正的两难了。很显然,广武皇帝是毫不在乎自己的15万俘虏的。但是他知道南明这边却很在乎他们的几千俘虏。而且广武皇帝就是明知道一大半清军俘虏已经成了大明公民,才玩的这一手。要不的话,他早就正常的换了。

“现在我们在设法的给北清施加压力,”沈荣轩背靠在桌子上,咬着钢笔,望着对面三个大臣说道,“一则通过国联,二则通过曰本,三则通过红十字会和国际舆论。不过大家也能想象得出,第一个和第三个,对北清来说应该是作用不大的。他们一贯在国联上耍流氓耍惯了的,也知道自己早就没什么国际形象了,可以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关键在曰本这条线。贺公,你怎么看?”

外交大臣、内政大臣、北方事务大臣都坐在沈荣轩对面的沙发里。外交大臣贺子光皱着眉说道:

“阁老也知道,曰本和我们的关系一贯也不怎么好,一向都是站在北清那一边的。……这也和我们也是海军强国、还有一贯在朝鲜和琉球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有关。我觉得这件事曰本不可能完全拒绝……曰本毕竟和北清不一样,它是以现代文明国家自居的,也一贯是坚持‘脱亚入欧’的,那至少要以西方的文明标准要求自己。在这件事上,曰本最低也要做一番姿态……如果陛下以个人名义向天皇致电、请求出面斡旋的话,那么天皇按照礼节,也可能会向广武皇帝发出呼吁。不过……”

“不过,”北方事务大臣接过去说道,“这仅仅是‘可能’。曰本完全可能以‘这是大清内政事务,我们不便干涉’为理由,把我们敷衍过去的。过去好回,曰本都这么和我们作梗来着。”

说到这里,几个人都点头同意。两年前朱佑榕刚继位的时候,就曾经向天皇致信,请求天皇向北清皇帝呼吁,人道的对待抓获的南逃者,至少不要处死他们。但是曰本当时就以“这是大清的内政事务,我们不便干涉”为由,让朱佑榕碰了一鼻子灰。

内政大臣说道:

“即使曰本做姿态,肯定也仅限于做姿态,不会真的向北清施加压力的。”

外交大臣沉吟道:

“也不一定,现在和以前不同了,马六甲海峡在我们手里,那是曰本的输血管。还有,南洋的石油也大部分在我们手里了。如果这次我们能实实在在的给曰本一些好处的话,曰本也许会做个人情。比如,允许曰本公司参与南洋石油的开采经营,或者放宽对日出口纯钨条的配额……”

北方事务大臣马上摇头道:

“不行,肯定不行。这两条都是饮鸩止渴。南洋是我们的自家后院,不能让曰本把爪子伸进来。英法美也不会放心的。我们是温和的民主国家,而曰本是个斯巴达式的、举国军事化的危险国家。人家能容忍我们进南洋,绝对不会容忍曰本进南洋。还有,纯钨条也是最关键的战略物资,现在我们限额出口,曰本还要转卖给北清不少,如果我们在放宽限额,那么我们就要亲手把清军武装到牙齿了。”

沈荣轩沉吟一会儿,问道:

“你们觉得,统帅部的战争计划,可能会定在什么时候发动北伐?”

三个大臣相互看看,忽然都想到了沈荣轩说到了点子上。现在统帅部还在商定,还没有结果。不过如果战争在一年内发动的话,那么现在倒不妨考虑进行一些“短视”的交易。纯钨非常昂贵,每公斤价格和黄金相当。就算一下子让北清得到一大批纯钨的话,它也不会一下子就全用上。肯定是要储存着慢慢用的,要一点一滴地用在刀刃上。那么在一年半载中,这些纯钨能转化为战斗力的就非常有限了。

沈荣轩对外交大臣说道:

“不管怎么样,曰本这条线我们都要试一试。这是唯一在北清说话有分量的国家。我去和统帅部沟通一下,提前了解一下北伐的具体时限。贺公,要靠你先和曰本方面沟通了。如果统帅部决定今年就北伐的话,那我们就算直接跟北清秘密谈判,开支票、许条件,也不是不可以。”

外交大臣贺子光点头道:

“请阁老放心。”

这时候,沈荣轩的首席秘书敲门进来,小声说道:

“大人,外面集会的,他们带的水已经基本喝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