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鹤翔看着向小强片刻,然后一摊手,无奈地说道:

“大人,你也知道统帅部的意思。我们沿江的城市就那么几个,而且市区距离江边都有一定的距离。清军忌惮我长江防线上的火炮,不敢把炮群紧靠江边,都后退一定距离……这样算下来,每个清军炮群距离我沿江城市市区的距离,大都超过了15000米,真正轰击起来,比较受损的也只能是西部和北部的边缘市区。本来嘛,清军炮群的目标就不是我们的市区,而是我们的长江防线。”

向小强又开始烦躁地踱着步子,挥着手:

“唉,这我也知道……现在统帅部里的主流态度,就是在H时,用长江防线上的火炮轰击压制、再配合俯冲轰炸机摧毁那些炮群……我承认俯冲轰炸机是对付火炮阵地的最好武器,但问题是H时是在凌晨,3点到5点期间,那时候还黑得要命,俯冲轰炸机去了也是摆设。至于长江防线上的火炮,以防线上的炮座密度,封锁江面还行,要想对对方十几公里外的优势炮群形成有效压制……也就是YY罢了。清军对岸的炮群即使在平时,火炮密度也是我们防线上的几倍。”

向小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盯着王鹤翔说道:

“这种情况下,摧毁清军炮群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水平轰炸编队机飞到目标上空,用加大威力的‘冰雹炸弹’地毯式轰炸。想用俯冲轰炸机,那就要肉眼瞄准,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是绝对瞄不准的。……何况,这也不光是为了沿线城市的百姓生命。清军炮群不搞掉,我们的渡江作战损失也将会很大。”

王鹤翔说道:

“大人,我们的大轰炸机不像俯冲轰炸机那么多,除去中段西段防线防卫之用、还有其他战略方向防卫之用,能参加D日进攻的更是有限。张照先元帅明显是想把所有的大轰炸机都投入到轰炸清军机场上去。他想在一开始就基本消灭北清空军。他可能不愿意在对付炮群这种目标上,占用过多的大轰炸机。”

向小强明白,张照先现在也不知是受了自己的影响过多,还是受了浦口战役和要塞演习的影响过多,好像也有点迷信俯冲轰炸机了。主张用俯冲轰炸机对付清军炮群,就是一个反映。

向小强站起来又坐下,烦躁不安。他知道这也不是张照先水平不行,也不是张照先老头太固执,而是这个时代军事将领的普遍局限性。

一种新武器、新战法刚提出的时候,这些本时代主流的将领们,总是一边倒地否定、怀疑、不屑一顾。而这种新武器、新战法在初次战斗中大放异彩、赢得举世惊艳之后,本时代主流将领们又会一边倒地赞扬、迷信它,把它拔高到脱离实际的高度,甚至认为它无所不能。

向小强知道,这要等到新武器和新战法经过多次实战,既赢得了美誉又暴露了不足之后,人们才能学会客观地看待它。向小强作为几十年后穿越来的人,早已经跳出庐山,对这些“新武器和新战法”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而张照先这样的大明将领,此刻还是身在庐山中,正处于管中窥豹的阶段。

他问王鹤翔道:

“鹤公,如果现在着手改装80MM口径的‘冰雹炸弹’,做好10000枚要多长时间?”

王鹤翔说道:

“10000枚肯定不够。推广使用的话,北伐头一个月至少需要1枚。这时间就有些紧张了。不过80MM的加工速度应该和0MM的没什么区别。毕竟迫击炮弹都是现成的,需要的只是改装一下。现在这批0MM的加工改装用了一个月左右,如果再做一批80MM的,现在就做的话,开战前应该能做出来。……但是,有点紧张。”

向小强点点头,抓起帽子拔腿就往外走,一边说着:

“鹤公和我一起去,我们这就去统帅部。我就不信搞不定那帮老顽固。”

……

紫金山要塞中央大厅里,依旧是开战前的繁忙景象。在一个角落的会议桌旁,正在进行常规会议,张照先正听取几个将领的作战计划报告。

右路集团军群司令冯岭才上将,正在用指使棒划着桌上的沙盘,说着:

“……在主要突击方向,每23公里正面有一个师,另外,对于实施辅助攻击的师,规定的进攻正面是810公里。……所以说,即使主要的攻击正面只有25公里,也要要有8个师去完成任务。为了在2025公里正面实施辅助攻击行动,还需要23个师,也就是说,需要在这一段,将1011个师投入交战……剩下的45个师应该得到以下指示:向哪些地区移动、进行怎样的部署。

“各突击军要留下他们的第三和第四个师。执行辅助突击任务的军,要派出他们的第三个师前往主要突击地区……在主要突击方向,每一个第一梯队师都要配属一个补加炮兵团,而在辅助方向行动的师,则只要带他们自己的炮兵参战……”

他说着说着,声音慢慢的停下了,抬头看着对面。

其他人也都跟着他望向对面。

向小强正大步往这边走过来。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86集 俯冲轰炸的悲剧

紫金山要塞中央指挥厅角落里的常规会议暂时停顿,一圈将领都望着走过来的向小强,还有他身后的王鹤翔。

但向小强并没有直闯会议,而是在几米远的地方和张照先的副官说了几句话。张照先的副官点点头,走到张照先身边,和他耳语了几句。张照先沉吟了片刻,又对副官说了几句。

副官回到向小强身边,对他小声说道:

“总参谋长请您先到休息室里稍等一会儿,会议结束了他就和您谈这个问题。”

向小强道了谢,带着王鹤翔去了休息室。

张照先看着向小强的背影,示意冯岭才司令可以继续讲了。

然后,他偏过头,对唐云生耳语了几句,告诉他向小强的意思。唐云生也点点头,心中有数了。

张照先对向小强刚才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虽然是个普通的常规汇报会议,但向小强毕竟没在参加名单之列。向小强刚才直冲过来的时候,他和一圈将领一样,都以为向小强要自行闯进会场呢。虽然向小强深得圣眷,也深得总参谋长信任,但果真这样就未免显得太恃宠而骄了点。

如今看来,这年轻人还是懂事的。

……

半个钟头后,会议开完,众将领起身各自离去。张照先示意李国梁留下。他和唐云生带着李国梁进了一间小会议室,然后让副官把向小强和王鹤翔叫来。

“这么说,”张照先坐在椅子里,开门见山地说,“挺之,你的意思还是主张加工一批大口径‘冰雹’?”

说着,他瞥了一眼向小强身边的王鹤翔。向小强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眼神,跟着看了一眼王鹤翔。他发现王鹤翔被张照先这一眼瞥得有些不安。

向小强明白了,原先王鹤翔参与设计冰雹炸弹的时候,就主张扩大口径,用80MM的来加工,这样除了可以轰炸地面敌机之外,在轰炸敌军火炮阵地这样大片硬目标的时候,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后来还是60MM派占了上风。现在张照先大概认为,王鹤翔这老头回去后不死心,又撺掇着向小强来继续要求,想借助向小强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的计划。

向小强嘻嘻一笑,马上说道:

“明公,今天是我把王司令拉来的。我一直就觉得应该把冰雹炸弹威力弄大一点,又担心自己不是搞技术的,跟明公、唐公谈起来的时候说不明白,就把王司令拉来当活字典,呵呵……”

张照先和唐云生相视呵呵一笑,都没有讲话。向小强心说坏了,越描越黑,俩老头越发不信了。

“怎么,”唐云生笑道,“还是嫌60毫米的不过瘾?想要更大的?”

向小强也笑道:

“要说过瘾,那肯定还是60毫米的过瘾……咱们搞这种冰雹炸弹,不就是图的它这种冰雹般的效果吗。那自然是口径越小装弹越多、撒的越广、越匀了。不过,这不是过不过瘾的问题……唐公,还是那句话,60毫米的炸毁一架飞机刚刚好,炸火炮、炸坦克就不行了。而清军在江北布置的几个大型炮群,每一个都对准了我们的沿江城市,如果不能在开战第一时间炸掉它们,那我们的城市,还得遭受年初南京那种惨剧。而对付这种炮群,最好的就是……”

唐云生打断他,直接说道:

“挺之,你也知道,在年初战争、还有南洋战争中都证实了的,俯冲轰炸机对付地面火炮目标效果非常好,不是水平轰炸机能比的。尤其是地面配置了大量高射炮的情况下。”

向小强想张嘴反驳,欲言又止,舔舔嘴唇,垂下目光,想让措辞不那么激烈一些。

但张照先马上就看了出来,说道:

“挺之,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年轻人不要老学着拐弯抹角的。”

向小强求之不得,便直接说道:

“唐公,明公,我军进攻的H时,是凌晨5点钟之前吧。”

“不错。”

“那在H时到来的那一刻,轰炸机得已经飞临炮群上空、准备攻击了吧。”

“对。”

向小强笑道:

“但是十月份的凌晨五点还是漆黑一团,地面上什么也看不到。”

唐云生转向李国梁,说道:

“李司令,这个问题你们应该考虑过了吧。”

向小强也望着李国梁。李国梁身为陆航司令,虽然是陆军总参谋长的下属,但毕竟也是他向小强的人。向小强心想,这回李国梁该帮着自己说话了。

李国梁明显很为难,看看唐云生,又看看向小强,勉强笑道:

“向大人……这个……应该不成问题的。我们会在攻击之前先投照明弹的。”

向小强哑然了。没想到李国梁这回倒没站在自己一边。当然,也不至于是“背叛”自己,但至少说明,李国梁也是认为用俯冲轰炸机摧毁炮群是可行的。

和自己相比,李国梁自然是航空兵专家。看到李国梁这样说,向小强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是否有误。

但是稍微用后世的常识和经验想了一下,就再次得出结论:黑暗中想精确轰炸,根本就是做梦,即使借助照明弹也不行。二战中的无数战例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不列颠空战中的英德互相轰炸、还是后来的对德大轰炸。对德大轰炸,是英美轮流上,美国空军白天上,英国空军夜间上。事实证明白天轰炸效果好、炸得准,但轰炸机损失大。夜间轰炸损失小,但轰炸效果太差,只能限于大面积的非精确轰炸,比如针对德国城市和平民的轰炸,只能起到制造恐怖气氛、打击敌国国民意志的作用。想真正有效的炸点东西,比如工厂、铁路枢纽、桥梁、港口等设施,还得在白天。

而且,这说的还是大面积的、不要求很精确的战略轰炸。如果是追求精确的战术俯冲轰炸,在一团漆黑的情况下、想仅仅依靠照明弹提供光源,门儿都没有。

……

向小强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李司令,怎么说呢……可能俯冲轰炸机也是新生事物吧,没参加过几次战斗,大家可能也不太了解……俯冲轰炸对肉眼瞄准的要求非常高,没有足够的能见度是绝对不行的。照明弹那点光线,肯定是不行的。我知道,我军通用的那种最大的航空照明弹,空中持续照明时间只有2530秒左右,照亮的最大直径也不过只有800米。其中比较亮的范围,也只有直径500米。而且这仅仅是说在距离地面400米的高度时,才能达到的最大照明范围。这种照明弹,光靠俯冲轰炸机投掷照明弹,能投多少?”

李国梁说道:

“向大人,是这样的,拿浦口炮群来说,清军在浦口的老山山脉后面常驻一个战略炮兵军,由三个重型榴弹炮师、还有一个高炮师组成,共有105mm榴弹炮180门、155mm榴弹炮135门、210mm榴弹炮60门。此外,还有各种口径高射炮54门。当然,这是按照清军账面上的编制算出来的,实际肯定存在着很大的缺额。我们将出动一个加强俯冲轰炸机大队,也就是45架俯冲轰炸机对付这个炮群……”

“什么,”向小强很夸张地叫道,“才45架俯冲轰炸机?这也太少了吧?这样一次能扔的炸弹颗数,还不如清军火炮的门数多呢!即使每一枚炸弹都精确命中,那也才能摧毁一半不到的火炮!”

李国梁有些尴尬,看了看唐云生,又说道:

“向大人……不少了,我们沿江的城市一共有8个,我们要在H时同时摧毁8个这样的炮群……就算平均每个俯冲轰炸机大队按40架算的话,光这一项任务,就要在H时占用我们380架俯冲轰炸机……现在我们大明虽说已经有了3200架作战飞机,但只有一半是轰炸机。而在这一半里面,又只有三分之二是俯冲轰炸机……

“也就是说,整个大明,现在只有约1100架俯冲轰炸机。而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守卫其他战略方向,还要占用300架左右……这样算下来,能在D日投入战斗的俯冲轰炸机,一共只有800架左右。能拨出380架专干这个,已经很不错了。”

向小强笑道:

“那为什么还用俯冲轰炸机?”

刚说完他就后悔了。他明白自己说了傻话。

果然,李国梁和两个老头脸上都显出怪异的表情。

李国梁干咳了一声,说道:

“向大人……您应该知道,水平轰炸机数量更少,担负的任务更多。我们全大明只有五百三十多架水平轰炸机,共15个大队。能投入D日战斗的,不到400架水平轰炸机,只能编成11个大队。而这11个轰炸机大队,要对付北清境内11个最重要的机场。能否在一开战就把北清空军基本歼灭,就看这11个大队的了。如果用水平轰炸机攻击炮群,那么每个炮群投入两个中队、也就是24架,不算多吧?这样算下来,8个炮群就要占用192架水平轰炸机,将近D日总投入量的一半……向大人,您看这个……”

向小强怔了一下,一时半会儿没词儿了。

李国梁又说道:

“向大人,在年初战争和南洋战争中,我们最小的航空炸弹还是100公斤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种70公斤的。这样每架俯冲轰炸机可以装载6枚,一个大队一次就能投下216240枚炸弹。当然,虽然也没有每个炮群的火炮数量多,也不能保证每枚都命中,但我可以保证,这二百多枚炸弹投到清军炮兵阵地上之后,至少能摧毁清军火炮的30%40%,并且彻底击垮清军炮兵的战斗意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