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能是哭了。

看到陛下被气走了,可能还被气哭了,大家都面面相觑。陛下在御前会议上发脾气,这可太罕见了。

几个人相互看看,又都慢慢地坐下,一时间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向小强最了解朱佑榕,他明白,这妮子又犯倔了。

他知道朱佑榕虽然有些理想化,但看国际问题还是有些水平的,头脑还不至于这么简单。主要是朱佑榕在这个问题上太较真了,尤其是上次在江边观测堡里看到的,对这个善良少女刺激太深了,使她更坚定了“解放北地人民”高于一切的观念。现在在看到几位大臣当着她的面,“恬不知耻”地把她最在乎的北地人民的当作一张牌来打,像玩牌一样玩弄他们的前途,这个善良女孩的底线被突破了。

沈荣轩环视了一圈众人,感叹道:

“诸位,我们能有这样一位陛下,真的是大明的幸运。这是一位真正把国民的幸福放在心里的陛下。”

向小强马上也点头赞同道:

“是啊,是啊。这样的陛下可不好找。”

陆军大臣李高亭看了向小强一眼,说道:

“向大人,可我们不能把一个国家的国运、和上亿国民的幸福,全指望在一个君主的贤德上。”

向小强看了他一眼,笑呵呵地没说话,端起咖啡喝着。沈荣轩也没说话,也是微笑着,端起咖啡喝着。

张照先慢条斯理地说道:

“李大人,你的意思是,有一天陛下不再那么贤德了该怎么办,是不是这个意思?”

李高挺淡淡地说道:

“本大臣可没这么说。本大臣的意思是,如果陛下千秋万岁之后……或者万一有一天,陛下不能够自己决定的时候……那该怎么办。”

向小强心中一凛,马上明白李高亭在暗指自己。什么“陛下千秋万岁之后”,那就是说说而已,朱佑榕现在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身体辈儿棒,离“千秋万岁”还早着呢。这家伙想说的就是,万一哪一天他向小强不管是明媒正娶还是做秘密情人,反正把陛下给“以色惑之”了,把朱佑榕整个的给迷惑得四六不分了,那时候手里又有兵权,又把女皇给控制住了,那整个大明岂不是他向小强的了么。

向小强也知道,这个顾虑早大臣中早就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但现在正打着仗呢,文武两边也都消停好久了,正在一致对外期,这时候李高亭怎么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是他自己说的还是沈荣轩授意的?要是沈荣轩授意的,那挑在这个时候可不是很聪明。

这时候的大明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面临外敌的时候,一般不内讧。这也是这二百多年来,始终处于满清严重威胁之下,被迫“进化”出来的。也就是说,被“逼”出来的。要不然,南明早就像南宋一样灰飞烟灭了。中国人喜欢内讧,可以说也是长期大一统状态的“副作用”。西方人不大内讧,或者说没中国人那么喜欢内讧,就是因为欧洲长期处于多国状态,多国状态的危险主要来自外部。喜欢内讧的族群和国家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而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大一统缺少外部敌人,危险主要来自内部。这样必须会玩权谋,不会玩权谋的很快被淘汰了。所谓的“喜欢内讧”,也就是指喜欢玩权谋。跟外敌斗争不叫“权谋”,最多叫“谋略”,或者“策略”。只有跟自己人斗争才叫权谋,多了一个“权”字。凡事皆有利弊,大一统状态也不例外。它的好处就是让国民更多的生活在安定、繁荣、富足之中,更多的财富和精力用于非战争目的,这样可以积累出伟大的古典文明。而形成伟大的古典文明,长期的大一统是必要条件。但坏处就是时间长了,人就会变得奴性、犬儒、怯懦、缺乏血性,还喜欢内讧。这个没有办法,也无所谓谁好谁坏,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不同结果而已。

但是向小强来大明这么久,感到这将近三百年的对峙状态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在他来看,现在大明社会中,“内讧”传统没有后世那么强。这也是两百多年竞争的结果。南明挺过来了,没有变成南宋。既然能活下来,它的人民必定是进化出了一些优秀的东西,淘汰了一些有害的东西。

现在陆军大臣突然发难——是的,在向小强看来,这是在发难了——他这时候发难,如果是沈荣轩教唆的,那时间选得可真不好,在文武两朝中能得到的支持也不会多。

果然,听到李高亭这最后一句话,沈荣轩显得有些恼火,看了李高亭一眼,皱眉道:

“李大人,你的话过分了。陛下还年轻,何谈‘千秋万岁’?什么‘不能自己做决定’?李大人你又想什么了?陛下的私事自有陛下自己决定,我们做臣子的不是小报记者,如此议论成何体统?”

李高亭大概是没想到沈荣轩这么不留面子,脸色很难看,铁板着脸,点点头道:

“阁老说的是,下官也是心忧社稷,讲话唐突了些。”

沈荣轩点点头,又望了一圈众人,说道:

“那就这样,陛下既然尊重我们的决定,那我们就决定了。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加入相关条款。诸位大人有意见没有?……诸位将军有意见没有?……没有?好,那就这么定了。”

他站起来,然后众人也都站起来了。众人相互呵呵一笑,跟着沈荣轩先后走出了早餐厅。

……

第七卷 统一战争 第67集 华盛顿的宣判

3日上午的谈判,明清开始正式交换停战条件。{)

清方首先提出自己的要求,那就是明军退出整个山西。永贵反复强调,清方对明方的要求就这么一条,唯一的一条,别的没有了。但愿意拿出来交换的却很多。

永贵开价了。他提出,大清正式承认明军已占领的地方(除山西)归属大明。关于陕西,虽然明军并未实际占领陕北,但是大清也愿意承认整个黄土高原区归属大明。

具体边界,永贵在地图上划了出来,大概是北以毛乌素沙漠为天然分界,东以黄河为天然分界,西以六盘山为天然分界。这样的话,南明基本占有黄河“几”字形的里面部分,也就是黄土高原,北清依旧占有“几”字形的外面部分,就是河套平原。当然,还有“几”字里面的一小部分。

黄河“几”字里面的部分,西北部是毛乌素沙漠,东南部是黄土高原。但是在毛乌素沙漠和黄河“几”字右边的一竖之间,还有约180公里长、2030公里宽的走廊,不是沙漠。沙漠很安全,谁也不会穿过那么一大片沙漠行军,但是这条走廊就危险了。永贵提出,为了保证北方边界的友好相处,双方在这条走廊上建立140公里的军事缓冲区,清军驻军最南端不得超过鄂尔多斯,明军驻军最北端不得超过榆林。

“呵呵,看看,陕西的大油田都划给贵方了,”永贵笑呵呵地,指着地图上几个地方,“延安这里的一大片产油区,还有北边的、西边的好大一片……中国的两大油田,一个在陕西,一个在四川。原来贵我两方一边一个的,现在两个全归贵方了。这可够显示诚意的了吧。贵方要再说我们没诚意,那可说不过去了。”

明方的几个人都相视而笑,都明白所谓的陕西“大油田”是什么玩意儿。他说得倒不错,陕西和四川两大油田,倒真是中国的两个传统产油区,从几百年前就有石油出产记载。到了近代,也是最早就开采的。到现在都开采了快半个世纪了。但说是“大油田”,那是放在现在的“贫油国”中国国内来说的。在全世界来说,根本排不上号。和国际上正儿八经的大油田来说,陕西油田产量小、探明储量小、品质差、开采历史悠久,好多油井都已经枯竭了。

无论北清还是南明,都不指望靠国内的自产石油过日子。对于明清这种耗油大国来说,国内的所谓“大油田”,就属于年夜饭上的拉皮拌黄瓜——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何况南明现在拿到了东印度的主要产油区,那可是世界上前几名的大产油区,属于“猪肘子”。而眼下永贵腆着脸笑嘻嘻地奉上的“大油田”,那就是“蚂蚱腿”了。明方根本看不上,打陕西的时候,根本没把这块油田算作一个考虑因素。

向小强笑呵呵地道:

“呵呵呵,永大人费心了,有劳了……不过要说诚意,咱就不能整点干货么?西边这块你们给不给我们,都已经是我们的了,东边怎么办?山东怎么办?河南东部怎么办?苏北怎么办?皖北怎么办?”

要说油田,山东的胜利油田才是真的。那才算正儿八经的大油田。就在东营那一块。要是真能把黄河以南的大半个山东从谈判桌上拿到手,那才算看到诚意了。

听到问到东部,永贵胸有成竹,又拿出了一套方案。他提出,大清把整个苏北、以及安徽北边剩余的部分都割让给南明,最北就到徐州。也就是以徐州为中心,南边以及东边的铜山县、萧县、邳县、新沂县、东海县、海州县(连云港)、宿迁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淮北县、宿县、宿迁县、睢宁县……等等这一大块,约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全部属于南明。

说起来挺长的一串县名,但是划在地图上,也就是苏北的那一小块。这个和明方的期望差距太远。

向小强没跟他多罗嗦,直接报出了明方的要求:

——明军不撤出山西,并且清方要割让黄河以南的山东给大明。作为回报,明方愿意签署停战协议,结束战争,放北清一马。

这一下子,又开始永贵瞠目结舌,大呼明方没诚意了。

于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过程开始了。

到了3日晚上谈判结束的时候,双方的意见还是很远,但毕竟往前稍微走近了一步。

清方的条件是:明军撤出山西,作为回报,清方再把商丘给南明。给了商丘,就等于是河南东部残存的一点也都给南明了。那就是说,南明已经完全据有整个江苏、整个安徽、整个河南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已经尽归南明了。

明方条件是:明军不撤出山西,但也不要整个山东,只要山东的半岛部分。也就是从胶南到昌邑以东的部分,大约四分之一个山东,把青岛、威海、烟台等港口城市全包括进去了。但是,山东的西半边内陆地区、四分之三个山东都还留给北清。同时,北清必须把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也就是旅大半岛给南明。这样算下来,北清一个军港也没有了。旅顺、威海、烟台三大北方军港,也全归南明了。

这就是3日当天谈判结束时,明清双方各自的条件。

4日、5日两天,谈判继续稳中有进。明清双方的分歧核心,就是山西问题。清方一定要明方撤出山西,明方却不同意撤出山西。这是唯一一个双方都不肯让步的问题。至于东边的领土问题,反倒没这么僵,双方都至少有一个妥协、松动的过程。

到了6日,清方已经提出了:山东不能给。山东是北上进攻的门户,这是大清的根本,山东要是给了,那明军从山东渡河北上,到北京可比从河南渡河北上近得多了。那就太危险了,这是关系大清核心利益的。

但实际上,永贵心中牢记着皇上的授意——在最后关头、最最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把整个山东当作一个大诱饵,抛给南明的。什么时候是“最后关头”?那就是南明发现大清在借谈判拖延时间、丧失谈判耐心、准备重新开战的时候。这个时候抛出整个山东,应该能再稳住南明一阵子,再在谈判桌上扯一阵子皮。

明方向小强对永贵说,我们又没要你整个山东,我们只要东边的山东半岛。

永贵又说,山东半岛也不能给。山东半岛是京津防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的海上门户。而且给了你们,我们大清海军就没有军港了。你们南明海军随意进出渤海,就如入无人之境了。

向小强笑道,你操这个心干什么,反正本来我们出入渤海,也是如入无人之境的。

永贵说,山东虽然不能给你们,但是我们可以在辽东上做补偿。你们不是想要旅大半岛吗?好,我们给。而且,我们不光给你们旅大半岛,我们还可以把从瓦房店往南的三分之一个辽东半岛给你们。这样一来,面积是旅大半岛的三倍多,而且你们长山列岛也更安全了。因为海峡对岸的陆地也是你们的了。

这个条件一经抛出,明方都比较意外,没想到北清居然愿意在辽东半岛上做文章。

本来明方打算,如果清方再没有重大让步,就在6日当天抛出“媒体开放”、“迁徙自由”这两张牌呢。但是现在听到清方突然抛出一大块辽东土地,明方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心里没底,便把那两张牌攥在了手里,暂时没往外扔。

……

当天晚上,向小强宋如海、十四格格他们商量了一下,初步的意见趋向于两条:清方之所以愿意把辽东的土地割让给明方,第一是辽东半岛南端虽然离北京的海空距离很近,但是陆地距离却很远,需要绕过整个渤海,绕过长长的辽东湾,然后从辽西走廊、山海关才能进入京津地区。另外这长长的沿途上,群山叠嶂,易守难攻,还相当不利于明军的摩托化行军。明军以辽东半岛南端为跳板、偷袭北京的可能性很小。它不像山东半岛,既是海空距离很近,又是陆地距离很近,过于危险了。

第二个原因,恐怕就是北清埋下的一个外交陷阱,故意让大明的手正式伸到东北去,从而大大刺激日本和俄国,让日本和俄国感到莫大威胁,从而别无选择,不得不铁了心的支持北清、遏制南明。

尤其是日本。辽东半岛南端,距离朝鲜边境就近在咫尺了。日本不会容忍同是海军强国的南明,势力扩展到自己家门口的。

第二个原因提出来,几个人都被自己吓了一跳。

向小强沉思了一会儿,问十四格格道:

“公主殿下,北清不是一直都把关外‘龙兴之地’看得比较重么?都不让正式开发的,现在就割出去那么一块……”

几个人也都同时望着十四格格,明显也有同样的疑问。

十四格格微微一笑,摇摇头,轻声说道:

“早就没人在乎了。说是不让开发,但整个关外,非法的铁矿、煤矿、金矿多如牛毛,把当地官府喂饱就能开矿。赚钱后再跟官府分肥就可以了。背景够的话,连钱也不用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