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6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之前的拉锯战中,双方也都喜欢在更靠近自己的地方展开决战。这样战场距离自己的补给基地就更近,而对方却更远。因为双方都知道,大家都是强弩之末,决定输赢的关键已经是补给线了。谁的补给线短几百公里,谁就能大胜,歼灭对方的力量,把对方追的屁滚尿流。

这次也不例外。在距离哈密仅仅200公里的大漠里,第一场坦克大决战开始了。明军两个前锋装甲师大约400辆坦克,迎战苏军大约600辆坦克。这是一场千辆级的坦克大战。双方在漫天黄沙中混战了足足半天,最后苏军500多辆坦克被消灭,而明军损失150辆。从双方被击毁的坦克数量上看,明军小胜。因为明军的坦克的火炮、装甲、动力、工艺水平等等都比苏军坦克优越不少,成本也高得多,一辆至少能顶苏军三辆。

但是此役,明军是进攻方,最后打的是追击战,而苏军是防守方,打的是退却战。苏军所有受伤的坦克,全部都留在了战场上,一辆也没能带走。哪怕仅仅是履带断了、发动机故障这种皮肉小病,也等于和被摧毁一样了。而明军是最后打扫战场的一方,受伤的坦克全都能得到修理,除非那种被彻底炸成废铁、毫无维修价值的,只能扔在那里。但是坏到这种程度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修理后仍可以用。

最后明军彻底无法修复的只有几十辆,而苏军仍然是实实在在失去了500多辆。所以这样算下来,明军竟然是大胜。

……

南路攻势攻克瓜州,也进入了大戈壁地区。水草丰美的绿洲走廊到此结束。接下来,无论是南路北路,对后勤补给的考验骤然严峻了。而在以往的拉锯战中,明军兵锋所能到的最远距离也就是哈密东边百来公里,从没有拿下过哈密。就是因为过不了补给线这一关。苏军对此也是胸有成竹的。

但是这一次,明军打下了瓜州,竟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停下来等待燃料、等待水、等待弹药、等待零件……什么都没等待,而是眼皮都不眨地直接开过去了。

根据苏军侦察机的报告,后边公路上,明军运输的军车“多的可怕”。整个师整个师的坦克都不是自己开,而是装在平板汽车上,在公路上排着队驰骋。水罐车的数量比之前增加了好几倍,而且还不像是专门的水罐车,而就是普通卡车,后面临时装上铁皮水罐……还有油罐车,之前明军运送燃料多用专门的油罐车,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普通卡车后面装着满满的大油桶。

反正苏军指挥部就一个感觉:明军把国内能用的军车都抽调到这里来了。他们内地的驻军,似乎不打算用军车了。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207集 大饥荒

从5月18日到5月20日,明军南路攻势向西收复了敦煌,向北一直推进了150公里,沿途就在公路两侧的荒漠中,建立了一系列密集的补给点。8大河一般的车辆日夜穿梭在公路上,简直就像繁忙的大都市。几千辆的坦克、半履带装甲车、火炮,都被安放在平板汽车上,跟着大队车流,以几十公里的时速向西北川流。进攻的明军不但弹药燃料充足、食品和水充足,甚至能做到每人每天两个水果。

巨大的运输能力不但满足了明军自身的需要,而且还运来了大批的多余粮食。明军沿途每解放一个居民区,都会给面黄肌瘦处于饥饿中的当地百姓分发粮食。

随着明军向西推进,发现这种饥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越来越普遍。过了瓜州,沿途的一些村子简直就是处在饥荒之中。一问,都是苏军派人来收粮食,而且全部收走,一粒也不留。不但收走了粮食,还派兵封锁住通往明军控制区的所有道路,不许人们自行逃命。

苏军还会派一些小组,骑着马下到村里,挨户搜查村民私藏的食物。一旦搜到了,立刻拉出来枪毙。看到村子里谁家的烟囱冒烟了,或者谁家有做饭的味道,立刻前去抓人。现在明军到达这些地方,村民们都已经饿的奄奄一息了。他们说,苏联人是怕他们反抗,存心要把他们都饿死。

明军越向西推进,看到的问题越严重,越感到自己来得及时。因为恐怕再过几天,他们看到的就不是村民,而是整村的尸体了。

同时,明军官兵们也越来越有着坏的预感——前方的情况,可能就像自己想象的一样。可能……已经出现大批人被饿死的情况了。

这些关于饥饿的报告,越来越多的聚集在兰州明军司令部的桌子上。明军高层最开始认为这只是战乱期间百姓难免的生活困难,后来渐渐意识到事情不对,特别是听说了苏军的一些人为手段后,很快清醒了:这又是一次类似于32年…33年发生在乌克兰的人为大饥荒。

那次大饥荒,国际上一般都认为是斯大林针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行动——以饥饿为武器。当时的背景,也和现在的苏联中亚新占领区一样,乌克兰局势严重不稳,反抗此起彼伏,莫斯科担心就要失去乌克兰了,因此斯大林批准了一项以饥饿为武器的、计划周密的种族灭绝行动——先把乌克兰全境封锁起来,不许任何乌克兰人离开乌克兰,任何企图逃过边境的人都被作为“阶级敌人”而处决。然后把几乎所有乌克兰农民宣布为富农,没收他们的所有生产工具和粮食,有计划地把他们饿死。

后来,为了防止乌克兰人吃尸体充饥,苏军专门组织了“抢尸队”,每天到村庄里挨家挨户的抢尸体。而且,基本每天都能抢到很多新尸体。甚至很多还垂死的人,也被当作尸体抢走。

在32年到33年里,保守估计,乌克兰约有几百万人被饿死。——而在这同时,大量的从乌克兰饥民手中抢来的粮食,被斯大林出口到了西方,换取外汇。一为了建设军队和重工业,二也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苏联并没有发生所谓的饥荒,否则怎么还有那么多粮食可供出口呢?

……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方东成悄悄把向小强请过来,一脸严肃地跟他说了,把自己的心中的忧虑告诉了他。

向小强听着听着,渐渐的也毛了。一股冷汗从后脊梁骨渐渐冒上来。

“那什么……”他喉咙干涩地问道,“乌克兰大饥荒……真的不是粮食歉收……或者自然灾害?”

方东成眯着眼,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他,似乎在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

“哦,哦……”向小强擦了一下额角的汗,掩饰道,“我在北清……不是,在英国的学校里,我们课本……不是,不是,那啥,有点乱……”

方东成严肃地说道:

“王爷,现在的情况非常严重,可以说万分危急,真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末将要向南京报告了,末将建议您也立刻向陛下奏报……很可能我们要调整战役计划,全力猛攻了。……乌克兰的事实证明,这种用饥饿来镇压反抗的手段非常有效。而且……”

方东成看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

“王爷,真要是把人都饿死了……别的不说,我们拿什么来组建中亚白卫军?难道靠我们明军自己一路打到莫斯科?”

向小强咬着嘴唇,慢慢点点头。突然,他觉得有些不对,说道:

“方大人,这里边不对啊。自古以来,饥荒都是最能激发反抗的,古代从来都是大饥荒的时候最容易把王朝推翻……甚至有的造反军为了扩充实力,还会掘开河道、故意制造灾荒……斯大林怎么能用饥荒来镇压反抗呢?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方东成摇摇头,苦笑道:

“我的王爷啊,这还不简单么,您说的那都是冷兵器时代,农民军和政府军的装备差别都不大的。政府军拿大刀片,农民军就算拿菜刀和粪叉子,只要士气充足、指挥得当,该打赢也照样打赢啊!所以古代的朝廷最怕饥荒,一听哪里有饥荒,立马调粮赈灾,就是怕激起民变,威胁江山社稷……现在呢?政府军机枪、大炮、飞机、坦克、装甲车的,老百姓手里有什么?无非还是菜刀和粪叉子而已。只要军队本身不出问题,老百姓就算全国饿死一半,掌权者也不会害怕啊。——别说飞机大炮了,就说机枪,世界大战的时候,凡尔登、索姆河、马恩河,两国几十万现代化军队对冲,都一天扫死好几万,照样冲不过去……一群手拿菜刀的饥民,就算他们再愤怒,又能怎么反抗?愤怒得过凡尔登战场的欧洲军队么?”

向小强听的愣愣的,不寒而栗,半晌才说了一个字:

“噢。”

他想起来了,其实这个道理,他自己以前也是听说过的。那是在统一战争前,在避暑山庄吃饭的时候,听广武说的。那时候,广武还是很得意洋洋说的。

向小强摸摸额头,低声说道:

“嗯,方大人,该如何决定,你决定好了……我这就去奏明陛下。”

……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208集 战争大动脉

朱佑榕沉浸在新婚幸福中的好心情,被无情地打破了。

她阴沉地坐在书房的沙发里,听着向小强的叙述,两眼怅然失神地望着窗外。脚下,躺着一本正在看的书。

半晌,朱佑榕才掩面说道:

“统……统帅部怎么说的……”

向小强坐在她旁边,轻声安慰她,掏出手绢来为她擦眼泪。朱佑榕啜泣着,接过手绢,擦拭了两下,低声道:

“谢谢。”

向小强轻轻拍着她,一边思考着说道:

“这件事的详情,方司令已经向统帅部报告了。我估计这会儿统帅部正在开紧急会议研究。至于最后的决定,多半也是军事上调整作战计划,加紧进攻的节奏。这是统帅部的事。政治上么,大力宣扬这件事,进一步孤立苏联,最好能在国联里发起制裁苏联的表决,能对苏联实施战争物资禁运。这对我们对苏战争有极大的好处。当然这就是内阁的事了。”

朱佑榕听了,点点头,好像从向小强的话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她叹了口气,脑袋靠在向小强肩膀上,一声也不吭,就让向小强这么拍着她,哄着她。

过了一会儿,朱佑榕又小声说道:

“挺之……”

“嗯?”

“我想……”朱佑榕边想边说,“我想让你带着我,我们俩再往西北走走,到那些饥荒的地方去实……”

向小强吓了一跳,心说再往西北?再往西北就到哪儿了?那就是酒泉、玉门、瓜州了。过了瓜州才开始闹饥荒,大明女皇万金之躯总不至于跑到瓜州西北边吧?那可连个落脚点都没有,而且都还打着仗呢。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此刻正是需要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那块地方呢。而现在这新婚小两口绝对是全世界的焦点之一,自然是走到哪里,哪里就聚集大批各国记者的。……但是朱佑榕身为女皇,这时候前往还属于“战场”的地方巡视,确实不太现实。说不好听的,那简直是去添乱的。还得专门抽调兵力保护她。

向小强马上对朱佑榕建议,她这个女皇就暂时不要去了,先在兰州呆着,由他这个亲王去巡视,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朱佑榕当然不愿意,她是一心想到灾区亲眼看看的。朱佑榕说道:

“挺之,你理解错了。我不要什么效果,我就是想亲眼看看那些灾民。”

向小强赶紧又劝说她,说瓜州以东没有饥荒,你去了也看不到什么,而瓜州以西虽然也占领了一部分,但等于还是战场,地雷都还埋得东一片西一片的,头顶空战叮叮当当,地上零星战斗稀里哗啦……你去了不是添乱吗?你身为一国女皇,不可能不抽调大批兵力专门保护你,那又会影响到军事行动,推迟沦陷区百姓被解放的时间。

这么一番劝说,朱佑榕才总算答应暂时呆在兰州了。她拜托向小强代替她前往视察、看望灾民,而且一定要和前线将军们一起努力指挥作战,尽快把战线向西推进,尽快清剿后方残余抵抗,好让她也能快点西进视察。

向小强自然是满口答应。实际上,他恨不得赶紧直捣迪化、收复两疆全境,好带着朱佑榕一起巡视天山南北呢。

……

和向小强料想的一样,统帅部马上电令兰州指挥部,进攻节奏加快,尽可能随着进攻多搜集一些前方苏占区的情况。同时大明的对苏情报机构也加紧运作,搜集更多的关于这次人为饥荒的证据。如果一旦证据充分,证明苏联正在实施一场类似于31年乌克兰的大饥荒,那统帅部就要在战略上修改军事计划了,就要大规模增兵、加强战争力度了。

但是南京的内阁和向小强预料的不一样,并没有立刻大肆宣传这件事,而是和以前一样,干干嘛干嘛,不声不响的。向小强也马上就明白了。关于苏联“人为制造大饥荒”,现在还停留在推测阶段,前方的军队还没看到一个被饿死的人,毫无证据。现在在国际上闹起来,大明很容易陷入被动。起码要等前方部队解放更多的苏占区、揭露出活生生的证据后,才好公开说事。

5月22日,就在明军南北两路攻势双双逼近哈密东南100公里区域、并展开了又一场千辆级坦克大战的时候,人民卫队司令、扶明亲王向小强的装甲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出了兰州,沿着公路向西北进发。车队的其中几辆军车乘坐了十几名战地记者,其中一半都是外国记者,来自于世界几大知名报纸。

公路上很拥挤,就像后世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一样。各种车辆排成长龙,以二十多公里的时速向前开进。由于这条北清时期修筑的公路宽度不大,而且质量很差,通行能力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地方是石子路,还有很多地方就是土路,只不过由于无数车辆压过,现在比较硬实罢了。好在这里天气干旱,一年也不了几次雨,土路倒不会被弄得很泥泞。

现在能优先行驶在公路上的,都是一些重型车辆,比如运载坦克的平板车,水罐车和油罐车,弹药车,运粮车,还有一些牵引着大口径重炮的卡车。这些车辆重量很大,离开公路就寸步难行。其他的比较轻量级的车辆,比如小型长官车、轻型轮式装甲车、运载士兵的普通军卡、救护车、炊事车之类的,就在公路两侧的盐碱沙地上行进。好在地面还算平整,轮式车辆行驶也不算困难。

向小强虽然是亲王,但他的车队也只能在公路下边行驶。公路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就架设着一门大口径高射炮,大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