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帝分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初时期的军人,普通一名军户,至少有50亩田地,全国不到百分之五的军户,成为了民户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到了明末军户的田地被世袭军官们吞并,失去了土地的军户,如同奴隶一般,被军官奴役。

因为,卫所兵丁失去了战力。明廷不得不以雇佣的方式,招募民户作战。而招募来的士兵,往往也并没有荣誉感和进取心,主要是为了糊口吃饭。在镇压农民起义还凑合,与满清这种强敌对阵,往往丢盔弃甲。

训练、纪律、实战、士气、荣誉感,这都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一旦失去了荣誉感,一只军队,便难以成为最jīng锐的雄师!

肖图白对于整个大明200万兵丁,庞大臃肿的体制,也无可奈何。只能重新建立一支,训练jīng良、充满荣誉感的军队。

——————————

北直隶大部分的领土,古时候将这个地区称之为燕赵之地。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本质上也是因为这里频繁遭遇各方势力的争夺、攻伐,处于弱者地位的燕赵,迫不得已奋起反击。

而自秦汉以来,燕赵之地筑起了长城,用以抵御北方草原的势力。万里长城依山而建,许多重要的关口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比如,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等等最外层的关口。还有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土门关等等兵家必争之关口。

燕京周围看似万夫莫开、雄关处处!

但是清初时的军事地理宗师顾祖禹却认为“燕都僻处一隅,关塞之防rì不暇给,卒旅奔命,挽输悬远,脱外滋肩背之忧,内启门庭之寇,左支右吾,仓皇四顾,下尺一之符,征兵于四方,死救未至而国先亡矣。”

因为běijīng地理缺陷,顾祖禹认为běijīng不适宜作为首都。这一结论,在后世获得绝大多数的军事地理专家的认可。

从满清十万大军突破了独石口之后。

肖图白已经知道,鞑子兵锋肆虐北直隶已经不可避免了。今rì的锦衣卫送来的情报来看,阿济格已经连续攻破了雕鹗、长安岭、延庆诸地,屠戮边境百姓被屠十余万,大明边军损失也超过一万五千多人。

而清兵,除了强攻独石口时损失了4000多名之外。而连续攻破六座县城,歼灭1。5万明军,但是清兵损失还不超过1500人。而这里面,损失的八成都是蒙古军队。清兵的核心力量八旗兵,损失微乎其微。

此时,气势如虎的满清大军,已经陈兵昌平县。

肖图白心中知道,由于明军做的准备工作比历史上要强一些,昌平县拥有2万大军,百姓几乎撤到了关内。

比之历史上,4000多守军,县城内3万多百姓的态势要强多了。

历史上,满清以2000被招降的明军,装作溃逃至昌平。后来,这些变节投降的叛徒们打开城门,让昌平沦陷。

而历史上,昌平被攻陷后,负责防御的天津总兵巢丕昌被俘,迅速的变节,成为大明剃发投降第一位总兵级武将。

自巢丕昌开了一个头之后,大明总兵一级的武将,投降变节开始频繁起来。。。。。。

“昌平有2万军人,不指望巢丕昌这个废柴打胜仗,起码要多消耗一些鞑子的兵力。以及为大明多拖延一些时间吧。。。。。。”肖图白暗自想到。

第九十九章与虎谋皮一)

烈rì炎炎。

自独石口陷落后,沿着独石口至昌平县,上万平方公里土地,陷入了兵荒马乱之中。

鞑子的兵锋和屠刀所至,四处皆成鬼蜮!

数以千计的村庄被废弃,仅仅遗留下大量的尸体和空荡荡的屋舍。不少已经丰收的田地,由于农民已经逃跑,任由庄稼烂在田地中。

沿途更看到,鞑子的骑兵押送,由绳子捆绑成一串的大明百姓。这些百姓,皆是被充做奴隶,押送到塞外,由鞑子各旗各部落的官吏接受,之后分配给满、蒙各旗作为奴隶。

而本质上,满清军事集团不过是一个巨型的土匪窝!

这种掠夺财富、人口,也是满清军事集团,保持士气的主要因素!

短短二十rì,大明连续丢了六座县城,清兵已围昌平。

昌平县不但的京师的一道重要门户,更重要的是大明天寿山皇陵,就坐落在昌平县。这座皇陵中埋葬了大明十二位皇帝。

除了太祖朱元璋和代宗朱祁钰葬在南京皇陵之外,大明的皇帝,可以说绝大多数都葬在天寿山了。

边疆被攻破六座州县事小,要是昌平被鞑子攻破,甚至天寿山十二座皇陵被挖,那可就是震动朝野了。。。。。。

兵部尚书张凤翼大惊,为了身家xìng命着想,令人传信给镇守昌平的大明官兵,道:“死守昌平县!昌平失,贺某、巢某提人头来见!”

贺世寿收到了信件后,找到了巢丕昌问道:“巢丕昌,本官问你,昌平县能守住吗?”

巢丕昌苦笑道:“鞑子十万大军皆是百战百胜的雄师,兵锋鼎盛、锐不可当!换做是两万关宁军,也未必能守住,何况我两万天津镇士卒?如无援军,恐怕难免会失守!”

贺世寿道:“张凤翼让我死守,怕是不能不派援军吧?”

巢丕昌道:“如是张尚书能做主,自然有可能派援军。但是,要是高监军做主,那就悬了。。。。。”

高起潜虽有知兵之名,其实却是胆小如鼠,毫无大局观。他的战略就是,集中jīng锐的兵力,龟缩在安全地区,坐视鞑子肆掠各州县,坚决不派援军。之后坐等各地勤王兵马赶来,鞑子自然而然退兵。

等到鞑子退兵后,高起潜再仗势欺人,抢夺友军战功便是。友军们迫于高起潜的yín威,只能任由他欺凌。

所以,高起潜历年领军作战,虽然无能透顶,却是窃取了一堆的战功,从而获得了“知兵”的评价。

当年,巢丕昌奉命去山东平孔有德叛乱,也是在高起潜手下听令行事。对于高起潜的手段,了解的非常的透彻。当初,巢丕昌也是为高起潜鞍前马后,尽力效忠。

不过,巢丕昌毕竟是走东林党的路线,不可能成为高起潜的嫡系。

当巢丕昌将军中的各种内情,讲解给贺世寿听闻。

贺世寿闻言后面sè惨淡,恨恨道:“死守?这是将本官往死里逼啊。。。。。。”

巢丕昌笑道:“大人,我观鞑子,一面与居庸关的大同镇作战,一面与我天津镇作战。居庸关的战略意义,远远超过昌平。攻破我昌平,不过是锦上添花。如果,我们与鞑子达成默契,任由他们攻居庸关,我们不援。换取鞑子不攻昌平,大人您觉得。。。。。。”

贺世寿感觉脸上青筋直跳,半晌后,颓然道:“私通鞑子,可是要诛九族的!”

巢丕昌道:“昌平失守,同样也是死!再说,书信往来只要做的隐秘一些,谁能知道?”

贺世寿忽的jǐng惕道:“你与鞑子有书信往来?”

巢丕昌断然道:“大人,你这是冤枉下官了。下官身为大明臣子,怎么可能与鞑子书信往来?”

贺世寿道:“那你如何能保证能够联系得上阿济格?”

巢丕昌悄声道:“下官刚巧认识几名晋商,他们生意不但做到九边地区,更深入塞外,与蒙古人,与满清的高层关系密切。昌平城内有不少晋商的分号,下官也是听了一名商人的建议。。。。。。”

贺世寿闻言道:“这件事,你自个去办,本官是完全是不知情!”

“下官晓得!”巢丕昌心中鄙视。

这贺世寿贺大人,被东林党人作为一名弃子,却还摆着天津巡抚的架子。不过,巢丕昌也是与贺世寿是两条腿被绑在一起的蚱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然了,巢丕昌心里想的更多的是,他在天津攒的百万两的私房钱。明末整个官场已经**,文官有文官的捞钱办法,武将有武将的捞钱办法。

在天津镇做总兵,手下3万官兵。每年经手的物资、银饷,拥有五六十万之巨。巢丕昌细水长流的喝兵血、吃空饷、倒卖军用物资,不到十年时间倒积攒了百万身家。

原本,他倒是觉得赚够了,有意退隐至江南。不料,还未下定决心辞官,便被派到了抗鞑前线!

镇压农民起义,以及镇压大明境内的兵变,巢丕昌还能够凑合。但是,与鞑子作战,巢丕昌毫无半点信心。

事实上,巢丕昌也曾是关宁军出身,而关宁军在后世,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

与鞑子打仗,关宁军是孬种,而遇到农民军,3000关宁军能够追着3万农民军碾压。

哪怕是正宗的关宁军,也打不过鞑子。更何况,巢丕昌仅仅是年轻的时候,在关宁军镀金,混了点资历呢!

离开了贺世寿的驻扎的临时府邸。巢丕昌来到了一家名叫“清风楼”的酒店中。

昌平县城大量的百姓撤离,使得城内生意冷落。

“清风楼”由于是晋商开设在昌平的据点,不但没有撤掉,反而越发的活跃起来。这种诡异之极的现象,令巢丕昌严重怀疑,清风楼是鞑子的细作。

不过,巢丕昌并不惧对方是鞑子的细作。因为,他正在想方设法,与鞑子取得联系,希望鞑子与他配合一下,让他守住昌平城。。。。。。

第一百章与虎谋皮二)

昌平县的百姓撤离后,县城已被天津镇调来的大明守军填满。

巢丕昌走在街上。

沿街的军官、士兵,纷纷对着巢丕昌恭敬行礼。

在许多百姓看来,巢丕昌属于贪官、昏官。不过在天津镇的将士看来,巢总兵还是比较不错的上司。

天津镇的驻地是在天津,而天津的北方粮食运转之地。粮饷、待遇方面,天津镇可以与京营、关宁军相提并论。

唯一的问题是,天津镇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恶战。缺乏实战经验锤炼的天津镇,自然算不上什么jīng锐部队。

这倒不是巢丕昌军阀习气、保全实力。事实上,在天津的军队,直接被朝廷遥控,天津总兵是不可能有本事做军阀的。所以,巢丕昌最热衷的并不是训练士卒,而是办法贪污掉天津镇的粮饷。天津镇三万人,哪怕是每名士兵身上盘剥3两多银子,一年也能够捞十万两以上。

当然了,捞取银子手段的并不仅仅是克扣军饷、私卖军器。组织军队,从长芦盐场弄一点私盐贩卖,也是天津镇的一大财源。

天津镇的士兵,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一批在黑心商人手下做工的伙计。巢丕昌就是天津镇这个大商号的掌柜!

巢丕昌目光所及。

满街的兵将,有的在聚赌,有的在和jì*女嬉玩。兵器、衣甲,乱抛一地,毫无身在前线战场的意识。

原本,巢丕昌想要叱喝,不过转眼又摇头。冰冻三尺非一rì之寒,本身他自己上梁不正,如何能让这些下梁不歪?

巢丕昌面sè平静,但是心中却是掀起了波澜,年纪越老,越容易回忆生平。巢丕昌已是年近五十岁,从一名粗鄙的小卒出身,年轻时他倒是拥有大志向,苦读兵书、勤练军阵,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君王。

不过,青年时的巢丕昌在关宁军中历练,也参与过萨尔浒之战,十万jīng锐大军被鞑子五万兵马彻底击败,辽西之地不复为大明国土。此后,关宁军龟缩在辽东,更是败多胜少。随着经历战事越多,官越做越大,巢丕昌热血逐渐消散。

见友军遇难不救,见敌军溃而不追。喝兵血、杀良冒功,用贪污来的钱财,贿赂上司。丧失了底线后,他一路平步青云。于是,四十多岁熬成了天津镇总兵官,此后,能贪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靠山。。。。。。

不过,用钱贿赂的靠山也并不靠谱,临到朝廷调兵遣将时,巢丕昌也被调往了前线。

“如果,回到从前,还会走这条路吗?”巢丕昌扪心自问。

很快,他摇头了!

武人,在大明朝仅仅是棋子。

军队的腐化,本质是整个体制,已经烂到骨子里面去了。

大明朝武将的巅峰就是总兵,总兵是一品武将,不过哪怕是三品文官,也足以统领一品武将。

而一名四品五品的太监,也能够死死的压制文臣。太监一般品级都不高,据说,刘伯温预测“八千女鬼乱朝纲”,朱元璋认为刘伯温所指“女鬼”是宦官。于是,朱元璋刻意压制官宦权利,使得明朝宦官,也是就宫中的内臣,最高只能是四品官。哪怕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相当于宰相级的大佬,其实也仅仅是四品官。

而燕王朱棣,在谋朝篡位时期,一堆文韬武略的太监们,帮他打天下。所以,朱棣认识到,太监也是能文能武,并且对于主上更为忠心。所以,到了燕王登基成为永乐皇帝之后,便不断的提高了太监的权利。

司礼监权利逐步能够与内阁抗衡,御马监成为了直接统帅30万天子亲兵,以及太监掌管了军队的钱粮补给。由于阉党的能量不断膨胀,所以才会出现了刘瑾、魏忠贤这等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官。

文官、武将、太监,这三者皆会贪污掉一部分军费。而这三者之间,往往又内耗严重,不能同心协力,自然是让大明军队各部,陷入了混乱、无序之中,容易被鞑子各个击破。

巢丕昌在清风楼前,久久不入。

清风楼掌柜王泽瑞却是堆着笑容迎道:“巢将军,稀客啊,小的前不久,新买来几名满蒙异族姑娘,也是别有风韵,不知道大人。。。。。。”

巢丕昌摆手道:“女人本官见的多了,心有余力不足啊!王掌柜,咱们今天喝酒,谈谈前几天你说的那件事。”

“那件事?”王泽瑞一愣道。

“就是。。。。。恩,哼。。。。。。”巢丕昌含含糊糊,不想说的太明白。

王泽瑞jǐng惕看了看四周,道:“里面请,详谈。。。。。”

两者入了一间地下密室中。

那密室,四周都是用铸铁做制。

此时这个时代,铁还是比较贵重的物品。一般家庭除了少数的铁制品用具之外,还奢侈不到用铁制密室的程度。

入了密室后。

密室并不是太大,不过是十多平米。关上门,除了通风口之下,隔绝内外,很难窃听其内动静。

“咱仅仅是一个小人物,不过咱东家在大明朝与总督、巡抚把酒言欢,而到了大清国那边,也能随时见大清的皇帝、重臣。”王泽瑞笑道,“做生意讲究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咱东家便是深蕴其道。大明、大清,任谁当家做主,都不会影响我东家的赚钱。将军,这大明是风雨飘摇的乱世,谁知道未来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