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独裁- 第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中四艘排水量高达62000吨。搭载18英寸主炮,航速28。5节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及搭载18英寸主炮,航速30节的奥林匹亚级战列巡洋舰是被全世界公认的仅次于中华帝国的明级战列舰的超级战列舰存在,而且是从造船厂内就被中华帝国海军俘虏了的超级战舰,等于是美国海军直接免费为中华帝国海军建造的主力舰。

 接着是缅因号、密苏里号、俄亥俄号这三艘搭载17英寸巨炮的超级战列舰。三艘同属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其中首舰北卡罗来纳号被中华帝国海军击沉。以及南达科他号、蒙大拿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奇尔沙治号这五艘搭载16英寸巨炮的战列舰。对于中华帝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来说,都是强大的战列舰,继续服役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对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是四艘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法兰克福号

 、檀香山号、圣保罗号、海伦娜号这四艘战列巡洋舰都被中华帝国海军俘获。她们搭载17英寸巨炮、30节航速,舰龄只有半年,对于中华帝国海军来说,就是四艘新造战巡。而另外的印第安纳波利号和得梅因号这两艘战巡同属丹佛级,搭载双联装16英寸主炮8门航速30节,舰龄也只有一年半,中华帝国海军同样不舍得抛弃。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数量实际达到了四十九艘,比规定的三十六艘超出了十三艘。

 为此,中华帝国海军部决定将八艘明级战列舰、四艘元级战列舰、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三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以及四艘奥林匹亚级战列巡洋舰和四艘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进行封存保养处理,以待将来需要时再解封。

 通过这种手段,中华帝国海军保存了二十七艘超级战舰,一旦世界局势有变,中华帝国海军可以迅速将这些超级战舰解封,稍加改装和升级便能够迅速投入战斗。

 当然,中华帝国海军方面对此进行高度保密,利用俘获的美军其他大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放到船台上拆解,成功的瞒过了五国公约检查员的眼睛。

 中华帝国海军最终只保留了二十四艘主力舰服役,这令欧美各国海军都大为放心,高度赞扬中华帝国海军为世界海军的和平树立了榜样,其他各国海军也得以放心的裁减海军战舰。

 按照中华帝国海军部章程规定,剩下的二十四艘主力舰分作三批,每批八艘主力舰,第一批为四艘宋级战列舰,一艘唐级战列舰,两艘隋级战列巡洋舰和一艘晋级战列巡洋舰,第二批为四艘宋级战列舰,两艘唐级战列舰,以及两艘丹佛级战列巡洋舰,第三批是五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分成三批,第一批巡逻世界各地,在外战斗值班,第二批在港停泊,担任警戒任务。第三批则进入船坞维护,一旦突然爆发战争,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主力舰可以随时出战。

 俘获的美军主力舰在防空方面基本上都不符合中华帝国海军的要求,因此她们被分到第三批主力舰当中,先进船坞里维护和升级。主要是升级雷达系统、声纳阵列、中央火控系统、观瞄设备、无线电设备、以及最为重要的防空武器系统。当然,美军战舰的航速普遍比中华帝国海军现役战舰要慢得多,因此对俘获美舰的蒸汽轮机系统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装。

 除了主力舰,中华帝国海军对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驱猎舰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重巡洋舰按照五国公约规定,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世界大战后,各国的装甲巡洋舰被证明是鸡肋,尤其是有战列巡洋舰存在的情况下,装甲巡洋舰更是弱的不堪一击,各国纷纷退役和拆解了大量的装甲巡洋舰,只有少数如苏俄、土耳其、阿根廷、瑞典等海军弱国还在使用装甲巡洋舰担当主力舰。

 中华帝国早就不再建造装甲巡洋舰了,仅存的三十多艘装甲巡洋舰都是俘获自沙俄海军、英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装甲巡洋舰。这些装甲巡洋舰在战前作为中华帝国海军的重巡洋舰来使用,担任舰队护航和防空任务。随着大西洋海战的结束,防空战舰更需要的是被誉为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台风级重巡洋舰的速度和火力,因此这些老式的装甲巡洋舰在战后第一时间寿终正寝,全部退役,只有少数质量较好的英国装甲巡洋舰被改装为海训中心的训练舰来使用。

 大西洋海战中,中华帝国的台风级重巡洋舰的出色表现在战后被国际海军军事专家们奉若神明,各国陆续开始研究防空巡洋舰,主要参考自中华帝国海军的台风级重巡洋舰的设计。

 中华帝国海军不能坐视欧美各国海军在这方面超过中华帝国,因此战后对重巡洋舰的改革被提上日程。

 此时,中华帝国拥有36艘神盾防空巡洋舰,由于四艘战争时期建造的武当山级航空母舰陆续服役,这意味着新增四个航母战斗群。按照每个航母战斗群配备六艘神盾防空巡洋舰的标准,中华帝国海军需要新增24艘台风级重巡洋舰。

 不过,考虑到欧美各国都在研制类似的防空巡洋舰,因此中华帝国并不急于建造,海军舰政总署正在收集各国这方面的资料,等到各国陆续推出了他们的防空巡洋舰之后再进行对比升级,在此之前,将致力于研制更加强大的防空密集阵、对空搜索雷达系统,以及对空作战时专用的炮弹。

 在轻巡洋舰方面,中华帝国现役的122艘风仙级以及风仙级改型依然没有过时,还可以胜任条约时代的轻巡洋舰所需,各国都认为轻巡洋舰以及发展到了极限,受条约限制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了,因此各国在战后并未进行轻巡洋舰的研制和设计。

 受五国公约限制关系,各国在战后对驱逐舰分外重视起来。由于条约未限制驱逐舰的吨位和数量,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潜艇的威胁巨大,英国如果不是大批量的服役驱逐舰进行反潜作战,早就被德国潜艇逼得投降了。为此,战后各国分外重视驱逐舰的护航和反潜任务,同时驱逐舰也有非常好的防空效果,因此各国都大力发展驱逐舰。

 中华帝国海军部接到报告显示,欧美各国的海军工程师都在将现有的驱逐舰放大吨位,加大反潜武器和防空武器的设计,以期待绕开条约限制弥补轻巡洋舰的职能。

 因此,中华帝国海军在驱逐舰方面也加大了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最先进的暴雨级驱猎舰基础上放大舰体,安装更多的防空火炮、防空密集阵、高射机枪和反潜武器系统。

第477章 大洋黑洞

 中华帝国在中英战争中首次使用无限制潜艇战,逼得英国束手无策被迫求和

 潜艇和潜艇战术首次成为左右战争结局的战略,更是在世界大战中被德国海军发挥到了极致。

 战后的世界各国,对于潜艇的态度犹若见到瘟神一般,五国公约更是严格限制了各国海军的潜艇数量。

 中华帝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五国在公约中明确规定了各国的潜艇数量不得超过50艘,比例分别为5:5:5:4:3。5,中英德三国的潜艇比例一致。实际上各国在战后的潜艇数量当中,尤以德国的潜艇最多,高达422艘,而英国只有57艘,却是逼迫德国海军拆除了372艘潜艇,而英国海军仅仅拆除了7艘。法国和意大利海军的潜艇本来就不够规定的数量,因此不用拆解。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战后中华帝国海军拥有133艘潜艇,但大多数都是晋级潜艇。由于美国海军已经从俘获的德国潜艇那里获得了晋级潜艇的数据,因此中华帝国海军的晋级潜艇对各国而言已经不是秘密,所以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中华帝国仅仅保留了48艘唐级潜艇,离着规定的五十艘潜艇封顶额度还有两艘的名额。

 尽管中华帝国海军的唐级潜艇远远领先于欧美各国最先进的潜艇八年以上,但是海军部还是决定研发比唐级潜艇更加先进的现代化潜艇。尽可能的在这方面遥遥领先欧美各国,确保帝国海军在海面下的霸权地位不被动摇。

 为此,中华帝国海军舰政总署决定在唐级潜艇基础上建造两艘宋级潜艇,作为帝国海军潜舰队的王牌武器。

 到光华十九年时,中华帝国海军的唐级潜艇已经服役七个年头了。在这七年当中,唐级潜艇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和性能指标已经被帝国海军潜舰队的官兵们所认可。舰政总署对唐级潜艇进行跟踪测试的结果表明,这种排水量高达两千吨的唐级潜艇具有下潜深,续航力长,载弹量大,火力猛的优点。而且欧美各国海军的反潜武器无法攻击到位于150米深度的唐级潜艇。

 可以说,唐级潜艇仅这一项功能就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在中美大战当中,美国海军的反潜巡洋舰和驱逐舰不但无法攻击到唐级潜艇,反而多次被唐级潜艇击沉,令美国海军大为头疼,却拿她没有任何对策。

 按照王辰浩给潜艇列出的定义,唐级潜艇已经跨入世界第二代潜艇的门槛了。而经过七年的实际测试和实战检验后,中华帝国海军舰政总署的潜艇专家们陆续研制出一系列先进的潜艇设备,如今正好将这些新技术拿到宋级潜艇上做测试。

 由于中华帝国海军潜舰队还有两艘潜艇的建造名额,因此海军部要求以绝对质量压到欧美各国在未来十年内服役的所有的先进潜艇,因此宋级潜艇得到了充足的建造预算,在唐级潜艇的基础上,吨位获得大幅度提升,水面浮航排水量为2620吨,水下潜航排水量为3470吨。请牢记尺寸较唐级潜艇有所变化,唐级艇长超过100米。而宋级潜艇的长度缩小到95。3米,宽度增加很多达到了10。2米,水面排水破纪录的达到了7。6米。这个排水深度使得能够停泊宋级潜艇的海军基地不超过50个,而其他潜艇则可以停泊超过150个基地。这也注定了宋级潜艇不适合在浅海区活动,只能作为中华帝国海军的战略威慑兵器在大洋深处使用。

 从唐级潜艇开始,得益于中华帝国流体力学的进步,打破了潜艇的常规设计。首次使用水滴形潜艇设计。而水滴形被帝国大学物理学教授们证明为水下阻力最小的形状,用于潜艇最好不过了。

 唐级潜艇采用水滴形小蛮腰式布局后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宋级潜艇也保留了水滴形设计。潜艇尾部非常细小,像鱼的尾腰那样,能够大幅度减少水下阻力。减小尾流范围。

 经过七年的发展,中华帝国工业在动力系统方面大幅度进步,迪塞尔19式8缸8冲程反扭矩静音型柴油发动机被安装到了宋级潜艇上,这种柴油发动机功率较唐级潜艇的6缸4冲程发动机增加了40%,油耗降低了20%,最大的改进是噪音降低了90%,放置在隔音泡沫垫上,噪音降至230分贝,轮机室的潜艇人员可以不用再带耳机工作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包括唐级潜艇在内的所有潜艇,她们的轮机室内就跟地震和迪厅一样,噪音不但吵得工作人员头晕脑胀,隔着很远的舱室内都能够听得到,服役的潜艇官兵80%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影响官兵的精神状态。

 如今新式柴油机系统的噪音得到了控制,宋级潜艇成为有史以来最安静的潜艇,极大的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

 宋级潜艇安装了两套迪塞尔式柴电轮机系统,一套推进式柴电系统用于战斗航速,一套经济省电柴电系统用于平时巡航。水面浮航速达到21节,较唐级潜艇没有变化。不过宋级潜艇的水下设计航速达到了惊人的25节。

 如果说唐级潜艇的水下航速仅仅超过水面航速0。3节就已经让海军界惊讶了的话,那么宋级潜艇水下航速超过水面航速4节,这就可以描述为令人震惊了。

 包括中华帝国海军大部分军官在内,全世界潜艇界的军官们都不认为潜艇的水下航速能够超过水面航速的事情会发生,因为他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局限,欧美各国的潜艇此时还都装备着火炮、机关枪用于水面作战。他们的柴电系统落后,所以不可能做得到水下航速超过水面航速。但中华帝国的潜艇发展一直受到帝国皇帝王辰浩的指导,从唐级潜艇开始,就不再有火炮、机关枪之类的水面作战武器了,潜艇就是潜艇,水面下才是她的战场。加上各国的反潜驱逐舰都发展非常快,让潜艇在水面作战实在是鸡肋。

 当然,宋级潜艇能够获得水下25节的超过航速,还得益于螺旋桨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华帝国海军在唐级潜艇上第一次尝试使用单轴七叶高弯角螺旋桨推进器,这样不但可以弥补取消双轴推进后带来的速度降低问题。而且反过来增加了航速。

 这种螺旋桨在唐级潜艇上得到了发挥,经过七年的探索后,帝国海军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最先进的同轴对旋螺旋桨方式,这种螺旋桨具有有效的节能方式,由两个相对旋转的螺旋桨产生的扭矩可以相对抵消,使得潜艇传动动力不用偏置来抵消动力产生的偏距扭矩。另外单个螺旋桨所产生的涡动能量,在对旋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同时。双桨推进能够产生较大的盘推比,减小螺旋桨直径,提高推进效率。

 宋级潜艇超过唐级潜艇5节航速,其中有2。5节航速是通过这种对旋螺旋桨提供的,而且节能方面也贡献了25%的电耗。

 在武备方面,宋级潜艇的改进不大,保留了唐级潜艇的六个艏鱼雷发射管,安装在水滴艇艏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呈正六边形布局,这也是中华帝国海军潜艇今后的主要标志之一。

 黑索金装药的21英寸红头鱼雷已经成为了中华帝国海军标准的鱼雷武器。经过这些年的实战发展,中华帝国在鱼雷方面的进步飞快。宋级潜艇搭载的为北洋兵器重工最新研制的光华十八年式鱼雷,攻击速度达到51节,有效射程1200米,爆炸当量可以击穿500毫米后中华特种钢,全世界各国现役的主力舰都无法防护这种鱼雷,包括中华帝国海军的明级战列舰在内。如果挨上一枚这种鱼雷,就算不被击沉也是被重创无疑。

 吨位的提升,使得宋级潜艇可以搭载更多的鱼雷和燃油,其中21英寸红头鱼雷26枚,柴油500吨。具备**远洋作战能力,也可以跟随舰队作战。

 排水量提升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安装更加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