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独裁-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该航母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是。当建成后,悲催的英国海军航空兵发现,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成为英国海军史上最鸡肋的一艘航空母舰。

 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1917年8月2日。英国海军少校邓宁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英国海军史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血的教训使英国在1917年底至1918年初对“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飞机虽能勉强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对于英国海军来说,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继暴怒号之后是勇敢级航空母舰,原为英国海军老式的“勇敢”号和“光荣”号战列巡洋舰,它们船体外板薄、航速快,英国海军便于1924年着手,将之改成了航空母舰。它们和“暴怒”号属同型舰,只是装了右舷岛式上层建筑(“暴怒”号于1938年再次进行改装时也装了岛式上层建筑)。

 勇敢级航空母舰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的最大最强的航母,总排水量3万吨,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航母,分别于1928年和1930年服役。其标准排水量为22500吨,航速30节,可搭载飞机48架。

 到了三十年代,随着五国公约即将到期,各国都各怀鬼胎的故意不续签,各个海军强国于是都进一步加强了各自的海军势力,建造多艘大型舰只,战争一触即发。

 英国考虑自己的海军实力尚不足够应付德国海军时,考虑到德国一直无法从中华帝国获得防空能力强悍的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和相关技术,这给英国海军提供了新的作战思路,即德国海军的舰队防空火力不强,英国的飞机可以突破德国海军的防空火力网攻击其主力舰,因此英国海军才决定建造新式的舰队航空母舰,于是军方下令设计师在有效期内设计出先进的航空母舰。

 当时英国海军曾担心中华帝国会出口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和相关技术,因此英国皇家海军拼命讨好中华帝国,希望获得该技术,但遭到中华帝国的婉拒。于是英国海军断定德国海军更无法获得中华帝国的先进舰队防空技术,于是放心大胆的发展航空母舰。

 英国的设计师曾考虑五国公约对重巡洋舰标准排水量的限制,因为英国一直将航空母舰称之为载机巡洋舰,并且归类于重巡洋舰行列。于是,英国海军于1933年宣布将载机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并不在归类到重巡洋舰行列,向中华帝国一样列为单独兵种。从而绕开了公约限制。

 作为英国海军首艘真正意义上建造的航空母舰,设计师们还非常保守,不敢一下子提升到中华帝国现役航母的吨位水平。认为应该循序渐进的逐步放大排水量。于是,在吨位限制的情况下,为给航母提供最大的面积的飞行甲板,在舰艏和舰艉各装了外伸板,并各自向外向下弯。由于军方要求能搭载超过60架飞机和装甲保护,使设计师只能把原来的机库增加多一层,使载机提高到70架以上。由于增加了机库,必然使舰舷提高,也增加了排水量。为减少重量,设计师也只能将两舷的装甲厚度减少。

 设计师还考虑到在大西洋的海浪对航空母舰的舰艏的破坏,因此将舰艏设计成封闭性。设计师终于在有效期完成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并提交海军,经过军方的验收后,军方在1934年批准拨款建造一艘,命名为“皇家方舟”号。该舰直到才完工。起初命名为“木星”号,1936年4月13它下水后。才正式命名为“皇家方舟”号(同时期的老舰“皇家方舟”号则更名为“飞马座”号)。

 皇家方舟号的满载排水量为27300吨,航速31节,载机72架(平时48)。由于“皇家方舟”号的设计非常成功,从而成了皇家海军后建航空母舰的原型。

 1934年,英国海军又开始建造“光辉”级航母。首舰“光辉”号于1936年5月建成入役。其后续舰“胜利”号、“可怖”号、“不屈”号和改型舰“怨仇”号、“不倦”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陆续服役。“光辉”号长的突出特点是极为重视军舰的防护能力,成为世界第二个国家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下面都设有装甲防护的航母。由于装甲重量的限制,它只能安排一层机库。因此只能载机36架。舰上还装有16门单管114mm高炮和一部792雷达,这在当时的欧洲是相当高档的防空配置了。

 随着德国在欧洲的大规模扩张,波兰战争后,英国感觉到跟德国海军的巨大差距,于是加快了非对称作战能力的提升,即英国情报部门报告德国海军的防空能力依然薄弱,于是英国海军继续发展航空母舰,准备战时给德国海军以重创。

 这个时期,中华帝国对德国海军的忌惮越来越大,倾向于借助英国牵制德国的国策。于是,英国海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中华帝国求助发展航空母舰的相关技术。

 尽管中华帝国需要用英国来牵制德国,但是关键的航空母舰技术是不透露给英国海军的。而为了安抚英国海军,中华帝国海军决定将早期的直通式全甲板航空母舰建造技术转让给英国海军,多边形斜角…直角甲板技术则未转让给英国。

 英国海军并不计较这点,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掌握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母建造技术就非常满足了,丘吉尔认为贪多嚼不烂,因此全力发展直通式甲板的航空母舰。

 在中华帝国海军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英国海军开工建造冤仇级航空母舰。其设计图纸是中华帝国已经退役了的丹霞山级直通式飞行甲板航空母舰,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层机库加大并增加了装甲。设计排水量为23000吨,满载排水量32300吨,由于中华帝国转让了舰岛和舰体结构的全息设计技术,使得该级航母得到了全面优化,冗余设备和装甲被大量拆除,从而提升了速度,最大航速达到32节,载机30架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设计时),建成后可搭载22架复仇者(1939)和36…40架野猫或地狱猫(1940年)。

 英国海军从中华帝国得到了直通式飞行甲板航母的全套设计技术,使得英国海军的航母发展迅速提速。

 继冤仇级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并考虑到欧洲大战的气味越来越浓重的情况下,迅速开始了鹰级航空母舰的建造。

 作为冤仇级的改进型,鹰级的设计排水量达到33500吨,满载排水量首次突破四万吨大关。达到46900吨,成为唯一一艘吨位进入中型航母行列,世界第二个拥有中型航母的国家。成为跟中华帝国峨眉山级航母同一级别。鹰级航母的最大航速为30。5节,但直通式甲板限制了载机数量,飞行甲板长只有803英尺,无法像峨眉山级航母搭载135架战斗机,最大只能搭载100架。

 由于英国人自己的涡轮机技术不过关,为了让鹰号达到30节航速,英国皇家海军花大价钱从中华帝国进口帕森斯涡轮机系统,采用四轴推进。装甲方面,船体装甲垂直4。5英寸。水平装甲3。65英寸,机库装甲1。36英寸。

 由于英国海军无法从中华帝国获得对空雷达、对海雷达、航海雷达、火控雷达和无线电干扰装置,导致英国海军为了加强航母的自卫能力,只好安装火炮系统。

 鹰号安装有双联装炮塔八座,共计16门4。5英寸45倍径火炮,8门4。5英寸50倍径高炮。8座8联装2磅砰砰炮,8具6联装。4具双联装,10具单联装的40号码阿姆斯特朗高炮。安装这些火炮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鹰号的速度、载机能力。

 另外。英国海军发展了21艘轻型航母,包括独角兽级、巨人级和复仇级等,主要用于舰队防空需要,是根据中华帝国在中美战争期间大规模改装了上百艘担任运输飞机的航空母舰经验而制定的。当然,也是因为英国海军主力舰队无法获得中华帝国海军先进的神盾防空巡洋舰而不得不采取的舰队防空准备。即用轻型航母来代替舰队防空巡洋舰的不足,用舰载机升空来阻止敌人飞机的靠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超前的海战理念,但是由于英国海军的轻型航母普遍载机数量不超过30架,速度和续航力有限等问题的限制,担任主力舰队护航的任务有限。

 不过,英国海军发展轻型航空母舰来担任舰队防空任务这个理念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包括中华帝国海军在内也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这个先进理念。

 受英国海军发展轻型航空母舰的启发,得不到中华帝国的神盾防空重巡洋舰技术的德国海军,也很清楚其主力舰的防空能力有限,需要配备护航型防空力量。德国海军大规模建造防空巡洋舰和防空驱逐舰来担任舰队防空火力,但是在数次演习当中,德国人发现他们的防空巡洋舰和防空驱逐舰很难防住德国的飞机的突防。

 为此,德国海军从1935年之后,也开始发展航空母舰。由于德国海军重视航空母舰的时间起步晚,使得德国海军在发展航空母舰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华帝国和英国,甚至落后于美国海军和墨西哥海军。

 1935年,德国海军通过了1935年海军扩充法案,批准建造20艘护航型航空母舰。由于当时德国跟中华帝国的关系很不好,无法从中华帝国获得航母建造技术,但德国海军跟美国海上自卫队走得很近,很快从美国海上自卫队获得了美国海军早年建造航母的技术。

 于是,1935年3月,德国海军第一艘自建的夏洛特公主号航空母舰在威廉海军造船厂开工。

 夏洛特公主号是夏洛特公主级航空母舰首舰,同级建造七艘,分别是夏洛特公主号、海因里希王子号、西吉斯孟王子号、维多莉亚公主号、瓦尔德马王子号、索菲公主号和玛格丽特公主号。

 作为德国海军为应对舰队防空火力不足而紧急开工建造的舰队防空型航空母舰,夏洛特公主级航母被定义为轻型航空母舰。

 在设计上,夏洛特公主级基本上沿用美国海军二十年前的企业号航母的设计蓝图,不过舰桥的位置与形状有所变化。鉴于企业号的舰桥在左舷中部而引起湍流的情况,夏洛特公主级将舰桥设在右舷前部,舰桥之后紧接着是侧向烟囱。舰桥包括飞行田板一层在内共4层(企业级为5层)。最上层是露天甲板,从飞行甲板到顶部甲板为6。9米,四周围以薄钢板。这里设有防空指挥所,装备有12厘米和8厘米双筒望远镜,以进行对空对海观察。防空指挥所稍前是操舰指挥所。稍后是雷达警戒指挥所,在圆筒状的雷达室上面架设有简单的雷达天线。防空指挥所的下面是罗经舰桥,比飞行甲板高4。6米。在该层甲板上。前面是罗经舰桥,后面是传令所,最后端是露天部分,设有舰载机起降指挥所。再下面是下部甲板舰桥,高出飞行甲板2。3米,其前后向外伸出部分均遮盖。此层舰桥设有操舵室、作战室兼海图室、舰桥配线室、中波测定室和飞行员待机室。

 此外,舰首为双曲线状,适航性能良好。舰首干舷9米,比前、型航母的干舷高出不少。德国海军当局接受以前的教训。在建造中加强了舰体结构。所谓以前的教训是指发生在1933年9月26日。演习时,德国公海舰队在北大西洋演习时遭暴风的袭击,有多艘大、中型舰艇受重创,54人死亡。有鉴于暴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德国海军重视了舰体结构的强度,新造航母最上一层甲板一直延伸到舰首。除甲板的钢板增厚外,船体肋骨的间距。前后端600毫米,中部1200毫米,从而使整个舰体。尤其舰首尾的结构得到加强。舰首分6层甲板:最上层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最下层甲板和船舱甲板。在这些甲板上分布着舰员舱室、军言舱室、仓库、油舱和锚链舱等。舰尾是仿效企业号的,后部干舷颇高,目的是提高适航性能。舵是采用黄蜂号的,由中央部支持约半衡舵,向外侧倾斜。

 飞行甲板的大小与企业号航母的一样。长216。9米,最大宽度27米,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2。7米。飞行甲板前后各装有升降机一部(比企业号少一部中升降机),均大型化(14米x14米),以适应不断增大的新式舰载机的需要。装备了油压式着舰拦阻装置,共4部,12条横索。最大拦阻距离45米,最大减速度2。5g(过载),最大拦阻速度40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

 此外,飞行甲板上有前后2部升降式扬弹筒。前部为大型,主要用来输送鱼雷及航弹,后部为较小,主要用来输送航弹。全舰共装有800公斤航弹72枚,250公斤航弹288枚,60公斤航弹456攻,黑头鱼雷36条(可同时调试鱼雷6条)。

 夏洛特公主级航母计划搭载的舰载机为亨克尔110战斗机15架,亨克尔119战斗机20架,梅塞斯密特轰炸机30架,共65架。因机库收容不下这么多飞机,便决定将其中11架系留在飞行甲板上。

 七艘夏洛特公主号航母的航速不一,最高航速的是索菲公主号,达到31节,最低的是海因里希王子号,只有28。8节。平均下来也只有29节左右。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夏洛特公主级航空母舰已经完成了三艘,但是并没有参加战斗,而是一直在波罗的海进行测试。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海军一心想寻求跟英法海军主力进行决战,但协约国一直不给德国人机会。

 1939年初,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的演习当中发现,三艘夏洛特公主级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对德国海军主力舰队的作战处处占据上风,这引起了德国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