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独裁- 第5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先进的歼十一喷气式战斗机,这令英国空军的实力大幅度提升。而英国空军飞行员一直使用中华帝国提供的紧急跳伞系统,使得英军飞行员伤亡率极低。从而保存了大量的优秀飞行员。

 反观德国空军,虽然德国也在大规模生产喷气式战斗机,但是德国的工业能力在这时就远远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了。德国每生产1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中华帝国就会生产4架歼十一喷气式战斗机。而且歼十一的性能远超过Me262,成本却比ME262低了一成。不论从工业生产能力,还是技术水平,还是造价层面,德国远远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土面临中华帝国等联合国空军的不间断空袭,使得德国本土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生产能力每况愈下。而中华帝国本土则安全无比,进入战争状态下的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中德工业能力本就差距巨大,此时更是此消彼长。就算中华帝**不在欧洲登陆作战,光跟德国拼工业能力和消耗,也足以把德国拖垮。

 为了支援英国本土防空作战,中华帝国迅速从爱尔兰空军基地,以及地中海的几个军事基地调集了1000多架战斗机和2000多架轰炸机,突入法国境内,对法国的各个大中型机场进行轰炸,阻止德军飞机前往英国进行轰炸。

 不列颠空战进行到第八天时,中华帝国克里特基地起飞的克里特航空联队在空袭法兰克福时,陆上遇到了大雾天气,结果不小心空袭了德国首都柏林。

 200多架H7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在柏林上空投下了一万多颗航空炸弹,将柏林南郊和西郊的市区摧毁了一大半,造成十一万多个建筑被摧毁,大部分是平民房屋。大轰炸造成柏林半数市区陷入火海,浓烟席卷了整个柏林,超过四万余柏林市民死伤。

 就连希特勒所在的帝国大厦,和他的官邸也都被不小心轰炸了,令希特勒灰头土脸的暴怒无比。

 德国空军随后展开报复行动,但德国的战略轰炸机根本飞不到中华帝国的首都,而且中华帝国空军强大,不等德国飞机进入中华帝国领空就会被中华帝国在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的飞机拦截击落。

 因此德国空军选择报复性的轰炸伦敦。

 由于德国空军实施的海狮作战计划进展不顺利,德国空军的损失远远大于英国空军。因此,德国统帅部改变了战术,不再以空军作为主力,而是改为陆军向英国伦敦发射德国最新研制的V2导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47章 决战大西洋之冰雹来袭

 德军的V2导弹是在V1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但真正实战部署并且具备攻击和破坏能力的则是V2K9型,代号冰雹。

 尽管当初英德签署了停战协定,但希特勒对英国人并不放心,在英德停战期间,德军在英吉利海峡对面部署了三千多枚V2K9型导弹。其中一千多枚导弹瞄准了伦敦。

 当希特勒爆豆时,德军统帅部迅速下达了使用导弹攻击英国伦敦的命令。

 作为对中华帝国空袭柏林的报复行动,德国陆军火箭部队于海狮行动之后的第三天向伦敦发起大规模的导弹攻击。

 德军在估算出导弹飞到伦敦上空的时间后,提前在凌晨五点左右从法国南海岸二十多个导弹发射阵地上发射了导弹,当导弹飞行道伦敦上空时,正好赶上英国人上班的时间。

 由于中华帝国在英国部署的大型雷达站提前发现了来袭的德国导弹,所以英国防空指挥部能够及时的向英国市民发出警报。

 从敦刻尔克一直到下诺曼底,德军二十多个导弹发射基地迅速进入战斗部署状态。

 在德军异动之前,中华帝国情报部门迅速向伦敦发出了警报,要求丘吉尔做好防范准备。

 丘吉尔并不知道德军的最新型的导弹的威力,虽然做出了防空部署,但英国人只以为德国空军来袭,对所谓的导弹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德军冰雹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击中目标时的末端速度在850千米每小时以上。对于英国地面防空火炮而言,这种速度几乎很难防得住。

 而冰雹导弹长达353米,宽64米,最初是在Bv…226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从1942年12月12日开始设计。其设计目标是作为滑翔炸弹,有一个十分简洁的外形。雪茄形的机身,修长的双翼,正常布局的尾翼。尤其奇怪的是两片长长的主翼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目的是在投放时重量大而使炸弹和载机的分离干净利索,避免相互干扰引起危险。

 “冰雹”滑翔性能很好。滑翔比为1:25,即在7000米高投放,可打击175千米外的目标。如载机投放高度更高,最大攻击距离可达200千米,能够在敌方防空火力圈外投放,使得敌方的地面防空火力无法有效的进行拦截。

 四千多枚冰雹导弹在进入英国附近时便开始了俯冲滑翔。升空的英国皇家空军还以为对付的是德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没想到是一款类似小飞机的导弹。

 由于冰雹导弹在碰上英国空军拦截之前就进入了滑翔状态。使得导弹的速度迅速飙升至三马赫以上。英国空军战机根本追不上,包括中制歼十一战斗机在内也同样追不到导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军的导弹一枚枚的落在了英伦大地上。

 冰雹导弹的战斗部安装有重达一吨的高爆炸药,落地后巨大的爆炸力顷刻间能将一栋十几层的钢筋混凝土大楼炸毁,爆炸冲击**及上千米,数百米内的杀伤力足以致死。

 伦敦市区遭到一千多枚冰雹导弹的攻击,这种导弹采用新式的无线电和机械雷达的指令控制。跟以往德军的V系列导弹相比,冰雹具有很高的精确度。最小误差只有2公里,最大误差11公里。基本上能够囊括伦敦市区。

 一千多枚冰雹导弹有近五百枚导弹落在伦敦市区内,造成上千栋房屋建筑被毁,死伤上万人。

 英国其他临近英吉利海峡的城市也遭到了德军导弹的袭击,伤亡大同小异。这一天里,德军发射了五千多枚导弹,给英国本土造成重大打击,死伤数万人。

 丘吉尔大为震惊,没有想到德国的导弹技术进步如此飞快。以前德军曾经向英国发射过V1系列导弹,但那时英国只需要出动飞机就在空中将其摧毁,而且精度也没有现在的高。数万枚V1导弹给英国造成的损失都比不过冰雹导弹一天给英国遭到才损失大。

 英国皇家空军无法在空中拦截冰雹导弹,英国地面防空火炮同样拦截作用不大,这让英国当局相当的恐慌。而中华帝国远征军正在源源不断的开往英国,急需要英国提供安全的休整场所。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向中华帝国紧急求救。而中华帝国早就开发了一大批的导弹武器,只不过一直被部署在本土,外界知之甚少。中华帝国在研发导弹的时候,自然有过对拦截导弹的计划和思路,因此当英国政府求援时,中华帝国立即派出了相关的导弹专家,针对德国的导弹进行研究和克制的方法和武器。

 由于中华帝国早就开始立项研究导弹技术了,拥有十几年的研发经验,而且中华帝国战略导弹部队早已正式列装西北风系列导弹,甚至已经可以搭载核弹头了。关于导弹技术,尽管德国最先开始研发,但中华帝国在技术和制造能力方面已经远远超过德国了。

 中华帝国的西北风系列导弹一直处于开发阶段,使用无线电、雷达进行制导,精确度大幅度提升。因此,中华帝国的导弹专家们便从自身的导弹技术角度出发,针对德国的冰雹导弹的雷达和无线电指引系统进行研究,以干扰德军导弹的无线电和雷达指引系统为主要研发目的。

 随着中华帝国远征军陆续开进英国,中华帝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到在英国的帝**人们的安全,因此破例向英国派遣了无线电干扰飞机和电子雷达干扰舰,用以干扰德国的导弹无线电指引信号。

 在中华帝国的大力支持下,德国的飞弹迅速失去了准确度,误差迅速扩大至11~33公里,连续一个礼拜的导弹攻击,数千枚导弹只有十几枚落在了英国伦敦、朴茨茅斯等几个城市的市区内,只造成几十人伤亡。于是德军的冰雹飞弹攻击行动失败,已经丧失了攻击价值。

 德军计划不得不在随后一个星期里放弃使用冰雹飞弹,但这并不代表德军放弃使用飞弹攻击英国。在德军的喷气式战斗机没有全面部署的情况下,德军避免跟联合**进行空中决战,因此向在英国的联合**发射导弹进行攻击就成为了最好的办法。(未完待续)

第648章 决战大西洋之反辐射导弹

 一个月后,德军的“冰雹”计划再次复苏。

 为了对抗中华帝国在英伦三岛上修建的大型雷达站系统,德国空军在派出多波次的机群使用各种方式对其发起进攻都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德军又寻找到了从技术上提升冰雹导弹抗干扰能力的突破口。

 在数百名德国顶尖火箭和信号专家们的积极努力下,德军在冰雹导弹上加装了被动雷达引导头,使其成为最理想的反幅射反雷达)导弹武器。

 尽管研发仓促,在20次试验中,失败十五次,只有5次成功,其中有两次准确无误的击中目标,误差竟然在2米以内,这给德军提升了强大的自信心。

 很快,德国统帅部迅速下令批量生产新式被动雷达导引头,并对德军现有的两千多枚冰雹导弹库存进行升级。

 反辐射导弹又称反雷达导弹,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导引,从而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在电子对抗中,它是对雷达硬杀伤最有效的武器。

 这种反雷达武器技术原本是在四十年代末才会出现的,但德国被中华帝国逼得无路可走,迅速爆发出了强大的军事科技潜力,新改进的冰雹导弹完全是针对中华帝国在英伦三岛建立的大型雷达站而展开的导弹攻击的。

 德军能够迅速研制出反辐射导弹,一方面是被中华帝国给逼得。另一方面则是德国在英国的间谍无孔不入,以至于中华帝国在英国的雷达站的雷达辐射参数等机密数据亦被德国OKW情报局所掌握。

 冰雹改进型导弹发射前要对目标进行侦察,测定其坐标和辐射参数。发射后,其导引头不断接收目标的电磁信号并形成控制信号,传给执行机构,使导弹自动导向目标。

 联合**并没有想到德军的导弹能够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进行了大水平的性能提升,并且是专门针对英国境内的大型雷达站而设计的,使得联合**的雷达站遭到严重破坏。

 从7月11日至7月15日。在英伦三岛上的三座大型雷达站、七座中型雷达站和433座小型海岸雷达站尽皆遭到德军新型导弹的袭击,超过70%的雷达站设施被摧毁,使得驻扎在英国的联合**失去了强力的雷达系统的保护,到处都是防空漏洞和雷达盲区,战斗空门大开。

 当德军从OKW情报局获知联合**的消息后,决定继续维持冰雹作战计划,并且重启海狮行动计划。希特勒从德国、意大利抽调了大批的架轰炸机。重新部署到英吉利海峡,恢复对英国本土的大规模轰炸行动。

 16日上午。美德联军出动了4120架轰炸机。在3040架战斗机的护航下,计划越过英吉利海峡,直奔伦敦。

 联合**英吉利海峡防空指挥部通过仅有的几个雷达站发现了来袭敌机,并迅速上报联合**总司令部。

 蔡锷会同联合国司令部内各国最高指挥官进行讨论,决定主动出击,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实施拦截,不惜代价也要保护伦敦安全。但为了以防万一。伦敦还是进行了空前的大疏散。毕竟联合国空军能够拦截同盟国的飞机,却无法拦截同盟国的新型冰雹导弹。

 同时。蔡锷亦向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做了紧急汇报。通报了关于德国人的新式导弹无法进行拦截,在英国的雷达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相关消息。请求总参谋部进行支援。

 张自忠在接到蔡锷的报告后,迅速部署相关科研人员对德国的新型导弹进行研究,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在进宫面圣时,张自忠向帝国皇帝王辰浩提及了此事。原本张自忠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并未指望皇帝能够听得懂。

 但偏偏王辰浩对德国的导弹计划特别敏感,在听说德国人的导弹炸毁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雷达站设施的时候,王辰浩立即判断出德国人使用的导弹是安装了反辐射导引头的新型导弹,是专门用来对付中华帝国的雷达站的。

 因此,王辰浩当即给张自忠提出了一个最简单而又有效的解决办法,即探测到德国人的这种导弹之后,立即关停雷达站,并且迅速派出车载雷达高速机动,便可以将德国人的导弹引开了。

 虽然载着雷达的车辆会遭到导弹攻击,但德国人的导弹精确度不会很高,攻击固定目标或许精度大幅度改善了,但攻击移动目标的命中率是极其低的,几乎是打不中的。

 张自忠万万没有想到王辰浩能有如此见识,自然钦佩不已,立即转达了王辰浩的旨意。

 在伦敦的蔡锷迅速下令各地大型雷达站关闭,避免被德国人的导弹攻击,同时派出陆军雷达车到市区无人区,将德国人的导弹引走。

 果然,德国人发射的带有反辐射导引头的冰雹导弹迅速失去了原来的目标,并很快被中华帝**的地面雷达车引到了无人的市郊。由于雷达车高速机动,冰雹导弹无一命中目标。

 这一天里,德国人自以为必胜无疑,他们向伦敦发射了1145枚改进型的反辐射冰雹导弹,但全部都没有击中联合**的地面雷达站设施,全部都落在了伦敦市郊无人区,除了炸死了十几只羊外,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与此同时,美德联合空军的攻击进群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同联合国空军遭遇。双方爆发激烈空战,尽管联合国空军的战斗机先进,但数量不足。联合国空军总计450多架喷气式战斗机和1201架螺旋桨式战斗机,而美德空军则超过三千架战斗机。

 双方交战的第一个小时里。联合国空军凭借几百架喷气式战斗机击落了七百多架敌机,但老式的螺旋桨战斗机则被同盟国空军击落了六百多架,双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