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礼。他对大家说:“我们头上有青天白日,脚下有热烈的鲜血,这足以代表国旗。”他还对士兵们说:希望大家读书,学技术,将来出去,人人有工作做。他举办了孤军学校,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班级。为了改善官兵生活,也能学到技术,于1939年元旦起,成立合作社,实行生产自助,先后办起袜子、肥皂、毛巾、藤椅等生产组。有了收入,逐步改善了生活,且不要国家负担,还向重庆捐献,支援抗战。他三年如一日,从未擅离职守。日伪多方逼利诱,均未得逞。随着上海形势的恶化,谢晋元又一次写下遗嘱寄给其父母说:

    上海情况日益险恶,租界地位能否保持,现成疑问。敌人劫夺男之企图,据最近消息,势在必得。敌曾向租界当局要求引渡未果,但野心未死,‘且有不惜任何代价,必将谢团长劫到虹口(敌根据地),只要谢团长答应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给予’云云。似此劫夺为欲迫男屈节,视此为敌作牛马耳。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1938年2月1日,谢晋元在孤军营里接见了新闻记者。当记者颂扬他们的时候,他对记者说:“防卫国土是军人天职,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颂扬,倭寇与我们誓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拼命到底!”同时他要求部下,保持爱国军人的精神面貌,谢晋元经常鼓励大家要养精蓄锐,待恢复自由之后,再为国家效力,他对官兵们说:“在上海祖界,我们的言行,必须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之精神。”

    1941年4月24日5点钟,在上早操时,有四位上等兵迟到,在举行精神升旗礼之后,谢晋元把这四位迟到的上等兵叫到跟前,没有想到郝鼎诚等四人已被日伪收买,这些民族败类突然拿起铁镐和其他凶器,向谢晋元发动突然袭击,谢晋元身中数刀,不幸殉难。时年仅36岁。

    谢晋元遇刺身亡的消息一传开,上海人民为之震惊,深为悲痛,前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达10多万人。5月8日,国民政府通电嘉奖,并追赠他为陆军少将。同时,中共领袖毛泽东也高度赞扬谢晋元及其率领的“八百壮士”,把他们与“平型关”、“台儿庄”的抗日勇士们一同称赞为是“民族革命典型”。冯玉祥特意撰文赞扬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要求人们继承谢晋元与“八百壮士”的精神,继续努力。为了纪念谢晋元,将孤军营所在地上海市胶州路,改名为晋元路。全国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扬谢晋元是“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并优恤其遗属。1982年上海市政府将谢晋元墓迁移到万国公墓“名人墓区”,1985年9月2日,上海闸北政府,举行了“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碑石纪念的揭幕仪式,供人们瞻仰纪念。

第三部分:张自忠:血染洪山的抗日将领马宝玉等:狼牙山上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朱学义。马宝玉(1920——1941)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班长。胡福才(1913——1941),河北省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胡德林(1917——1941)河北省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葛振林(1917——2005),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宋学义(1920——1971),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五勇士弹尽被围,英勇跳崖。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为国捐躯。葛振林、宋学义被树枝挂住身负重伤,但幸免于难。葛振林在解放战争时期随军南下,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湖南省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于2005年3月逝世。宋学义于1947年因伤复员,任村党支部书记,1971年病逝。

    1、接受光荣任务

    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部的狼牙山,山峰挺拔,高耸入云,其状如狼牙,山势十分险峻,因山势状如狼牙交错,故名狼牙山。

    1940年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主力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利用作战间隙,实施政治整军。因为整个部队在大龙华歼灭战、黄土岭战役等一系列重大胜利鼓舞下,整个部队群情振奋,士气高昂,求战情绪更加高涨,军民关系更加密切。为了保持这股革命干劲,有必要从政治思想上对部队进行整顿,以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另外对战略要地狼牙山进行实地勘察。因为这一时期一分区机关和主力部队都开始集中到这一地区,所以军分区决定以狼牙山为中心,对莲花山、五公寨、水泉山、五回岭、白石山等重要地形进行了改造和建设,使本来易守难攻的狼牙山更加险固,成为我军重要的军事阵地。

    1941年,全国的抗战形势正处于最艰苦期的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和“扫荡”日益加剧,手段也越来越残忍。特别是对处于抗日一分区腹地的狼牙山地区的“扫荡”更加频繁,连续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大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来摧垮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决心。广大抗日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奋起抵抗,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野蛮进攻,在战斗中,产生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其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最为感人。

    经过精心策划,1941年9月23口拂晓,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乙兵团,由定兴、方顺桥附近分三路纵队西进,对易县北娄山附近的晋祭冀军区一分区杨成武司令员指挥的部队形成了“铁壁合围”的态势,妄图聚歼一分区主力,捣毁一分区和各县驻狼牙山的党政机关。

    24日清晨,近3000名日伪军在日本侵略军山地指挥官高见的率领下,利用飞机大炮的掩护,突然从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包抄过来。当时被围在狼牙山上的除了团长邱蔚率领的一团外,还有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支队和五地委、四个县的党政机关人员、狼牙山周围村庄的群众,约2万多人,形势非常严峻。如何组织和掩护这么多的人突出重围,邱蔚团长多次通过“飞线”电话向杨成武司令员告急。杨司令员从多方面得来的情报判断,25日敌人将对狼牙山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于是制定了“围魏救赵”的战斗方案。命令三团和二十团分别对南北管头、松山、甘河一线日军发起佯攻,促使日军迅即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的碾子台、沙岭子等地调兵增援。黄昏时分,便在狼牙山东北方向空出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在着手“调动”敌人的同时,邱蔚团长把掩护部队主力和地方党政机关及乡亲们突围的任务交给了七连,待安全转移后,再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最后转移。

    七连刚一接受任务,该连六班班长马宝玉便急匆匆地找到指导员蔡展鹏,请求把最后拖住敌人的任务交给六班。蔡指导员和连长刘福山经过商议,认为六班战斗力很强,班长马宝玉又有比较丰富的作战经验,便同意了他们的请战要求。

    午夜时分,邱团长接到分区杨成武司令员的命令,指挥部队主力和地方干部群众两万多人,井然有序地顺着改造过的盘陀路,神不知鬼不觉地向碾子台方向转移。临走时,邱团长特地看望了七连六班的全体同志,并极为严肃地对他们说:“突围的队伍和你们连的主力能不能安全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全看你们能不能把敌人死死拖住。从现在起,你们一个人就要对付十个或几十个敌人了。如果你们能充分利用狼牙山的天险和改造过的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圆满地完成任务。”

    “请团长放心!”六班的同志异口同声地回答。

第三部分:张自忠:血染洪山的抗日将领与敌周旋

    9月25日拂晓前,八路军主力队伍撤出了狼牙山,安全转移到碾子台、莲花山以北的田岗、牛岗、松岗、双峰一带。敌人却误认为一团主力被他们围住了。天一亮,500多名日伪军便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恶狠狠地向狼牙山扑过来。七连连长和指导员带领全连,在民兵的配合下,分兵把口,灵活御敌。在敌人必经之路埋下地雷,从各个方向朝敌人射击,造成漫山遍野都是八路军的假相。从棋盘陀方向爬上来的日军,一路上伴随着地雷的爆炸声,丢下了四五十具尸体。日军山地指挥官高见和叛徒赵玉昆,更是确信网住了一条大鱼,命令部队更加疯狂地向狼牙山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连长刘福山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幸身负重伤,他带领的二班和机枪班的战士大都牺牲。此时情况十分危急,敌人不断从天上地下向我八路军主力阵地发起立体进攻,而我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敌我力量悬殊。指导员蔡展鹏只好把刘福山暂时隐藏在草丛里,派一名战士守护着,然后,找到六班长马宝玉交待掩护任务。他说:“你们班在山上掩护,争取让地方上的干部、群众走得更远些,让连队主力和民兵安全突围出去。你们一定坚持到中午,然后看情况,能往哪儿撤就往撤,明天到规定的地点集合。”

    马宝玉坚定地回答:“指导员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指导员给六班补充了一些弹药,并留下所有的手榴弹,接着就带着连队向龙王庙子方向突围。六班接受任务后,立即在各交通要道埋设地雷。蔡指导员带领队伍刚刚钻出敌人的大网,就听见马宝玉他们和敌人打响了。

    经过激烈战斗,这时六班只剩下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位同志。尽管人少,但五5八路军战士与敌人斗智斗勇,发挥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为掩护地方干部、群众和部队的安全转移,他们把围攻狼牙山的日伪军引向了东山。

    东山这个地方两面是山,崖高壁陡,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口内有一条小横岭,翻过小横岭,沿一条曲折的小道能到达棋盘陀,战士们选择这里确实很巧妙又很安全。

    战士们为了把敌人引向东山,便故意站在小横岭上向日军射击。这一招果然奏效,日伪军扑向东山口,以为八路军主力在那里。谁知,敌人的先头部队踩响了六班事先埋在山口外面的地雷,炸死、炸伤十余人。因为敌人以为好不容易找到八路军的主力,于是后面的敌人继续向东山口猛扑。为节省弹药,六班的同志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作掩护,等敌人冲到二三十米处方开始射击。一边打,奇。сom书心里还惦记着突围的群众和部队主力。他们在东山口这个地方阻击了一个多小时,击毙日、伪军四五十人。估计我军主力和群众已经安全转移,班长马宝玉才下达了边打边撤的命令。

    敌人在东山受阻,几次冲锋都是丢下十几具尸体再退下去。敌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便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山上的石头被炸得乱飞,硝烟把战士们淹没了,啥也看不见。奇书…整理…提供下载五个人都彼此担心战友身遭不幸,等敌人炮火停止后,马宝玉才看清四位战友安然无恙。他们为迷惑敌人,用稀疏的枪声引诱敌人,把敌人一步步引上棋盘陀下的牛角壶。

    牛角壶那地方,有三个相连的小山包,背后和两侧是很陡的山坡,山坡下边是看不见底的陡峭悬崖。荆棘丛生,荒草茂盛,只有一条崎岖险峻的小路通往峰顶。

    由于是本地人,都十分熟悉地形。马宝玉他们到了牛角壶,见日伪军已被远远甩在后面,便坐下来休息。身体十分疲惫,又渴又饿。忽见坡地上有些散种的萝卜,于是每人拔了一个,边吃边检查武器。马宝玉边擦枪,边和葛振林介绍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名战士入党的事情。马宝玉见葛振林表示同意,便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把三名战士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和副班长是党员(那时他们部队党员还未公开),以前对你们帮助教育不够,经过几次战斗证明你们三个都具备入党条件,我和葛振林愿意做你们的入党介绍人。”他把小本装入衣兜里,又接着说:“如果这次战斗我牺牲,同志或领导会在我身上发现关于介绍你们三位入党的介绍信。”当时战士们都感到十分神圣。

    六班在这里休息了大约一个小时,后边的敌人就上来了。前面是一群伪军,有几个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后边才是日军,大约有四五百人。副班长葛振林问马宝玉:“鬼子上来了,打不打?〃马宝玉忽地站起来说:“打,不打咱来干什么!〃

    本来,他们这时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要想转移还来得及。但是为了牵制住敌人,让八路军主力和群众转移得更远些、更安全些,便毅然下了打的决心。同样是基于这种想法,他们在牵制敌人的行动时,没有沿着部队转移的方向撤,而是将敌人引向了相反的方向。因为马宝玉觉得,大部队2万多人走过的山间小路,被踏平的茅草会很明显地暴露出首长和战友们的去向。即使在狼牙山上暂时拖住敌人,当敌人发觉上当时,也会立即调动兵力追击我主力部队。所以,他们不但要拖住敌人,而且要以自己的大智大勇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觉,从而离我主力部队越远越好。这样一来,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也就更有保障,当然危险对于六班战士来讲就相对要大得多,但是他们宁可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第三部分:张自忠:血染洪山的抗日将领英勇跳崖

    胆怯的敌人在进攻前,先用迫击炮轰击,在炮火硝烟和机枪的掩护发起进攻。

    牛角壶这地方地形很复杂,山腰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洞,洞口小洞底大,便于观察敌人的动静。又有半人高的山草,藏下百十人没有问题。马宝玉命令大家利用石洞和茅草作掩护,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敌人摸不清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