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嫣然-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宛娘有些惊慌起来:“用,用什么药?你可不能害了侯爷,而且,若是被夫人知道了……”

“有将军和大哥儿在,夫人也不能对姨娘怎样的。”小桃在这点上倒是极有把握,“只要能成事,姨娘怕什么!这药的事交给我,放心好了,我怎会害侯爷呢?咱们可都是指着侯爷过日子的。”

谢宛娘想想也是这么回事,这个府里谁不指着周鸿过日子,小桃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害周鸿。她本是嫁过人的妇人,算来这已经旷了两年多,如今再想到或许与周鸿……便不由得耳根发热,心里也砰砰跳起来,微微低下头去,就算是答允了小桃的提议。

主仆两个悄没事走远了,却不见假山后头有个小丫鬟伸出头来,望望两人去向,就悄悄往正院走了过去。

这边顾嫣然和周鸿用了饭。周鸿颇觉得谢宛娘今日举动有些失措,小桃也不像个样子,本来还想尝尝那拨鱼儿的,这会也没了心思,直接赏给了丹青等人。等两人刚用过饭,便有个丫鬟满脸喜色地跑进来报喜:“侯爷,夫人,三房太太那里生了个哥儿,母子平安!”

周鸿和顾嫣然都高兴起来,顾嫣然不好过去,周鸿便紧着换了衣裳,去给周三老爷道喜了。

顾嫣然打发了来报信的丫鬟,便忙着叫丹青:“先取些金银去倾成吉祥如意三元及第的锞子,预备着洗三的时候添盆;再把预备下的那副手镯脚镯并长命锁都取出来,还有那燕窝人参,明儿一并给三婶娘送过去。”

丹青连连答应着,正手忙脚乱地包东西,石绿沉着个脸进来,见这里忙碌便站在一边没说话。顾嫣然一眼看见她,笑道:“什么事沉着个脸,谁欠你钱了么?有话说就是。”

石绿想了想,还是道:“不是奴婢要扫夫人的兴,是扫院子的小丫头良儿方才来说,听见谢姨娘跟小桃那丫头在说……”

良儿是新买进来做洒扫的小丫鬟,今年才九岁。原是荒年的时候被父母卖了,因头上生了疥疮,几次都卖不脱,在人牙子家里也极不受待见的。顾嫣然看她有个机灵劲儿,就买了下来,又叫给她配了药,治了两个多月才把头上疥疮治好。良儿就此对顾嫣然真是死心塌地,别看她只是做洒扫的粗使小丫头,因不被人注意,颇能听见些别人听不见的消息,但凡听见了,就来告诉当时照顾她的石绿。

今日小桃所说的那些话,良儿远远的听得断断续续,加上年纪小,原是听不大懂的,只是听见了一个药字,又听见谢宛娘说什么别害了侯爷,便觉得定是件大事,忙忙的跑来找石绿,把听来的话一个字不错地讲了。石绿可不是小丫头了,顿时就听出这里头的意思,吓了一跳,顾不得这会周三太太刚生了儿子喜气洋洋,便进来回禀。

丹青顿时就气青了脸,手里的东西也顾不得了:“果然是上不得台面的,竟想出这等下三滥的法子!当初背主弃恩的,就知道不是个好东西。如今这都伺候过人生过孩子的了,竟还想着打侯爷的主意!好不要脸!”

“罢了。”顾嫣然抬抬手,“你还是个姑娘家,这些话少说几句,叫人听了反说你不尊重。”

“夫人难道就算了不成?”丹青急得一双眼睛铜铃一样,恨不得立刻冲到珂轩去把谢宛娘主仆打一顿。

“自然不成。”顾嫣然微微弯了弯唇角,眼里却没有笑意。谢宛娘于周鸿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原想着报蔡将军救命之恩,一辈子养着她锦衣玉食也就罢了,没想到倒养出个心大无耻的来,“侯爷不好处置她们,我就替侯爷处置了罢。叫人盯着,她要去弄什么,就让她去弄。”替蔡将军保住大哥儿,将来再替他昭雪了冤情,也就足够报这救命之恩了,至于谢宛娘——她既自己弃了蔡将军想另侍旁人,那也就不算蔡家人了。

周家三房多年没消息,如今一举得男,这洗三礼自然要隆重地办。三房人手少,顾嫣然便将二房里挑了十个能干的送过去帮着操持,自己也趁便第二日便过去瞧瞧。

周三太太这样年纪才生育,很是吃了一番苦头,但得了儿子,多少年的心事尽去。精神反而比平日更好,见顾嫣然挺着个肚子过来,连忙叫人搬椅子:“这样不方便,你怎么自己过来了。”

“当然是来看看小弟弟。”顾嫣然叫人把礼都取出来,“明日洗三我怕是不能过来,不如趁这工夫过来,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周三太太连忙叫人把孩子抱来,只见裹在大红襁褓里头一个小家伙,脸儿还皱皱的红通通的没长开,正睡得香甜。顾嫣然没料到这下生的孩子居然这么小一点儿,不由得大吃一惊。周三太太看她的神情笑得不行:“你当孩子有多大呢?等你肚子里那个下来,就知道了。”

顾嫣然只觉得这孩子她连碰都不敢碰,将打好的手镯脚镯拿出来,比量了一下才道:“初时管事媳妇去打了回来,我还说怎的这样小——”如今看来,这一对镯子都嫌大了。

周三太太笑不可抑:“这个是给百日大小的孩子戴的,已然很大了。”

顾嫣然拿着镯子比了又比,有些不信:“百日的孩子便能戴了不成?”瞧着大很多啊。

旁边的乳娘抿着嘴笑道:“夫人不知,这孩子头几个月长得是极快的,百日的时候比如今能大出许多去呢。”

顾嫣然努力去回想当初蔚哥儿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但那时候她自己也还小,瞧着孩子仿佛并没有这么小,但蔚哥儿百日的时候,仿佛确实是大了不少,便点点头。周三太太看她露出这样懵懂的神情,与平日里少年老成的模样大相径庭,不由得又是好笑又觉得心疼她,柔声道:“过些日子你自己生了,便什么都知道了。说起来,宝儿跟他小侄子,怕是差不了一两个月罢。”

顾嫣然脸上红了红,道:“宝儿,是小弟弟的名字么?”

“嗐!”周三太太说起这个就好笑,“你三叔昨儿翻了半夜的书,竟统取不出一个名字来,我只得先宝儿宝儿地叫着,总不能连个称呼都没有罢。由得他慢慢去取。”

顾嫣然听着也忍不住笑起来。周三老爷三十出头了才得这一子,可不是要宝贝坏了,觉得哪个名字都配不上他的宝贝儿子也是有的。

说了一会儿孩子,周三太太便想起了王大太太母子来,忍不住担心道:“你那婶娘和表妹究竟怎样了?”

顾嫣然淡淡一笑:“没什么。峻之说了,从前该还的情份也都还了,两位表妹年纪也都不小了,合该避嫌少些来往,免得坏了表妹们的名声,倒叫她们日后姻缘上犯难。”

周三太太听得是周鸿这般说,便放了大半的心——这男人若是无意,便是女子拼命要倒贴也是难的,只还有些担忧二房:“只怕你二婶娘那里……”就是这次,也难说不是沈青芸在中间煽风点火,何况寿王府桂花会那事儿,还没说清楚呢。

“婶娘别担心。”顾嫣然轻轻又笑了一下,“峻之说,二婶娘这几日大约也就没空闲管别人了。”

周三太太还有些担心,然而到了洗三那日,贴身大丫鬟陪着乳娘把宝儿抱出去洗过了又回来,便小声向她笑道:“二太太脸色不好呢。奴婢听了几句闲话,说是二太太娘家侄儿倒卖军粮,以次充好,如今事发了,已经被拿到牢里去了。就是姑奶奶,也被宫里德妃娘娘叫了去,狠狠斥责了一番,罚她在家中抄佛经,连管家的事都被宫里派出来的女官儿接手了。”

周三太太怔了片刻,才想起昨日侄媳妇说的话,不由得露了一丝笑意。这些年,这位二嫂子高高在上,当初分家的时候就没少克扣三房,因三房没子嗣,还屡次挑唆着赵氏太夫人往三房里塞人,若不是三老爷咬得住牙,说不准这时候三房里头已经多了几个庶子女呢。如今昌平侯府出了事,她也趁愿!

不过,此时此刻头疼的,并不只有昌平侯府。茂乡侯府里,茂乡侯一脚把陆敦踹倒在地,怒道:“你好大的胆子!莫非家里少了你银钱花用不成,居然打主意到军粮上去!”

陆镇沉着脸坐在一边。他固然能把侄子做的那些事儿尽量抹平痕迹,可他管不到侄子的狐朋狗友,如今人家从昌平侯府下手,眼看着只要查上几查,陆敦这里就逃不掉了,到时候只怕循着藤拉出瓜,一扯就会扯到西北边关那事儿上去。他默默坐着,手在袖子里紧紧攥住——如今,不是他不能忍,是这情势,不容他再忍耐等待下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已经到了结尾部分,于是又习惯性卡文了,本月日更是肯定木有了,大家见谅……

第121章

顾嫣然在九月底发动了。那天正是福州那边送了一车年礼过来;是吕良亲自押车来的;正跟她说着顾运则一家在福州的情形:“大少爷书读得好,小少爷也开蒙了,请了先生来家教;都说小少爷也聪明得紧,将来一定像老爷。”虽然已经做了齐大爷的义子;吕良说起顾家人;总是一口一个少爷;“二姑娘也定了亲事,是老爷治下一个知县的独子;年纪虽小;已经是秀才了。老爷试过;说学问是扎实的;太太又亲自去见过那知县太太,也说是个好脾性的,将来二姑娘嫁过去,不会吃苦。”

“那就很好。”顾嫣然欣然,“家里可还安生?”

吕良对后宅那些事儿不大知道,但还有跟着车来的锦心呢,如今她已经嫁了人,也是管事媳妇了,却还是那么心直口快的,闻言就笑道:“哪里能安生了呢。二姑娘这亲事,柳姨娘很是不愿,还跑到老太太跟前去哭过,被老爷骂了回去。还是二姑娘懂事,自己去劝了一番,柳姨娘才作罢了。”

锦心说得轻描淡写,其实柳姨娘闹得不轻。她眼看着顾嫣然如今做了侯夫人,自己女儿却只配个知县的儿子,虽说是秀才了,将来几时中进士做官还远着呢,心里如何能平衡得了?当初她明知道孟素蓉不愿意,还是偷偷爬了顾运则的床,就是指着能生下一儿半女,将来好享福。后来儿子没生下来,这些年便只将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万想不到太太将庶女配个小官之子,那她将来还有什么指望呢?因此,很是在家里闹了一通。

倒是如今顾怡然年纪渐长,懂事了不少,晓得自己这样出身,高门大户里的嫡子是嫁不得的,倒不如嫁个小官家里,反是门风清净。况未来夫婿是独子,并无人来分家业,本人相貌堂堂,又是上进的,最好一点,是未来公公没妾室,如此,想来夫婿将来也不会闹什么红袖添香。如此一盘算,便知道嫡母替自己定的这门亲事实在不错,虽是与嫡姐远不能比,但各人有各人的缘分,并不像柳姨娘所说那般,嫡母是成心使坏。因此听说柳姨娘闹事,便很是去劝了两回。

不过最后让柳姨娘老实下来的,还是顾运则。顾运则只说了一句:闹成这样想是病得糊涂了,不如去庵里静静心罢。

这一句话,吓得柳姨娘再不敢折腾了。她当初做姨娘就是为了享福的,若是送去了庵里,那样清苦的日子她如何过得了?

其实看着柳姨娘闹,白姨娘也想闹一闹的。顾浩然比顾怡然还大一点儿,可是亲事到现在还没动静。在白姨娘心里,这必定是孟素蓉有心拖延,不给庶子定亲。可惜她刚要闹起来,顾运则就说顾浩然的亲事要等中了举人之后再议,到时候岳家的门第或者还可再高几分。

“如此说来,日子还是清净不得?”顾嫣然听锦心这么一说,不由得叹了口气。

锦心忙笑道:“姑奶奶放心吧,如今比从前已然好许多了,这些事儿老爷都料理了,并用不到太太费心。太太如今啊,就只照看蔚哥儿,再替二姑娘准备嫁妆,得闲还出去走走——老太太身子不好,那边亲戚故旧的,都是太太来往应酬呢。太太只是担忧姑奶奶这边——生怕姑奶奶有事也不肯写在信上。”

“娘太操心了,我当真没什么事。”顾嫣然听锦心这样说,知道孟素蓉不必再受顾老太太拘束,日子过得比从前自在,便松了口气。她也并不是报喜不报忧,如今沈家三爷倒卖军粮的事儿越查越大,沈家上下都坐立不安,且刑部顺藤摸瓜已经查到了茂乡侯府上,更是要命。

寿王府里,周润连续被德妃找了由头申斥,自是糟心得不行。而沈碧莹才坑了周润一把,正在得意的时候,娘家就出了这样的事,说起来沈家不过是周润的外家,反是她这个侧妃乃是正经的沈家女,自然更被德妃厌弃,若不是肚子里还揣着一个,恐怕这会儿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宫里的德妃更糟心。寿王这一个正妃一个侧妃,全都跟沈家有关系。她不想陆敦自己倒卖军粮,却只怪沈三不该坏了事被揪出来,连累了自己侄子乃至娘家。沈碧莹有孕不能怎样,便把气都撒在了周润身上。可惜这样做并不能阻止刑部继续追查,幸而她还不知道陆镇暗中出手焚烧军粮之事,否则只怕更要惶惶了。

陆家尚且如此,沈家可知。沈青芸一边是娘家遭难,一边是女儿受苦,自己焦头烂额,就连周瀚的亲事都有些顾不得了,哪里还有精力往长房伸手呢?故而这些日子,顾嫣然确实过得自在省心。

“福建那边儿,父亲查得怎样了?”

吕良便微微有些黯然:“村子里的事还没有什么眉目,但老爷已经查到,福建驻军中颇有些人与陆镇来往甚密。”顾运则知道皇帝忌讳什么,查不到屠村的实证,索性剑走偏锋,去查驻军了。而这么一查,其实还真查出些东西,“当初跟着陆镇在剿匪一事中建功的人,有一队人马百余人,本是以剿灭匪首而立功的,如今大部分已被陆续送往西北,小部分虽还留在福建,但细查起来,却都已身亡了。”

当兵的,阵亡那都是常事,所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还难免阵前亡,何况是普通兵丁呢?但百余人的一队人马,居然几年就死得一个不剩,其中也委实有些不对劲了。也亏得顾运则仔细,竟将这百余人一个个地追查下去,才得出这么个结果。

“老爷的意思,叫我在京里多留些日子,托侯爷将此事寻个机会报给皇上。”吕良一脸的恨意,“这些人,肯定是当初跟着去屠村子的,如今都被灭了口!”若依着他,恨不得立刻飞奔到皇帝面前去讲明,只是顾运则颇通为官之道,这种针对某个官员的曲线救国之事断不可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