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荣华轻叹一声,问:“端宁公主怎么说?”
  “她说宁老太太,也就是她的曾外祖母身体不大好,想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定下来,要不死不瞑目。她是直正敢言之人,可这一边是自家,一边是外祖家,她夹在两家之间,也不好评说此事,只说要看江阳县主怎么选择。”
  “她说得对,就要看江阳县主如何抉择,我同她的想法一样。”
  沐川槿撇嘴说:“她如何选择就要看令尊的能耐和魅力了。”
  沈荣华无奈苦笑,说:“咱们去赏花,午饭也摆在汀兰馆,不管他们了。”
  沈恺和江阳县主就是郞有情、妾有意,重重障碍也不好通过。且不说沈家那一窝各怀心思的人,就说孝恩侯府宁家还指望江阳县主给他们家带来荣光和富贵呢。想让宁家放江阳县主的自由身,不付出超乎寻常的代价是行不通的。
  前世,沈荣华目睹江阳县主与人私通,宁家人还大张旗鼓来捉奸。凭沈荣华对江阳县主的了解,若不是真逼急了,江阳县主绝不会做出那种事。
  江阳县主也在芦园住下了,同沐川槿两人住在桃花坞,沈恺住在竹心馆。桃花坞和竹心馆中间隔着梨雪庐还有一大片梨树林,距离不算远。江阳县主恢复了女装,她没去过竹心馆,没下人在场,也不和沈恺单独相处,言行举止很安分。
  沐川槿见江阳县主顾忌她才有意回避沈恺,感觉很难受,白天都跟沈荣华混在一起,晚上才回桃花坞。江阳县主也觉得不自在,在芦园住了几天就回去了。
  沈荣华和沐川槿看完了那套《漠北风土杂记》,沈荣华做了许多记录,还请沈恺教她画地图。整理好资料,又装订成册,沈荣华就想着把笔记送到边疆给连成骏。正好端宁公主来信了,让她们过完中秋去京城,宫中要办赏菊宴,邀请她们去参加。沈荣华就想通过端宁公主找便捷的渠道,把东西给连成骏送过去。
  她们在津州海港附近转悠了几天,沐川槿看好了几间铺子,通过牙行跟主家谈了几次,只买下了两间。她想做舶来的华丽又廉价的饰品饰物生意,她从北越带来的管事中有熟悉这一行的,做起来也容易上手,因进货价低,稳赚不赔。
  沈荣华很佩服沐川槿的眼光和头脑,跟着跑了这几天,她也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林家那些被侵吞霸占的铺子虽说归还了她,但有几家生意不好,只是勉强维持。沈荣华想过重新修整,另换货品经营,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项目。见沐川槿要做饰品饰物生意,她动了心,想入股,沐川槿很痛快就答应了。
  沐川槿想做第一手大卖家,番邦商船舶来的货品到港后,由她的铺子先买进来,然后再加价卖出,这一块她不跟沈荣华合作,她要自己独立经营。她让沈荣华做货品的分销商,以沈荣华为主,她入股,因为沈荣华有铺子、有人手。
  沈荣华想了想,觉得合适,也答应得很爽快。反正铺子是她的,货品是沐川槿供应的,无须考虑租金,也不会提前支付进货的银子,成本微乎其微。就算一件也卖不出去,她只需支出人工花费,还有沐川槿和她分担,根本谈不上赔。
  两人谈好了诸多事项,还一本正经写了契约,准备了几天,沐川槿的总铺先开业了。分铺先在津州城开了两间,依托织锦阁和浣花斋,先从小做起,很快也试营业了。因舶来的零碎货品有好有坏,有真有假,有精良,也有残次,能不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值的货品,要看购买者的手气和眼光了。琳琅满目、参差不齐的货品摆在一起,供人淘澄选择,发现宝贝,沐川槿就给铺子起名为淘宝居。
  中秋节在忙忙碌碌中渡过,津州城的生意和事务都安排好了,沈荣华和沐川槿起程去了京城。沈荣华先去给端宁公主请安,又见了宇文先生,查看了京城庄子铺子的生意。接下来,她和沐川槿又忙碌淘宝居在京城开业的事务。
  淘宝居开业前夕,水姨娘从塞北回来了。听水姨娘说塞北局势还算稳定,连成骏等将士都能征善战,北狄国不可能突破神鹰山的关口,沈荣华和沐川槿都放心了。燕家正把大宗生意向盛月皇朝境内转移,现在总部设在了邺州,以后就更方便了。沈荣华和沐川槿都很高兴,有燕家关照,她们经营也能省去许多麻烦。
  沈荣华亲手做了鞋袜,绣了手帕,连同她抄录的注解包裹到一起,让押运粮草的官员带过去转交连成骏。押运粮草的官员士兵严禁替人携带私物,有端宁公主关照,他们才敢破例。端宁公主给她找的人很稳妥,她也放下了心。
  京城淘宝居开业,又忙碌了几天,生意步入正轨,沈荣华和沐川槿都能松口气了。原来被胡氏霸占的那座五进的宅子修葺装饰完毕,沈荣华很满意,给这座宅子取名蒲园。她非让水姨娘一起搬去住,盛情难却,水姨娘也想和她做个伴。
  九月初九是沈荣华的生日,她满十三岁了,水姨娘安排宴请,隆重庆祝。端宁公主没来,只让人送来礼物,说九月十三宫中办赏菊宴,她再替沈荣华过一次生日。过生日没有家人在身旁,沈荣华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温馨。
  边疆有战事,满朝上下都人心慌慌,仁和帝上个月过生日,也只赏赐了皇族成员每人一碗长寿面。可这赏菊宴却不得不办,因为吴太后喜欢菊花,办赏菊宴也由吴太后张罗。当然,来参加赏菊宴的人送的礼物吴太后也会照单全收。不管边疆怎么样,若不办赏菊宴,吴太后就会生病,仁和帝就必须日夜为母侍疾。
  沈荣华和沐川槿一早出来,先去了端宁公主府,和端宁公主一起进宫,也有个照应。巳时初刻,三人的车马到达皇宫门口,门口就已排起了几辆马车,宫门口的太监正一一查验,安排进宫。外面马车不能进入皇宫,那些应邀的贵妇贵女先送上帖子,下车接受检查,然后乘宫中的马车或由轿子去御花园。
  听说端宁公主的马车到了,太监赶紧让先来的马车让到一边,让端宁公主的车驾先通行。端宁公主的马车能直接进宫,沈荣华和沐川槿接受检查之后,就上了她的马车。就在她们上车之际,一个女孩哎哟一声,吸引了她们的目光。
  一辆宽大的马车停靠在宫门一边,一名衣饰得体的贵妇和两位十三四岁、裙衫华贵的小姐站在马车旁,成群的丫头婆子拥簇着她们。她们看上去很恭敬,眼底却隐含着不满,本来是她们正在接受检查,端宁公主来了,她们就让开了。
  沈荣华与那名贵妇四目相遇,捕捉到对方眼底充斥的阴冷森寒,她的心不由一颤。搜寻前生今世的记忆,她都没见过这名贵妇,怎么一见就有这么强烈的敌对意味呢?难道这人与沈贤妃是一派?想要算计她,可她又觉得不太可能。沈贤妃都被贬黜囚禁了,就是有忠心的人,这节骨眼儿上,也不敢明目张胆生事。
  端宁公主见沈荣华发呆,哼笑两声说:“这人是连参领的嫡母,镇国公世子连轶的夫人吴氏。她出身武将世家,言谈举止爽快,在京城颇有贤名。”
  沐川槿知道沈荣华和连成骏的事,她冲端宁公主眨了眨眼,打趣道:“沈姑娘,你和吴夫人彼此对视几眼,是不是感觉和她似曾相识呀?她……”
  原来那名贵妇是连成骏的嫡母,用虫七的话说那是菩萨面、蛇蝎心,一般人惹不起。连成骏来中原十余年,对他的嫡母都是躲为上,可见也是吃过亏的。
  沈荣华冷哼一声,说:“我一见她就闻到了阴谋的味道,很浓烈的阴谋。”
  多少年后,沈荣华每每想起这一刻,仍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她没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竟然一语成谶,改变了朝堂的局势,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题外话------
  明天儿童节,视大小朋友节日快乐。

☆、第二百零一章 投敌叛国

  义乡侯吴家是盛月皇朝开国赐封的八侯之一,太祖皇帝赐下丹书铁券,爵位世袭罔替。第一任义乡侯在前朝末年只是一个正三品参将,但他的发妻却是前朝的宗室贵女。他的发妻生下嫡子之后没几年就病逝了,他没续娶,家中事务由妾室掌管。妾室生下庶子,与嫡子明争暗斗多年,爵位赐下后,两方矛盾日益激化。
  虽说已改朝换代,但嫡子的外祖一家却没获罪,反而因新朝怀柔政令而得到赐封。义乡侯不敢得罪岳家,又宠爱妾室庶子,直到他死,也没立下世子。嫡长子顺理承章袭爵之后,治了妾室的罪并赐死,又给了薄产,把庶子分出义乡侯府。
  没想到这个庶子晚运发达,仁和帝登基,他那个学识才貌都不出众的女儿成了太后,他也被封为承恩公。他们一家扬眉吐气,不知跌碎了多少人的眼球。
  仁和帝未登基之前,这庶子就努力向义乡侯府靠拢,希望义乡侯府能支持当时还是七皇子的仁和帝,可义乡侯府态度冷淡。直到仁和帝被封为太子,义乡侯府才摆出一副大度的姿态,同庶子一家走动起来。但义乡侯府以嫡系自居,打心眼里看不起庶子出身的承恩公,连吴太后都不放在眼里,两家往来并不多。
  连成骏的嫡母吴夫人是现任义乡侯的嫡长女,论辈分,吴夫人是吴太后的侄女。但镇国公府和义乡侯府都握有兵权,是勋贵之家,与靠恩封才得爵的承恩公府截然不同。吴夫人是镇国公世子的夫人,连家的宗妇,跟吴太后并不亲近。
  如今,北疆狼烟再起,西边和东边都不安定,朝堂上下都忧心忡忡。在这时候,吴太后一意孤行,非要办赏菊宴,仁和帝敢说半个不字,她就装病让儿子侍疾。吴太后此举已落人口舌,只因她是个拎不清的人,臣子也不能多说什么。那些王公大臣、世族大家贵妇贵女多数都借故推辞了赏菊宴,这也就表明了态度。
  端阳郡主一直看不惯吴太后,吴夫人与婆婆的立场一致,也对吴太后行事颇有微词。但今日她却来参加赏菊宴了,还带了自己的女儿和一个庶女,来得也很早。她如此捧场为哪般?这就让一些熟知内情的人感到费解了。
  “阴谋的味道?”端宁公主两指敲着车内的几案,嗤笑两声,说:“我自出娘胎就活在阴谋中,却不知道阴谋还有味道,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之人哪!”
  沐川槿冲沈荣华抬了抬下巴,问:“阴谋是什么味道?”
  沈荣华阴涩一笑,说:“阴谋汇集人世百味,唯独没有人情味,每个人对阴谋的味道感觉不同,发生在你身上的阴谋是什么味道,你一想就知道了。”
  端宁公主轻哼冷笑,“阴谋唯独没有人情味,好一个阴谋的味道,真真形象。”
  “与吴夫人刚一照面,你就说人家有阴谋,还是浓烈的阴谋,你怎么就不说她是想相看你,表情才严厉了一些呢?”沐川槿冲沈荣华挑嘴一笑,示意她回答。
  沈荣华见端宁公主笑得别有意味,睃了沐川槿一眼,没再说什么。连成骏很少跟她提镇国公府的事,似乎是毫不在意。但沈荣华知道镇国公府后院的水又浑又深,连成骏轻易都不敢一试,更别说她现在只是个外人了。
  连轶和吴夫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成亲后更是彼此爱重。吴夫人为连轶育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庶女是吴夫人的大丫头所出,那丫头生下女儿便死了,这个庶女也由吴氏抚养长大,另外还有一个庶子就是连成骏了。连轶与吴夫人聚少离多,吴夫人给连轶安排了不少丫头,但这些年都没有人再生下一子半女。
  连成驭是连轶和吴夫人的长子,相貌俊美、文武双全,是京城勋贵之门有名的青年才俊。他十几岁就随父亲和祖父驻守北疆,与北狄国有过数次交锋,从无败绩。朝野上下盛赞镇国公府后继有人,就是说连成驭能将镇国公府发扬光大。
  连成骏和连成驭虽是同父所出的兄弟,相处却不和气,镇国公府上下人尽皆知。作为外室庶子,连成骏身份低微,他与连成驭冲突,除了镇国公连亘,其他人别说倾向连成骏,就连一句公道话都没人说。连成驭将来要承袭国公府,连成骏就是有天大的本事,面对家族事务,也要听从并按嫡系的意思行事。
  这些年,连成骏一直与连成驭及至连家上下都保持距离,有地方栖身就不回镇国公府。他有大长公主撑腰,这些年又立下了不少功勋,连家也因此不能忽略他。他太过出色就威胁到了连成驭的建树和威信,在连家的处境就更为敏感了。
  吴夫人知道沈荣华和连成骏互生爱慕并不稀奇,作为嫡母,想把控庶子的婚事也很正常。但沈荣华能感觉到吴夫人并不想在婚姻这种小事上做手脚,她有更深沉的目的。想到这些,沈荣华突然很担心连成骏,可有些事却不能宣之于口。
  今年的赏菊宴参加的人不多,但吴太后兴致很高,来参加了人也跟着讨喜凑趣。沈荣华因偶遇吴夫人忧心烦恼,全程心不在焉,脸色也不好。只因她给吴太后送的礼物丰厚新奇,就是有人给她穿小鞋,吴太后仍对她很和气。听说她前几天刚过了生日,吴太后还赐了赏,又有端宁公主帮衬,就释放了不同寻常的信号。
  连成骏兵败投敌的消息是七天后传来了,听到这个消息,人们都震惊了。一时间,朝堂唏嘘哗然,民众议论纷纷,面对众说纷纭,镇国公府承受着空前的压力。一个人做错事,全家乃至合族都要承担罪责,这就是宗族社会的特性。投敌叛国可就不是做错事那么简单了,削爵抄家流放处斩都是轻的。
  三天之后,几封奏折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半夜就送进了仁和帝的寝宫。奏折阐述的真相远非如此,还要比之前传来的消息更严重、更复杂,更令人震撼。
  自接到连成骏兵败投敌的消息,仁和帝已经两夜没合眼了,也没吃什么,都快撑不住了。听说是边关的急报,他不敢打开,赶紧让人把大长公主请进宫。
  端宁公主陪大长公主进宫,自边关兵败的消息传来,端宁公主这几天一直陪在大长公主身边。进宫后,端宁公主宽慰了仁和帝,又给他们泡了清火润肺的杏仁茶。看到端宁公主安静细心,仁和帝心里舒服了一些,总归有让他欣慰的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