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宝姐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宝姐姐-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后摇头道:“你同皇帝有商量了些什么?”
    宝铉道:“东海周家,驻守多年。只是东边小国实在可恶,正缺个诸葛亮呢!”
    “你们这一辈的事,哀家真是看不懂了!罢了,随你们吧!”
    赶在王夫人下判的前一日,太后给荣宁二府两位姑娘赐了婚。
    只是当时贾母病着,一直在昏睡,就没人去告诉她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只是谁都忘记了,那几个贼人正在步军统领衙门关着呢!】第七十四章最后一句。。。。。。其实如果不是写到这一章我也把他们忘了。。。。。。
    清朝刑狱怎么判我不知道。。。瞎写的。
    周家是瞎编的。。。。。。

  ☆、第88章 乡试仕途

携兰佩环二房再起叔侄入仕各走各途
    贾母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就这么撒手去了;贾府上下可是为了她好一番折腾。
    先是鸳鸯,为贾母守过了头七便触棺自尽于灵前。
    鸳鸯最是忠心;一心只以贾母为天;但凡贾母有所思量,在她眼里必然是对的。贾母偏重宝玉;她自然也会额外看顾些。
    她与宝玉虽是自小一块儿长大的情分,却是没有半点儿的男女之情。
    这些年贾府诸事忙乱;贾母也没那份心思去操心鸳鸯的亲事。再一个,宝玉成亲前便有了袭人;湘云入门不久又有了凝梅,也就是甄珠;贾母委实不好再往他身边放人。
    若不然,她说一声要把鸳鸯给宝玉;便是贾政也不能拦着。鸳鸯虽没那个心思,但既是贾母的吩咐,她自是要高高兴兴的谢恩的。
    若是宝玉还在,鸳鸯指不定就为了替贾母照顾宝玉而留下了。
    只是如今宝玉赶在贾母跟前去了,她一个丫鬟,也没那个能耐替二房夺取爵位。。。。。。既不能了却贾母遗愿,鸳鸯便再没有要操心的事儿了。
    思来想去,她是不愿离开贾府的。但若要在府中随意找个人嫁了,不论是大老爷还是大太太给的恩典,她都是看不上的。
    倒不如就这么随老太太去了!
    自个儿这么一死,去了地下能继续伺候老太太不说,还能落个忠仆的名声。父母兄长从此便能叫府中诸人高看一番,往后在贾府安心养老自是无忧了。好歹也算是报了生养之恩。
    贾赦索性下令让人在贾母坟侧另起了一处穴,让鸳鸯陪葬在旁,也算是全了她的忠心。
    甄家事毕,贾琏也算是全了他下扬州的功绩。
    闻得贾母病逝,当下便上了折子,恳请回京奔丧。
    乾隆看罢眼前的奏折,抬头冲着林赫玉说道:“这贾琏倒是有些长进,知道要回来奔丧。”
    林赫玉躬身道:“都说江南水深,最是历练人的好去处。”
    “皇兄略歇一歇,尝些个点心,好歹为我打个掩护。”
    宝铉三月里头来宫里头请安时,叫太医把出有了身子,太后索性将人留在了慈宁宫,强压着安安稳稳的养了三个月的胎。
    如今进了七月,胎像已是极稳妥了,又兼之前几日皇后也有了喜讯,太后另有了牵挂,宝铉才勉强出得了慈宁宫的大门。
    好容易才出来这一回,还是借着给乾隆送点心的名头。
    “你过来一趟,在这儿略坐一坐也就罢了,我可不敢放你出去瞎转悠!”乾隆伸手取了块点心吃了,方又说道:“我记得这个贾琏还是你举荐的,确实不错。”
    宝铉轻笑道:“皇兄可不要太过高看他。我瞧着这不是他的主意。”
    “那是谁的主意?”
    “王熙凤!”宝铉说道,“如今她父亲在金陵任两江总督,她夫君在苏州任盐运使,她哪里能不多些思量?”
    乾隆想了想,道:“既如此,先将那贾琏平调回来,任太仆寺卿。如今去了甄家,朝里正是换人的时候。等清理干净了,自有他的地方。”
    又说道:“朕思量着开一科恩科,宝铉你替朕想想,可有什么由头?”
    “今年本是皇兄登基十年,开恩科本是应当的。只是今年本就是会试之年,照例要挪到明年。”宝铉笑道。
    乾隆想了会儿,道:“也好。虽说现下里准备今年的乡试有些赶了,不过明年便能会试,也正赶得上用人的时候。”
    林赫玉道:“前几日去荣府吊唁,正碰着了我那表侄,二房的嫡长孙贾兰。说来也是可惜,他去岁便过了乡试,偏会试是他家里头忙乱,竟是叫那贾老太太压着不让去,生生错过了!”
    宝铉摇头道:“黛玉也同我说起过此事,那贾老太太心心念念着她的宝玉呢!哪里愿意叫个曾孙辈的先出头!”
    乾隆右手在几案上扣了扣,抬眼问道:“这个贾兰,乡试中了几名?”
    “一百二十名。”
    “叫他明年一道会试吧。居丧在身,披麻戴孝;居丧于心,哀毁骨立。身丧而心不丧,是为不孝也。既有心丧,有何须拘泥于身丧?反怠于正事,倒要叫先人不安了。”乾隆说着,忍不住提笔拟了一道谕旨。
    大意是:长辈所愿,无外乎是家中子弟能有所长进,能为国尽力;若是为了守孝而误了科举、误了公务,反倒是叫先人地下难安,却是不孝之举。如今大清正是用人之际,特令众官员学子不可拘泥于身外之丧,守丧在心,万不可耽误正事。现有丁忧之官员,三月内起复;守孝之举人,准明年一同会试。
    政令一下,且不说朝野是何反应,单是翰林院、内阁、礼部便忙了个焦头烂额。
    李纨听闻此事,高兴的直念佛。
    当日贾母硬压着不让贾兰赴试,李纨恨得牙痒,却又奈何不得。
    贾兰未赴会试,按例应削去举人之名。左右得等着下一科乡试,贾母故去后,李纨也只得收起心思,安安分分的带着贾兰守孝。
    谁知今上的金口玉言,叫她的兰哥儿来年下场会试!
    幸好她私底下仍是敦促着贾兰温习功课,并不曾落下太多。来年下场,仍有一争之地。
    另一面,探春接了这个消息,立马寻了邢夫人,说要往北扒儿胡同走一趟。
    邢夫人心知她这是为了贾环之事,命人套了车马,又亲自点了两个老成的婆子与她同去。
    贾环虽说开了窍,也很是用功了些年头,可惜到底是天资有限,若说要下场科举,那必是不中的。只是他如今年岁也大了,再没个正经差事,将来如何顶门立户?
    现下虽说赵姨娘已经扶正,贾环也算是嫡子了,但一个平头百姓的嫡子在京里头算得了什么?京中多贵人,随便哪个就能将他踩到泥里!
    虽有个大伯是荣府当家一等辅国将军,又有个堂兄是从三品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但毕竟已经分了家,如今也不在一个府里住着,助益有限。
    贾兰虽说过了乡试,到底矮了一辈,支撑不起。
    当日鲜花着锦、烈火朋友的荣国府二房,玉字一辈,竟只剩了贾环一人!
    如探春所愿,若能给贾环捐个官,走贾琏的路,那自是最好不过了。
    可惜贾政不乐意。
    贾政当年被贬,可是有一句“永不再用”在那里!
    从一个从五品员外郎被贬为庶人,贾政也算是尝到了一落千丈的滋味。这些年他也曾起过捐官的念头,可惜旨意在那里,哪个敢违背圣上的意思给他官衔?便是功名也捐不到了。
    贾政本就更看重科举些,早年的贾珠、前几年的贾宝玉、如今的贾兰,个个儿他都寄予了厚望。他也曾寄望贾环,只是贾环实在不是这个料。
    若他自个儿还是员外郎,给贾环捐个官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偏如今捐官乃是自个儿求而不得之事,贾政实在没那份心思去为贾环打点。再一个,若是自个儿得不着,倒叫儿子得了,岂非是在给自己添堵?
    因而,贾政不仅不为贾环捐官,还硬压着不让赵姨娘托人,只说是要考验贾环,万不可叫他同贾琏一般,只会依靠父祖。
    探春思来想去,只得另辟蹊径,一面求着贾赦悄悄地给贾环纳了监,一面又叫贾环准备着,要考笔帖式。
    监生考取笔帖式者,定为八品。贾环若以此入仕,也不失为一条好路。
    原先顾忌着孝期,怕是得耽搁些年。现下既有了旨意,探春按捺不住,这便急急的亲自来给贾环报信来了。
    八月,通州渡口。
    贾赦同邢夫人一早便在码头边等着了。
    贾赦寻了个茶棚坐下,一面喝茶,一面目不转睛的盯着渡口。
    邢夫人抱着贾苯坐在马车里,忍不住一个劲儿的掀开帘子向外看。
    眼见着一艘官船即将靠岸,贾赦忙打发人去看。
    官船未停,便先跳下来一个管事,立马便被前来打探的人围住了。
    那管事不慌不忙,笑盈盈的打发了大部分人,只留下两个,请到了船边等着。不一会儿,官船里又跳下来两个小厮,脚不沾地儿的跑去报信。
    贾赦见一个小厮像自己跑来,看着是贾琏身边的,扔下一锭银子便走。
    茶棚的老板也习惯了,忙跑来送客,不住嘴的道喜。
    马车来到船边,邢夫人抱着贾苯下了车,与贾赦站在一块儿,等着船靠岸。
    只见一旁又来了一辆马车,金顶朱轮,黄盖红帏,在不远处停下。
    “慢一些!小心些!”只听得贾琏的声音传来,他打头走出船舱,后头秋榉扶着王熙凤,秋梓抱着贾荃。
    “这是怎么了?怎么瞧着王淑人身子不适?”宝铉掀起车帘子,探出头来。
    王熙凤刚要答,却脸色一白,甩开了秋榉的手,冲到船舷边。“呕!”
    作者有话要说:乾隆把贾琏和王子腾放在江南是为了牵制甄家,甄家倒后,如果他们岳婿还是在那儿,时间久了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
    正好贾母去世,给了贾琏回京的借口。
    乾隆看贾琏挺识相的,索性将人平调回京,安他们的心。
    (写的时候觉得这段有点虚无。。。。。。怕太隐晦,解释下)
    以及,乾隆的心丧还是来了啊。。。。。。
    I’m back!
    以及,这真不是结局。正文结局是下一章。

  ☆、第89章 凤归归结

王熙凤衣锦还京城薛宝铉归结红楼梦
    王熙凤同贾琏在扬州等了又等,好容易等来了乾隆的旨意,当天便命人去打点了官船。
    一应行李都是一早便收拾好的,若不是为了掩人耳目,不曾备下那些个车、马、船,贾琏得了旨意便可直接启程了。
    第二天丑时,巡盐御史府上上下下都起身了,闹哄哄的忙活了起来。
    许是起的太早,王熙凤刚出了房门便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眼前金光乱窜,浑身上下一阵颤栗。
    她忙扶住了身边的秋梓,略喘了口气儿,又强撑着来到外院指挥了起来。
    平儿如今已是正经的姨娘,自住了一个小院子,每日里头都来跟凤姐请安,而后跟在凤姐身边帮着打理家事,一如当年。
    王熙凤刚踏进外院,她便扶着丫鬟急急赶到。
    到底还是太赶了些,平日里调/教的再好,如今也不管用了。丫鬟小厮婆子管事,你碰了我我踩了你,你拿了我的东西我当了你的道,来来往往推推搡搡叽叽喳喳如同菜市口一般,半点儿大家子规矩都没了。
    天刚擦亮,王熙凤清点完门前一溜儿装满了行李的马车,转身抱起还睡在秋榉怀里的贾荃,后头跟着秋榉秋梓,上了打头的那辆银顶皂盖、青缘皂帏的马车。
    平儿带着贴身丫鬟上了第二辆小车。
    贾琏看着一干下人各自寻了马车做了,转头看了看巡盐御史府的门匾。
    七年前,他奉贾母之名,从京城来到此地,协助林家兄妹操办林如海的丧事。
    三年前,他挥别有孕在身妻子,带着平儿和贾荃,成为了这个巡盐御史府的主人。
    如今,自个儿平调回京,从三品的京官,也算是年少有为了!
    贾琏挥了挥手,同几个年轻的管事一道上了马,一行浩浩荡荡的向着码头疾驰而去。
    船出了扬州地界,凤姐便卧床不起,船上一应事务都交给了平儿。
    贾琏原要叫靠岸歇一歇,凤姐到底惦记留在京城的二儿子贾苯,仍叫昼夜赶路。一路疾行,十多天后,船行至通州。
    船行一路,凤姐便难受了一路。好容易算是能望得到京城了,想着儿子,凤姐终是强打起了精神,开始下床走动。
    平儿带着几个丫鬟捧来了贾琏同凤姐朝服。
    外官调回京,不论圣上是否召见,这朝服都得预备着。
    平儿服侍贾琏换上了石青色孔雀补服,配青金石朝珠一串。
    王熙凤则由秋榉扶着,秋梓帮着换上了石青片金缘团花褂子,配的是绿松石的朝珠,头上一套红珊瑚镶金嵌宝的头面,瞧着贵气逼人,却不显庸俗。
    船将将靠岸,贾琏命秋榉扶着凤姐,自个儿亲自打起了门帘,打先出了船舱。
    秋榉扶着凤姐,秋梓抱着贾荃,平儿跟在后头,一个接一个走了出去。
    只听得一声:“这是怎么了?怎么瞧着贾淑人身子不适?”凤姐抬头,望见宝铉从一马车里探出了头来。
    凤姐刚要开口,却忽的感觉到一股酸水上涌至喉间,一阵烧心似的难受。
    她立马甩开了秋榉的手,冲到船舷边。“呕!”
    好一番忙乱,贾琏才携着凤姐,同贾赦、邢夫人等;一同来向宝铉见礼。
    雷克祌从马车中下来,笑道:“皇上召见贾琏。长公主原是想与贾淑人同乘一车,一块儿去向太后请安。不过贾淑人瞧着像是身子不适,长公主自个儿又身子不便,我已叫人去另寻车马了。”
    王熙凤道:“臣妇身子不适,也不知是不是有什么病症,不敢去见太后。”
    宝铉的声音从马车里头传来:“不妨事。我出来时便是带了太医的,原叫他在一旁茶棚里歇着,现下倒正好可以叫来,替你瞧一瞧。”
    不多时,太医便匆匆赶来。
    雷克祌早已亲自将宝铉的马车牵到一旁,唯恐沾染了疾病。
    贾府的下人们寻来了桌椅,秋榉服侍着王熙凤坐了,将右手上的手钏、镯子一一褪了去,而后在腕子上覆上一块巾帕。
    这太医便是原先宝铉常差往贾府的,同贾府诸人也算熟识。稍一搭脉,便笑开了:“贾淑人这又是喜脉!”
    贾府上下围着贾琏好一阵道贺。
    宝铉差人来道:“贾淑人胎像如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