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嫡女的逆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炮灰嫡女的逆袭-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不信任万春园吧。自然,景小莹也是跟着谢了话,饮了洪嬷嬷送上的乌鸡汤。

杜齐好微微抬了眼,看着洪嬷嬷回了她的眼色,又是见着景小莹饮完了碗里的鸡汤后。杜齐好的嘴角,掩不住了笑容。她知道,景小莹这一抬,注定为贺享璋。是得添了一个闺女了。

杜齐好心情不错,接下来与景小莹聊天时,更是笑语焉焉。

庆元十五年的十月初十五日,杜齐好总算做足了小月。在得到了小月解了令后,她忙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美美的洗了头发,沐浴一翻。

而在杜齐好高兴过后,不愉快的事情,便是来了。

于秀娘陪着沐浴好舒爽后的杜齐好,是在屋里说了小话。道:“你也出月子了,娘得回了杜府。往后,娘不在身边。你不光要照顾好自己,还得顾上孩子,顾上一个家。”

“娘没什么别的话,告诉你了。只希望你记得三字,小心些。万事不怕谨慎。就怕粗心大意了。”于秀娘跟杜齐好叮嘱了话道。杜齐好对她娘的关心,是没有拒绝的,她回道:“娘,你不能晚些时候再走吗?”

这会儿,杜齐好只是舍不得她娘了。

“傻孩子,人生便是聚聚合合。你要顾着家。顾了孩子和夫君。娘还得回了杜府,你爹和你弟弟了阿丑,也离不得娘啊。你长大了。都当娘的人了,可不能再撒娇了。”于秀娘笑道。

虽然,杜齐好真心舍不得她娘,可于秀娘还是在她坐完了小月后,跟晋阳县伯府道了别。

杜齐好千难万难。最后,也只得给她娘备了行礼。赠了杜府亲人一些心意,送了一小程路罢了。

离别的景,总是难受的。

杜齐好送她娘,送到了晋阳县城外,于秀娘便是拒绝了她的再相送,道:“到这儿吧,都出城了,莫要再送了。”

“往后,跟姑爷好好过日子。你过得好了,娘在哪儿,心里都安。”于秀娘让杜齐好等人,是停了步子,不再相送了。

杜齐好见此,只得目送着她娘,越来越远。

“阿好,回去吧。”在杜齐好身侧的贺元璋,开口提了话道。

“娘这一去,我不知道哪年能再见到她了。”杜齐好有些伤心,因为,她嫁的太远了,太难见着养她育她的爹娘。

“会见面的,回去吧。”贺元璋说了这话道。杜齐好听着贺元璋这么一说后,再是瞧着再也看不见的于秀娘一行人身影,只得点了头,与贺元璋等回了伯爵府。

庆元十五年的秋天,很快过去了。

而庆元十五年的冬天,伯爵府并没有太热闹。因为,雍王进京城后,得了庆元帝的欢喜。庆元帝一喜之下,是召了众勋贵进京,当然,便是领军的重将,少不得也是打了包裹,进了京城给君王贺喜。

所以,伯爵府缺了当家的伯爵爷贺子信,万春园缺了男主人贺元璋。整个新年,少了两位重要角色的晋阳县伯府,是过得气氛稍稍冷清了一点。

大年三十晚,伯爵府的众人,是守了大年夜。

朝食后,自然是更补了各的眠。

在大年初一的晌午,杜齐好正逗着越发长得圆润的伯玉时,有小丫环传了话,说是景姨娘来访。杜齐好对于景小莹这位客人,倒也没有拒绝,是让人迎了进来。

经过这些天的异能查看,杜齐好慢慢的知道了一些消息。虽然,不是太多,不过,至少让她明白了,景小莹对于伯爵府的众人,骨子有一股的傲气。不,也不能全是傲气,应该说是一种旁观者的高高在上。

“狗血小说嘛。”这五字,是杜齐好从景小莹的心底话里,得到的消息。

杜齐好份外不能接受,她的人生,她的亲人的人生,在某些人眼里,只是一行话本里的狗血等短暂字眼。

杜齐好心中,对景小莹的看法,也是越加的说不出怪异。不过,杜齐好很清楚,她暂时瞧着景小莹,还算半个同盟军吧。

“小莹表姐,怎么不在屋里多歇会儿,昨个儿守了大年夜,更应该多歇歇。”杜齐好笑着开口说了话道。

景小莹犹豫了一下,回道:“我没累着,来看看少夫人,是想着借借少夫人的光,给二少爷生一个健康的子嗣。”

杜齐好听着这话后,心中冷笑。她可知道,景小莹有什么“法宝”,端是利害着,哪用得着借什么光之类的。

所以说,杜齐好纯粹给误会了,景小莹自然不是有什么“法宝”,不过是有一个“空间”罢了。

其实,杜齐好本来觉得,她与景小莹没什么冲突,大家各顾各便是。

只是,新得到的一个消息,让她对景小莹的态度,改观了。

“对了,小莹表姐跟齐姨娘,很谈得来吗?”杜齐好试探的问了话道。景小莹听着杜齐好的问话后,笑道:“没什么,只是巧遇上了,闲聊了两句。可是有什么人,在少夫人耳边,嚼了舌根子?”

杜齐好瞧着景小莹没有说实话,也便是按下了心绪,笑道:“没事儿,我就随口问问。我想着周姨娘她们平日无甚消遣,大家伙聊聊话,也是打发打发时间。”

杜齐好自然不会说出来,她从景小莹那里,得到的心底话,可是说明了“齐姨娘”不简单着。而景小莹,更是打算用了“齐姨娘”这把牌,想撑混了万春园的水。

更甚者,景小莹希望历史回到她认识的轨道上。

说白了,在杜齐好看来,景小莹是巴望着利用“齐姨娘”,对付了她杜好的儿子伯玉,然后,给贺享璋空了位置,将来白捡下她夫君贺元璋打下来的基业罢了。

两个心思不纯的人,遇上会如何?便如杜齐好和景小莹一个样,是各自打了闲话,边试探了对方的态度,全部作了一场戏。

杜齐好因为心中有底,还是能附合两句。倒是景小莹,在思考着贺享璋初春,会进了京城,迎了沈府大姑娘,正式娶了嫡妻。所以,景小莹的态度,是有些着急的。

毕竟,景小莹一方面,想捡着杜齐好的关系,给她在伯爵府里,找一个勉强得靠着的靠山。另一方面,景小莹也是想着,可有法子,把改变的东西,再是扳了回来。

景小莹不愿意,她的孩子将来顶了一个跟她一样的“庶出”身份啊。而这世间,最正大光明,嫡妻不分的地方,自然是“皇帝家”。

景小莹不会忘记,最后得了天下的,正是贺晋王朝的家天下。

而贺享璋能成功,便是享受了贺元璋的基业。若要景小莹说,贺元璋如那“宋太祖”,那么,贺享璋便是“宋太宗”。景小莹本人,自然是希望,成了最尊贵的女人。

庆元十六年,元宵节刚过去,京城的伯爵爷贺子信,就是给寄了信回来,让贺享璋带了迎亲队伍,前往京城迎娶了沈府的大姑娘。

贺享璋当了新郎,贺齐氏是满面高兴。当然,杜齐好依然做了媳妇的本份,跟在贺齐氏的身边,学学管理府务的经验。当然,本着贺齐氏的体贴,暂时,杜齐好还是旁观者,没能上手实习一二。

贺享璋前往了京城后,景小莹得了空闲,更是爱往了万春园来。杜齐好不想拒绝,她还想从景小莹身上,把秘密挖出来更多。所以,两人是一拍即合,各自算着各自的小算盘。

庆元十六年的三月,天热了起来的时候,晋阳县伯府便是迎回了消息,天怡园的真正主人,贺享璋和新婚妻子的队伍,是要赶回了晋阳县城的地头。

“嬷嬷,你说,这二弟妹是个什么样?”杜齐好得了消息时,是忍不住对洪嬷嬷问了此话道。

“沈氏清贵,想来二少夫人,必然是名门淑媛,端庄贤惠。”洪嬷嬷回了外交必备的赞美词道。

108 织网

“可是,伯心是复杂的,你怎么知道身边人,一定是忠心呢。”杜齐好看着伯玉,笑着说了此话道。

伯玉有些疑惑的抬头,看着杜齐好问道:“娘是说,伴当们心里有坏主意吗?”

“不是,没什么。娘只是随口说说。”杜齐好突然发现,伯玉才五岁呢,她说的这些话,未免太早了。

对于杜齐好突然改变的态度,伯玉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是记了下来。

“忠心”两个字,让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伯玉,是牢牢的记住了。

杜齐好不知道她无心插的柳,事实上,她更在意着,听说外面不太平。那么,远在金陵城的杜府,又会是什么样?

天下哪里,更安全呢?

便在杜齐好担心时,有人也在思量着金陵城的杜府呢。这人,不是其它人,正是景春瑜这位嫁给了张士礼张九四的女子。当然,现在得算是张家的小妇人了。

南李乡,是军户的屯地。

早晨,天是未亮时,景春瑜就起了床,准备弄了早饭。当她在厨房里忙碌时,脑子也没个空闲的功夫。

景春瑜盘算着,张士礼若想未来的路更顺发,那么,金陵这个陪都,可谓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景春瑜正想着话,张孟德走了进来。张孟备年约七岁,虽然没能上了蒙学,景春瑜对于这个归于名下的养子,倒是不错。手把手的亲自教养不提,也是份外的对这个养子温柔。

原由很简单,景春瑜成婚差不多七年了,可她这些年里,一直没有怀孕。这等事情,是让她与婆母张王氏之间。关系有了一些的紧张。

当然,用张王氏的话讲,她对景春瑜这个媳妇,哪里都是挑不出毛病。唯有一样难样,就是景春瑜没能给张氏添了子嗣啊。

“娘,儿出去了。”张孟德对景春瑜说了话道。

景春瑜瞧了眼养子,关心的问了话,道:“饿了吗?”

“不饿,我带大黄去吃些草,朝食前。定然赶了回来。”张孟德是个很体贴的孩子,当然,一般穷人家的孩子。都是比较早早懂事了。

张士礼是一个十户长,为人那是可谓称之豪爽,所以,那点挣来的银钱,真心不够他本人的大手大脚。张士礼他娘张王氏。对于儿子的不掬小节,一直是有些看不过去的。

毕竟,儿子在外面挣了名声,可苦了家里的媳妇孙子。媳妇的嫁妆,都是给补贴了不少出来。这不,便是张士礼现在唯一的儿子张孟德。那也得每日牵了牛,出去放放牛,给家里干些轻省的活计。

“那成。记得早些回来。”景春瑜没拒绝张孟德的意思,毕竟,这个家里谁都不容易,谁都得做事情。

对于张士礼的大手大脚,若说张家谁支持。也只有景春瑜了。因为,景春瑜很清楚。张士礼后来能成为一方诸侯,还是一个小草根平民的崛起的诸侯,那自然是现在种下的苗子来。

“名声”,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它也许是虚的,不能马上有什么立杆见影的效果。可“名声”在东方的社会却是缺不得,因为,有一句话,叫“名正则言顺”,所以,景春瑜非常清楚,张士礼现在的豪爽,不如说是织网,织一张密密的网。

一但风云起时,自会腾于九天上。

张孟德牵了张家唯一的老黄牛,出了篱笆的院子时,厢房的一间屋门开了。

“孟德,现在出去啊,不等吃了朝食再去吗?”张王氏心疼孙子,可不想孙子饿了肚子。张孟德听着这话后,回道:“奶,我先带大黄赶趟,免得等朝食后人多的,最嫩最肥美的草给临村李地主的牛给吃了。”

“奶放心,大黄填写了肚子,我就赶回来,担搁不了时间。”张孟德对张王氏是肯定的回了话道。

张王氏听着大孙子的话后,回道:“孟德,得早些回来。奶和你娘等你一起用朝食啊。”

“成,我早些回来。”张孟德很清楚,他若是不回来,他奶和他娘是一定不会先吃朝食,所以,贫家的小孩子,是不会吃些假腥腥的话。自然,便是应承了答案。

张孟德牵了牛,离开了小院子后,张王氏去了厨房里。

草搭的厨房,看着挺简陋,里面除了灶台和一些必要的炊具,也没有些别的东西。一眼望去,厨房看着就是紧巴巴,尽是便宜的东西,不值什么银钱。

“媳妇,正好孟德不在。娘问你,九四最近怎么又不回家了?”张王氏担心儿子,自然是问了景春瑜这个媳妇。毕竟,媳妇跟儿子睡了一张床榻上,张王氏对景春瑜这个媳妇,还是比较信任的。

“娘,士礼他说有正事,您甭担心,他是个主意正的人。”景春瑜不会讲,这是天下太平不了几年了。景春瑜自然不会说,张士礼瞧着世道不说,正打着主意,挣些粮食钱呢。

当然,更加不好的名声,不过是蒙了脸,拉了一伙子的兄弟,那是干起了拦路劫(匪)的角色。

“是嘛。”张王氏不太相信,又道:“媳妇,我听人说,九四在外面,怎么好像有了别的女人?”

“媳妇,娘最喜欢你,九四这个不争气的样子,你啊,一直是个好的,娘瞧在眼里。咱们家九四娶了你,是他的福气。”张王氏夸了景春瑜,便是又道:“你啊,可得小心问问九四,莫让九四在外面给野了心。”

张王氏对景春瑜这等媳妇,自然是满意的。可不想儿子啥混,气跑了这么一个好媳妇。

张王氏的话,虽然听着不太靠谱,可依然给景春瑜提了醒啊。景春瑜自然不会想,有女人来给现在的张家添了乱子。

不过,张王氏的消息嘛,景春瑜还是不太相信的。毕竟,现在的张士礼,真不是什么让女人能瞧上眼的角色。

“娘,您放心,媳妇心里记下了。士礼他回来,我跟他打听打听。”景春瑜没有拒绝婆母的好意,毕竟,景春瑜和张王氏之间,相处的还算愉快。当然,这也跟景春瑜的放得下身段,媳妇应该做的事情,她是一件没落下。

张王氏和张孟德二人心里,景春瑜是个好的不得再好的人。那张士礼嘛,还怎么样,都得给这个“高门”嫁进来的媳妇,几分颜面了。

当天,张家过了平凡的一天。

在夕食前,张士礼赶回了张家。

一家人用了一个还算喜庆的晚饭后,张王氏留了儿子说话,景春瑜收拾了餐具,去了厨房里洗碗洗筷。

张孟德倒是拿出了勤奋劲头,准备用沙盘,再是练了大字。

“九四,你最近忙啥呢,怎么常常不回家了?”张王氏是张九四的亲娘,有啥话,母子之间这是自然有啥说啥。对于他娘的问话,张士礼没说了真话,只是道:“最近屯里有上官来查,所以,管得严了些。娘,您放心,忙过这阵子,就没事了。”

“那就好。”听着儿子张九四这么一说后,张王氏也就松了一口气。随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