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求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朝求生记-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那朕可就等着了。”康熙点点头,“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一会儿就要开宴了,你们也该回去准备一下了,”老康礼物也收了,承诺也得了,马上就开始赶人了。

***********************************************************************

万寿节那天的热闹自然是不用说的,但是也没有闹到多晚,康熙第二天还要正常办公的,其实万寿节的第二天就是德妃娘娘的生日,不过康熙却是提都没提这事儿,不知道是不是忘记了,可是离的这么近,怕是想忘也很难,也许他只是在自己面前没提而已,那边礼物早就送过去了,反正他只需要吩咐一声就行了,也不用费多少心思。倒是四阿哥,身在京城,又身为人子,上门送礼是必然的,心思也不能少用了,只是能不能得着好脸就不知道了。

言归正传,在万寿节的第二天,康熙召见了江宁织造曹寅,说曹寅,可能有些人还不太熟悉,但要说他是曹雪芹的爷爷,估计就没几个人不知道了。

这当然也不是老康此次南巡第一次见曹寅,之前就已经见过好几次了,云锦初见他时,很是好好的打量了他一番,虽是有些上了年纪,但也能看出年轻时的清秀模样,与康熙的对答之间也能看出他不是一般的受宠,据十三阿哥说,在万寿节上,康熙还亲笔书写了一副对联赐给他,内容“万重春树合,十二碧云峰”,除此之外还赐了玻璃、墨羊宴及精油和花水等等一大堆礼物。

而十三阿哥会说到这些,也是有鉴于十格格对这个曹寅的浓厚兴趣,看来她也是知道这个曹寅与曹雪芹的关系的。十三阿哥见十格格对一个臣子如此感兴趣也不是不奇怪的,但十格格说她是因为这个曹寅与康熙的关系不一般,所以才想知道的,十三阿哥也就释然了,毕竟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曹寅本人又是康熙的伴读,关系自是与别人不同。

康熙这天召曹寅过来,是让他负责刊刻《全唐诗》的,据说康熙在四十二年就在考虑编纂此书,现在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曹寅,还将内府所藏的季振宜《唐诗》发下,作为此次校刊的底本,另外老康还让包括彭定求、沈三曾在内的十个赋闲在江南的在籍翰林官一起参加校刊编修。

云锦之所以会知道这些,是因为康熙和她闲聊时说起的,而康熙会与她闲聊这些个,则是因为十三阿哥,他在知道康熙要编纂《全唐诗》时,想起了云锦曾经说过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来,就学给老康听了,老康听了也觉得这话有趣,所以特意把云锦找来,说是她读书这么久了,怎么着也该读过了唐诗三百首,所以要她作一首诗来听听。

“皇上,”云锦摆了一张苦脸给康熙看,“您是知道云锦的,看书比较杂,又不求甚解,那唐诗读没读过三百首,云锦是没有数过了,却是一定谈不上熟读的,别说熟读三百首了,怕是能背下一百首,云锦就很庆幸了。既然是没有熟读唐诗三百首,所以云锦是既不会作诗也不会吟的。”

其实要说后世的诗,云锦还是能记得一些的,可是她不想随便的就用了,一来是用一首少一首了,再来是如果让人觉得你有诗才,那以后就会总找你作诗,让自己上哪儿找那么多诗应付去。

“亏你还有脸说得出口,”康熙笑着看云锦。

“皇上,云锦这是实话实说啊,总不能欺瞒您不是,”云锦讨好的冲他笑笑,又看了看十格格眼中的兴奋和跃跃欲试,“不如让十格格来。”

“如月的诗,朕已经听过了,今儿就想听你的。”康熙倒是来了坚持劲了。

“皇上,您这不是诚心难为云锦吗?”云锦哀求的看着康熙,见他一脸不为所动的样子,只好叹了一口气说,“皇上,云锦现在作诗的水平还不行,就给你吟一首吧。”

“你且先吟来听听看。”康熙笑着说道,却是不表态这吟诗能不能就代替了作诗。

“那云锦就吟了啊,吟的不好皇上可不许笑,”云锦也不能强迫康熙认可,只能先背一首再说,“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你倒是会省事,只背个数字诗出来。”康熙失笑道。

“皇上,云锦是想说,云锦没什么高远的志向,只求能做凤凰身下的一只小麻雀,云锦就很知足了。”云锦恭敬的对康熙回着话。

“好了,今儿这作诗的事就放你一道,不过你以后可一定要好好的学起来,朕过段时日还是要来考较你的。”康熙摇了摇头。

“云锦谨遵皇上的吩咐。”云锦见老康是铁了心要自己学作诗了,那就学吧。

“行了,作诗的事儿免了你的,就唱个曲儿来听听吧,记着要与唐诗有关的。”康熙闲适的坐在那里品起茶来。

云锦先听他说要自己学作诗,还想着他可能是觉得自己总是唱曲儿,显得有些轻浮,应该学些个高雅的东西,可转脸他却又让自己唱上曲儿了,弄得云锦也有些摸不清他的意思了,不过,话说这老康的心思,自己从来也是摸不准的,不管他了,还是先唱歌吧,他这个命题的歌曲还是有的。

草青青,水蓝蓝,

白云深处是故乡,故乡在江南。

雨茫茫,桥弯弯,

白帆片片是梦乡,梦乡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

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的身边。

“这个曲儿里虽是有唐诗之词,却是不符合意境的。”康熙听了却不甚满意,“你的故乡也不是江南,也不应该留在这里,别忘了,回京后你还欠朕一份礼物呢,想赖可是赖不过去的。”

“皇上,云锦不过随便唱唱的,云锦的家在京城,自然是要回去的,”云锦笑了笑,“再说,您的帐谁敢赖啊?”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这个倒霉点算是让他赶上了

过几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二日,康熙又命曹寅刊刻《府》,这次参与较定的却是康熙此次南巡时新封的翰林院典籍胡期恒,他是四十四年中的举,还没考进士呢,因为在此次南巡时向康熙献诗而被破格提拔录用了,当然他作为是扬州诗坛的领袖之一,本身也确实是很有文采的,不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云锦不知道的,就是他还是年羹的朋友,他们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亲厚有如亲生手足。

另外,也是在三月二十二日的这一天,康熙还召见了两个小朋友,他们是原任总兵严弘的两个幼子,一个十三岁,叫严文照,还有一个才八岁,叫严文烈,因为怕这两个孩子初次见驾心生胆怯,康熙的召见并不是象平时那般的严肃,为了缓和气氛,还叫了云锦和十格格到场。

可是那两个孩子却是对云锦和十格格二人不理不睬的,神情也是不阴不阳的,听说他们的父亲是为国捐躯的,可是云锦从他二人身上却是看不出有什么悲痛之意,当然这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毕竟每个人表达悲痛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或许他们是悲痛过度导致麻木也不一定。

康熙见了这两个孩子,亲切的慰问了几句,那两个孩子回答的倒也还算是中规中矩,只是未见如何聪慧。康熙叹息一声,云锦不知是他是为这两个孩子父亲的去世而难过,还是为他们的资质愚钝而无奈,但他对在场的江南总督、抚院和织造说的话,却只会让大家想到前者。

“此系功臣之子,着好生照看,俟长成报部录用。”

康熙此话一出,这两个孩子也就算是有了前程了,这也是承了先人的余荫了,至于以后如何发展,只能看他们自己了。

只是云锦没想到当天晚上康熙在与云锦和十格格闲聊之时,这两个孩子也会成为话题之一。

“今儿你们也见了那两个孩子了,可有什么看法没有?”康熙好似不经意的问道。

“皇阿玛,如月看他们二人挺木讷的,怕是成不了什么大事。”十格格马上就回答了。

“那云锦是如何看的呢?”康熙又问着云锦。

“云锦愚鲁,哪比的了皇上慧眼如炬,云锦可是从来都不会看人的,”云锦很谨慎的回话。

“只是闲聊而已嘛。说说无妨。说错了朕不怪你就是。”康熙笑着说。

“就是说嘛。云锦说话总是这么吞吞吐吐地。一点都不爽利。”十格格也笑着说云锦。

“皇上既说是闲聊。那云锦也就斗胆说几句。”云锦没理十格格。只是专心地对康熙回话。“其实云锦真地是看不出什么。毕竟他们人还尚小。性格还未长成。再说。就算是如十格格所说。只是中庸之才。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成大事者也不过那几个人而已。”

“你还说他们尚小。那个严文照可是比你大地。”康熙笑了起来。“可是朕见你却是比他们聪明机灵地多了。”

“皇上。云锦哪能称得上聪明。机灵更是不用说了。那延禧宫里让云锦失手砸坏地东西也是不少了。如果贵妃娘娘不是怕来人不好看。恨不能把那些个易碎地东西全都藏起来呢。”云锦笑笑继续说。“云锦会地这点儿东西除了无名教地。就是到了宫中现学地。只是云锦资质愚钝。又没有长性。所以每样都是学了个七零八落地。实在是不成气候地很。”

“就凭你说地这一番话。你也不可能是个愚钝地。”康熙笑着摇摇头。“何苦一定要谦虚成这个样子呢?”

“皇上,如果一定要说云锦聪明,那云锦所有的也只是小聪明,比起皇上的大智慧来说,就如流萤之比皓月。”云锦趁势拍起康熙的马屁来。

“好了,本来是说那两个孩子的,说着说着怎么说到朕这儿来了,”康熙打断云锦的话,“聪明不聪明的且不说,云锦你这打岔的本事倒是越发的见长了。”

“云锦哪敢在皇上面前打岔,云锦不过是有敢而发罢了。”云锦冲康熙笑笑,接着说下去,“要说起那两个孩子,照云锦看,现在的聪明与否并不重要,不是有句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嘛,再说了,就算他们将来长大之后,未能成大才,但只要他们能忠心的为朝廷办事,真心的为皇上分忧,那么就算是中庸之才,也可称做是国之栋梁了。”

“你能想到这些,也是不易了。”康熙赞许的点点头。

“皇上,这些只是云锦拙见,您可是说好的,说错了可是不能怪我啊。”云锦忙用小女孩的口吻对康熙笑着说话。

“不怪不怪,”康熙也笑着说,“你又没有说错,朕只会赏你,怎么会怪你呢?”

“皇阿玛,那这么说,如月也没说错了,以他二人的资质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十格格也向康熙撒娇,“所以您不能偏心,只赏云锦,而不赏如月。”

“赏,都赏。”康熙笑着连连点头,“不过,两个丫头,你们也抓紧收拾下东西,这两天就要起程了。”

“皇阿玛,要去哪里啊?”十格格问道。

“去松江。”

***********************************************************************

第二天上朝之时,康熙就差人到松江去打个前站,而江宁巡抚宋和苏州织造李煦又跑过来挽留圣驾,康熙为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就说:“待朕从松江到浙江之后,回銮的时候再过来住几日。”

于是在二十五日,云锦又跟着康熙坐船来到了松江府,二十七日,老康在松江小教场行宫前检阅了江宁八旗及绿旗官兵,这个仪式云锦与十格格也是不合适去的,十格格虽很有兴趣,但也算知道厉害,并没有开口要求,其实云锦又何尝不想去看看这清朝的阅兵式啊,想来也是壮观的很呢,只是很遗憾,这里没有现场直播。

二十九日,康熙一行人又准备乘舟赶赴浙江了,松江的张提督在行宫门外跪着送行,因为在松江的这几日就是住在他那里的,所以康熙特意停了轿对他说道,“很遭踏你了,赐你的东西,都摆在房子里头。你查明白收拾了,赶着来启奏”,还留下了二位大人和他一起去点收。

康熙诸如这般对臣子的体贴和亲切在这一路南巡上云锦看了很多,没过几天就又有一出很典型的事例,那是在四月十二日他们从浙江回銮的时候,宋在吴江三江口跪迎。

“你病好了么?”康熙知道他这几天生病了,所以看到他就很关切的问。

“。”宋恭敬的回奏。

“全好了吗?”康熙又问。

“全好了。”宋答道。

“头不晕了么?”康熙还接着问,看来他对这个宋的病情也是有所了解的。

“不晕了。”宋很感动的回答。

康熙看了看周围,发现宋的仆人跪在岸旁的桥下面,就对他们说。

“你们起来接巡抚去罢。”

云锦在一边看着老康对一个臣子如此这般殷殷垂询,心中也不禁暗暗感叹。只是不知康熙这般仁厚对待这些臣子,他们是否能够知道感恩,而诚心的为老百姓做些事呢?

这一次老康在苏州这儿一直住到了十八号才离开,二十二日来到了江宁府,文武官员及绅衿军民等沿途数万人在欢迎圣驾,云锦就在这欢呼声中跟着康熙由西华门进入到织造府的行宫驻跸。

安顿好之后,自然又是有宴席在等候了,这一路南巡以来,云锦吃的宴席可是不算少了,不说是每天都有,也差不了太多,幸而是清淡的南方菜,如果是北方的大鱼大肉,照这个吃法早就吃腻了。

不过这次宴席却是送上了一盘樱桃,鲜艳欲滴,想是第一拨成熟的,让人看着不由食指大动,在清朝可不象现代,不管什么水果随时都可以吃到,这里却只能吃应季的,虽然味道很好,但时日却嫌太短,尤其这个樱桃,更是吃不了多长时间。

十格格见了自然也是欢喜,就有些想要伸手去拿的意思,云锦忙用眼神阻止了她。

“这个樱桃进给皇上了没有?”云锦问那个送樱桃过来的人。

“回小姐,”那人对云锦说话也很恭敬,“已经进过了。”

“皇上尝过了没有?”云锦又进一步细问。

“回小姐,皇上说要先进过皇太后之后再用。”那人回话道,“皇上已经差人进京了,限他们二十四个时辰内一定要把樱桃送到皇太后的宫中。”

这就是了,云锦在宫中呆了这许多日子也不是白呆的,康熙看到这樱桃会想到太后也不奇怪,幸而自己多了个心眼儿,问了出来,不然皇上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