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春-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邛的这一番话,李曦当时当然是很认真的听了的,只不过过后七事八事的缠身,后来又是干脆就静下心来到国子学里读书去了,所以渐渐的也就淡忘了,一直到了当下这个时候,听了杨洄的一番话,他蓦地想起那个李姓女子来,这番话才在突然之间回到了心里。

他扭头看看杨洄,问:“避开?怎么避开?”

杨洄急得什么似的,连比划加说,“子日兄你只要从侧门走掉就好了,那个丫头我是知道的,自幼就是给捧着长大的,等闲的可是受不得一丁点儿委屈,刚才李兄那般说她,她如果受得住,这必然就是她把寿王殿下给拉来了”

“可是,只要你避开了今日这个场合,她一时找不到你,过了后我再去找她为子日兄你解释几句,这件事慢慢的也就转圜过来了,你道如何?”

李曦闻言蹙眉,略略地思量片刻,就是缓缓地摇头,然后便又安然坐落,道:“寿王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再说了,我李曦做事问心无愧,即便是刚才那番话,自问也并没有说错,总不成寿王殿下过来就直接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我抓起来?”

顿了顿,他不屑地道:“再说了,不过就是几句口舌是非而已,我李曦堂堂丈夫,岂惧一女子耶”

他这话说完,杨洄愕然的同时,旁边的苏晋却是忍不住听得眉毛飞动,忍不住颌首抚须地赞了一句,“子日好气度,当如此行”

他这么一说,倒叫杨洄本来想劝的几句话也说不出口了。

“那……那行,那子日兄你可别怪我没有提前打招呼了,寿王殿下温文尔雅,还倒好说,那女子……却不是个肯饶人的呀”说着念叨着,他见李曦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最终也只能一边心里埋怨着自己先吃萝卜淡操心一边转身走开了。

过了不大的一会子,从堂内就能听见外边喧腾了起来,几乎是片刻不暇地有诸如“见过寿王殿下”、“寿王殿下万安”、“见过寿王千岁”等诸多声音杂乱地传进来,这时候李曦抬头就瞥见,包括苏晋和贺知章等人在内,这堂内的诸多官员们已经是纷纷起身走下自己的座位,显然,他们要准备迎接寿王李清了。

见到这个阵势,李曦自然也免不了要迈步离席,站到了堂中众人那队列的尾巴上。

过了没多大会儿,堂外开始渐次安静下来,然后李曦就发现自己身前的这些大人们一个个都躬身拜了下去,于是他也跟着俯身行拜礼。

“见过寿王殿下,殿下千岁万安”

这个当儿,李曦嘴里若有若无的跟着大家嘟囔着,却是忍不住瞧瞧抬起头来看过去。

正在李适之的陪伴下走进门来的是一个面如冠玉的美少年,他并没有穿了正式的朝堂服饰,只是穿了家常燕服,年纪轻轻,倒也自有一股皇子的雍容气度。

看到他的第一眼,还没来得及细辩相貌,只是粗粗的这么一个感觉,李曦恍惚觉得,他整个人的相貌轮廓,乃至于身上那股子富贵却散淡的气质,都跟兰儿有着五六分的相像。

仔细一想,或许这位皇子更像他的母亲武惠妃?

扭头再看看走在他身后女扮男装的那位,兄妹两个,却是不怎么像的,顶多也就是从嘴巴到下巴这一块儿有些相像,至于其他的……那位寿王李瑁准额隆鼻,气相颇大,而那位姓李的女公子的五官,则要显得秀气了许多,细眉,琼鼻,眼睛略狭长,微微眯起眼睛在人群中找人的时候,有一股莫名的傲娇气,却又有些狐媚。

怕眼神儿跟她撞上,李曦就赶紧低下头。

刚才杨洄走后,苏晋貌似无心的跟李曦说起寿王的家事来,据说这位寿王殿下现有第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其中最小的那个妹妹封号是太华公主,今年才只有五岁。

他这么一说,都不用他直接提起,李曦已经知道,自己今日得罪了的那位李姓女公子,怕就是武惠妃最最宠爱的宝贝女儿咸宜公主了。

这个……虽然不至于害怕,却到底还是有些头大的。

不过呢,既然事情已经做下了,便也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管你公主是个球

他低头思量的时候,咸宜公主李福儿的目光掠过众多大臣,几乎是不怎么费力的,就已经在众多老头子之中找到了明显跟周围人不怎么搭调的李曦,当下立刻便锁定了他,忍不住就是拉拉寿王李清的衣袖,冲着李曦一指,怒目而视。

这时候李清虽然顺着她的手指看了一眼,却还是先摆摆手,道:“诸位不必拘礼,请免了。”待众人都直起身子来,他才笑道:“今日乃是李大人的家宴,本王原不该过来扰了大家的,只是家妹性好诗玩,听说今日李大人府上雅士云集,说是必有诗会,因此便跟本王讨了主意要过来凑热闹,以便第一时间领教诸公大作,这不,本王也就陪着她过来了。”

话说,当李清这番话一说出口,李曦就已经是不由得心里暗赞了。心想人家到底是皇家教育出来的人物,这番话不但把身为主人的李适之给捧了起来,就连此时来做客的众人,也是一个个的都让他给带了顶高帽上去。

扭头看看,果然,他这话说完,大家脸上都是笑眯眯的。

虽然大家都是官场上的老手了,这笑容多有信不得的,尤其是这种场面性的场合,这些人的脸上几乎都是时时挂着笑容的,就更当不得真。不过显然寿王李清这番话说的还是很得体的,以他一个十七岁年龄的大孩子,当了那么多人却能侃侃而谈,而且还言之有物,将所有人都捧了一遍,这就已经够不容易了。

当然,心里把对方评价为一个“十七岁的大孩子”的时候,李曦已经是忘了,其实他自己今年也才不过十八岁呢。

这时候,李清又拉过身旁的咸宜公主李福儿,道:“快快见过诸位大人。”

李福儿这时候最后瞪了李曦一眼,然后便甜甜地笑了笑,说不出的乖巧可爱,然后,他还故意的学着男儿一般,冲众人行了一个揖礼。

众人爱她洒脱可爱的同时,也是纷纷口称不敢地还礼不迭。

这时候,等到大家都见礼毕,李适之当即便呵呵地笑着坚持要请寿王上座,不管怎么说,自己办家宴,人家以为王爷能肯过来,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他自然是不敢不恭敬。

而李清则是固辞,论辈分,李适之乃是承乾太子的嫡孙,与玄宗皇帝是堂兄弟关系,虽然现在已经不可能有爵位在身了,但他大唐宗室的身份却还是被认可的,所以寿王李清虽然贵为王爵,在这家宴上却仍是李适之的侄子而已,所以李清虽然口称李大人,并不会像他平常见到见到玄宗陛下的弟弟隋王李隆悌那样口称叔父,但还是坚持不肯占了主席。

到最后,李适之看实在让不下,便干脆命人撤了主席,在主席的位置上了设了一对主席,自己居左,请寿王李清坐到客席的西席,李清这才欣然应允。

到这个时候,本来客人就已经到的差不多了,更何况李清这位身份最为尊贵的人都已经到了,自然不可能再等下去,于是李适之吩咐一声摆席,顿时便有一群穿着浅青色罗裙的侍女们流云一般的飘上来,水陆八珍,齐齐的端了上来。

李适之提议三饮,一敬天地,二敬列祖列宗,三敬当今陛下,祝陛下福寿万年长。

然后,等到三饮已毕,这才又领着头站起来敬寿王李清,李清虽不擅酒,却还是满饮了,酒席刚刚开始,到这里,第一个阶段就算是小圆满。

大唐的规矩,既然是酒宴,自然不可无歌舞。

于是众人随着李适之敬过李清之后,便有六位舞姬飘然而来,一众乐工就在席下坐好了,丝弦款动之间,顿时飞袖满眼,舞姬们婀娜起舞,在场众人皆是看得沉醉不已,一时间甚至就连堂外坐席的人,也都纷纷起身挤到门口来观看,而李清和李适之见了,也是习以为常,丝毫不以为忤。

这个时候,就连李曦都悠然沉醉在几位舞姬婀娜的舞姿之中,心里想着,自己在蜀州时也实在是太忙了,竟是没有想起这个茬口来。

就算是家里不蓄养什么歌舞姬,但武兰就是舞姬出身啊,而且花奴也是个亚善音律能歌善舞的,当时居然没有让她们跳舞给自己看,真真是一大损失。

如果再着人打造一根钢管……就两个人那婀娜的身段,纤细的腰肢,真是想想都让人忍不住要心向往之的恶趣味啊。

这个时候,众人皆沉醉,独独咸宜公主撅着嘴儿紧紧地盯着坐在苏晋下方的李曦,见他一脸沉醉的样子,甚至好像是连眉毛都跟着抖起来了,脸上还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古怪笑意,就忍不住冷哼一声,“待会儿非得让你好看”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三十二章惊才绝艳(上)

第三十二章惊才绝艳(上)

歌舞之后,又是喝酒。

歌舞不错,酒也是极品剑南烧春,当得现如今大唐极品名酒之列,但是说实话,李曦对于这种无数人聚在一起的所谓欢宴,实在是不感兴趣。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三二知心好友聚在一起浅斟慢酌,彼此也可以聊些有趣的事情,又或干脆就是跟兰儿花奴她们坐在一处,大家说说笑笑,喝酒之余听着女人们相互聊些家常,看着她们浅浅的酒后腮红,如此,方才得酒中之趣。

像眼下这样一大群人,彼此脸上都挂着虚伪应付的笑容,说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话,有些时候明明有些话题你不感兴趣,可是人家说的兴高采烈,你还不好拂了人家的殷切,即便不好笑,却也得装作一副很是开怀的模样,陪人家哈哈大笑。

似这等交际,实在也是无趣得很。

歌舞毕,又是一轮的敬酒献酒,李曦也都跟着众人做了,然后等到大家谈笑时,他便干脆低了头自己吃喝,只是偶尔扭头跟苏晋言笑几句,其他人即便搭讪,他也只是客气的应付几句,便又继续低下头去。

这大唐时候的宴会,尤其是家宴,往往很是散漫。

起初当然要找些由头,比如敬一些尊者啊,敬天地啊之类的,可是等到这些礼节性的阶段过去之后,下面丝弦款动,三二女子鼓瑟而歌,一行舞姬罗袖飘飘之极,却就陡然的开始热闹起来了——

认识的,不认识的,彼此相互敬酒,三五成聚,时而哄堂大笑,旁边的另一帮人也不会觉得打扰,甚至眼见哪里谈笑的欢,大家还会凑过去……

在李曦看来,倒是跟后世里的酒会差不多,大家手里拿着酒杯在大堂内自由穿梭,缺酒了随处可取,高兴了纵声高歌,甚或来了兴致,还有不少平日里端正之极的高官们当即就手舞之足蹈之,却是丝毫都不怕丢了所谓颜面的。

人言大唐风流盛世,其璀璨处,大概便是这等富贵奢靡之地的放浪形骸了。

只不过这些东西,李曦却是不太感兴趣。

今日是李府家宴,为的是庆祝李适之高升,同时也算是周知诸位亲朋故交,李适之又重新搬回长安来住了,跟大家见个面,如是而已。既然来了,自然要过去找李适之说几句话的,所以眼看酒宴上大家已经喝得开始有些放浪形骸起来,李曦便跟苏晋商量了一下,两个人同时起身拿着酒杯到了主席的右侧,李适之处。

恰好贺知章等几个人正在那里跟李适之说话呢,李曦和苏晋过去了,先是敬了李适之一杯,祝贺他高升,然后李曦又恭敬地敬了贺知章一杯,贺知章也笑眯眯地与他共饮了。

等到这些都完了,李曦又陪他们说笑了几句,这就想开口告辞。

倒不是他矫情,虽然他也知道,这种场合下往日里这些身处要津的大人物们相聚一堂放浪形骸,正是大唐人身处盛世精神极度饱满的反应之一,奈何他实在是不喜欢这种闹腾。

只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贺知章已经先说话了。

老头子眯着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李曦,目光里有着一丝考校的意味,道:“素闻子日善诗,今日良辰美景,又适逢佳会,可有佳作否?”

李曦笑笑,他可不在乎这种考校,虽然他也知道,要跟贺知章打好交道,就得先拿出点让人信服的东西来,比如来几首好诗之类的。

但是一来呢,李曦眼下正处在刻苦攻读的阶段,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眼下正在被玄宗皇帝考察着呢,所以这贺知章的考察,自然要往后排了。

二来呢,虽然跟名士们相处有不少好处可沾,事实上此前剑南烧春店的事儿,就正是人家出面给架了场子帮了忙,但是李曦却并不想真个的让自己变成什么名士。

要知道,所谓名士,大多都是官居清闲,而且据周邛说来,在玄宗皇帝眼中,似乎也是觉得这些名士们诗酒饮宴时固然欢腾,其实却往往难以托付大任,而李曦眼下虽然一心读书,却是心在仕途的,自然不愿意不知不觉的就让玄宗皇帝把自己给归入到“名士”这一块里去。

再说了,自己跟李适之已经是兄弟相称,有了他这位大名士做靠山,社会贤达这一块儿,想必自己就算是不费什么心思,他们至少也是不会为难自己了。

因此当下里他便笑了笑,摆手道:“四明先生过奖了,曦不过偶得几首小诗而已,几位大家当面,哪里敢称什么善诗,玩笑了,玩笑了。”

贺知章闻言微笑颌首,却是也不多说什么,当下便转过头去邀饮,道:“适之,且来,满饮此觞”

李适之看了李曦一眼,然后也笑呵呵地举杯,道:“好,满饮”

众人轰然举杯。

从贺知章的神色和表情里,李曦看到了一抹失望,从李适之看过来的那一眼中,李曦看到了狐疑,而其他人,除了苏晋等几个上次就见过面的都是面无表情之外,其他人则大多都是微微有些不屑的意思了。

当此之时,李曦也只能心里苦笑。

大唐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时代,你能做出一首好诗了,人家能把你捧到天上去,可是你要是做不出诗来,尤其是在这种名士云集的场合,有人问你可有诗否,你就没有也得憋一首出来,你要说没有,那人家立马就瞧不上你了……

可是对于这种拿别人的诗来显摆的事情,李曦已经多少有些腻歪了。

再说了,他自己知道自家事,他又不是文史大能,肚子货色本来就少,也就是初中和高中课本上那些名篇而已,还有很多或者是已经过期了,或者人家就活在当下呢,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写出来并且流传出来了,再不然就是诗歌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