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春-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岸边纵有人也想救人,见李曦已经把人救了,便也只是驻足岸边观看罢了,至于庚新和妙妙,他们倒是想搭把手,可是两人都是自小北地长大,也是旱鸭子,却哪里敢入水帮倒忙?

好不容易,李曦总算是游到了岸边,庚新和妙妙抓住莲莲的手之后奋力地把她拽上岸,李曦就松了口气,手脚并用地爬上曲江池畔的护栏,翻过身去躺在地面上,就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一般,身上冰冷,四肢麻木到几乎失去知觉,只是大口贪婪地喘着气。

劫后余生,莲莲和妙妙两个女孩子紧紧地抱在一起,彼此都打着哆嗦,莲莲更是叫水给冰得脸上煞白青紫,嘴唇都有些乌色,眼看着李曦躺在地上,眼神中满是感激,嘴唇哆哆嗦嗦的,却是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反倒是庚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他哭得声泪俱下,一副忠心为主的模样,“公子爷,吓死小人了,小人该死,当时就想冲过去为您挡刀的,可是没等小人过去,那刺客已经退了……”

李曦睁开眼睛,无力的喘着气,闻言又是气又是笑,忍不住一脚把他踹开。

“滚蛋,找辆马车去”

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面对突然而来的袭杀,李曦惶急之间,几乎是爆发出了百分之二百的敏捷、力量和速度,但是等到那紧张的一刻过去了,他能感受到的,除了一身的冷汗之外,就是浑身上下的肌肉都说不出的肿胀酸痛,再加上为了救莲莲,他又当即就跳进冰凉的曲江池水里扑腾了半天,可以说,就这两件事情,精气神已经完全耗光。

以至于坐上庚新找来的马车一路往家里走的时候,虽然能感觉到车马粼粼碾过街道的微晃,但是李曦已经有气无力到睁不开眼睛。

回到家里,就发起了高烧。

迷迷糊糊之中,不辨日夜,就觉得自己似乎睡着了,却又不知什么时候,似乎醒来了,只是始终觉得疲惫欲死,根本就懒得睁开眼睛。

也或者说,他已经没有力气睁开眼睛。

朦朦胧胧中,有人在耳畔哭,也有人在耳畔轻声地说话,只是那声音似乎在,但是对方说了什么,他却是总也听不清楚。

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天色近晚了。

李曦只是觉得自己虚弱之极,勉强睁开眼睛之后,看到一对双鸭髻就在跟前不断地上下晃悠,他勉强伸手碰碰正在打瞌睡的妙妙。

妙妙遽然而醒,眼见李曦醒了,她愣了一下,却是突然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公子,您可算是醒了,吓死妙妙了”

李曦笑笑,碰了她一下之后,那手臂就似乎连再次抬起的力量都没了。

这时候,妙妙回过神来,抹了抹眼泪,才开始高兴起来,忍不住冲外边喊:“快来人哪,公子爷醒了”

其实不用她喊,听到刚才那一声哭,李逸风就已经赶紧过来,此时挑开鰕须帘子走进来,李逸风也是忍不住以手加额,“公子爷,您总算是醒了。”

李曦冲他也笑笑,然后想起莲莲,她是溺水,而且比自己在水里呆的时间还要长,也不知怎么样了,便问:“莲莲没事吧?怎么样了?”

妙妙闻言,脸上的泪痕未干,便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李逸风笑道:“要是知道公子爷您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问她的安危,莲莲姑娘怕不知要感动成什么模样了”

又道:“公子爷放心吧,莲莲姑娘只是着了些凉,虽然也起了高烧,不过大夫也看过了,如今吃了几服药,已经不碍事了。”

李曦松了口气,笑着点点头,然后想起那惊险的一瞬,这脸上才逐渐的开始阴沉下来。

顿了半天,就在妙妙出去给李曦倒水的功夫,他看着李逸风,眼中慢慢地散发出一抹狠厉的光彩来,沉声地问:“查出来没有,谁干的?”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三十六章震怒

第三十六章震怒

按说,李曦只是一个国子学的普通学生而已,阶只从九品奉礼郎,甚至连个官职都没有,在这天子脚下的长安城里,充其量也只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个罢了,但是,他在曲江池畔遇刺的事情,却连一天的时间都不到,就传遍了长安。

一来眼下正是他才名震烁长安的时候,人们本就无比关心他的动向,二来,他在长安认识的人虽然不多,但大多是有些头面的名士高官,闻听他遇刺,立马就登门探望,如此一来,自然不免要惹人关注。

至于这三来么,长安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唐的天子之都,一举一动表里山河,堪称是治安情况最好的地方,但是现在,却居然有人敢公然持刀在长安城内刺杀一个有着品阶在身的国子学学生,单是这一件,就足以震惊整个长安

此事一出,长安的百姓们都以为这回肯定震动极大,一来因为李曦这种大名人遇刺,本来就极易惹动眼球,民心动向,会自然而然就对官府产生一定的压力,让官府必然不敢小觑,不敢轻率从事,二来长安街头热议如此,必然能够上达天听,从陛下那里,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治下的天子之城出现这种事情。

但是,此后的两天,百姓们以为必然会出现的满城大索却并没有出现,相反,上至朝堂,下至长安府尹,乃至于长安万年两个京县,对此都是选择了令人意外的沉默。

没有派人调查当时的情况,也没有召唤当时在现场目击过此事的人问询,甚至连事发现场都只是匆匆的清扫了一下,然后长安府尹那边又象征性的派了一位府学的教授过来探望了一下,便浑如此事没有发生过一样了。

沉默得让人诧异

就在这种令人感觉憋闷到窒息的沉默里,李曦昏迷着,李适之、贺知章、苏晋等好友,乃至于杨洄、王殊彦等人,甚至就连寿王府都派了王府长史陈庆之代表寿王和咸宜公主,亲自过府探望了一番,其中寿王府的长史陈庆之还特意把王府的一位太医带过来给李曦诊治,体现了寿王李清对李曦异乎寻常的重视。

然后,事情似乎就这样结束了。

醒过来之后,李曦躺在榻上,听李逸风详细的跟他讲述这些天里长安城内的种种桩桩,脸色阴沉的怕人。

来到长安到现在,也有二十天左右了,一切都很平静,他安静的在国子学里读书学习,即便是先先后后有跟李适之结拜啊,再者就是做了一首《锦瑟》诗之类的,让他在长安城内名气越来越大,但是在他自己的内心来讲,其实始终都是无比平静的。

他喜欢现在这种生活,平平淡淡,但是饶有滋味。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的平静生活,正是他来到大唐之后的这半年时间里过得最为惬意的一段时间了。

就在这样一种平静,甚至是有些平淡的生活中,他不自觉地就沉迷其中,再加上来了的这些天里,似乎太子李鸿也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针对自己的动作,所以,渐渐地,李曦心里的提防也就开始一点点放下。

但是他没想到,就在这种时候,李鸿居然出手了。

而且,身为堂堂的大唐太子,未来的天下帝王,他出手居然是这种下做的刺杀手段

就在刺客出现的那一瞬间,李曦已经明白,这肯定是李鸿出手了。

他不会武功,也没那个眼力,可以凭借对方的出手气势就轻易地判断出对方出手的招式极其凌厉,而且带着一抹杀伐决断的狠厉气息,绝对不是草莽之中那些行走天下的所谓游侠所能有的,能有这种气势的,除了整日刀头舔血的军人之外,就只有某些大户人家私底下培养的死士。

但是,面对那抹雪亮刀锋的第一时间,不需要任何理由,李曦就已经明白,这出手的,除了李鸿,再无其他可能。

因为这世上能跟自己的仇恨大到需要性命相搏的,只有他。

而现在,长安城里这种种异乎寻常的平静,也再次印证了李曦的猜测。

耳中听着李逸风说着昨天登门探望的那些人问候的话语,李曦一声不吭。

也许是注意到了李曦阴沉的表情,顿了顿,李逸风缓缓地道:“昨天下午,苏晋苏大人临走之前小声跟门下交代了几句话,他嘱咐门下,一等您醒过来就告诉您。”

听到这句话,李曦才扭过脸去,看着他,淡淡地道:“说吧。”

从来都没有面对过这么一个神色沉笃的李曦,所以此时的李逸风竟是微微有些紧张,他迟疑了一下,才道:“苏大人说,让您只管好好休息,莫急莫燥。”

李曦闻言皱眉深思片刻,缓缓地点点头。

苏晋是个聪明人,他肯定是第一时间就从朝廷应对的举措里嗅出了一丝不对,再加上对于李曦和太子李鸿的矛盾,他算是知情者,因此,他跟李曦一样,都不能推测出,之所以长安府会有这种反应,大概很可能并不是他们自己做出的决定。

那么,到底是谁,能把这种事情给硬性的压制下去,也就不言而喻了。

沉默半晌,李曦扭头看着李逸风,问:“李先生,你认为是谁出的手?”

李逸风犹豫了一下,以不太肯定的语气道:“门下以为,虽然那人的嫌疑最大,但是,凶手没有捉到,这件事情,似乎还不好下定论?”

李曦闻言,嘴角翘起一个狠厉的弧度。

“如果我没猜错,那三个凶手,已经再也捉不到了。”

李逸风闻言一愣,然后才颓然地叹了口气。

这个结果早在李适之来访的时候,李适之就已经推断过了,此时再从李曦口中听到,他已经没有那么吃惊了,有的只是一丝无奈罢了。

如果真的是李鸿出手,其实不难猜测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那几个刺客都必须消失。

李逸风看看李曦,道:“虽然不可能有什么证据了,但是,朝中衮衮诸公都不是瞎子,即便是眼睛瞎了,他们的心里头也明白着呢。此前咱们曾经那样子得罪过那边,眼下您来到长安,正是文名震烁的时候,长安的这些人敬佩您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刺杀?所以,这件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真要做什么,其实是不需要证据的。”

李曦闻言点头,诧异地看了李逸风一眼,脸上第一次露出一丝笑容来。

李逸风混迹官场多年,这心智自然是极高的,此前之所以很多次他都判断出现失误,关键是眼睛没有打开,一旦当他的心里安静下来,他终于开始恢复到李曦心目中那个冷静而有风度的李逸风了。眼下的这番分析,简直是入木三分。

不是没有证据,其实也不需要什么证据,关键是李鸿还不该倒。

这个时候,李逸风又道:“对了,昨晚九龄公的大公子来过,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入更,想来他是不想被人知道吧。他带过来九龄公的一句话,说是您遇刺,兴许并不是坏事。”

“哦?”

听了这话,李曦终于真正的动容了。

“并不是坏事?”

几乎是下意识的,李曦一下子就把握住了张九龄这句话里的含义。

皱眉深思片刻,他正想说话,这个时候,刚刚伺候完李曦洗漱完,端着脸盆出去的妙妙又再次掀开帘子走进了房间,这一次,她端进来一碗香甜的糯米粥。

看见她进来,李逸风就要起身告辞,李曦却招了招手示意他等一下。

然后,妙妙吃力地扶起李曦,李曦半靠在榻上,慢慢地吃了半碗粥,然后把碗递过去,看着妙妙,道:“你去守在门口,无论是谁,都不许靠近。”

妙妙和李逸风闻言同时吃了一惊,然后,妙妙接过碗,点了点头,沉默地走了出去。

早在李曦那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李逸风已经再次站起来,此时心中微有惴惴地看着李曦,安静地等着李曦开口。

良久,李曦才缓缓地道:“现在有两件事,要委托先生去办。”

李逸风闻言脸上更见谨慎,他点点头,道:“请公子吩咐,门下一定尽力办到。”

“第一,当时到蜀州去宣布陛下口谕,并且与我一起到长安来的那位宦官,名叫赤忠,不管用什么办法,我要你尽快跟他联系上。”

李逸风闻言眉头一皱,然后又缓缓地展开,沉静地点头,道:“门下遵命。”

“第二,眼下我身子不便,就没法亲自过去了,最近这两天里,你找时间到大兴善寺去走一趟,告诉莫言大师,我要见他。”

李逸风谨慎点头,再次应下。

然后,他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公子,您这是要……?”

李曦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扭头看着他,只是淡淡的一笑,让李逸风有些讶然,然后才听他道:“我突然又想起来一件事,算是第三件好了,那个救下我一命的人,你好好调查一下,诸如他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之类的,等过几天,我要亲自登门拜谢。”

李逸风又是点点头。

这时候,李曦才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来,眼神重又恢复那种淡然的清明,似乎连脸上的那抹狠厉和阴沉,也已经是一发的不见了。

只不过,他说出话来,却听得李逸风不由就心惊肉跳——

“今日赐我四刀,改日我必百倍报之”

兴庆宫内,秋风摇曳,百草凋零,一派时近秋末的萧瑟景象。

玄宗皇帝端坐在水榭旁,看着水中残荷只剩枯槁,只是长时间的静默无语。

身后随侍着的几个太监和宫女当此时也只能是垂首敛息罢了,却是连丝毫动静都不敢发出,经常能够得见君王面的他们自然看得出来,陛下沉静的表象下,隐藏着数说不清的怒火,或许,他只是需要一个偶然带来的宣泄途径而已,因此大家便谁都不敢触了霉头,只是比往日里更加了倍的小心翼翼。

这时候,远远的看见一众人袅娜行来,众人缓缓交换个眼神儿,轻轻地松了口气。

年仅三十五岁尚在芳华的惠妃武氏,毫无疑问是目前整个大唐最漂亮的女人之一,而在眼下的玄宗皇帝眼中,她则是绝对的天下一人而已。

此时她款步徐来,到了水榭旁丈余远的地方,便摆摆手示意宫女们不必再跟随了,然后才轻提裙角,迈步进了水榭。

与此同时,水榭内的太监和宫女们也都冲她轻轻地一个躬身,然后不动声响地缓缓退了出去,跟随侍在她身旁的那些宫女们一起,就在水榭之外静静地等候。

似乎是觉察到身后浅缓的脚步,玄宗皇帝不悦地微微蹙眉,不过他虽然素来威严,却也并不是一个喜欢冲着太监和宫女这些下人们发脾气的,在他看来,那只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罢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