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风不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风不动-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则只觉鼻头一酸,终究忍不住上前一把拽住了赵鸢的手,“六、六哥……你可安好?近些年你可安好?”

赵鸢顿了下,反手握住了他,“我很好。”说着,又浅浅地斜了一眼不远处的顾相檀,慢慢道,“我回来了……”

不知为何,这轻飘飘的一句却说得在场几人皆心头一荡,顾相檀和赵则是一个心思,赵攸听来却是另一个心思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赵攸回神,抚案感叹了起来,接着对顾相檀道,“这位便是大王爷的六子赵鸢,他幼时离京至今才归,不知灵佛可否识得?”

顾相檀直直看着赵鸢,赵鸢也在看他,两人目光中皆透出打量的神色来,片刻,顾相檀大方地对皇帝点了点头。

“我们见过。”

赵攸微讶,“何时?”

顾相檀想了想,“约莫……三岁?”

赵鸢也是点点头,“太|祖祭礼。”

顾相檀“嗯”了声,“那时我年纪尚小,还吃了六世子的暗亏呢。”

“什么亏?”赵则问。

顾相檀说,“被绊了一跤,摔破了鼻子,险些留了疤。”

赵鸢和顾相檀一样,也是七岁离得京,不过他比顾相檀大三岁,两人皆为王侯子弟,之前有过会面无可厚非,因着摔了一跤记忆犹新,倒也正常。

赵攸一番琢磨,又瞧二人神色,暗暗放下了心。

又对赵鸢嘘寒问暖了几句,大王爷府早随着几个义子出征而空落了下来,皇帝想着,便让赵鸢暂时同赵则一起,待到之后重新修建再让他住进去,又听得赵鸢眼下|体质仍虚,忙让孙公公记着让太医多注意,又送了两支野山参和一堆好药,这才让他们下去了。

顾相檀也随着他们一起往回走,沿途听着赵则在那儿小心翼翼地询问赵鸢前两年的事儿。

赵鸢只简略地告诉了他,自己刚离京时的确在北向住了一段时日,后头病不见好,便又兜转了好几个地方,寻寻觅觅才到了鹿澧,得观蕴大师救治,后终于勉强保住了命,又将养了一阵,眼下已是大体无碍,这才回来了。

赵则却从中听出了赵鸢这几年在外所受的苦,心里如箭攒刀绞一般,偏偏又不知怎样安慰,难受了半天才想到要问,“那……以后是都不会走了吗?”

这话一出,赵鸢明显感觉到顾相檀也看了过来,未几,他点了点头。

顾相檀便悄悄提了提嘴角。

到了须弥宫外,顾相檀同他们告辞。

待进了内室,一直跟在后头把他们的话都听去了的苏息终于忍不住道,“怎么赵家小少爷……变成六世子了?”他竟还是大王爷的儿子?“公子也好像一副不识得他的模样……”

安隐面上也是疑惑,但隐隐又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顾相檀自己解了腰带宽衣,一边看着铜镜里的人奇怪道,“我何时认识赵鸢了?”

苏息讶异,“啊?那赵家小少爷……”

顾相檀回头直直看向苏息和安隐,眼中幽光一闪而过。

“那是渊清……”

作者有话要说:  实在记不住,亲爹一辈的就不用记名字了,只要知道一个是大王爷,一个皇帝,一个三王就好

儿子一辈的,赵鸢是小攻,排行第六,排行第七就是赵则

另外一个赵界,在家里排行第三,正好也是三王的儿子

排行是根据他们家自己孩子的位序来的,因为一个王爷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啊,不过没出来的都不重要

至于赵溯,他的身份后面再说

☆、三哥

赵鸢回京的第三天,神武将军侯炳臣也班师回朝了。

皇帝为表厚爱,不仅让太子出城相迎,还亲自率众朝臣立于乾坤殿前汲汲以待,几乎比照灵佛入京那日的隆重了。

顾相檀也去了,就站在皇帝身边,而赵攸的另一旁站的就是赵鸢,甚至比三王和几位国公还有上将军站的还靠前。

侯炳臣骑着高头大马入的皇城,一身戎装,身后则随着一众将领兵士,正正之旗,八面威风。

待到远远瞧着宗政帝了,侯炳臣才勒停胯|下宝马,由赵勉领着,携两位副将一同到了近前。

侯炳臣刚过而立的年纪,长得眼大脸方,魁梧奇伟,自有一种从战场上磨砺出来的肃杀之气,才一靠近那气势就骇得周围一干文官心有惴惴。

紧接着他双拳一抱,掀袍跪下,规矩地给宗政帝见了礼。

宗政帝忙双手将他扶起,连连大叹“将军劳苦,朕感念不迭。”

侯炳臣也陪着他往来了一番,然后才将目光掠过去看一旁的赵鸢。

见得赵鸢模样,侯炳臣双目炯炯发光,明显变了表情。

“将军。”

赵鸢上前对他行了个礼,仍是一派淡定的风姿。

侯炳臣点点头,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但最后眉眼灿光闪过,只一叠声说了三个“好”字,重重拍了拍赵鸢的肩膀。

相比赵鸢的过分冷然,赵则显然热切得多,不待人唤,冲上去就拉住了侯炳臣的手。

“三哥三哥,我可等到你了,前几日六哥回来了,现今你也回来了,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侯炳臣听了赵则这话哈哈笑了起来,疼爱地摸了摸他的头,“是啊,以后可好了,以后都会好的……”

一边说着,一边又注意到了始终站在一旁保持沉默的顾相檀,在一干锦衣华服的宫人中,这个小少年气质出尘容颜清净,说不出的温雅美好,虽然宗政帝并未言明身份,但是侯炳臣一看就知道他是谁了。

相较于之前对待皇帝和两位弟弟的爽朗洒脱,侯炳臣却忽然之间敛了容色,退后一步,双手合十,十分恭敬地对顾相檀做了个揖,口内也放软了语气。

“炳臣见过灵佛。”

顾相檀知道侯炳臣笃信佛教,可惜沙场无情,在他手下的人命又何止千百,许是明白自己此生杀业过重,侯炳臣一向见庙就跪,见佛就拜,平日不在战场上时也大多食素戒酒,尽力挽回犯下的罪孽。

而相比于那些惯于做些水月道场梦中佛事的人来说,顾相檀反而更敬佩侯炳臣这样保家卫国,秉持善念的大丈夫,又或者,他其实比自己更懂得何为拯救苍生,心怀天下。

又想到上一世,他最后落得的结果,顾相檀有些受不得他这礼,难得主动靠近一步诚挚道,“神武将军大名,相檀耳闻已久,如今一见,果不虚传。”

侯炳臣有些受宠若惊,忙连称不敢。

见得这些,宗政帝在一旁笑得似颇为自豪,再看不远处的赵典和赵界,同样一派悦色和颜,仿佛皆被这场面所感一般。

晚上,宗政帝相邀众臣为侯炳臣也办了一场接风宴,灵佛很给面子的到场了,而这一次皇后和几位妃子也在列。

因着灵佛和侯炳臣都不饮酒,于是以茶代酿。

前后两次,皆可谓荣宠备至。

皇后便是太子赵勉的生母,见着顾相檀,立时着婢女拿出了亲自采摘的桂花冲泡的茶予他,还有两本孤本的佛经古卷,亲近之心不需言表。

顾相檀推脱一番,还是收了。

待看到赵鸢,皇后又是一怔,不由叹道,“皎若银月初映,灼若芙蕖出水,真是好相貌,多年不见,六世子长得越发像你母妃了。”

当年大王妃之颜可谓名动天下,如今赵鸢甚至更出其右。和顾相檀仍是一身的素白不同,赵鸢还是换了套过得去的衣裳来参加的筵席,只是他往日最不喜旁人对其容貌的评断,哪怕对方是当朝的皇后娘娘,赵鸢也未有多少得色,只淡淡点了点头,似是不怎么在意一般。

见皇后吃了个小瘪,一旁太子赵勉的脸立刻沉了下来。

锦妃则趁势忙道,“今儿可是个好日子,神武将军回朝,鸢儿也回了京,仪阳,则儿也都在,”说着拍了拍赵则的手,又去看不远处一个和眉善目的弱冠男子,“你们兄弟团圆,王爷王妃在天有灵,定是欣慰欢喜。”

赵则听了自咧嘴点头。

而不远处的弱冠男子则叹道,“只是差了四哥,若是四哥也回来了,我们便真团圆了。”

此人便是大王爷五子,薛仪阳,时任督察院副御史,官拜三品。

人人皆知,大王爷有七个儿子,然真正得其血脉的只有六子赵鸢和七子赵则。

大王爷赵谧当年不过束发就已披甲四方,三十年来南征北战战功彪炳,年近不惑才同王妃有了自己的亲骨肉,然而在此之前,他却已收养了五个义子,皆是军中将领身死留下的遗腹子,母亲也因各种缘由不待幼儿成人已离开了人世。

大王爷对这些孩子自是悉心教导谆谆以诲,孩子们也子继父志一个个皆骁勇善战以一当百,只是在大王爷薨逝后,大儿子、二儿子也不幸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幸而星火未断,如今三子、四子承其衣钵,一个成了大邺的神武将军,一个则是御国将军,如大王爷当年一般征战四方保卫疆土,也算一桩幸事。

佛教轻欲,大邺人尊崇佛教,自然对于男女之事也不能过分放纵,所以哪怕是宗政帝,后宫也不过寥寥妃嫔,十年都未必有一次大选,子息更是零落,除了太子赵勉外,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皇子、三个公主已是全部。

而三王赵典更是一心于政事之上,除了一个身子不太好,又身份低微的大儿子之外,只有三儿赵界是值得托付培养的,所以掰着指头算起来,赵家香火也不过尔尔。

只是即便赵氏一族单薄,但皇族血脉到底不容轻忽,众人也感念大王爷功绩,对其五位义子畏威怀德,然而他们毕竟不是皇家人,也算不得皇族世子,所以,从称呼上便可看出,侯炳臣、薛仪阳他们和赵鸢赵则还是有别。

顺着锦妃的话,宗政帝也感叹了几句大王爷教子有方,把场面渐渐带得热络了些。

皇后便对赵勉道,“勉儿,你也该多学学神武将军德行,又或是灵佛的悟性,修习自我,择善而从。”

赵勉后牙槽咬了咬,面上还是笑着点了头。

宗政帝忽然道,“勉儿的确要学的还有很多,我皇族也一样,自当幼学壮行孜孜不倦,朕近日也有所想,不知爱卿们以为如何?”

他这一问,下面立时响起了一片窸窸窣窣的议论声,片刻传来附和不迭,接着右相仲戌良便站了起来,进言道,“皇上,臣倒有个主意。”

宗政帝兴味,“爱卿快说。”

“不如由释门寺的方丈来给众位皇子讲学,相请灵佛旁听教导,互通有无,截长补短,可不妙哉。”

这话说得漂亮,其实就是要顾相檀和众位皇子们一起上佛学课,学佛是假,让大家培养感情才是真,特别是顾相檀和赵勉,因着宗政帝知道,若单独寻了太子,怕灵佛不愿,也怕三王和侯炳臣不快,于是拉了大家伙儿一块,灵佛也不好拒绝。

果然,这点子一出赵典也满意,侯炳臣也满意,而顾相檀略作思量,透着杯中清茶,看着不远处一个孤冷的倒影,也只有满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算是讲了下关系~嗯

☆、愚人

右相仲戌良在接风宴上的话可不是说说的,没两天就把释门寺的主持和几位禅师请来给众位皇子上起了课。

其实平日皇子们也是要聚在一起上课的,只除了赵勉,他没几月便要弱冠了,宗政帝前一阵已寻了太子太傅单独对他教习,这一次却为了顾相檀又从东宫回到了国子寺里,为此赵勉心里自然不怎么乐意。

而另一个半路加入的便是赵鸢,在这些皇子权贵的眼中,赵鸢自六、七岁时便离京远乡,又辗转漂泊多地,身边大多接触的不过是一些乡野村夫,哪怕面上得了几分大王妃的长相,看着矜贵漂亮高不可攀的模样,但也很可能只是金玉其外,腹中空空,一时不少人还抱着看他笑话的心思。

然而,待去了才知道,赵鸢的确有几分真才实学,懂得也不少,好几次同禅师们有过一番可谓精彩的往来。

众人对此啧啧称奇,太子赵勉便趁此机会说道起宗政帝的恩德来。原来赵鸢虽流落在外,但宗政帝一直不忘大王爷当年的嘱托,对赵鸢照顾周至,当初还为他请过两位教书先生一起外出随同,想必赵鸢的学问就是在那时学的吧。

只是按赵勉的话来说:道学先生不过尔尔,外头的那些哪里能和宫里的比呢,赵鸢就算再厉害,同他们这些名师造就的子弟到底有差别,更远不到让他们刮目相看的地步。

……

这一日又要去学佛,顾相檀寅时便起来了。

他原先总是同赵则一起走,偶尔再加个赵鸢,只是从前几日便开始在半道上遇见三世子赵界,本来他要跟着顾相檀也没意见,反正也顺路,可是这场面被赵勉瞅见了,当下便不满了起来,宗政帝这般耳提面命,赵勉就算心里再不屑,面上至少也不能废了父皇的安排,反倒让灵佛同这些人愈加亲厚了。

于是第二天赵勉就亲自带了人到须弥殿外等着,赵则来了也被赵勉赶跑了,非要和顾相檀一起去国子寺。

顾相檀当下并未反对,但却怎么都不想再合赵勉第二次的意了,于是宁愿起个大早,赶在太子来之前就出去。

原以为这时辰国子寺自然没有人,却不想远远就瞧见朱漆红门的外头停了一顶青皮蓝帷的舆轿。

顾相檀走进去,从学堂门前过,看里头并没有人,他又沿着回廊一路而行,待到藏卷阁外才顿住了脚步。

此刻晨光熹微,天边暮色未褪,屋内壁龛中还点着幽幽明灯,摇晃的烛火将眼前那人的面容映得微微闪烁,挺立的侧影则被窗外的澄亮照出了一片渺渺光晕。

顾相檀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把苏息和安隐留在了外头,自己迈步走了进去,来到书阁前顺手从上头抽下了一本古籍随意翻着。

听着那低缓的脚步,赵鸢老远就知道有人向着此处来了,察觉到对方停驻在了面前,他下颚微扬,目光却并未从书册上移开。

然后赵鸢便听得那人道,“来得倒早……”这句话清浅中似隐含着淡淡的笑意。

赵鸢翻过了一张书页,“你也不晚。”

顾相檀点点头,“换了个地儿,总是睡不好。”

赵鸢抬起头看了过去,当发现顾相檀脸色的确不怎么好时,他蹙了眉头。

“晚上少看些经。”

顾相檀“呵”的笑了,语气轻快,“还说我呢……”

赵鸢不言语了。

顾相檀抬眉便对上了那幽幽射过来的两道冷淡视线,没什么重量,但仿似绵里藏针一般。

不由抿了抿唇,顾相檀不怎么甘愿地说了句,“晓得了。”

在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