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交通不便,傅选和焦文通现在还不知道赵榛歼灭了一万金兵精锐的事情,只是恭贺赵榛拿下乐平。
  其实赵榛早料到是这种结果。王彦明显对赵榛不重视,甚至很小看。对于王彦来说,已经登基称帝的赵构才是他的主子,一个信王,而且还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信王,他是不去搭理的。
  与岳飞不同,王彦这个人是个保家卫国的真英雄,但是人无完人,王彦这个人肚量有点小。从当初岳飞与他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直到将来岳飞官爵升高后,王彦一直对岳飞有成见,绝不和解。而岳飞却一直逢人就赞扬王彦的功绩,并且明说了自己当初是年轻气盛判断错误。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王彦比岳飞肚量要小得多。
  继承王彦的想法,留守太行山的傅选和焦文通带领着十万百姓和少量的士卒,也对突然来到的信王很不感冒。
  但是显然信王赵榛不是一个平庸的王爷,带领义军离开五马山后,翻山越岭击败金兵还拿下了乐平城。随着投靠赵榛的百姓和义军越来越多,赵榛手下的兵马也越来越多。显然傅选和焦文通也开始重视这个自称是信王手下的义军了。
  不过,要不是赵榛带领五马山义军要来太行山,傅选和焦文通也不会留下来。王彦南下找宗泽,其实还是想与大宋主力军一起北上,杀回来的。让傅选和焦文通留下来汇合五马山义军,也算是顾念大家都是抗金义军的香火情地份上了。至于到时候信王赵榛想吞并太行山剩余的人马,傅选和焦文通也不可能相让。
  在马政与赵榛的带领下,义军开始系统的练兵了。赵榛除了给各部下达练兵方略外,还将几十万百姓安置在了太行山深处和乐平附近种田耕地。
  由于时间的原因和粮食的匮乏,赵榛命令百姓们大量的种植萝卜、土豆和南瓜。并且他还派人去南方沿海找海商买红薯的种子。至于高产的玉米,那赵榛就不报奢望了,那可是在新大陆的产物,现在可无法弄到手。
  在信王王妃的撮合下,赵青儿终于要嫁给信王了。赵榛之所以如此着急的娶赵青儿,其实就是安抚五马山原班人马的心。信王殿下的女人都是五马山出来的,那么大伙自然跟着也都沾光了。赵邦杰更是与赵榛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将来为了赵榛,肯定是要出大力的。
  汉人婚俗很麻烦的,首先要借媒人之手互通草帖,看看男女双方的八字是不是合得来,如果双方都是吉卦,再通定帖,写上男女双方的家庭情况。两家家长都满意,就可以相亲了。相亲是双方家长见面,彼此中意,男方就要下定礼,女方则回礼。然后就是送聘,媒人定好下聘的日子,男方就要送聘礼,之后男方择好吉日,就可以准备迎亲了。
  这是普通百姓,至于亲王结婚,那更是麻烦的要死。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赵榛不想大办,尽量简单操办。
  亲王纳妾,就是再简单也简单不了,反正来来回回的摆弄了两三天,赵榛与众将士们喝了一通酒后,迷迷糊糊的就被送入了赵青儿的洞房。
  信王娶了亲兵营统领赵青儿,只是一个小插曲,很快义军就将迎来更多的挑战。
  这时,赵榛派遣了几名报丧的密使和一拨装扮金国信使的使者,前去扬州,去传递假消息……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扬州的高宗赵构,看到马扩呈上的“信王手书”心里大吃一惊。
  金兵南侵,靖康之祸。赵家所有亲王宗室除了赵构外,全都都被金兵俘虏北上。对于这个信王的真假,他本来不肯相信。但是看了赵榛的书信后,赵构认得是皇弟信王的笔迹,便不能不信了。
  此时的赵构心急如焚。赵榛是赵佶之子,赵桓之弟,也是自己的亲弟弟。他既然被五马山起义军奉为领袖,在北方广大军民中的影响一定不小。
  因为广大东京军民长期对自己不满,如果此人进了东京,得到军民的拥护,就有和他争夺帝位的可能。
  赵构现在是以从事抗金活动威胁自己皇帝地位的赵氏宗亲为头号敌人,以从事抗金活动的忠义民兵为二号敌人。
  由于知道金兵的强盛而惧怕,赵构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抗金,他是一心一意争取求和金人,哪怕当儿皇帝也成。金兵一来,他首先想到的是逃跑。至于抗金的口号,那也不过是他为了争取民心而违心的喊喊罢了。也就欺骗民众和忠臣们罢了。
  在北方抗金的赵榛一定是主张北伐的,赵构心底里则是主张南逃的。这么一比较,广大军民就会拥护赵榛而不拥护自己。看着赵榛的信,高宗赵构深深的感觉到了弟弟对自己的皇位存在潜在的威胁,所以他必须把信王铲除掉。
  因此,要先发制人,不能陷于被动。赵构立即下诏,任赵榛为“河北兵马都元帅”,马扩为“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先将赵榛臣子的身份定下来。
  除此之外,还不知道五马山义军已经移兵太行的赵构,让黄潜善、汪伯彦从马扩口中获得足够准确的五马山军事情报。并派密探火速前往北方,通报金兵,一方面献媚金兵,另一方面铲除信王。一石二鸟。
  高宗在给马扩派遣了几千流民老弱,让马扩北上走后,他随即针对宗泽的第二十一封乞回銮奏章下了一份回銮诏。
  这次高宗的回应,可是让宗泽老帅以及一帮爱国将领们高兴了起来。这次有诏“回銮”,是一件引起东京广大军民重视的大事,赵构的诏书已经公布,既然言之凿凿,那么就君无戏言。众多将士百姓们都期盼着,皇帝到时候肯定会来的。
  很快,一队衣衫褴褛自称是五马山义军的人被宋军送到了扬州,黄潜善亲自接见了这批逃亡的“五马山义军”。一问详情,从这群“五马山义军”的口里,他得知得到高宗密使送的情报地金兵,已经攻陷五马山。五马山义军全军覆没,信王赵榛被金兵再次俘虏。
  紧接着一天后,金国方面有特使前来,给高宗赵构送来一封密信。告诉高宗五马山的赵榛以及被他们俘虏,并且趾高气昂的要高宗赵构无条件投降。
  对于金国的趾高气昂,赵构毫不在乎,投降等于完蛋,他是不会投降的。但是他也不愿意反抗金兵,他害怕金兵,更愿意守着半壁江山当金国的儿皇帝。
  最让赵构欣喜的是,赵榛被金国再次俘虏,他就没有威胁的潜在对象了。所以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冒着危险去东京汴梁了,那里就交给宗泽处理吧,自己在大后方保护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高宗建炎二年的夏天,卧病在床的宗泽却心寒如冰。高宗赵构言而无信,说来不来,欺骗了东京广大军民,欺骗了两河百万民兵。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大家有的感到失望,有的感到寒心,有的感到悲哀,有的感到气愤。在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的宗泽,已经对赵构失望透顶了。
  就在宗泽的病床上,岳飞、王贵等一批将领焦急的看着这个大宋的擎天玉柱。一旦宗泽这个擎天玉柱倒了,大宋的抗金大业恐怕也将更加的困难了。
  此时,一名虎目英武的年轻将领,正在满眼通红的看着宗泽老帅。这名年轻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岳飞。
  第018章 骗高宗说岳飞与娶娇妻
  …
  听到老管家的话,本来满脸病容的宗泽眼睛一亮,强打精神说道:“你请他过来。”随后又对诸位将领们说道:“老夫现在不成了,现在东京的城防就要仰仗各位将军了。不必留在我这里看我这个老头了,你们快去布置新的防线抵抗金军的下一次进攻吧。”说罢,诸位将领便纷纷离去。而只有岳飞被宗泽留了下来。
  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中年人,岳飞一看,认识,竟然是还在被高宗赵构通缉地擅离军营的马扩。
  “马扩,你不领军抗金,来这里干什么啊?”宗泽被岳飞扶起了身子,坐躺在软榻上说道。
  马扩笑着说道:“皇上命令我不准过黄河,我能有什么作为么?还有,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秘密,你们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岳飞虽然有些迷惑,但是宗泽老帅在此,没有他说话的份。宗泽说道:“什么秘密?皇上虽然不让你过黄河,难道你就不能守备黄河南岸么?”
  摇了摇头,马扩说道:“我还要跟着信王千岁驱逐鞑虏恢复河山,迎接圣驾保家卫国!而不是跟着那康王一味逃避金兵。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现在信王殿下已经率军西进,进入太行山了。之所以散布假消息,就是因为康王一直与金兵有联系……”
  “胡说,你大胆!马扩,你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话么?犯上的话你也说出口?”宗泽立刻厉声说道。
  “呵呵呵,宗泽老帅。信王殿下在北方,就知道你早就说出犯上的话了,在我走的时候,信王殿下在五马山上就告诉过我。宗泽老帅必将被原来的康王,现在的皇帝陛下的一味逃亡和躲避而完全失望。尤其是知道他在五马山上还活着,后来得到信王义军在五马山被金军剿灭的消息后,必然会出尔反尔。您和百万将士无数百姓将会被他耍了。”马扩依然是一副平静的样子。
  看着二人沉思的样子,马扩说道:“信王殿下说过,他不驱逐金兵,就永远也不到南方。他一心要为了国恨家仇和万千黎民百姓着想。但是现在信王殿下却是在没有统领抗金大军的总帅人选。所以,他要问您要一个人。您看了这封信就知道了。”
  说罢,马扩立刻将一份赵榛的亲笔书信递给了宗泽。宗泽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惊诧的神情。信王赵榛的笔迹也是继承赵家皇族的一手好字,虽然比起赵构来,赵榛的字差远了。但是也比一般人强多了。宗泽一看,就能认出对方的笔迹来,因为他见过各位王爷给徽宗祝寿时候写的一些祝福话语。各位皇子的笔迹,当初群臣都见过的。
  最后,赵榛恳求宗泽老帅看在大宋江山社稷的情分上,将岳飞给自己当兵马大元帅。赵榛的笔下,充满了赤诚和恳求。一个堂堂的亲王,竟然对一个小小的军将,而且还是待罪之将如此重视。让深深知道岳飞能力的宗泽感到非常的感动和吃惊。
  “鹏举,你看看吧,既然信王千岁没出事,军队已经离开五马山到了太行山了,那你去那里也不是坏事。我的情况你知道,命不久矣。在那皇上的软弱政策下,以后的抗金大业恐怕会遭受很大的挫折。所以,我不阻止你北上投靠信王,甚至因为信王如此看中你,而希望你去。但是,你要想明白,宫廷之事和皇位之争恐怕在将来会很激烈。你投靠了信王,必然会交恶陛下,所以,一切由你自己定夺。”宗泽将信王的信件递给岳飞,语重心长的说道。
  岳飞结果书信来一看,不但对信王赵榛对一切都了如指掌表示佩服。并且对信王如此看重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岳飞一生的宏愿是尽忠报国,还我河山。要实现这个宏愿,不光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得出来的,还得要有成熟的政治经验,和正确的斗争策略。宗泽在一年之中所上的二十四份奏章,与许多军事文书,大部分都让岳飞看过。赵构的言行得失,正是他们经常探讨的话题之一。
  东京广大军民万众一心,渴望渡河北伐。赵构为了讨好金国,对宗泽事事进行掣肘。在激烈的对金作战中,统制阎中立战死。宗泽孤身招降王善等人。在宗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和呕心沥血的抗金之下,赵构的小朝廷却在背后捅刀子,下诏“解散勤王兵”。
  赵构在诏书中说:“遂假勤王之名,公为聚寇之患”,使得宗泽对外调不来勤王之帅。宗泽有苦难言,为了给朝廷保持脸面,隐忍不发。有些问题实在解决不了,被逼得通宵不寐,绕室徘徊,最后终于病倒。宗泽之病为何而起,为何日益沉重,为岳飞亲眼所见。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深知他的知遇之恩的宗泽现在已经病入膏肓,其实就是被赵构有意逼成这样的,这种用软刀子杀人的手段比用明晃晃的钢刀杀人更为残酷。
  通过这段时间宗泽的耐心教诲,通过岳飞自己的亲身感受。岳飞已经渐渐的成熟了,他现在已经不可能与以前一样冲动了。他也已经把比他小四岁的年轻皇帝赵构看穿看透了。
  要是没有特种兵赵榛的穿越,按照原来历史轨迹走下去的话岳飞为了救国救民,他一方面要尽量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从赵构那里取得更多的兵权与更高的职位,努力左右局势,继承宗泽的遗志,早日渡河杀敌,还我河山。
  另一方面,又要不失时机地与赵构斗智,尽量推动他从投降走向抗战,推动一时算一时,推动一次算一次,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公开决裂。成熟了的岳飞,知道自己和赵构之间还要共同走过一条不短的道路,必须又团结又斗争。因为他们不是一路人,不是一条心。
  岳飞委曲求全,顾全大局,是为了能够实现还我河山的壮志。 赵构委曲求全屡示恩宠,是为了利用岳飞保护自己的帝位,出于一片私心。
  综上所述,所以赵构在杀岳飞的时候丝毫不犹豫。而岳飞在举荐当时还不是太子的孝宗皇帝当太子的时候不怕赵构的迁怒。其实岳飞不是傻子,他只是一心想要抗击金军恢复河山。哪怕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结果,忠勇的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诛杀了,一代忠良蒙受千古奇冤。
  这时,岳飞已经看透了赵构。而此时,岳飞却从赵榛的信中看到了一代圣贤明主和一个提供自己发展才华的大舞台。
  赵榛是李贵妃所生,赵构是韦氏才人所生。凭借出身,赵榛要比赵构更适合当皇帝。而且此时赵构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有子孙后代。信王赵榛或者信王赵榛的后代,必然是将来皇帝的不二人选。血统继承,这是赵构也无法改变的事情。
  所以,跟着信王,只要信王不死。岳飞就知道自己必将有更大的作为。此时的岳飞还不知道将来他会得到赵构的重用,现在的他官职卑微,能被信王如此重视,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情涌在他的心间。
  看到岳飞的样子,宗泽微微一笑,他知道了岳飞的选择了。宗泽看着马扩说道:“人你带走吧,我能做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