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什么。”九姐儿赶紧起身,对杨国丰摇摇头。
慧儿的事她自然是不想告诉杨国丰的……
听她这样说,杨国丰也并未多问,转身进去换衣服。
九姐儿则继续坐在椅子上冥想。
其实慧儿这件事她并不是没办法。
孟老太妃像所有这个时空年老妇人一样,格外的迷信。
她想若是真的动动脑筋和手脚,买通一个人扮作算命的或者和尚道士上门来暗示一番,孟老太妃拒亲的心意定会动摇。
但她却不敢做,因为这关系到杨家整个家整个族。
也许短时间是没事,但谁能保证以后没事。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却不知这繁荣富贵下,又如刃上舞,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她有些后悔搅合其中了,虽很清楚有些事必须解决,但通过她,真为难……
想的一片出神的她,却没发现杨国丰已经换好一件家常宝蓝色家常锦缎袍子,走了出来。
看着那呆呆愣愣的小妻子,杨国丰禁不住微微一笑,忽然就伸出手,搭在她那削薄的肩上。
“啊——”九姐儿禁不住一声惊叫,但看清竟然是杨国丰时,禁不住满脸嗔怒,“王爷,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杨国丰却笑了,伸手摸她的头,“还说没想什么,都成小呆瓜了。”
九姐儿瞪他。
杨国丰又笑。
“王爷,其实……其实我真的在想一件事。”九姐儿愣了愣,忽然道。
“什么事?”杨国丰也正色下来。
九姐儿却又沉默了。
杨国丰也不催她,耐心的在一边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九姐儿才再次开口,“不过……我将这件事说给你后,你不许生气,也不许发脾气,因为我说给你,也是寻圆满之策和解决之道,而不是要惩戒谁告发谁。”
小妻子分外的郑重口吻让杨国丰一愣。
在杨国丰的目光之下,她又微微沉默了片刻,然后一五一十的说起杨慧儿的事……
她反复想过,还是说给杨国丰吧,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权利擅作主张。
在意料之中,杨国丰的一张脸渐听渐黑。
哎……
她禁不住在心头叹口气,然后又道,“王爷,其实这事我是有主意有打算的,因为我一向怜爱慧儿,小小年纪便没了父母,虽有祖母和叔叔们的疼爱,但那遗憾和缺失终究是无法弥补的,但我反复思忖,却到底还是不敢自以为是,只因我觉得……觉得这不是简单的事,所以我还是决定讲给你,你若是觉得这事回绝是必须的,我自会去找慧儿开诚布公的谈,我相信这小丫头并非不明事理之人。”
听了她的一席话,杨国丰的脸色不由慢慢缓和了。
的确,慧儿是个可怜孩子。
虽这些年他们都竭尽全力的宠她爱他,但到底还是不能取代父母的位置。
慧儿的顽劣乖张,又怎么能说不是他们的责任呢?
就是她真的与人私相授受,他们也不会怪她,只会反省对她关心不够。
再说,说白了,这不是他杨家的事吗,她却这般为难,还不是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
她也是极为可敬的!
他又有什么理由恼?
其实他不仅不恼,反而欢喜,因为从这件事里不知看出她不是任何时候都耍小心眼,极有轻重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她对他的全心信任。
“王爷,你看这事……”看他不说话,九姐儿禁不住又叫了他一声。
难道也像有些封建家长一样……
“这事我也不知该拿什么注意,还要交给母亲。”杨国丰却道。
“母亲……”九姐儿听罢立刻蹙了眉。
这件事说给他已经违背了她的原本,再说给孟老太妃,杨慧儿会怎么看她?
“放心,这件事我会处理好的。”杨国丰却又道。
九姐儿还想说什么,杨国丰却抢先开口,“其实那怀远世子我是打过交道的,前年到大里迎亲时曾经和他同宿过一处客栈,很稳妥很出色的一个人。”
后来史嬷嬷抱了醒了的小杨梓过来,九姐儿也就没在多说什么,去给孩子喂奶,之后看天色不早,两人又抱了小杨梓去了太和堂。
众人已经到了,太和堂里一片热闹。
九姐儿也没有心思想刚才的事了,小杨梓要顾,小杨成又缠着她要听故事,而云映雪又有两件小事问她。
吃过晚饭后,杨国丰说要和孟老太妃有话说,众人也就散了。
抱了小杨梓回屋后,九姐儿先将小杨梓奶睡,然后交给奶娘照管,而她则又走了一趟太和堂。
夜色下,她带着几个丫鬟婆子快步走着,却不妨刚刚拐上回廊就见前面有个人影从太和堂的方向冲了过来。
她和众人禁不住一愣。
“姑娘……姑娘,慧儿姑娘……”后面还跟着罗妈妈和几个婆子,边跑边呼喊着。
众人这才看清前面那个人影竟然是杨慧儿!
“慧儿……”九姐儿赶紧叫她,且迎过去。
却没想到那杨慧儿听了不仅没听,反而捡了另外一处回廊迅速奔过去。
她顾不得许多,赶紧快步尾随着。
于是夜色中便只闻一阵匆忙的脚步声。
尽了回廊,踏上甬路,再跨过几处假山,杨慧儿终于停在池塘边的石桥上。
跟在后面的九姐儿等人也站住脚步。
“怎么……怎么回事?”盯了清寒夜色下杨慧儿那裹了粉色藏青披风的身影片刻,直到她确实没其他举动,九姐儿才气喘吁吁的问罗妈妈。
“都怪老奴……”罗妈妈喘了口气开口,却先是一阵自责,“王爷和老太妃在屋里说话,让老奴在外边守着,可老奴不中用的突然就渴了,去茶房端了杯水,又被那嘴长的老赵婆子拉住说了几句,谁知这会儿慧儿姑娘就过来了,要是换一般人也不敢走近,但姑娘……哎,也不知姑娘到底听得了什么,就跑了起来……”
“呃……”
怎么可能就这么凑巧呢?九姐儿禁不住在心头暗暗抚额。
“劳烦妈妈几人去那边等一下,我去和姑娘说个话。”九姐儿又对罗妈妈几人道。
她当然这会儿不愿过去,但还要硬着头皮过去,谁让这件事是从自作聪明的她身上开始的呢。
罗妈妈几人闻言诺了声,退到一边去,而九姐儿则上前。
“慧儿,”她先轻唤她一声,然后又道,“这里冷,还是回屋去吧。”
杨慧儿不理,依然望着那结了冰的河面。
“对不起慧儿,这件事都怪我,我确实是想帮你,不过……”
她说到这句时,杨慧儿突然就转过头来,望向她。
九姐儿立刻住了口,和她对视。
月色下,杨慧儿一双美目在静静的淌着泪,滴在洁白无暇的面颊上如同清冷的露珠。
九姐儿禁不住一阵心疼,“慧儿,我……”
“小婶婶……”却没想到杨慧儿竟然快步奔过来,扑进她的怀里哭了起来,“又怎么……怎么可能怪你,祖母和四叔的话,我都听到了,不怪你,是我不懂事,和祖母耍脾气,让你为难……”
“呃……”
看来杨国丰并没夸下海口,这件事他确实处理得很好。
“可是……可是他真的很好,那样好的一个人,竟然……竟然那般宽厚带我,不嫌我,祖母以前……常说的,像我、我这般野的,日后很难说婆家,见了他……我以为……以为是上天的缘分,是天上的父母派个人替他们来顾怜我……却不想、不想……”杨慧儿说不下去了,低声呜咽起来。
九姐儿闻言也禁不住一阵心酸,红了眼眶。
这还是九姐儿第一次听这个小丫头说起父母,想不到这小丫头也对父母心怀憧憬,哪怕她与他们已经阴阳相隔。
但她能说什么呢?
“慧儿,好了,别哭……不哭了……”她只有紧紧将她搂在怀里,轻轻安抚着。
杨慧儿的哭声慢慢停了下来。
但两人忽然就发现有异,一回头,才看见,不知何时,杨国丰搀扶着孟老太妃正站在两人身后。
杨国丰脸色虽然深沉,但倒还平静;孟老太妃苍老的脸上,却是爬满了泪。
“祖母,不哭……别哭,我错了,原谅我吧,我不会在惹您生气,更不会……不会再痴心妄想,是我想的不周,是我没为家想过,不过,您放心,不会了,我不会了……”杨慧儿禁不住再次哭泣起来,走过去,扑进老太妃怀里。
老人深深的闭眼,一瞬后,又睁开,一边用颤抖的手抚摩了孙女的头,一边问道,“慧儿,那怀远世子真的很好?”
杨慧儿一愣,抬起头看向老人,片刻后,沉重的摇头。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老人却忽然面色肃然的看了孙女道。
杨慧儿再一愣,然后垂下眸,轻轻点头。
老人见了,深吸口气,语气异常坚定的道,“那祖母告诉你,你和张家的婚事,祖母应了。”
“啊……”石化的不只杨慧儿,还有九姐儿。
“为了国,为了家,你已经失去了父母,祖母又怎么能看着你再失去一段好姻缘。”
“可是会、会……”杨慧儿却摇头。
“傻孩子,”老人轻叹一声,语气苍凉低沉,“会什么会?你一个小小女儿家,又担心那么多干什么,有些事你就是避得再远,做得再好,斩得再断,再自律,也改变不了什么,该来的永远也躲不了……”
……
☆、三零六 看灯(上)
是夜,奶睡了小杨梓之后,九姐儿并没睡,而是坐在床头翻一本书。
工夫不大,那去秋枫阁处理了一些公事的杨国丰回来了,见了她,立刻道,“还没睡?”
“在等王爷呀。”九姐儿一边说着,一边将书放到一边。
“等我?”杨国丰闻言立刻笑了。
“王爷……”只不过那笑容……太暧昧,让九姐儿禁不住就一阵恼羞。
杨国丰又一声低笑,总算正经下来,问,“你是不是想问刚才慧儿怎么去的那么巧?其实也没什么,听说我要和母亲谈张家的事,她就过去听了。”
“听说?”九姐儿看着他。
“当然!”杨国丰回望着她,唇边含笑。
九姐儿禁不住也笑了。
别看杨慧儿不大,也是个有心的,她手下的小香芋小香水都是玲珑至极的人,虽不在太和堂伺候,但太和堂里的事也是大致清楚的,若有人再故意高调宣扬,自然会传到新逸轩。
至于那茶房的赵妈妈,正是小香芋的当家婶子。
这男人……有心了。
“慧儿这丫头,自来刁钻又倔强,但到底是母亲教导长大的,道理还是懂得,亲耳听听,自然有自己的决断。”杨国丰又道。
想必这男人在太和堂里没少为她说好话,坏事也会变好事呢!九姐儿点头又笑,但不过很快又一脸正色的道,“那……王爷,你又怎么看母亲应下张家亲事这事呢?”语气中不乏忧虑。
闻言,杨国丰脸上的笑意也渐渐敛去,“该来的是逃不了的,多一事少一事又能差到哪里。”
九姐儿听了不由一阵沉默。
是指夺嫡吧,刚才孟老太妃也说过同样的话。
虽然昭和帝如今还不算太老,但料想日后也有这样一日。
蓝家这些年得昭和帝扶植,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宫中,都势力不菲,又怎么可能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你……”见她沉默,杨国丰禁不住又开口,但只说了一个字,却又顿住了。
九姐儿当然知道他想说什么,微笑开口,“我……不怕,有王爷在,我什么都不怕。”
以前两人各怀心思,并未同心同德,她当然要为自己打算。但如今经历了这么多,彼此知心,彼此真情,彼此珍惜,又怎么可能还有异心。
杨国丰听了,没再多说,只是将她揽入怀,良久,才低声道,“放心,文九,没事的!”
九姐儿轻轻点头,然后反抱了他精壮的腰身,与他亲密相拥。
美好而明亮的月色透过窗户照进屋子里,落在两人身上,唯美而深情……
第二日,虽正值正月十五,上元节,可孟老太妃还是将杨慧儿的舅母袁氏请了过来,将应允亲事的意思对她说了。
袁氏自然高兴的很,连杨家留饭都拒了,速速赶回去去回张家的人了。
午后,就又派了人来拿走了杨慧儿的庚贴,自然这事就算差不多了。
杨慧儿很高兴,孟老太妃也很高兴,连上元节的赏钱都比往年发的多,府上自然也一片兴高采烈。
未时中,小十一过来了。
这小姑娘应该是不放心杨慧儿,所以过来看。
杨慧儿将这事对她说了,她自然也为杨慧儿高兴。
两个小姑娘在杨慧儿屋里说了半天悄悄话,小十一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临走时,小十一来九姐儿这里辞行。
九姐儿留了她一下,然后吩咐青杏将自己新做好还未上过身、但明显着瘦小了的两套衣服送了她。
接过九姐儿递给她的衣服,小十一禁不住欣喜又脸红。
宝石青织银丝牡丹团花褙子,蜜合色大朵簇锦团花芍药纹锦长裙,是不错,但明显小了。
又怎么可能不小,这还是前年十姐儿有喜,宫里送过去的那些布料,三伯母让母亲为她挑的两块做的衣服。
当时母亲故意让裁缝做的宽大些,但却架不住她正长身体。
好在外面这件披风还不小,能掩盖一下。
“九姐姐,谢谢你。”她垂着头向九姐儿道谢,感激这位姐姐的善解人意。
看着眼前那细高身量的小姑娘垂着长颈、小脸微红的模样,九姐儿却禁不住在心里一阵暗暗叹息。
没办法,四房拮据,又正值两个孩子到了嫁娶的年龄,甄氏自然将钱抠的紧。
虽已到了说亲的年龄,也经常跟着萧氏或甄氏出去应酬,但小姑娘却并没两件能穿出去见人的衣服。
之后九姐儿又问起七姐儿。
“还是那样,父亲已经让她回屋了,她却还是整日默着,不和任何人说一句话。”小十一道。
九姐儿听了禁不住微微蹙眉。
“放心,九姐姐,我会好好照顾七姐姐。”小十一又道。
九姐儿点点头。
“好了,九姐姐,我回去了,晚上我还要跟着母亲二伯母一起去看灯呢。”小十一向她告辞。
“是吗,那玩的愉快点。”九姐儿送她出门。
送了小十一后,九姐儿先去哄小杨梓,然后又和几个丫头做了几盏灯快乐过十五且不表。
只说小十一回到府上后,已经是暮色朦胧时分,她先去正屋回了甄氏,向甄氏说了慧儿和张家议亲之事。
鉴于母亲那张嘴,小姑娘自然不该说的一字不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