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龙夺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龙夺嫡-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就制成了无烟火药。

胤祚手里头厂子多,人手也足,搞了一阵也就将左轮手枪和子弹给捣鼓出来了,只是限于生产条件的落后,即便是不怕人弹劾也压根儿没办法量产——废品率实在是高得惊人,真要量产也得等到胤祚上位之后,而那些派去搞基础研究的学子能整出个名堂才有可能,不过拿来吓唬来两位英国使节却是足够了。胤祚笑呵呵地一抬手腕,手指轻叩扳机,但听一声脆响,枪口火舌一冒,亭子外十五米处的草地上轰起了一团带草的泥,紧接着胤祚连续扣动了五下扳机,一连串的抢响之后,草地上形成了一溜的抢眼,而亭子内并无太大的烟雾,胤祚手腕一抖,弹仓弹开,六个金黄的弹壳掉了出来,落在亭子间的石质地板上,响起一阵的叮当声。

范弗斯特·格林虽接触过枪械,但毕竟只是个商人,虽也吃惊却并未有过多的联想,肖恩·布朗就不同了,他可是正牌的军人,此次来华,他原本就负有考察中国武备的任务,在华多日看到的都是大刀长矛,心中早已为中国打上了个落后的烙印,这会儿眼见胤祚手中那把左轮手枪立刻想起了此种武器的军事价值和其革命性意义,原本高傲的样子全然不见了,低着头跟范弗斯特·格林小声地叨咕了起来,却没料到胤祚能听得懂英语。

嘿嘿,小样,这就怕了吧,娘的,让你个大鼻子再威胁老子,可惜啊,这玩意儿没法子量产,要不咱连步枪、机枪一起搞出来,武装上十万人足够征服整个欧亚大陆的了。胤祚微笑着将手中的枪抛给了清松,也不开口,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位英国使节的交流。两大鼻子低声商议了一阵之后,范弗斯特·格林矜持地说道:“王爷这种枪能否出售给我大英格兰王国?”

“不行。”胤祚回答得异常干脆。

范弗斯特·格林耸了一下肩膀表示遗憾,接着道:“关于王爷提议在印度设立公司的事情重大,本使节恐怕不能决定,需要自由议会通过,并报呈国王陛下批准。不过本使节建议贵国还是先考虑一下我国的提议为好。”

考虑个屁,小样,你这个特使不是全权特使吗?怎会没有决定权?嘿,让咱再逼你一下。胤祚微笑着道:“不必了,我国并不缺乏交易对象,我国目前与荷兰交易顺畅,双方合作愉快,本王也暂时不考虑更改,贵使节可以回国交差了。”

天大地大,利润最大,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商业国家而言,没有什么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了,若是范弗斯特·格林就这么空手而归的话,只怕他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地位将不保,无论是出于私人目的还是出于公司利益,他都没有眼睁睁地看着荷兰人发大财的可能性,眼见胤祚要下逐客令,不禁有些急了——范弗斯特·格林来华有些时日了,也算知道那些大海船基本上都是胤祚的产业,若是就这么被胤祚扫地出门,想要再次上门拜访只怕就没机会了,忙开口道:“尊敬的王爷殿下,您提议在印度开办公司的要求超出了本使节的决定权限,不过若是双方在印度港口交易却是可以商谈的,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嘿嘿,小样,急了吧,交易就交易,咱先派些人手摸清航道以备将来也不错,不过此时却没必要答应得过快。听完了郑斌转译的话之后,胤祚皱着眉头,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好一阵子才道:“既然如此,本王倒是可以答应一试,具体事务本王会派人跟贵使节商谈。送客。”

范弗斯特·格林满怀希望而来,想要软硬兼施达成在华设立公司的目标虽是破产了,可毕竟保住了达成交易的最低的目标,眼见胤祚已经面露不耐之色,也没敢再久留,起身再次鞠了个躬,告辞而去。

看着英国使节的离去,胤祚心中没有半点达成目标的喜悦之情,等待胤祚的还有着许多的事情要办,不说将来的争霸部署亟待完善,即便眼下如何上奏老爷子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而这些事不是邬、林两人擅长的领域,一切都只能靠胤祚自个儿去应对。未来这场争斗不但关系到胤祚自个儿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民族将来的命运,委实是疏忽不得的,胤祚对闻讯赶来的王豪交待了一番,让王豪做好派船下西洋的准备之后,独自一人默默地坐在亭子里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策(上)

改革开放?很好,很强大的口号,不过这会儿的中国并不是某个时期那种全面落后而又贫穷的年月,虽说目下在科技、思想上有些落伍,但综合经济实力却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更别说人口数量也是世界第一,这会儿的中国根本不需要那些所谓的引进外资,需要引进的是技术和一些有用的思想。

引进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民的海洋意识和创造科技进步的土壤,至于那些所谓的民主、平等乃至上帝之类的东西在胤祚看来却是压根儿用不着,至少是目前的中国用不上——中国与欧洲国家不同,几千年来虽皇朝更替,内乱不止,但始终是个高度集权的国家,民众已经习惯了有个皇帝的存在,再加上儒家思想势力强大无比,想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实现西方式的民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即便是胤祚所来自的后世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民主与集权其实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谈不上那种制度更加优越,关键是要看政体的土壤——民众的思想境界而定,在这时代的中国玩民主简直跟自杀也没什么区别了,胤祚很是明白这一点,现有的政治体制不合理,至少是不适合科技发展,这一点胤祚也清楚,变革是需要的,关键是如何变,变成怎个样子。

不变革不足以赶上世界的发展潮流,这话没错,但问题是胤祚这会儿压根儿就没办法作出重大的变革,先别说康熙老爷子平生最反感的就是王安石其人,最怕的就是失去权力的宝座,对一切有碍现行统治的思想打压得极为严苛——文字狱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以胤祚目前的地位若是真儿个提出变革的口号,只怕今天提了,明儿一早就得到宗人府报道去;即便胤祚真的登上了大位,也不是说变革就立马能成的事儿,朝中重臣可全都是儒家子弟来着,更别说那些满族权贵们的压力了,一个不小心今天上了位,明天就被人给轰下了台——八大铁帽子王议政可不是闹着玩的。

什么都不做,看着中华民族走向衰弱却也不是胤祚所能接受的事情,实际上胤祚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打了许多的擦边球。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以胤祚的地位而言,还能再做的已经不多了,这其中如何跟世界列强打交道的国策就是其中之一。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生存的铁律,靠闭关锁国,来个眼不见为净的鸵鸟政策压根儿就行不通,胤祚所来自的前世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可大开国门,任由列强自由出入也不行,这里头不但存在着思想上的冲突容易引发朝野的争议问题,还有国家安全上的考虑。

说到国家安全就不得不提这时代大清朝的军事实力,水师就别提了,那些小破船除了能吓唬一下小股海盗之外,压根儿就派不上用场。至于陆军嘛,虽说在单兵火器上远远地落伍了,可在火炮上却差距不大,若是胤祚设计的新型火炮投入使用的话,其先进性还是远超世界列强的——康熙老爷子不喜欢火器革新,但唯独对大炮的革新情有独钟。究其根本大概要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那儿,自打清太祖死于明军红衣大炮之下后,清代每一任帝王都极其重视火炮的研究,到了康熙即位更是看重火炮的研究,先后开发了“冲天炮”、“字母弹”等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火炮,固然有三藩之乱、平台、平葛尔丹的现实需要,但康熙老爷子对火炮研究的关切却是不容置疑的,胤祚让刘思远以工部的名义呈上去的新型火炮已经开始进入试产阶段,但真要装备到部队却还得有些年头。

从总的来说,这时节大清朝的军事实力守有余、攻不足,守住大陆固然没有问题,但要想争霸大洋,乃是站在世界的最巅峰却是办不到的事情。守是守不住的,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只有积极进取才是取胜之道,只有走出国门才能有争霸世界的机会,走出去胤祚已经初步做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走得稳,还得不让世界列强的势力走入中国,至少在胤祚没上位之前,不能让那些自由化思潮席卷中国,这里头就存在着个度的问题。

打发走了两位英国使节,胤祚就一直独坐在后花园的亭子中默默地沉思着,心中反复地权衡着各种利弊,思索着应对之道——英国使节算是打发走了,可接下来来华的使节却多得很,不整理出个条例来是不成的,此事乃是国策万万轻忽不得,偏生两大谋士对此都不在行,胤祚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这一思考就思考到了天黑,直到丫环们来催着用膳了,才算是有了点眉目,在心中拟定了份折子,打算次日一早上朝时,当庭上本请奏康熙老爷子。

在兰月儿的房中用了晚膳,胤祚又检查了一番弘扬的功课,交待了几句,匆匆向书房走去,先写好了折子,又派人去请邬、林二位谋士前来议事,将折子交给两位谋士过目之后问道:“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折子本身理应可行,不过若是由王爷单独提出却有些不妥,王爷向来未主理过礼部,没来由地上了这一本,怕是要召物议。”林轩毅看完了折子,没有对折子本身提出什么看法,毕竟对于此道并不熟悉,别说是林轩毅,放眼这会儿的整个朝野,也没有人能看出胤祚此折的重要性。

物议?娘的,还真是有这种可能性,那帮子老冬烘上回在老爷子训斥太子后,愣是没敢再发起禁海的呼吁,可难保这次咱上折子的时候不跳出来攻击,即便是私底下搞些流言蜚语也够咱喝上一壶的了,这事情是不好整,不过再难也得上,难不成咱来到这时代还得看着未来的历史再上演一番?胤祚咬了咬牙道:“本王也知道此折一上,必然会有小人作祟,但本王之意已决,此折必须上。”

“王爷,若是真要上此折,何不让三爷出面?”邬思道幽幽地说了一句。

老三?嗯,这货管了好多年的礼部,负责的就是这块迎来送往的事儿,虽说目下跟自己一般没了差使,但毕竟礼部上下大多是他的人,由他出面却也未尝不可,不过若是就这么将折子送了上去,以老三那个德性未必就会当这个出头鸟,这事儿还得好生琢磨一下才成。胤祚计较一定,笑着道:“邬先生此言有理,不过该如何让老三出面却还得好生琢磨一下才是。”

“此事易耳,王爷只需如此……便可。”邬思道淡笑了一下道。

“不错,本王这就去安排一、二。”胤祚笑呵呵地点了下头道。

今儿个的早朝无甚大事,议了阵朝务,督察院弹劾了几个小官,康熙老爷子准了奏,眼瞅着没事了,正打算起身退朝之时,胤祚站了出来,一头跪下道:“皇阿玛,儿臣有事上奏: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大清乃是堂堂天朝上国,自应有上国之气度,现如今欧罗巴州英格兰国来使已在京中迁延数月,即不叫走,也不予理会却未免有失我上国之体面,儿臣以为此事还需谨慎为好,儿臣奏请皇阿玛责成礼部速行决议,以供皇阿玛圣断。”

“嗯?”康熙老爷子不动声色地哼了一下道:“缪彤。”

缪彤一听胤祚提起此事正寻思着对策,冷不丁听见康熙老爷子召唤,忙出列道:“臣在。”

“缪爱卿,此事耽搁已久,尔身为礼部尚书,该做何解释?”老爷子淡淡地问道。

“臣以为区区须弥小国不足挂齿,既不愿遵循我上朝之礼仪,可其国必是野蛮生番,臣建议将该国使臣驱逐出境,以示效尤。”缪彤一脸子正气的样子答道。

“皇阿玛,儿臣以为缪尚书此言缪矣,我大清乃礼仪之邦,岂可行如此失礼之事,儿臣以为此事须慎重,三阿哥久管礼部,乃我朝有名的谦谦君子,儿臣提议此事交于三阿哥处置为好。”胤祚一本正经地抬出了老三胤祉。

康熙老爷子点了点头开了金口:“准奏。胤祉。”

老三正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胤祚将他推出来究竟是何用意,心里头正猜测着呢,猛然间听到老爷子的召唤,忙不迭地出了列,一头跪下道:“儿臣在。”

康熙老爷子看了眼胤祉道:“你素来掌管礼部,此事就交给你去办,下次早朝前将决议呈上。”

礼部大都是胤祉的人,这起事情他倒是清楚得很,也知道其中的关节所在,只是不明白胤祚为何要推他出来,也不清楚背后究竟有些啥陷阱,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可老爷子已经开了口,不接是不成的了,也只能低头称是。

第一百七十三章 国策(下)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小弘扬忘了文,郎朗的背书声顿时停了下来,小脸蛋憋得通红,一边的弘历偷眼看了看满脸严肃的胤祚,一边用手比了个四的手势,小弘扬没注意到,胤祚却看见了,冷着声道:“弘历,到一边跪着去。”弘历缩了下头,没敢反驳,老老实实地走到墙角处跪好。

弘历三岁半,弘扬两岁半,年纪都还小,不过胤祚却从没有放松对他俩的教育,不但请西席夫子为他们启蒙,自己也时常检查他俩的功课进度,不要求他们能立马成为文章大家,但 《三字经》 这一启蒙的读物却是要求能背得出,搞得清的。严苛是严苛了点,可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按胤祚的话说既然生在了帝王之家,不打小了起吃苦用功哪能有将来。

弘历、弘扬虽年幼但都天赋极高,虽没有胤祚那般变态到离谱的记忆力,可也是上上之选,弘历进学早, 《三字经》 早已能通背,典故也清楚,弘扬刚进学没多久,已能背出大半 《三字经》 ,今儿个原本想在胤祚面前露一手的,抢在哥哥前头急着要表现,不料却忘了词,那张小脸顿时像红透了的苹果一般,低着头不敢吭气。

“手伸出来。”胤祚从桌子上拿起戒尺,冷着脸道。

小弘扬低着头,畏畏缩缩地伸出了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