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警戒之民国-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中东地区,有着一定规模武装力量的国家,只有你们和伊拉克,还有阿富汗复国军。这就需要联合在一起,凝结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民族真正的复兴。

同时,我们陛下还正式向你们做出承诺,只要你们完全准备好了之后。将会正式和你们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西方世界。到时候,也会全方位的帮助你们。”

褚夏一口气说了很多,这才是陈绍帮助伊朗等国的目的,石油是一方面,善战的中东人,也是陈绍所需要的。

听完褚夏的话,巴列维很激动,他不是没有想过赶跑英国人,但是一直都在担心自己的力量不够。从二十年代初到现在,伊朗虽然已经独立了,但要不是中华的帮助,其实他只能说是英国人的傀儡。

对英国人,他从骨子里就十分痛恨。加上现在沿海地区还被英国人占领,这就让他对英国人更加的怨恨。

今天褚夏带来的消息,让这位年事有些高的伊朗国王,恢复了年轻时的冲劲。有生之年,将英国人赶出伊朗,这个梦想,现在有实现的机会。而且有了中华的支持,这个机会还很大。

同时,中华皇帝答应的军事结盟,更是让他精神一阵。目前世界上分成两个大阵营,就中华一个迟迟没有选择站位。让中华在世界上有一种很特别的地位,现在中华也要放下不结盟的态度。并且不是加入任何一方,而是自己组建一个军事同盟。这就更符合巴列维的想法,在他看来,白人的世界,没有一个好人。

“请向贵国尊敬的帝王转达我的意思,我们伊朗上下会永远站在中华帝国那一边,永远都是中华对坚实的盟友。”巴列维起身,郑重的向褚夏说道:“同时,我们伊朗人民和伊朗人民军也绝对不会让贵国皇帝失望,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回报中华帝国的友谊。从此,我们伊朗人民军,将会永不退缩的和中华国防军站在一起。就是面对整个西方世界,我们也不会有丝毫的恐惧。世界华人也会永远都是穆斯林的兄弟,真主与我们同在。”

庄重的华语,显示出巴列维的决心和心意。从前中华对伊朗的帮助很大,巴列维很感动。可一直以来,他都没有像今天如此感动过。激动的心情,无法用任何话语来表示,满心的感动,也无法用任何词语来修饰。

褚夏满意的点点头,他很满意巴列维的回答。看到激动得脸色发红的巴列维,那充血的面容,他更加满意了。

随后两人再次谈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无非就是这些装备会什么时候到达,在哪里接受装备等问题。

以此同时,伊拉克的费萨尔也接见了一个他很熟悉的华人。当那个华人走出费萨尔的府邸时,费萨尔满脸喜色的召见了伊拉克军方高级将领。

阿富汗的复国圣战组织,也迎来一个很重要的客人,同时而来的还有大量的食物药品和武器弹药。当这位客人离开时,这个复国组织的高层也都欢呼起来。

中华以往对中东地区的帮助都很有局限性,最多只是打折卖武器给他们,派遣军事教官帮他们训练军队。这次,是要动真格的。

以前中华也有帮他们建立空军和装备部队,但数量都很少,无非就是让他们训练装甲兵和战斗机飞行员用的。规模都不大,这次直接援助他们共计一个装甲集团军的装备和一个空军师的战机。并且当中还有大量的火炮和众多单兵武器装备,绝对是一个大手笔。

而且事情并没有结束,犹太复国组织,也收到了大量的重型武器装备,加快犹太人军队的武装速度。

陈绍从没有打算过要和同盟国结盟或者和轴心国结盟,在他看来,这两个组织都不行。不管加入哪一个,在碰到利益时,都很容易翻脸。

从一开始,他便把目光放在了第三世界国家。比起白人,陈绍更喜欢中东地区的民族,最少他们比起白人,会更懂得知恩图报。而且这些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敢于拼搏,不会屈服。

这点从后世的阿富汗中就很容易看得出来,这个神奇的民族打败了强大的苏联,拖得美国人没有丝毫办法。陈绍看中的,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

用友谊换取友谊,这是陈绍思考再三做出的决定。他可以用武力占领这些地方,但会招致中东地区各民族的反抗。事实已经证明,殖民统治的时代在中东地区已经成为了过去,日薄西山,殖民的手段将会消失。

以其占领这些随时会反抗的地区,耗费过多的精力,还只能获得短期的利益。还不如和他们建立起长久的友谊,利用两国共同的遭遇,将他们绑在中华的战车上。

这才是最符合中华现在的利益。

武装伊朗等国,这个决定陈绍一早便准备好了,只不过到现在才开始实施而已。陈绍不需要他们去组织大规模的军队,独自去进攻苏联或者印度。只需要他们在必要的时候,配合中华军队行事便可。

同时,也可以随时遏制盟军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军事力量,只要中华准备好了,可以随时切断盟军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供应石油。这才是他们最大的用途。

阿富汗复国组织虽然无法作用到阿拉伯半岛,但是却可以直接影响到苏联和印度。尽管阿富汗这个国家还未正式成立,但是军事力量存在便可。

到时候,这支力量就会成为陈绍手上重要的砝码,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都很好用。

在后世,有一句话,谁能控制中东,谁就能左右世界。这句话有些夸张,但并非没有道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汽车民用领域的普及,中东地区的石油一旦被完全发现,那将会是世界各国博弈的重点地方。

后世,北约各国在中东地区搞风搞雨,不管什么狗屁理由都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说到底,还不是为了石油利益。

陈绍这样做,也是为了强占先机,为以后中华作考虑。毕竟中华境内的石油储存量不多,又不像美国那样,国内有大量的油田。算是为后代未雨绸缪。

第四百三十五章 布莱德雷

位于印度新德里城内,盟军东南亚战区新的司令部中。

布莱德雷正在司令部里面来回踱步,他此刻的心情正如他的脚步一样,来回不定。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现今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位号称“美国大兵的将军”的美国军方著名将领,这个时空的地位,并不比艾森豪威尔差多少。

西点军校出身,有是步兵学院院长,最擅长的便是陆地步兵战术战法。在战略大局上他或许没有艾森豪威尔的眼光,但是在步兵战术运用上,一点也不比艾森豪威尔差。

至从中华踩着西方世界的脸面崛起后,当时这位美国步兵学院特聘顾问的布莱德雷便开始注意起中华。学习中华的文化,了解中华的历史。

是许多地方,他甚至曾放言:美国最大的敌人不会是德国,而是东方神秘的国度,按照东方流传几千年的战术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战胜敌人,就要先了解敌人。呼吁,美国军方,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了解美国未来最强大的对手。

他说出来,也做得出来。近十几年来,他一直都在研究中华文化,像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略》《六韬》…等大量的中华历史上有名的军事谋略书籍。为此他更是下决心学习华语,如今更是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华语。

中华古代名将中,韩信也倍受他的喜爱。“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他也十分认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庞大的兵力的确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为了奉行自己的主张思想,布莱德雷也的确是这样做了。他不但带来了二十万的美国援军,还带来了数量众多的步枪子弹。进入印度后,他接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第一个命令,便是征召大量的印度年轻男子服兵役。

庞大的人口基数,让他完全不必要为兵员担心,有多少武器便能武装起多少部队。小小的日本岛国,六百多万军队还不是武装起近四百万伪军。

有了强大的工业支持,布莱德雷有信心,能够武装起超过百万的印度军队。这些印度军队会在美国和英国军官的带领下,像蝗虫似的扑向中华军队。用数量堆死质量,消耗中华的军事力量。

不得不说,布莱德雷的这个想法真的很不错。印度被英国人统治已久,虽然国内有一些组织在进行口头抗议,但在盟军的武力下,只能是乖乖的顺从。

昔日的文明古国,如今已经成为奴隶遍地,什么权利都没有的不入流殖民地,成为别人皇冠上的明珠。

来回踱步的布莱德雷感觉自己走到了一个三岔口,一方面是国内希望借着庞大的兵力,反攻东南亚那些被中华占领的区域。另一方面他有自己的考虑。

反攻缅甸,他从接任以来,就没有这个想法。中华军队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就连蒙巴顿这位英国老将都身死败北。这时候也是中华军队兵锋正盛的时候,反攻无异于自寻死路。这种想法既不理智而又不负责任,是拿士兵的生命在开玩笑。

如今的印度有四十万各国联军,美国二十万,英法十五万,其他的五万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部队。还有近六十万的印度人组成的军队,他们除了少量配备有少量火炮外,其他的都是人人只有一把步枪和几个基数的子弹。缺乏训练,很多都是刚刚从家里被征召入伍。

对那四十万盟军布莱德雷还有信心,可是说道六十万印度军队,他并不抱任何希望。除了人海战术外,他们根本没有丝毫的用处。

最乐观的估计,这六十万印度军队,或许能够堆死十万中华军队。正常来说,能够消灭五万中华士兵,已经达到了布莱德雷的臆想了。他实在是不敢奢望。

而他自己的想法和美国国内的要求完全相反,他主张积极防御,利用印度的战略纵深防御优势。让中华主动进攻印度,再用随时可以武装起来的庞大兵员,拖垮中华军队。

中印相隔喜马拉雅山脉,就算补给线可以从缅甸进入,也是十分漫长。几万的大军还能够维持,如果是几十万大军,那将会变得很艰难。一旦战事不顺利,很有可能被后勤拖垮。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这里不是中华国内,没有强大的交通网,也没有像北方西伯利亚平原上有铁路可以使用。一方面是丛林,交通困难,一方面是山脉,交通更加困难。这足够让中华方面犯难了,要不是考虑到诸多方面,中华现在已经向印度展开攻势了。哪里还会让布莱德雷还有心情在这里考虑走哪一条路。

布莱德雷的想法还有一条,印度距离中华在波斯湾的贾斯克并不远,这里以前就是英国人的地盘。先是租给了中华,让中华在这里有开采权。没有想到,这里石油丰富,成为中华最主要的石油输送地。

到后来,还演变成中华地盘,租地变成了卖地,英国人已经完全丧失了对那里的掌控。布莱德雷不止一次骂英国决策者都是猪脑子,这么重要的地方也能卖给中华。

可布莱德雷不知道的是,英国哪一次不是充满了无奈,有得选择的话,英国人也不会这么做。

攻击占领贾斯克,切断中华的石油供给。现在布莱德雷的脑海里,这个想法不断的涌现。关于是否会抗命,这个他已经不去多想了。

用华人的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战场上的局势,他了解得很透彻,也越来越发现,国内让他去反攻的命令,纯粹是在找死。被动防守也不是他的一贯的主张。所以,他的脑海中,才会不断的闪现出想要偷袭贾斯克的想法。

其实他的这个想法,他的前任,蒙巴顿就已经在考虑了。并且也有了一些部署,只不过蒙巴顿已经去陪撒旦下棋了,这个想法也就流产了。不过,布莱德雷的出现,恰好也有这样的想法,两者就刚好结合在一起。蒙巴顿的部署,让布莱德雷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步骤,更加有利于行事。

支持这个做法的还有一个人,马修。邦克。李奇微,美国陆军中将,现任盟军东南亚战区军事顾问。连同布莱德雷一起指挥印度的盟军部队。

他也支持布莱德雷进攻中华贾斯克石油基地,切断中华产自贾斯克的石油基地。同时李奇微想得更远,占领贾斯克,化被动为主动。

就在布莱德雷脚步刚刚停下的时候,李奇微拿着一封电报走了过来,在他身旁说道:“司令,情报部门发来电报,中华一个整编步兵师已经登上火车,目的地是贾斯克。中华的印度洋舰队也离开仰光港口,暂时不知道去向。”

布莱德雷一皱眉头,接过电报看了起来,随后开口道:“奇怪了,我们才有一点想法,中华怎么会知道我们要对贾斯克动手的。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李奇微摇摇头,说道:“这件事依我看,不过是可巧合而已。按照火车的速度,加上沿路我们小分队对铁路的破坏,中华这个步兵师最少要走五天。如果我们要对贾斯克动手,最好是现在就开始,五天的时间,完全占领贾斯克,并且构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接中华的反攻。”

“根据情报显示,在贾斯克只有一个步兵师的防御规模,加上几艘军舰和一支小规模的空军部队,人数只有两万人。按照已经部署的兵力,十万人对两万人,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攻下贾斯克?”布莱德雷转身看了下战术地图,想了想开口问道。

“步兵方面我不担心,两万人防守的贾斯克,在我们十万大军的进攻下,最多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拿下。而中华在贾斯克还有一个航空大队,拥有一百多架未知型号的战斗机。波斯湾中,也有四艘中华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能够对陆地进行火力支援。这才是我们头疼的。”

三天的时间,其实是李奇微的保守估计。因为只要攻击一开始,后方的盟军部队就会源源不断的开进贾斯克,到时候进攻的将不会是十万大军,而是二十万乃至三十万。

不过海空军方面,是有点头疼。印度洋上,除了一些拿不出手的小型军舰外,盟军根本没有半点的海军力量。空军方面,自从东南亚战事一打响,就被中华消灭了一大半。如今的印度,盟军空军所剩下的力量,不过只有四五百架,还是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补充。毁一架少一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