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画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明画卷-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日正是五月末,离入伏没有几日了,天不过刚亮没多久,却已是艳阳高照天。

仪华这上午因不耐暑热也没睡好,遂简简单单用了一些儿午膳,便无精打采地睡下了。

这一觉睡得沉了,直到下午向晚才堪堪起身,就听李进忠在屏风后禀道:“王妃,王次妃和郭次妃求见。”话停了停,似有犹豫地补充道:“她们已经等了一下午,应恐扰了王妃的休息,就没让小的来通禀。”

她们来做什么?

仪华蹙眉凝思了一瞬,继而却是有些无奈的舒眉道:“我知道了,好生招待着,我一会儿过去。”说时隔开盼夏的服侍,自取了一身素净的宽袖夏衫、大幅襦裙换上,略做梳妆去了正殿。

自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炽大婚后,郭软玉养育的大郡主和王蓉儿亲女三郡主相继出嫁,皆嫁开国功勋之子。郭、王二人许是女儿出嫁,并自身多年无宠在身,再不明白也晓事了,尤其是当年的张月茹的“无故”居冷宫,更让她们平和了下来,两人也不知不觉有了交情,帮仪华处理府中膳食、衣饰、喜宴等事很有些作用。

今日会在仪华免晨昏问安两个多月,突然来求见,恐也是与朝廷又除四王、北平局势越发紧张有关。

心念转动间,仪华巳携着盼夏手背,款款走入正殿首位入座。

“臣妾参见王妃。”见仪华在红木绘金翟宝座上坐定,早侍立殿下的郭、王二人立马起身行礼。

仪华徐徐摇着一柄藕色执扇,和颜悦色地免了二人礼,又说了几句让她们多等的场面话,便开门见山直接道:“可是有什么急事,让二位妹妹等我多时?”

坐在右端首位的王蓉儿,回头看了一眼郭软玉,急躁的快打着扇子犹豫了下,眉眼含了几许愁绪道:“王妃,王爷养病入住后花园也有两月了,世子和两位小王爷说要回来,可这回程时间也都耗去了两倍有余,还不见……臣妾实在是寝食难安。所以才今日来求见王妃,想……”说到这,她飞快地瞟了下仪华的神色,道:“知道王爷如今病情可有好转,也好稍稍安下心来。”

听王蓉儿提起熙儿三兄弟,仪华顿时愁上心头。

现如今朝廷越逼越紧,熙儿他们却一直不见回来,总归有受制于人之感。

虽然这月初,柳升提前回来复命,因路上多有拦截,他们需绕远路而回,路上费时自然要多。但一日不见他们三兄弟平安归来,她便一日不能安心,就是朱棣行事也会绊手绊脚,难以事半功倍。

想起欲行之事,仪华忙敛了心神,看向殿下眉宇间皆带着惶恐之色的二人,安然若泰道:“不由担心,前几日我接到回报,世子他们已在回城途中,只是天气炎热走的较慢。至于王爷……也不是我不让你们去看,才封锁了进花园的入口,只是恐人多口杂有不好的传言流出,有损王爷威名。”

王蓉儿隐约明句仪华话中深意,忍不住追问道:“王爷他真的……”话道一半,猛然咬牙止住,目含浓浓忧色与不可置信地望着仪华。

仪华但笑不语,只另外吩咐道:“近些日子来,府中人心惶惶,我身子一贯不大好,王爷也身体有恙,实为分身乏术。世子妃到底年轻,处事多有不足之处,二位妹妹还需多操些心。”说时目中和煦笑意笑去,目光深深地看着郭王二人道:“二位妹妹可要记住,只有王府好了,大家才能好!”

至尾音蓦然加重。

二人心中一凛,齐齐起身一福:“臣妾明白,谨记王妃教导。”

仪华定定地看着二人,见她们一脸正色,知她二人心中已定,不由满意笑了笑。

正要和言再叙几句,一抬眸,忽见大开的殿门外马三宝似有焦急跑来,心下一沉:难道朱棣那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念头还未转完,马三宝已气喘喘吁吁地跑来。一跨过朱红门槛,不及行礼就喜着大叫一声“王妃”,却见一边的郭、王二人,一下僵住了话语,随机机灵地给三人行了礼,方才恭恭敬敬道:“王爷是时辰喝药了,道衍大师请王妃过去。”

仪华心知必有要事,也不得郭王二人还在,略说了几句即与马三宝离开。

望着仪华匆忙离去的纤细身影,王蓉儿红唇缓缓勾起一抹冷笑,眼底一片妒色:“王爷喝药,也非王妃不可吗?”

“慎言!”郭软玉一惊,忙凝目四望。

王蓉儿没有理会,缓缓站起身,出神地望着殿外。

郭软玉见周围无人,只有殿门处侍立着几名青衫侍女,方暗暗松了一口气,亦站起身低声劝道:“王妹妹你这是何苦?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快做外祖母的人,怎么这个时候还……若被人听去了总不好的。”

王蓉儿眼中妒色消去,唇间溢出一丝苦笑:“我知道。也许是这大半年,过得担惊受怕,才一时失言罢了。”说着已转了笑脸,如若无事的挽起郭软玉的手,盈盈笑道:“今儿去我那用饭,若不放心三郡主,就一并带去便是。”

郭软玉看着王蓉儿三十余岁依旧姣好的容貌,再想起自己已败了颜色,心中恍惚闪过一念:这也许就是她二人追根究底的不同吧。

第二百五十九章 归来(下)

落日慢慢自山头坠下,似血的残阳侵染天际,天地间一片金灿火红。无数的鸟雀、白鸽以及那不知名的鸟儿,扑展着羽翅飞起,“咻”地一下从这边树梢飞闪到那头树杈,映地血红的鹅卵石地面也只见一道黑影掠过,快地让人来不及抬头分辨是哪只鸟儿飞过上空。

在这一片夕阳群鸟下,被唧唧咋咋的鸣叫掩盖的是,衣甲鲜明的将士列阵操演声。

仪华不是第一次见到眼前一幕,却再一次震撼在这赫赫军仪之下。

然而现在不是感慨震惊的时候,她目光敬仰地看了一眼那场景,只觉入眼一片黑红发亮的烁光,眩目的让人睁不开眼;便凝神移开视线,携着马三宝向那间临时作为书房的小院走去。

绕过身穿黑衣亮甲的将士,寻了一条羊肠小径约行片刻,隐约能见一排清瘦绿竹后,一间正座面阔七间的红檐锦窗大屋掩映其中。

免了小径尽头的侍卫行礼,快步行入行列的绿竹内,不期然书房正门自内打开,朱能率先从里走出。

四目毫无遮拦的相撞,仪华微微一怔,朱能亦怔了一下即点头离开。

接连又有五六名朱棣亲信走出,见仪华纷纷点头至礼离开。

“先前听说你还在睡,没想到来得到快。”朱棣心情舒朗地着着立在门口的仪华,含笑戏道。

仪华看着朱棣眉宇间隐含的喜色,眼睛一亮,也不理会他的调侃之语,急忙步入书房追问道:“可是世子他们有好消息传来了?说他们什么时候到没?”声音因急切而略有提高。

朱棣含笑点头道:“已入北平境内,三日后可到北平城。”犹闻在耳,仪华仍不敢信,不由再次确定道:“真要回来?”

朱棣眉毛一挑,喜色速然消失,眼中锋芒掠过:“折损了将近全数卫护,岂会挡不住朝廷拦截的人马,带回他们三兄弟!”

唯恐熙儿他们路上受到埋伏,派去接应地全是铁骑中身手数一数二,这次竟然尽乎全数折损!?仪华几乎不敢想象回程途中的凶险,她双脚顿时有些站立不稳,急忙攀住临窗的一溜太师椅把手,身子僵软地倒坐下。

“王爷,世子他们有没有受伤或……”仪华动了动双唇,仰头紧张的望着朱棣。

朱棣眼里闪过一丝犹豫,却也不隐瞒:“熙儿和燧儿少习武艺,应付得过来,这也是对他们的锻炼。”

仪华听得心中一紧,她低头闭上眼睛,兀自遮去眼中痛色。炽儿是世子,燕王府的继承人,身为“燕王”护卫理所应当更重视炽儿的安慰。而炽儿他自身不通武艺,也更应当受得护卫,只是想到熙儿和燧儿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却要面对一路不断的行刺堵截,她作为一个母亲实在心如绞痛。

一想到这,脑中自然而然地闪现出回程途中激烈的厮杀打斗,仪华微白的面上渐露痛苦神色。

这时朱棣忽然走过来,厚实的手掌覆在仪华的单薄的肩胛,哽住的话语带着掩不住的愧疚:“阿姝……”

朱棣为了熙儿他们能回来付出的已够多,而现在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仪华强压下心中对儿子的牵挂,睁眸向朱棣扯出一抹笑容:“王爷,臣妾没事。”说着,起身相对而立,提出另一件担忧之事:“近来葛诚与谢贵他们暗中来往密切,他又是王府长史拥有大权,臣妾恐熙世子他们回来后,葛诚会与谢贵等人再有其他密谋。”

听着,朱棣唇越抿越紧,直至抿成一条锋利的薄线,他沉声开口道:“我们派人接应他们三兄弟,已让朝廷起了戒心。估计他们一回

府 一路追截的人也会与谢贵等人取得联系,倒也不惧葛诚通风报信之类。”说着,他语气又沉了沉,声音里压抑着一种森森的阴寒:“至于葛诚这个长史之位,就让他再做一段时间!”

话中杀气浓重,仪华听得不寒而栗。

却一想朱棣最恨人背叛,如今又被身边亲信背叛,他如何能忍住这口怒气?即使是她也对葛诚的背叛怒气难消,何况是朱棣!

仪华不愿再提及这人,想起一路上为护送他们三兄弟而牺牲的护卫,便也转了话题道:“王爷,这次接应世子的护卫,都是家在北平有父母妻儿的,他们为了燕王府牺牲,我们不能忘了他们的家人。”

朱棣瞳孔急剧一紧,降中痛惜与怒火交杂闪过,他却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道:“恩,我知道。欠他们的我也会一一为他们讨回来。”说到后面,朱棣的目光已跃开仪华,投向窗外越发血红的残阳。

三日后的下午,熙儿三兄弟在仅剩的牛三名护卫护送下,平安归府。

那一天的晚上,府中如常的为三兄弟归府,备了家宴接风洗尘。没有朱棣的出席,时至二更天,便是席阑人散,繁华落尽……

转眼十一二名坐上宾客离开,炽儿携张昭儿回世子妃,仪华的宫殿中只剩熙儿、燧儿相陪。

内堂屋子里,左右退下,唯阿秋随侍。

通明的烛光下,熙儿被看得一脸不自在,他在临窗的横条炕上如坐针毡,终是忍不住摸着脸开口问道:“母妃,秋姨,是我脸上有什么?你们也别老瞅着我。”说着扯过坐炕下椅上的燧几,努努嘴道:“喏,三弟在这,你们也瞧瞧。”

被一把拉过了身子,燧儿不满地看向自己的二哥,却在熙儿一剂威胁的目光下,敢怒不敢言地摆出一张笑脸,嘿嘿一笑道:“母妃,秋姨。”

看着一双佳儿,在她面前如以住一样露出稚气的一面,仪华再想起今下午初见时他们一身戾气,心中五味杂陈,眼睛不受控制的一红。

经过一路几月的逃亡,两兄弟立马注意到仪华眼里闪烁着泪光,当下两兄弟慌了手脚,急急忙忙道:“母妃,您怎么哭了?”说时熙儿又焦急道:“要不母妃你继续看儿子就是,儿子什么也不说了!”

话音方落,不等仪华回应一句,阿秋已一把捂着口鼻呜咽道:“小姐是被你们回来一身血气吓坏了,就连奴婢也……”说着已是泣不成声。

“母妃,儿子不过受了一点皮外伤,没事!”熙儿一听急于表态,站起身一副没事样地拍了拍胸膛:“儿子真没事,那些伤我的人,全被儿子杀了!”燧儿想起路上之事,也一旁帮腔道:“母妃,二哥说的是真的,二哥还把要抓儿子的人也给全杀了!”

说完两兄弟齐齐那眼睛盯着仪华,却见仪华反而哭得更厉害,一时两人不约而同的止了话。

良久,在两个儿子局促不安的目光中,仪华望着熙儿终于说话道:“杀人的时候,害怕吗?”

熙儿一怔,没想到仪华会这样问,他想起第一次用匕首刺入那个要抓三弟的人,那人腹中喷出的鲜血溅在手上的炙烫,心头莫名地闪过一抹极怪异的感觉。他摇摇头,忽而坐回了仪华的身边,不顾一旁阿秋、腿儿诧异的目光,随着心中所想像儿时一样钻进了仪华的怀中,好一阵子方闷声道:“儿子没事。”

仪华听得喉头一紧,咽回口中的哽咽,只紧紧地抱着已比她高的少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抓人

眨眼之间半月过去,不觉又到莲花盛开的六月。

这半个月,没有云,也没有风,只有头顶那方烈日高悬空中,使整个北平城笼罩在一片燠热的死寂里。这种死寂仿佛融入了北平的每一个角落,它让城中的人们变的奄奄一息,几乎每户人家都紧闭门户在家,他们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或许真是在等那一场平静太久后的雷鸣暴雨。

而在这样流于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谁也不知彼此间真正在做些什么。

不过在北平的燕王府里,这半月显然是它最紧张亦最忙碌的一段日子。

每日里,朱棣演练兵后,又与众军师将领议事到深夜,至下榻入睡往往已是鸡鸣时分。

这种时候,仪华也从不早睡,而是在寝宫侍人以为她睡下了,她却起身穿过寝宫直通后花园的密道,来到朱棣宣称在后花园养病的小院里等候。

今夜一如此,她提一盏小砂灯,站在小院门檐下,等着朱棣回来。

盛夏的夜晚星月璀璨,皎洁的月华透过院门前的百年老树洒下,在仪华纤细的身姿上摇碎一片点点银光。

朱棣只身一人走到小院外数丈之遥,远远地,就看见那抹笼着一层薄光的身影。

看着那抹光,那抹人影,朱棣面上的倦容似乎淡了,微抿着的唇间依稀也添了一丝笑容。他擒着这丝笑容,蓦地加快了脚步,片刻来到仪华身边,顺手接过小纱灯,揽着仪华的肩头,略低头道:“不是让你别等了,道衍大师也说了,你长时这样日夜颠倒吃不消。”

仪华听出朱棣轻斥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愉悦,她抿唇一笑,仰起头,看着他,柔声询问道:“天热出汗,热水也备着的,先去沐浴可好?”

朱棣低低反笑:“为夫可以说不洗呜?”

仪华一时忽起玩心,推开揽着她的朱棣,沉下脸色睨视他道:“王爷认为呢?”流转的眸中却掩不住深深笑意。朱棣一愣,骤然朗声大笑:“娶了如此悍妇,为夫怎敢违逆!”

夜深人前之时,陡然响起朱棣声如洪钟的笑声,显得格外清晰。

仪华回头瞪了一眼兀自朗笑的男人,半句不理,径自走向备着热水的沐浴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