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想年代-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乘胜追击!好啊!命令:以现在态势立向当面之敌猛烈追击,务于武胜关以南地区捕捉之,对敌之收容部队,可派一部监视、扫荡之,主力力行超越追击。”

扔下电话,李想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想在武胜关之南地区捕捉北洋军,很难!这场战事,革命军受北洋军的打击也很大。可他又能怎样呢?

直到此时,李想还不敢断定北洋军确实是在撤退。

“既然如此,命令各军进行追击吧。”曾高叹息一声,这里也只有他可以了解李想的心思,了解他的顾虑。

自此,进攻者被迫撤退,被进攻者反而开始了追击,辛亥阳夏会战的战局在这一天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李想在人民日报宣称:“此次进犯之敌经我军廿六昼夜之围攻痛击,伤亡过半。而敌由湖北各地抽派民夫十五万赶筑武胜关至孝感后方京汉铁路交通路线,增援补充。但均被我军处处截断,尤其在孝昌西北之花西及马蜂嘴各地,将其由孝感和信阳方面向南追送粮弹之车五十余辆,悉数击毁,死援兵一千余人,仍不能增援补给,继续作战,于是开始突围北退……”

走上广水城的城楼,被旷野彻骨的寒风一吹,李西屏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冲动了。他看看星斗,已半夜三天,深长地舒了一口气,抚着被捆得麻木的膀子,哪里是还没有好利索的枪伤,苦笑着心里想:“这个李大帅……说什么气话啊?务于武胜关以南地区捕捉之,谈何容易!但是,这不也是自己要求的吗?只能尽力了……”

广水位于京汉铁路西部,大悟西北部,地处德安府。李西屏就把前线指挥部设在这里,挡着孙传芳西进南下!

北洋军南下在发起全面攻势时,曾令李纯经京汉铁路进入李店,继而在下青山等处。当时,北洋军并没有占领广水的打算,因此,在作战前期,广水城一直没有失守。

北洋军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后,正在广水西线的孙传芳军奉命在广水城西北,占领广水城,以掩护伤病员经广水城从官道北撤,入武胜关。

李西屏自奉命率领本师团进驻广水,担负起保卫广水县城的任务。进入广水城后,李西屏立即指挥部队构筑工事,在广水城的北门和东门外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在东门外设立了岗哨,日夜派兵巡逻,严阵以待,已经和孙传芳接连爆发几场恶战。

“嗯,把北洋军送出武胜关,李大帅应该不会责怪我追击不力吧。”李西屏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夜空。

第二百三十一章 和平之诚意(三)

王精卫卓立江轮洞庭号甲板之上,极目长江两岸。

此时夜幕降临,在武汉三镇再度繁华起来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李疯子的兴起,使南北各方势力亦慢慢失去往日的光辉。

王精卫清秀懦雅,貌姐美妇,神色淡定,一对眼神却又深邃莫测,有一股震慑人心的清新气息。

这艘船乃武昌政府代包的一条约有七、八百吨的上游小江轮洞庭号,正升满气压,以快似奔马的速度,朝长江下游上海开去。

王精卫目光落在繁华汉口城外的江边码头,泊满大小船舶,点点灯火,有种说不出的在繁华中带上苍凉的味道!

但王精卫的心神却紧系在怀内袁世凯亲笔写给黄兴的一封信上。南北和议,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黄兴的态度。

织布局的双方会谈约半小时,没有谈出任何的进展。冯小戥这些鹰派根本没有和谈妥协的心思,而唐绍仪等人也把和谈的心思放到了上海。

在双方公开会谈期间,汉口英领事戈福代表帝国主义极力支持袁世凯政权,声称:“中国战争若继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和安全”。它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舆论上向南京武昌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它尽快向袁世凯妥协。但是,李疯子代表的这群疯子会害怕这些洋人施加的压力?

于是以革命军方面的和谈代表伍廷芳尚在上海为由,双方默认和谈地点改在上海进行。

当晚,唐绍仪等一行遂搭乘洞庭号轮船由汉口前往上海,武昌革命军方面也有和谈代表胡瑛、王正廷同乘洞庭号前往。同行的除了代表以外,尚有顾问、秘书等共约四十余人。

初时,在船上忽然发现多了王精卫这位美少年,大家很觉得诧异,倒也有几个人看着王精卫有些面熟,又想不起什么地方见过。后来,经人介绍,才知就是名赫一时的谋炸摄政王载沣的汪兆铭。

王精卫美目修眉,白色西装,恰如临风玉树,飘逸风流,穿上之人一见便对他生出好感。

冯耿光走上甲板,看到王精卫清丽的身影,走过去,同迎着江风,道:“兆铭君,你我同县、同庚,在我十七岁的那年,曾同你在家乡番禺县应童子试,彼此会过面。当时你很腼腆,面如敷粉,背后拖着一条扎着大红辫绳的紧长发辫,动止娴雅,状若好女子。后来你还获得县试案首,所以我对你可是印象犹深,可不知道兆铭君可还记得我。”

王精卫嘴角逸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淡淡道:“岂敢!”

他们在船上握手忆叙前事,从应试谈到炸摄政王,倒也忘了江行的寂寞。王精卫年纪虽轻,阅历不少,见地、口才都很不差,一船人都被他忽悠的晕呼呼。

汉口。

清廷署理湖广总督兼第一军总统段祺瑞率领革职留任的布政使连甲、按察使祝书元等抵达汉口。遂自冯国璋手中接替了第一军在汉口的指挥权。

唐绍仪刚刚离开乘洞庭号离开汉口,廖宇春,孔文池,夏清贻便抵大智门。

夜色朦胧中,廖宇春左顾右盼道:“今天的时候不早了,最好找个地方住宿,最好还是租界的好。汉口毕竟兵慌马乱,咱们一介书生,不要在此遭什么横祸。我听说北洋军军纪不怎么样,南方人也对北边来人仇视的很。”

孔文池苦笑道:“对,还是去租界安全。听说在汉口,北洋军几乎每天都会遇上革命党人的恐怖袭击。北洋军在千家岭吃了大亏,听说已经开始准备北撤。看看京汉铁路沿线兵站的士兵那幅惶惶不安的神情,就可以想象北洋军在此的遭遇。咱们多小心一点,没有坏处。”

孔文池虽说的全是道听途说,但也够唬人的。

夏清贻晒道:“去租界?租界也在为李疯子惶恐呢,咱们两手空空,来路不明,租界会接受咱们。我认为,咱们还是先访军司令部。在冯军统哪里弄一份文书,一切都搞定。咦,那个不是北军!”

廖宇春和孔文池循他目光望去,刚好瞥见一队北洋军,迎面而来。

夏清贻戏言道:“我们能否交得好运,就要看这家伙是否虚有其表了。”

廖宇春急道:“慢点,别造成误会。”

此时这个混乱的汉口,只怕他们举动稍稍激烈,北洋军就会朝他们开枪射击。

三人急步追去时,迎面而来的一队北洋军军士果然立刻擎枪盘诘,黑洞洞的枪口全部指着他们三个人。

“什么人深夜在此游荡?汉口霄禁不知道吗!”一个军官喝问道,从阴影后面露出面容。

“是张君馥卿吗!”廖宇春惊呼一声,满脸都是惊喜,被几只毛瑟快抢指着的滋味可是一点也不好受。

廖宇春运气极好,适遇冯国璋帐下总参谋张馥卿。

拦路者正是张馥卿和一众手下,这冯国璋帐下总参谋含笑来到三个书生身前,上上下下大量了他们几眼后,淡然问廖宇春道:“这位不是保定小学堂廖军宇春,这位不是江南名下士,红十字会会长夏军清贻,还有这位孔君文池,诸君长途仆仆,夤夜而来有何要事?”

廖宇春有回复书生意气,缓缓笑道:“仆无要事,惟趁此停战时机,来观诸公之战绩耳。敢问冯军统何在。”

张馥卿双目闪过寒芒,一下就猜到廖宇春相见冯国璋之目的。冯国璋正在收拾行装准备立刻北上,段祺瑞已经来到汉口接受军权,冯国璋在这个时刻是万万不会相见他们的,遂说道:“军统,为前线战事,日夜操劳,甚是疲惫,中宵假寐,尚未醒也。”

廖宇春失望地道:“此停战时机,千载难缝。天下大势,为革命风潮所趋者十余省,人心涣散,已达极点。政府虽有召集议员之令,然势力微薄,罕有应者。新内阁一付空场面,机关已失,万难支持,虽有圣贤,亦将束手,识时务者为俊杰,应天顺人之举,即为福民利国之媒。以清廷之存亡,与中国之存亡,两两相较,孰轻孰重,无待蓍龟。吾恐欲救清廷,转危中国,本求建勋立业,适所以杀身隳名,区区报纸之攻击,犹其末焉者也。老友与大树亦道谊交,何不乘间进以危言……”

张馥卿警觉的打断地道:“危言?危言耸听!?”

廖宇春失笑道:“……何不乘间进以危言,能于此时上书枢府,密陈危亡大计,请皇上效法尧舜,俯顺民情,以揖让而布共和,事成则为首功,不独前嫌尽释,即天下后世,饮水思源,有不颂德歌功,馨香祷祀者哉。万一不成,急流勇退,至公之心,昭然若揭,亦足取谅于世人。倘计不出此,妄肆武力,以仇杀同胞为事,甘冒天下之不韪,为人民之公敌,身败名裂,为天下笑,窃为大树不取也。春二十年辛苦,积有微阶,岂不欲帝政长存,为纡紫垂青之地。无如世变日亟,祸悬眉睫,嫠妇尚不恤纬,况爱国男子乎。”

廖宇春口沫,说得振振有词,无非就是游说北洋军,配合袁世凯演一出陈桥兵变,把紫禁城的孤儿寡母轰下台。张馥卿可不敢应承,只是默默带着他们往军司令部走去。

廖宇春三人坐在军司令部一节火车皮里,喝着热茶,陪侍着的他的是副官李君壬霖、郑君士魁。

几个人不但是熟识,关系更是非比寻常。故而两人说起密话,一点顾忌都没有。

冬天夜里非常寒冷,几人围在火红的碳盆前,李壬霖拥衾畅谭第一军进攻汉阳事,士气如何奋勇,历历如绘。而南军战死投江者,不可胜计,言之可惨。

廖宇春叹了一口气道:“大树于北京出征时,春尝规以危言,不料曾几何时,汉口焚杀之案,喧腾报纸,大树居然为丛怨所归,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吾不能不为大树危也。迨日前与马统制锦门,遇于京汉车中,始悉大树之冤。春曾一再登报,为之剖白,聊答平生知遇之雅。惟大树数年悒悒,一旦当革命锋镝之冲,乃慨然欲牺牲生命,挽此狂澜,可谓壮矣。虽然,以春之审机观变,期期以为不可。”

李壬霖冷哼道:“杀就杀了,还要什么剖白!民党之人出来报纸上叫嚣之外,还有什么能力?现在叛军处处,我们只要把握机会,必可建立属于北洋的光辉岁月。袁大人若想要那件黄袍,我老李给他披上,何必做的这么麻烦。”

张馥卿双目暴起寒芒,瞬间有敛去,沉声道:“这话是你可以乱说的,这话传出去,不是陷袁大人不忠不仁之地吗!”顿了顿再道:“民党中人可不止会叫嚣,段军统可是在北边吃了大亏……”

廖宇春立刻竖起耳朵,沉声问道:“大军果真要北撤?”

张馥卿眼中露出一丝不甘,点点头,看在他曾经为冯国璋说好话的分上,还是告诉他,低声说道:“冯军统,业已交卸;段军统以湖广总督,兼统第一军。冯军统即于今夜回京。北洋军撤军,也就在明日了。诸君要去申江,最好也在明日,碰上李疯子,只怕又生不测枝节。”

廖宇春摇头叹息:“奈何冯军统竟如此行色匆匆,未能密陈计画,诚憾事也。”

再略谈数语,廖宇春等人就急着要去探一探现充段祺瑞第一军的参议靳云鹏。冯国璋已经交卸,会晤段祺瑞更具效果。

在段祺瑞行辕,靳云鹏密告他们,他们的计画,可以实行,此间参谋,徐树铮、曾云沛,亦颇赞成。旋谒段祺瑞密陈大计,且述与夏清贻南行疏通之策。孔文池亦在旁怂恿,极言此行关乎大局,段祺瑞甚韪之。并订密码电本,交靳云鹏收藏。是日又闻议和大臣唐绍仪,已赴申江。一行人再访陈紫笙,兴辞后,廖宇春门生张孝慈第四镇执法招饮。席间晤民军将校胡捷三、陈成城两人,最后夜寓金台宾馆。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为时已晚(一)

蛇山的郁郁葱葱之间,黄鹤楼俯瞰武汉三镇。黎元洪、冯小戥登上黄鹤楼,透过望远镜遥观汉口的情况。

日出东方,天地一片苍茫。

今早,段祺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宣布自现在防区撤退,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

黎元洪放下望远镜叹道:“只看敌方撤退的布置,便知段祺瑞、徐树铮是精于兵法的将才,而北洋军士兵表现井然有序,也是一直强军,只可惜效忠的是袁世凯,否则若能为民党所用,可大增革命胜算。”

冯小戥点头同意,撤退之时,最忌讳士兵混乱,指挥不灵,导致自乱阵脚,与敌可趁之际,比起交战更加的考验士兵的素质和将领的指挥。不但是宿营地和指挥部,保障安全的庇护需要着重考虑,储备粮草和器械的供应站也需要考虑,更是要扼据撤退的战略要点,阻止敌人进犯。

对方撤军时军容整齐,秩序亦佳,所有撤退的队伍,均整装集合于所在地之原野,每一大队分若干排,成纵列形,伏地卧下。对汉口构成威胁,又令革命军无法进逼,收复失地。

黎元洪又道:“你看北洋军撤退的方式,第一排开动,第二排起立前转,第三排收拾枪弹、最后一排伏地,持枪实弹掩护,逐次如式退尽。看其布局,该可抵受任何一个方向的攻击,本身且能互相支援,达到营中有营、队中有队的要旨。若我们向他们发动攻击,会正中其下怀,无任欢迎。”

冯小戥审视敌情,遥向他们指点说话,微笑道:“如此精锐之师,为何会输在千家岭?”

黎元洪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北洋军为何会输给李疯子,他还真是一万个想不通,难道真是李疯子在人民日报宣扬的那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可是汉口保卫战的时候,汉口民心士气如虹,还不是被北洋军的大炮快抢打的落花流水,血染鄂江?

黎元洪不可思议的瑶瑶头,缓缓说道:“先不想这些事,革命军二次进驻汉口,麻烦事情只怕比第一次更多,洋人的关系是最难调节的……革命军准备何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